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植圆:古道热肠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7843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若你正在渴望安排个古典色彩的双休日:你正在策划和“美眉”作一次增加了解的郊游;你久居快节奏多喧哗的城市,忽然遇到天色又好,不冷不热,闲着无事,想和妻儿来一下轻松的远足……我建议,有一个理想去处——朱家角课植园。
  课植园位于朱家角北首西井街,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园主马文卿,故又称“马家花园”。马文卿清末捐官道台衔,后于朱家角镇北择地百亩,民国元年(1912年)开始兴建园林,停停建建耗时15年,花银30余万,直到马文卿去世,此园还未全部建成。从马家几个小姐嘴里,得到这样信息,至少老马有两点超常之处,一是财大气粗,敢于一掷千金,二是慧眼识宝,园内收藏的老古董不少,石碑长廊,古树名木,应有尽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方圆百里,名闻遐迩。
  解放后,课植园变为朱家角中学。由于迷恋园内陈年古董,爽约几个好友,冒充学生亲属,混入进去。抚摸着古人留下的墨宝手迹,心头荡起一种震撼,历史的沉淀在课植园开花结果,耳边感受到古代哲人的呼吸声。尤其是别具一格的书城,有仿墙、城垛,上书“月洞门”三字,显得古色古香,踏步上桥,可进入藏书楼。据当年文化馆同志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藏书楼里搬下来的古书古籍古玩,不计其数,在园后打包装船,运入博物馆。课读之余,不忘耕植,马文卿当时造课植园也是这个意思。
  无论是战乱还是动乱,百年来,总有些有识之士,对课植园里的老古董,暗中保护,秘密进行,否则它也不可能在1986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乃至到了课植园作为著名的景点对外开放,我们或许还不知道园内的家底有几多?迎宾厅南侧,有一条约20米碑廊,碑廊内镶嵌明清书画家碑刻15块,有明代文人文徵明“游西山寺”十二首,祝枝山“梅花诗”,唐寅的手札及周天球的诗,时为马氏聘请雕刻高手,依照其真迹雕凿之,字体苍劲,笔锋勾丝毕露,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假山区的奇形怪状的太湖石。这些具有几百年历史的珍品,历经沧桑,重新向大众吐露出古代艺术品的芬芳,展示了朱家角文物保护的内涵。
  一位老者,用手帕轻轻揩拭碑上的印痕,此人竟是朱家角中学钟老师。久违了,钟老师。钟老师古道热肠,对课植园里的大大小小古董文物,视为身边的阿大阿二,在那个“造反”的年代里,他冒着危险,利用住宿校内的便利,半夜三更,肩扛手抬,把石碑石刻之类悄悄藏在床底下,或者偷偷挖地三尺埋起来。直到天亮了,钟老师才把宝贝献出来,当人们去他那间宿舍时,房子里几乎被这些玩意撑破。
  钟老师在朱家角的名气很响,人们尊重他,敬佩他,因为他保护了朱家角的一段历史,也幸亏保留下来的这笔遗产,后来才顺理顺章地对外开放。钟老师痴迷文物保护,而且还把目光投向被人忽略的“老古董家底”,通过他的照相机,原课植园已拆除的“红房子”、“水晶宫”,都被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图片资料。听说要办博物馆,祥凝浜蔡老先生捐出一口石井圈;周荡村一农民捐出王昶墓砖;有一家厂子捐出一只明清鼓瓷凳……更有一些古镇“古董收藏迷”,听说朱家角要向世界开放,木雕、陶器、木器、铜器、铁器,凡是和“古”字搭界的老古董,他们毫不吝啬地捐献出来,他们何尝不是收藏一段历史呢?他们何尝不是保护弘扬民俗民风呢?他们和钟老师一样,爱家乡的山山水水,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爱护文物,已经成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推门见河,出门摇橹。一叶扁舟,沿课植园门前的漕港河,咿咿呀呀摇呀摇,映入眼帘的是上海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窄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小路婉蜒不断,老店名坊两旁林立,确切地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浸透了千年的气息。老古董多了,家底大了,你就得加倍呵护,时不时地给这些老古董擦擦脸,洗洗澡,适当的时候还得给老古董做做体检养护养护。老古董年代久远,不可能经久耐磨上万年,它也会风化殆尽。
  说起朱家角为文物站岗放哨的故事,真的感人肺腑。
  现年八十六高龄的老何就是一个。“文革”中,当服务站站长的他,冒着被挨打的危险,从“破四旧”的铁锤下,抢救出城隍庙前一对百年古董石狮,唤来工人竖支架,搭竹棚,拖来撬棒泥刷,撬的撬,拉的拉,抬的抬,蚂蚁啃骨头般把石狮吊放在乎板车上,拖到服务站作“保护性”安置。几十年来,老何顶住数不清“江西人觅宝”,挡住了一次次垂涎三尺,石狮终久没有离开站里半步。终于有一天,石狮经过梳妆打扮,被老何送回“娘家”城隍庙前安放。区博物馆为此授予老何“保护文物,显著贡献”的光荣称号。
  当年古人在放生桥立“放生碑”,明文规定,不准放牛贩牛上桥,有一年,一辆手扶拖拉机为抄近路,竟载重直冲上了建立于明代市郊最大的放生桥。居住桥堍的老龚得悉后,感到问题的严重性,过去放牛贩牛不准上桥,现在铁牛上桥,如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一面向上级汇报,一面追到生产队,最后肇事者受到应有的处理,杜绝了破坏文物的重大事故再次发生。
   有证可查,朱家角在明清年代,便走出40位举人,16位进士,我们曾在戏文里看到方巾官帽,确确实实在朱家角地区走过路过,关于他们的遗址遗迹,除了有镇志和家谱的文字记载外,更多的是靠钟老师、老何等“文物保姆”护宝识宝,把祖传的古董文物擦亮洗净,还原其本来面目,吸引更多的人寻根问源。我们的目光又在四处巡视,寻找一个个像钟老师、老何这样的古道热肠,我们的言语只有一句话: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保护文物,就是保留一段历史。于是,我们无数双手,在课植园,在朱家角街头巷尾,紧紧地握在一起。
其他文献
记得刚到上海的时候,便被这拥挤不堪的车厢所迫而叫苦不迭,但是看着一个个年青的学子们在座位上还拿着英语笔记本边读边划的劲头,心里不由得对这个城市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  后来想起来,那只不过是对一种由衷的文化情结刚刚了解的起始。  上海的公交车次之多恐怕是全中国城市里数一数二的。  而车上的所有东西,这衣着百态的人,时尚流行的音乐,被捧在眼皮底下的各种报刊杂志,那一口地道流利的属于吴方言之一的上海话,
期刊
又到年关,我们这个久远的乡村又盼着她的子民们一个一个一群一群地回了。  下了火车,背上沉重的牛仔包,照例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这小村。晴天。下午。用煤渣铺过的土路;干干的,似乎与阳光一般刺眼。空旷,田野中不乏绿意。常青树的枝叶显得干巴,倒是光秃的枝干直指天空的些许生气让人心舒。行人不多,偶尔有辆破自行车的吱呀声响起,或者一阵沉闷的摩托车的声响以及刺鼻的汽油味、随之而起的尘烟。穿过这样的空间,我终于从
期刊
明早 上班,漫长的日子从头再来过……
期刊
主题:国庆长假姚明(yymll980@sohu]发表子10—03 11:59    国内好像是七天长假吧,真羡慕!!我们正好是八天的训练营,只好用努力的训练来弥补了。今天是第一天战术训练,一切的情况看来都不错。大家的训练使IEFF十分高兴,但是他同时提出了不想看到训练一天好,一天差。要保持出色。  上午一个该死的记者触到了我的痛处,问我怎么过国庆。我说:“我就差没去吃安眠药来忘记我在国庆长假期间不
期刊
调整休息是第一选择    现在的公务员早不是几年前人们想象中的“一张报一杯茶过一天”,提高行政效能后,公务员每天的工作也是非常繁忙,快节奏的生活又加上工作压力,还常常加肋口点,甚至在双休日也要出席公务活动或者参加会议,岂一个“累”字了得。所以说,7天的长假对他们来说真是珍贵非常。辛苦了那么久,不好好如忪一下怎么行,于是,难得有那么长的一段假期,他们往往都会选择做留守男士或者留守女士,安心地在家里修
期刊
一年里,春节、劳动节、国庆节,三个长假把一年的劳碌分割成了几个片断。城市里的大多数人在一个个忙碌片断里,有意无意等待着下一个长假的来临。  没有了寒暑假的上班族们,总在忙得跳脚的时刻幻想那7天的惬意。尚有寒暑假的学生们,依然贪恋不长不短的两个黄金周——就算那7天里作业通常也并不轻松。  奇怪的是,大家虽然都盼着长假,却未必喜欢长假。等待长假来临,更像是在必然的辛苦中,等待一种象征“轻松舒适自由”的
期刊
张桂铭是当今画坛一个特别的人物,不仅因为他的画别具一格,更因为他的人也别具一格。  有人说张桂铭特别难打交道,有人说张桂铭非常好相处。  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看上去总归比较深思熟虑。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行事深思熟虑,而怕别人也如此,或者比自己更深思熟虑。做领导如果心里没底,有个诀窍,那就是缄口不语,别人就会感到莫测高深。张桂铭便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但在这沉默寡言而看上去莫测高深的背后,却有着一颗童心。 
期刊
又是秋天,当风吹起满地枯叶的时候,我听见了树的呜咽。这个季节,究竟是悲伤的开始、延续,还是结束?  萧枫和韩雅是父亲的学生,常常来我家同父亲讨论文学的事,于是,我和他们慢慢热络起来,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也更如姐妹和兄妹。说到他俩的事,就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他们潜心于专业的结果同样营造了他们柏拉图式的爱情,听到他俩在一起已达7年之久,我不禁为之一震。  他们在一起的了年零9个月到来的时候,韩雅终于
期刊
我的家乡——绍兴,在宁绍湖平原上,那个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水乡。那里有着悠悠的古纤道,清清的鉴湖水,雄伟的大禹陵……但是更让我魂牵梦萦的便是家乡的特色美食。让我虽远隔干山仍怀念无比。  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件大事。年关将近,家乡人对过年的食物是很重视的。想必现在家乡人已经忙碌着在办年货了。我们那里有一种把新鲜的变成不新鲜的习俗:那就是“酱”和“腌”,鱼、肉、鸡、鸭、各种内脏,或酱或腌,在户外日晒
期刊
8月2日 星期四 晴    我问艺艺六月开什么花时,太阳快下山了,但刺眼的光仍然没有化为灰烬。路上几个男生打着饱嗝,令人增加额外的不快。艺艺和我绕开“金光大道”走小略,手挽手坐在了“省悟亭”。 指示牌上的名称花哨得可爱。现在才知道这四方八角的亭子叫“省悟亭”。有了指示牌后幸好还没有被家长撞着。我们问“奋进路”怎么走?数着小路旁的“柳涛桃烟”那几颗桃树,我有点怀念老校园小池中总站在石头上的小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