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的理想很伟大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才市场招聘,遇到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招聘展架前徘徊犹豫,我偶爾会走上去主动询问。
  “学什么专业?”
  “新闻。”
  “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和新闻有关的工作。”
  “那只能进报社、杂志社或者电视台。”
  “可是……”他们欲言又止。
  “是不是找不到合适的,没有对口的岗位?”
  “对,找了好久的工作,没有合适的,很多公司都要求有经验。”他们稚嫩的脸上写满了委屈与无奈。
  “那要不要来我们家看一看?”
  “可是你们家是做摄影的,我根本就不懂。”
  “没关系,有培训老师会教你。”
  “工资多少?”
  “开始可能有点低,基本工资1800元,是底薪加提成。如果你适应能力强,学得快,转正之后,工资基本上可以达到3000元。”
  他们犹豫着,徘徊着,叹息着,最后说了声:“和我的专业不对口。”悠悠然往下一家招聘单位走去。
  不仅是学新闻的毕业生,学会计的、还有学英语的、学生物科技的……他们的脸上写着同样的迷茫,偶尔会填几份简历。他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世界等待着他们去奋斗,精彩等待着他们去书写,然而恐惧和彷徨开始阻碍他们前行的步伐。
  当年,我们的理想很伟大。学新闻就想当“京城名记”,在电视里抛头露面,走在事件发生的最前沿;学会计当然想成为首席财务师,或者亚洲地区财务总管;学外语自然就想当翻译官,最后能够跟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学生物科技,最好能够成为某个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生……
  念高中时,老师让我们把自己梦想的大学写在纸条上,签上自己名字,贴在教室的黑板上,每日看着,激励自己。念大学后,班主任让我们把自己的未来写在纸条上,以此来树立自己人生的方向。那时候,我写的是成为像杨澜一样的主持人。我的同学每个人都写了自己的理想,都很远大。那时,年少轻狂,以为世界就在自己脚下,只要努力就能实现。我们牵着手,相互鼓励,没有谁嘲笑谁。
  如今,我毕业已经整整6年,与很多大学同学都失去了联系。有人问起:“你的同学都在学新闻吗?”我摇摇头,“没有。”“那他们都在什么行业?”我继续摇摇头。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大部分女同学都回家相夫教子了,大部分男同学在做销售,或者市场策划,或者混迹于某高档酒店,和专业毫不相干。我们曾经写在纸上的理想被风吹散,早就没有人记得那时候我们写了什么,我们曾怎样描绘过自己的未来,我们信誓旦旦,信心满满。
  岁月终究是现实而残酷的,它不是乌托邦,是一块又一块贫瘠的土壤。但是,只要你在这些土壤上播种,努力耕耘,就能开出璀璨的花。你的人生从一朵花开始,一朵一朵,直至拥有一座小花园,它不是你曾经想象过的样子,但是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美丽。这就是你的乌托邦,是我们曾经书写的伟大理想的另一个模样。
其他文献
01~~  许多年前,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家长在论坛上提问,大致情况是:儿子小学五年级,班上有个男生谁都不欺负,却总是欺负他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的衣服上都是钢笔画的图案,清洗十分困难。和老师说了,老师只是批评。对许多老师来说,并没有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其实不算大事。身为母亲,觉得已经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在某种意义上,转学并不是最佳选择。但每次看到儿子郁闷的表情,心里都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开导他。
期刊
01  前几天在一匿名分享平台,一个35岁的大叔吐槽说自己应聘上了销售,每天还要跟着一帮20来岁的小青年喊口号、打鸡血。  他抱怨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喊口号好尴尬啊。  评论里有人说:那你怎么不觉得35岁当销售尴尬呢?  并不是大家不愿意同情怜悯一个人的自尊心,只是当一个人过了30岁还把自己陷入这种困境,只能说他前期没有做好防风险的准备。  TED上有个著名的演讲叫做《20岁光阴不再来》,你的2
期刊
决定结束生命前,他忽然想吃一碗螺蛳粉。  天台的风在呼呼地吹,大半个城市已经匍匐在脚下。纵身一跃万事皆空,想来也不是件坏事。至少,能把烦心事和忧愁一笔勾销。  可脚步一探出去,肠胃却火烧火燎地难受起来。想念那种熟悉的味道,仿佛在唇齿间慢慢绽开一朵花。  他一抿嘴唇,下意识地把脚收回来,又缓缓往里挪了几步,这才掏出手机,给自己点了一份外卖螺蛳粉,没写具体地址,只在留言里说:不要问我几楼,送顶楼天台左
期刊
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慢慢就像怀孕一样怀才了。  许多时候,你以为读过的很多书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们虽然不能立马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識,让你的谈吐更有节;它们无法让你变得更漂亮,但能够给你增加一抹书卷气,令你的气质更出众。  读书多了,你和爱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谈论,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可以言说
期刊
01  美国社交网络大神奥斯丁·克莱恩说:“在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分享的图片、文字,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暴露我们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甚至是情商。”  对我们而言,朋友圈俨然已成为一面镜子,是我们实时更新的个人简历,谁不想包装一下,假装自己过得好?  于是,我们都在假装,有钱有貌有才有爱,看遍世间美景、吃遍天下美食,努力呈现一个祥和美好、欣欣向荣的朋友圈。  有人感冒发烧、请假在家,却在朋友圈寻医问药、
期刊
…… 01  我一直是个得过且过的人,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也没有非坚持不可的梦想。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大马路,马路的终点是生活的尽头,从起点到终点的那段路里,又零零散散分布着许多岔路,岔路里面又有弯曲的小路,那么我的人生一定是迷失在那一条又一条看似舒坦,其实绕远的小路里。  高三后半学期,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厦门大学的报道,那篇文章里附的照片深深吸引了我。于是我把那篇报道从杂志中剪下来,把那些美丽的照
期刊
我们都知道喝饮料能止渴,在炎热的夏天,饮料更是消暑的好伙伴。不过朋友们知道吗,其实饮料不只能帮助我们缓解生理上的干渴,在心理上也能产生作用!而且不需要喝就会有效果,很神奇吧!  这种能让我们心情好的神奇力量,并不在于饮料好不好喝或甜不甜,而在于你接触这杯饮料的温度。  我们常用“温暖”、“冷”形容一个人的特质,不过这种属于身体的感受,怎么会用来形容心理特质呢?  生理感受影响内心感觉  美国两位心
期刊
没有什么比这样一种习惯更严重地扭曲着人们的生活,并不可避免地剥夺他们的幸福,这种习惯就是:不按照世上哲人的教导和自己的良知去生活,而是按照他们周围那些人认可和赞许的方式生活。  人在做一件事时,不是为了自己的肉体,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只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许——这是人们生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荣誉,对获得人们的赞许、尊敬和夸奖而操心——没有哪一种邪念会像这一种一样,能把人们久久地控制在其掌握
期刊
》》》1  高考前不久,我收到一条留言。留言的女生说:“我被同学们讨厌,他们偷看我的日记和手机,排挤我,对我指指点点。我衣服穿好看一点,他们嘲笑我是网红;我认真学习,他们戏谑我是学霸;我跟哪个男同学走得稍近,他们就说我成天跟男生套近乎。我一直敏感自卑,遇到别人的指责,首先想到的是,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久而久之,更加自卑。我也嘗试着在他们面前低眉顺眼,但他们并未就此对我停止攻击。我该怎么办?”  
期刊
“幼年时,父母对你的回应很少,造成了你回避型的性格,因为惧怕得不到回应,抗拒与人交往。”  “小时候,父母总是拿你和隔壁家的孩子比较,父母总对你表达失望,这让你痛苦,你把这种痛苦归因于隔壁家的孩子,造成了你对优秀于自己的人的怨恨。”  这就是鸡汤文的典型。它带给人们一种错觉,让人们觉得,只要弥补了童年别人给我造成的伤害,我就可以变得更好——这可比努力要轻松多了。  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小白领,长期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