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这次的“迎检”通过了,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公园保护与管理、建设与发展立法滞后,二是公园管理保护资金难以保证。
在此次张家界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检查行动中,张家界市国土资源系统全力以赴,上下一心,打好了一场攻坚战,得到广泛赞誉。11月10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远莽,他最大的想法就是“进一步做好张家界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
管理者、建设者、协调者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从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的任务分解表中可以看出,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在此次“迎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执行作用。那么,具体来说,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主要承担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周远莽(以下简称“周”):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是管理者,但是在“迎检”的过程中,我们还多了建设者和协调者的两个角色。管理者不必多说,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我更多的是想谈后两个角色。
建设者的角色,我们主要是负责基础建设。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十项修改规定,其中就有说我们的科普宣传不到位。于是,我们专门新建了索溪小学和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作为我们的科普教育基地,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位评审专家的好评,并高兴地留了言。同时,还吸引社会资金,牵头修建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达到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水平。然后就是标识牌的统一建设,这也是迎检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后两周,我几乎天天蹲守在现场,督促施工建设,看标识牌布局是不是合理,式样是否合格,材质是否达标等,都是些细致活。最后,还要搭建好外部环境。因为世界地质公园要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世界自然遗产又要求纯粹的自然环境,景区内不能有人居住,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在张家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在探索一条两者皆宜的道路。目前来说,就是能够搬出去的住户,尽量要求搬出去;实在过于偏远的,人类活动影响又不是很大的,就暂时先住在里面。现在,武陵源区有几个乡镇想打造民俗风情镇,创造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应该也是我们将来的一个探索和发展方向。
(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此次迎检工作。在得知“黄牌”事件之后,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领导工作小组,许显辉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我们国土资源局。因为办公室的职责决定了我们必须有协调各方关系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从市直单位到武陵源区政府,上上下下,我们都需要做工作。比如科普宣传这块,就牵涉了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相关学校和武陵源区政府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协调的最大困难主要是职责的落实。肯定一开始大多数都是不落实的,通过多次开会沟通,做工作,才慢慢疏通这个关系。
导刊:外界流传说为了此次“迎检”,张家界花了两亿元?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去了?
周(苦笑):我也看过这篇报道,具体是哪个媒体我就不说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数字,因为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来的,文章也没有具体说明,有点莫名其妙。之前我也说了,为了基础建设,我们是花了一些钱,但是,绝对不可能有流言说的那么多。标识牌、基础建设外加地质博物馆,最多也就是4000来万元,而且其中3500万是来自福建的一个公司投资的。
导刊:是不是把日常维护成本也算进去了?
周:那是很有可能的,每年这方面的支出确实很大,光人员这块就不得了。比如武陵源区政府管理核心景区是委托一个产业公司在做,比如打扫卫生、日常维护和管理景区等,就有三百多号人。另外,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负责金鞭溪、袁家界等核心景区的管理与维护,人更多,一千多人。他们都是为景区服务的,成本很高。具体数字我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之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者,不做日常建设与维护工作,以后可能也不会做,这次“迎检”是个例外。
进一步明确责任和明晰思路
导刊:从这次的“迎检”过程中,你个人有些什么样的感悟?
周: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探索更为优良的发展体制,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以前,我们一直做的都是行政管理者的工作,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都是几个管理办公室和委员会在做。但是,并没有做得很好,否则就不会在两年前被发黄牌了。旅游业是张家界的支柱产业。以前,我在市财政局的时候,就有人问我,旅游业到底给张家界带来多少的财政收入。我只能说,门票这块的硬性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其他一些服务于旅游业的餐饮、宾馆、商店等,就难以计数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数字肯定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旅游的相关工作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旅游。另外,从张家界整体来说,除了世界地质公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地质遗迹,比如桑植芙蓉龙就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目前我们没打算开发,因为目前当地的保护措施非常简陋,不具备全面开发旅游的条件。同时,它更多地是具备科研价值,即便一直都有市政协委员提出议案说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来开发其旅游价值,但是并未得到通过。当地老百姓也有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我们的思路是,不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原因是之前说的,条件还不具备。还有天门山国家地质公园、茅岩河国家地质公园等,都需要完善管理,才能更好地开发其旅游价值的深度。
导刊:目前,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困难?
周:虽然这次的“迎检”通过了,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公园保护与管理、建设与发展立法滞后。世界地质公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强化保护,履行责任和义务,怎样科学规范管理,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工作没有法律规定和约束机制,很多工作难以把握和控制。
二是公园管理保护资金难以保证。公园所在地武陵源区因建立时间不长,财政底子薄,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多。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大量的搬迁、搬迁后居民的安置和生活补贴需大量资金。要开展公园的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地学科研和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仅靠当地政府财政投入很难保证工作资金需求。
在此次张家界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检查行动中,张家界市国土资源系统全力以赴,上下一心,打好了一场攻坚战,得到广泛赞誉。11月10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远莽,他最大的想法就是“进一步做好张家界地质公园的管理工作”。
管理者、建设者、协调者
《国土资源导刊》(以下简称“导刊”):从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的任务分解表中可以看出,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在此次“迎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执行作用。那么,具体来说,张家界市国土资源局主要承担了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周远莽(以下简称“周”):在这之前,我们一直是管理者,但是在“迎检”的过程中,我们还多了建设者和协调者的两个角色。管理者不必多说,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我更多的是想谈后两个角色。
建设者的角色,我们主要是负责基础建设。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十项修改规定,其中就有说我们的科普宣传不到位。于是,我们专门新建了索溪小学和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作为我们的科普教育基地,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位评审专家的好评,并高兴地留了言。同时,还吸引社会资金,牵头修建了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达到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水平。然后就是标识牌的统一建设,这也是迎检的重要内容之一。最后两周,我几乎天天蹲守在现场,督促施工建设,看标识牌布局是不是合理,式样是否合格,材质是否达标等,都是些细致活。最后,还要搭建好外部环境。因为世界地质公园要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世界自然遗产又要求纯粹的自然环境,景区内不能有人居住,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在张家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我们在探索一条两者皆宜的道路。目前来说,就是能够搬出去的住户,尽量要求搬出去;实在过于偏远的,人类活动影响又不是很大的,就暂时先住在里面。现在,武陵源区有几个乡镇想打造民俗风情镇,创造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应该也是我们将来的一个探索和发展方向。
(张家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此次迎检工作。在得知“黄牌”事件之后,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领导工作小组,许显辉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我们国土资源局。因为办公室的职责决定了我们必须有协调各方关系的责任和义务。于是从市直单位到武陵源区政府,上上下下,我们都需要做工作。比如科普宣传这块,就牵涉了教育局、科技局、科协、相关学校和武陵源区政府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协调的最大困难主要是职责的落实。肯定一开始大多数都是不落实的,通过多次开会沟通,做工作,才慢慢疏通这个关系。
导刊:外界流传说为了此次“迎检”,张家界花了两亿元?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去了?
周(苦笑):我也看过这篇报道,具体是哪个媒体我就不说了。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个数字,因为我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来的,文章也没有具体说明,有点莫名其妙。之前我也说了,为了基础建设,我们是花了一些钱,但是,绝对不可能有流言说的那么多。标识牌、基础建设外加地质博物馆,最多也就是4000来万元,而且其中3500万是来自福建的一个公司投资的。
导刊:是不是把日常维护成本也算进去了?
周:那是很有可能的,每年这方面的支出确实很大,光人员这块就不得了。比如武陵源区政府管理核心景区是委托一个产业公司在做,比如打扫卫生、日常维护和管理景区等,就有三百多号人。另外,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负责金鞭溪、袁家界等核心景区的管理与维护,人更多,一千多人。他们都是为景区服务的,成本很高。具体数字我不是很清楚,因为我们之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者,不做日常建设与维护工作,以后可能也不会做,这次“迎检”是个例外。
进一步明确责任和明晰思路
导刊:从这次的“迎检”过程中,你个人有些什么样的感悟?
周: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定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探索更为优良的发展体制,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以前,我们一直做的都是行政管理者的工作,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都是几个管理办公室和委员会在做。但是,并没有做得很好,否则就不会在两年前被发黄牌了。旅游业是张家界的支柱产业。以前,我在市财政局的时候,就有人问我,旅游业到底给张家界带来多少的财政收入。我只能说,门票这块的硬性收入是非常可观的,其他一些服务于旅游业的餐饮、宾馆、商店等,就难以计数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数字肯定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旅游的相关工作做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过来旅游。另外,从张家界整体来说,除了世界地质公园,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地质遗迹,比如桑植芙蓉龙就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目前我们没打算开发,因为目前当地的保护措施非常简陋,不具备全面开发旅游的条件。同时,它更多地是具备科研价值,即便一直都有市政协委员提出议案说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来开发其旅游价值,但是并未得到通过。当地老百姓也有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我们的思路是,不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原因是之前说的,条件还不具备。还有天门山国家地质公园、茅岩河国家地质公园等,都需要完善管理,才能更好地开发其旅游价值的深度。
导刊:目前,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什么样的困难?
周:虽然这次的“迎检”通过了,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公园保护与管理、建设与发展立法滞后。世界地质公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强化保护,履行责任和义务,怎样科学规范管理,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工作没有法律规定和约束机制,很多工作难以把握和控制。
二是公园管理保护资金难以保证。公园所在地武陵源区因建立时间不长,财政底子薄,每年的财政收入不多。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大量的搬迁、搬迁后居民的安置和生活补贴需大量资金。要开展公园的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地学科研和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等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仅靠当地政府财政投入很难保证工作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