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8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时代的来临,出版转型作为数字时代纸媒发展的出路,已经成为其必然的方向。数字时代,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空前发达,使得信息的传输不断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报纸的时效性也大大降低。因此,纸媒的转型与生存,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权威性报纸带来的启示,更是值得深思。
  关键词:纸媒;出版转型;数字时代
  中图分类号:G2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33 -01
  一、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现状
  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困境。对于报纸而言,面临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能够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转型道路,找到最好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字时代的信息获取现状。
  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1]。
  在数字时代,人们不在电视上“看电视”,不在报纸上看新闻,不在杂志上看图片,而是利用数字时代的特点,将所有的多终端产品汇聚到一起,在一个终端接收到全部的信息。从这些特征来看,消费者大多是被动接受媒介对自己的了解,也慢慢习惯了商家的这种“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不需要说什么,商家就能够了解到他们的需要。于是,纸媒在消费者面前就相对处于被动的境地,出现了危机。
  (二)报纸在数字时代面临的危机。
  2014年1月,《新闻晚报》停刊;2015年1月,《壹读》杂志停刊。2016年9月,《东方早报》宣布自2017年1月1日停刊。对此,很多互联网认识提出,纸媒日渐衰落,互联网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广告商们对纸媒的信任已经降低,并且越来越不认可,未来广告商们的注意力会渐渐转移到互联网。除此之外,AR、VR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仿佛更加坚定了对数字时代技术的信赖感。
  二、我国传统媒体未来转型
  数字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的出版遭受巨大冲击,但的传统媒体出版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二者并非天然对立。出版转型,数字化传播已经是大势所趋,要想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针对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策略。
  (一)我国纸媒在转型过程中做出的尝试。
  我国纸媒在遇到数字时代新媒体冲击的过程中并不是坐以待毙的,以《人民日报》为例,它在2008年的发行量有280万份,排名第二,作为一份有很高政治地位的报纸,其做出的尝试,也是备受瞩目的。
  第一,提供免费的电子报在线阅读。《人民日报》将每日的印刷版内容同步到网站,不仅省去了报纸的订阅费用,还增加了网站的广告收入。第二,开通《人民日报》的微博。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正式开设,微博的开通,得到网友积极响应。第三,开通微信账号。人民日报曾多次梳理出“朋友圈最新流传十大谣言”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发布,每次都能收获超过万次的转发。第四,客户端的正式上线。这是《人民日报》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二)我国报纸出版转型。
  美国的《纽约时报》曾采用线上订阅,中文网上线,数字化运营、VR技术的运用等出版转型方式,在数字时代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其意义重大,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很多。但是,不同的媒体有各自的特点,从中借鉴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所以,我国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仍然不宜过于激进,而应走循序渐进之路[2]。
  1.坚持内容为王,挖掘其附加值。
  纸媒之所以能够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没有完全倒戈,很大的原因在于,新媒体注重内容的时效性与吸引力,而缺少对内容的深度挖掘。这使得报纸在深度报道方面呈现出非常大的优势。2014年6月27日正式上线的澎湃新闻,它依附于上海报业集团这个平台,着眼于最活跃的原创新闻和最冷静的新闻分析,并以“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平台”为口号,掀起了新闻界的一大浪潮,在短时间内,很多新闻都出现了转载自“澎湃新闻”的字样[3]。在互联网不断地走进我们生活的过程中,新闻的同质化高,缺乏原创,主题不鲜明的特点,澎湃新闻提出的“时政”和“思想”,追求原创的特点,都收到了显著地效果。
  2.报网互动,付费阅读。
  在这个方面,《纽约时报》的经营模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在推出付费墙的时候,首先就坚持了他们的内容是有价值的。这里的价值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他们有高质量的报道,另一个是他们会收取一定的价值,即电子版不会免费提供。很多人将一切内容都无条件的,免费的交给互联网时,《纽约时报》就开始收取费用。
  《纽约时报》在其纸质版上会印刷网络版的地址,推荐人们去阅读网络版。在其网站上,又在没有进行深度报道的文章后面,将纸质版的第几期和第几版写明,在这样的报网互动之下,印刷版和网络版互相宣传,实现互动发展[4]。
  3.加强产品营销,实现分众传播。
  一个媒体能够正常运营,加强产品营销,提高广告收入是其支柱,现在人们所说的纸媒在不断地衰落,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纸媒的广告收入在不断地降低。如何获取更多的广告利润,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好现有的广告,对于纸媒来说也尤为重要。
  对于报纸来说,要想加强产品的营销,受众和市场这两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对前者来说,其性别,年龄,工作,爱好等等都会成为影响产品营销的方面。同时,也就是因为对于受众这样的研究,把市场不断进行细分,让当代的产品不断地小众化[5]。产品的小众化让广告商也抓住商机,根据读者的类别,推送广告。
  结语
  报纸不会消亡,即便会面临读者数量的减少,或者利润的降低,只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和尝试,仍然可以屹立不倒。只要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式,更新观念,坚持内容为王,不断增加内容的附加值,探究新的营销方法,提高不可替代性,延长产业链,实现报网互动,媒介的融合发展,就能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传统媒体的出版转型。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R]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nnic.cn/ 2016-6-3
  [2]周倩倩,我国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2-6
  [3]田路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策略探析[J],新闻与出版,2014-1
  [4]李广宇,传统出版转型,进军数字时代初探[J],印刷杂志,2011-4
  [5]刘成勇,《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数字时代》,2010年第11期
  作者简介:胡颖(1992-),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出版硕士,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出版专业硕士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字出版。
其他文献
本文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入手,探求社会保险法和契约理念的内在联系,通过考察社会契约论的传统学说和新型学说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联系,得出社会保险制度制度的内在联系,从而
摘要:很多人说《圣殇》很不金基德,因为金基德的电影总被惯有变态、冷漠和畸形的人物性格。随之一个变态的现象出现了:影迷们对于金基德作品的评判变成了这部片子里有没有限量级的画面,够不够边缘。这样的评判标准使得金基德的电影越来越不被大众所真正了解而被彻底误解。金基德导演也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存在,被人们解读的既复杂又怪异。《圣殇》中李江道的人物性格及人生命运都充满了金基德导演的影子,而母亲江美善就像是金基德
本文在深入分析论述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在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的八条思路和措施.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变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专业素质的要求更加的全面,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广泛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学反思、课例研究、同伴互助的建议促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 专业知识结构 发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成功的关键是教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面对信息海量、传速倍增、价值多元等传媒生态环境,受众对新闻价值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切换到了“将影响我什么”的界面,这对
随着事业单位规模的扩大和服务范围的扩大,其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事业单位用人系统的特殊性导致其正式编制的数量并不能够容纳所需要的全部劳动力,因此不得不
在现代法治、行政法治的大环境下,人们开始更注视到程序法治及程序的独立价值,程序正义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本文从行政程序违法责任承担主体,外国行政程序违法法律责任之规定出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各种媒介如雨后春笋肆意生长,在被信息包裹的社会环境中,信息诈骗、虚假宣传等有害社会发展的事件频发,使得人们对于“真实”的感知越来越远。这样的认识难免片面,我们需要用成长的眼光对新媒体发展情况下的“真实”进行重新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语境中,重新认识由传播者传播和受众接受后再认知的“真实”,对未来媒介的发展和信息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信
学前教育的质量主要关注学前教育机构的各种特征与其所产生的各种结果之间的关系,关键问题就是要考察学前教育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是否使儿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由质量的含
房屋租赁合同就是出租人将其有处分权的房屋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并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将房屋交付对方使用、收益并向对方收取租金的一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