爷爷舞蹈队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周四,我在杭州古荡街道文化站,见到了三位身材各异的叔叔,仅凭外形,我似乎很难将他们与身姿妖娆的舞蹈队成员联系在一起。
  “没错,他们就是华星社区爷们舞蹈队的队员。”舞蹈队编导老师李秀英告诉我。她是队伍里唯一的女性。
  舞蹈队成立有四年时间,因为各种原因,来来往往了好几批队员。现在,舞蹈队可是街道里的明星队,共有13位队员,清一色的大老爷们,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63岁。
  合唱团里来“挖墙脚”
  说到这支舞蹈队,自然离不开灵魂人物李秀英。
  2012年时,本就是舞蹈爱好者的李秀英,也是华星社区的文艺骨干,经常帮社区里的阿姨们排练舞蹈。忙的时候,同时要排练五六支舞蹈队。不过,想要组建一支完全由男性组成的舞蹈队,李秀英一直都没放弃过。
  “我后来跟社区一讲,他们觉得很有意思,支持我去做。”李秀英说,从最初找队员这步就碰到问题了,“女队员一找一大把,可是邀请男的来跳舞,实在是难。”
  为了寻找队员,李秀英挖空心思。走在路上的时候,看到合适的路人就上去问;到公园散步的时候,见着打拳的老人也上去邀请。
  李秀英很热情,不过,腼腆的老人都不好意思,连连摆手。后来,李秀英又把脑筋动到街道合唱团,“合唱团男性多,也算是有点文艺底子”。
  第一个被李秀英找到的是75岁的马关根,“我之前认识李老师,抹不开面子,我也是硬着头皮去的。”
  “我是思想斗争了很久哦。”70岁的陆佳坤说,舞蹈队要招人,他老早就知道,“一开始总归有点封建的喽,觉得男男女女在一起不大好,怪难为情的。”
  有一年夏天,舞蹈队在吴山广场演出,陆佳坤前去探营。台上老哥们的精彩演出,把他征服了。原本属于合唱团的陆佳坤,终于也成了舞蹈队的一员。
  走路动作要教一个月
  这支大部分由合唱团成员组成的舞蹈队,终于成立了。
  教完全没有舞蹈底子的老年人跳舞,而且还是动作相对僵硬的男性,难度比李秀英想象的要大得多。
  “第一节课教他们半蹲着拿着鸟笼走路。”李秀英说,光这一个动作,她起码教了一个月还不止,“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往往动作刚有点成形,到下个星期,他们就忘了。”
  “把你们老婆都叫来。”李秀英觉得,阿姨们的身体协调性相对好很多,而且回家可以反复练习。
  “我们在这里跳得认真,也感受到了快乐。”71岁的许丽春说。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很多人关节有毛病,有的队员甚至跳到趴在地上起不来为止,“我把他拉起来,他还要继续跳”。
  “跳舞和唱歌太不一样了,我到这里的第一天,下课以后,浑身筋骨都痛啊。”陆佳坤说。也有人觉得太难了,选择离开,“不过,我留下来了”。
  就这样,动作一个一个地慢慢抠,两年时间,李秀英给队员们排了唯一的一支舞蹈《鸟趣》,讲的是退休后的老人在西湖边遛鸟的故事。
  “这支舞蹈很大一部分着重于面部表情,叔叔们毕竟年纪大了,让他们做太难的动作吃不消的。”李秀英说。这支时长4分20秒的舞蹈,还为他们赢得了市里省里不少舞蹈比赛的一等奖呢。
  我问李秀英,挑选队员时对身材有什么要求吗?
  “唯一的要求是不需要有舞蹈功底。”李秀英说。
其他文献
父亲去世九年了。回忆起来,他给我治病的情景如烙印般深刻。  我小的时候,长得挺秀气,街坊邻居曾送一美称:“小俊孩”。两岁那年,西邻有个女的,经常到我家,喜欢抱我,逗我玩。此人有点憨,说话办事不知轻重。这一天又抱我时,用力过猛,我从她的肩上倒栽葱摔到地上,受了惊吓,从此一病五年。  那时正值解放初期,缺医少药,百姓生活艰难。村里有位老中医,擅长针灸。有段时间,我每天由母亲或父亲抱着,到老中醫家针灸。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初,因家境贫困,我早早地加入到挣工分的行列。那时,全家七口人,爷爷、奶奶年迈,失去了劳动能力,两个妹妹年幼,还不能干活,父亲在村校里教书,母亲在生产队里劳动,父母要维持全家的生计,是很困难的。那时,我虽只有13岁,但已很懂事了,我一边上学,一边承担起既做家务又挣工分的双重担子,尽量帮父母一把。  我干活挣工分只能利用节日、暑假、寒假、忙假时间,还有就是夏收双抢、秋收秋种大忙时的打夜工
困难时期那几年,很多人出现了浮肿现象,也叫水肿。患上这种病的人,精神不振,浑身乏力。我在1961年就得了此病。  那年冬天,我就读的呼和浩特市第一师范学校(今呼和浩特市职业学院),按照上级指示,给全校师生做体检。和蔼慈祥的郝校医认认真真地逐个做体检,忙得不可开交,先后查出了很多患有浮肿病的师生,其中有一百多个严重患者,我也在此列。  当时,从上级到学校都没有能力全面照顾患浮肿病的师生,只好把不算严
我初为人父时,塞北物資匮乏。大人还好,只是苦了女儿。可能是承传了天津人吃海货的基因,女儿从小也爱吃鱼虾。然而塞北哪里有海货?写信让家人寄些小虾皮,做菜做汤,女儿也吃得香。有一天,女儿用小手捏个小虾皮,说它怎么不长大呀?我心里发酸,想:我得让女儿吃上一只真正的大虾。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次我陪人吃饭,菜八凉八热,比较丰盛,特别是还有一盘红烧大虾。  那盘红烧大虾是按人头做的,每人一个。是大对虾无疑,
老爸是40后,在家排行老大,吃苦耐勞。  年轻时,老爸心上的姑娘叫做芬,身材修长,眉目如画,肤白似雪,声若莺啼。芬是当年文艺宣传队里的女一号,能歌善舞,所到之处,引无数汉子折腰。  农闲时节,芬跟着她的宣传队四里八乡去演出。老爸内向木讷,从没和芬说过话,却很执著,芬到哪他就跟到哪。  老爸是台下不起眼儿的穷小子,穿着打了好几层补丁的旧衣,躲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心如小鼓咚咚乱敲,为那天籁般的声音深深
在我的学生时代,三次相當关键的考试,作文题目竟然都是《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算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经历吧。  1972年冬,升初中时,公社里组织统考,那是我第一次出村参加考试,作文题目是《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看到题目,我立刻在脑海中搜寻有意义的事。对了,一个多月前老师带领我们参加了村里的忆苦思甜大会,就很有意义,把我都听哭了。  老贫农王爷爷饱含热泪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候逃荒要饭的故事,要到邻村的
1977年3月,我中学毕业在家待了半年后,父亲托人让我进了县香料厂,当时又叫造漆厂。同年10月,因我表现出色,领导有意培养,让我到江苏苏州造漆厂去培训涂料油漆生产技术。回厂后,我用学到的知识开展技术项目,改进了厂里的老产品醇酸清漆,获得了县科技进步三等奖。不久,我接管了厂里涂料油漆生产的全部技术,每天都进实验室或下车间。厂里涂料油漆年产值几百万元,整个技术工艺掌握在我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手上,让
我和老伴今年都年近八旬,都说人老了记性不好,我们便想个法子锻炼记忆力,那就是举行《特别健康》杂志记忆力比赛.rn每期新杂志收到之后,我和老伴都抓紧时间,争相看完.我最喜
爸爸任摩逊,尽职尽责一生,充其量可以說是一个乡村教育家。妈妈程远昭,是一个陪伴父亲在贫困山区,与穷孩子厮混了一生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园丁。  爸爸原先的一段历史,成为他在“文革”中受磨难最大的一个原因。妈妈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她要陪伴父亲,忍受各种屈辱,成为父亲的挡风墙,又要照顾我们兄妹七人,放下粉笔就要与煤球为伍,买菜、做饭、洗衣,又要自修文化,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她最后被评为中学的高级教师。她的
在上海地铁里,见一位老绅士给怀孕的女性让座,年轻女子推辞:“老伯伯,您坐,我月份还小,站得动。”  老人答得很妙:“在你面前安然坐着,人家心里要讲:这人老糊涂了,老得自己是个男人也忘了。”  被让座的人有点惭愧,坐下后提出要替老人拿包。老人把皮包交给女子,淡然站着。  他明显上了年纪,拉着手环的小臂多皱而枯干,但灰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精神依旧。他穿着灰色丝绸衬衣,窄腿裤,皮鞋和手表有些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