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电信领域的标准化组织ITU-T在其官方主页上正式公布了由中国联通主导的标准《Y.3501——Cloud computing framework and high-level requirements》(云计算框架及高层需求),引起了业内的强烈反响。这不仅是ITU-T云计算Y.3500系列标准中的第一个标准,也是国际上首个云计算框架性标准,更是云计算标准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标准的内容以及落地实施情况,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中国联通研究院平台与云计算中心主任张云勇博士后。
高屋建瓴
Y.3501标准首次准确地描述了云计算框架及高层需求。在此标准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关于云计算整体框架性的标准。张云勇介绍说,Y.3501标准通过明确云计算的高层需求界定了云计算的框架,并严格按照应用案例牵引出需求的标准化顺序明确了网络即服务(N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桌面即服务(DaaS)、互联云(Inter-Cloud)、端到端的云资源管理、云基础设施等几大云计算服务和资源方面的应用案例和高层需求。
张云勇归纳出了此标准的三大特色:首先,这是一个框架性的标准,它对现有主流的云业务模式、云的部署以及开发形式等做出了明确定义,为今后云计算各细分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它对云资源管理、云基础设施、互联云等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系统性的梳理和定义;最后,此标准的落地性强,虽然此标准没有穷尽云计算的方方面面,但它对云计算系统的部署和实施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在实际中也对中国联通自己的云计算、智慧城市项目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张云勇表示,中国联通会尽最大努力,以推动此标准的落实为目标,尽快建立一个产业生态系统。
掌握话语权
无论是在IT还是CT领域,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联通主导制定的Y.3501能成为国际标准,不仅是对中国联通在云计算方面的积累和实力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张云勇回顾说,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贡献一些技术文稿;第二个阶段,华为、中兴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并担任重要职务,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第三阶段,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认识到了依靠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作为重点,在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更多地在国标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2009年开始,中国联通公司领导、技术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就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国际标准话语权,在云计算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开始发力,组成了程莹等10余人的云计算标准研究团队,不仅加入了主要的云计算标准化组织,全面参与标准制定,而且实现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联动。据统计,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制定的各项标准中,仅中国联通牵头或联合立项的标准就有50多项,占CCSA云计算项目数的50%。在国际上,中国联通数年来在ITU-T云计算文稿的贡献数量上排名中国所有运营商和厂家的第一位。
抛弃“云烟囱”
云计算刚兴起时,业内就有人争论过云计算是否需要标准这个问题。随着云计算应用的逐渐深入,盲目建设云数据中心、重硬件轻应用、云的互联互通性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将难以实现规范化、健康化和规模化发展。
国内越来越多的云计算项目逐渐落地。以中国联通为例,它自己的公有云、私有云、智慧城市等项目都已经落地。“标准对于我们落地云计算项目十分重要。”张云勇表示,“云计算必须建立在开放、开源的架构之上。现在,许多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招投标和交付模式,这只会让大量的‘IT烟囱’变成‘云烟囱’,而不是像云计算要求的那样实现系统和应用的水平扩展。”中国联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制定企业标准方面先走了一步,近3年中就制定了79本有关云计算的企业规范。这些规范是在对产业以及企业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并融入了中国联通沃云的一些思想精华,其核心思想就是开源开放。
云计算标准是必需的,但制定标准时也要权衡,既要符合企业顶层设计的需要,保证互通性和开放性,同时还要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吸纳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张云勇表示:“封闭与开放是一对矛盾。封闭型的企业,可能生产的效率高,但不易打造产业链,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云计算标准的制定上,产业界需要更好地把控高层需求,将企业规范再抽象,将其精髓融入到国际标准中。”
中国联通沃云就是基于OpenStack、MySQL数据库、开源云存储等构建的。“我们只是有选择地将这些开源技术进行裁减和定制化,并将成果又反馈给开源社区。”张云勇表示。
化云为雨
Y.3501标准并没有停留在学术层面,它可以作为云计算落地的实践指南。“Y.3501的一大特色就是对业务需求的界定十分明确。”张云勇介绍说,“此标准吸收了沃云的设计精华,但它又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对于企业、政府、电信运营商的私有云、公有云建设都有指导性作用。”
云计算标准的推广并不能依靠某一个企业,而必须依靠整个产业链的协作。由中国联通与其他13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云产业联盟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云计算技术与产业白皮书》。参与撰写此白皮书的企业除了中国联通以外,还有百度、阿里巴巴、北航等,都是最先落地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和高校。他们的实践经验的纳入使得白皮书更具应用价值。
“云计算标准的推广要发挥整个产业界的力量,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张云勇再次强调,“云计算的实践必须遵循开源、开放的原则,否则云应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谈到当前云在中国落地的最主要困难,张云勇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不充分,虽然对云计算的产业布局、重要性和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但还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和统一认识的过程,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更要统一思想和认识,比如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内在关联。第二,云计算如何落地。张云勇认为,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人才方面考量,云计算对于运营商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云计算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运营商相比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而且运营商现有的项目还要经过传统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评审、批复等阶段,一个项目的部署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这与云计算的本质需求不符。另外,能够掌握SDN、PaaS、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云计算、大数据等项目的落地。
高屋建瓴
Y.3501标准首次准确地描述了云计算框架及高层需求。在此标准之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关于云计算整体框架性的标准。张云勇介绍说,Y.3501标准通过明确云计算的高层需求界定了云计算的框架,并严格按照应用案例牵引出需求的标准化顺序明确了网络即服务(N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桌面即服务(DaaS)、互联云(Inter-Cloud)、端到端的云资源管理、云基础设施等几大云计算服务和资源方面的应用案例和高层需求。
张云勇归纳出了此标准的三大特色:首先,这是一个框架性的标准,它对现有主流的云业务模式、云的部署以及开发形式等做出了明确定义,为今后云计算各细分领域技术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它对云资源管理、云基础设施、互联云等云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系统性的梳理和定义;最后,此标准的落地性强,虽然此标准没有穷尽云计算的方方面面,但它对云计算系统的部署和实施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在实际中也对中国联通自己的云计算、智慧城市项目起到了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张云勇表示,中国联通会尽最大努力,以推动此标准的落实为目标,尽快建立一个产业生态系统。
掌握话语权
无论是在IT还是CT领域,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联通主导制定的Y.3501能成为国际标准,不仅是对中国联通在云计算方面的积累和实力的充分肯定,而且也是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
张云勇回顾说,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贡献一些技术文稿;第二个阶段,华为、中兴等一批具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开始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并担任重要职务,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第三阶段,以中国联通为代表的运营商认识到了依靠技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性,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作为重点,在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更多地在国标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从2009年开始,中国联通公司领导、技术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就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国际标准话语权,在云计算相关标准的制定方面开始发力,组成了程莹等10余人的云计算标准研究团队,不仅加入了主要的云计算标准化组织,全面参与标准制定,而且实现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联动。据统计,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制定的各项标准中,仅中国联通牵头或联合立项的标准就有50多项,占CCSA云计算项目数的50%。在国际上,中国联通数年来在ITU-T云计算文稿的贡献数量上排名中国所有运营商和厂家的第一位。
抛弃“云烟囱”
云计算刚兴起时,业内就有人争论过云计算是否需要标准这个问题。随着云计算应用的逐渐深入,盲目建设云数据中心、重硬件轻应用、云的互联互通性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没有标准,云计算产业将难以实现规范化、健康化和规模化发展。
国内越来越多的云计算项目逐渐落地。以中国联通为例,它自己的公有云、私有云、智慧城市等项目都已经落地。“标准对于我们落地云计算项目十分重要。”张云勇表示,“云计算必须建立在开放、开源的架构之上。现在,许多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招投标和交付模式,这只会让大量的‘IT烟囱’变成‘云烟囱’,而不是像云计算要求的那样实现系统和应用的水平扩展。”中国联通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制定企业标准方面先走了一步,近3年中就制定了79本有关云计算的企业规范。这些规范是在对产业以及企业用户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并融入了中国联通沃云的一些思想精华,其核心思想就是开源开放。
云计算标准是必需的,但制定标准时也要权衡,既要符合企业顶层设计的需要,保证互通性和开放性,同时还要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吸纳各方面的合理需求。张云勇表示:“封闭与开放是一对矛盾。封闭型的企业,可能生产的效率高,但不易打造产业链,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云计算标准的制定上,产业界需要更好地把控高层需求,将企业规范再抽象,将其精髓融入到国际标准中。”
中国联通沃云就是基于OpenStack、MySQL数据库、开源云存储等构建的。“我们只是有选择地将这些开源技术进行裁减和定制化,并将成果又反馈给开源社区。”张云勇表示。
化云为雨
Y.3501标准并没有停留在学术层面,它可以作为云计算落地的实践指南。“Y.3501的一大特色就是对业务需求的界定十分明确。”张云勇介绍说,“此标准吸收了沃云的设计精华,但它又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对于企业、政府、电信运营商的私有云、公有云建设都有指导性作用。”
云计算标准的推广并不能依靠某一个企业,而必须依靠整个产业链的协作。由中国联通与其他13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云产业联盟于2012年12月发布了《云计算技术与产业白皮书》。参与撰写此白皮书的企业除了中国联通以外,还有百度、阿里巴巴、北航等,都是最先落地云计算应用的企业和高校。他们的实践经验的纳入使得白皮书更具应用价值。
“云计算标准的推广要发挥整个产业界的力量,实现产学研用联动。”张云勇再次强调,“云计算的实践必须遵循开源、开放的原则,否则云应用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谈到当前云在中国落地的最主要困难,张云勇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不充分,虽然对云计算的产业布局、重要性和意义有了一定认识,但还要经历一个逐步深入和统一认识的过程,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更要统一思想和认识,比如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内在关联。第二,云计算如何落地。张云勇认为,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人才方面考量,云计算对于运营商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云计算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运营商相比互联网企业起步较晚,而且运营商现有的项目还要经过传统的可行性研究、立项、评审、批复等阶段,一个项目的部署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这与云计算的本质需求不符。另外,能够掌握SDN、PaaS、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云计算、大数据等项目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