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国旗:老党员的特殊家规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26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临江社区学府嘉园小区的一角,矗立着一根国旗杆,每当节假日或国家纪念日来临,老党员于福洪就会和家人一起举行一个特别的仪式——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冉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小院里的升旗仪式,是于福洪家坚持了66年的“家规”。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感恩。更重要的是,老人用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言传身教感染着后人。
  一面国旗
   于福洪家升国旗的故事,要追溯到1951年,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于福洪家所在的安东市(1965年改名丹东市)临江街地广人稀,还有一片天然形成的树林。那时,一些志愿军部队就驻扎在这片较为隐蔽的树林里,而附近的老百姓家就成了部队的大后方。
   “我父亲于连荣当时是街道干部,我家住满了一个运输连的战士。”于福洪说。每天看着父母和邻居们给志愿军战士买菜、生火、烧水、做饭,于福洪也跟着大家一起忙活。记忆中最深刻的是1951年国庆节,运输连指导员拿出一面国旗,招呼于连荣一起挂国旗庆国庆。
   “我家住的那个大院里有七八户人家,只有我家挂起了五星红旗。”于福洪自豪地说,记忆中那抹永远挥之不去的鲜红,从此成了他心目中属于节日的色彩,“过节的时候,只有升上国旗,才有过节的样子。”
   1953年,志愿军部队离开安东,运输连指导员把那面国旗送给于连荣作为纪念,于家用一个精致的盒子把国旗珍藏起来。从那时起,每当“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于福洪便和家人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
   于福洪的外孙女梁晶告诉记者,那面国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洗礼,一直用到不能再用。2009年,珍珠街道办事处给78岁的于福洪送来一面崭新的国旗。于是,于福洪家的升旗仪式一直坚持至今。
  一本书
   于福洪是社区孩子眼中的“故事爷爷”,上小学四年级的重外孙女景新然最喜欢听太姥爷讲故事。十几年来,老人经常在闲暇时间,给社区里的孩子们讲一些感人的战争故事,讲述他亲身经历的鸭绿江边发生的变化。
   “像我这样的老人都走了,这个地方以前发生的事儿谁还能记得?”这是于福洪最担心的事。
   2007年,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党员活动站组织了一次党员座谈会,与会党员在会上结合家乡变化谈了很多感想。这次会上,于福洪萌生了用笔记录下家乡变化的想法。
   2009年,于福洪开始动笔,先拟了一份写作提纲,包含百余个题目,内容涉及临江街一带的历史变迁、人文景观和民风民俗等。
   翻开于福洪的一个夹子,厚厚的一摞手稿静静地述说着一段段历史。
   “早些年天气寒冷,大江(老安东人对鸭绿江的俗称)年年封冻,有一尺多厚,安东人对开江非常重视,开江也叫跑冰,有文开江和武开江……”于福洪在他写的《文开江和武开江》一文里,描绘了初春开江时的壮观场景。
   “早些年安东市有很多街,我的父辈在振安桥下柴草市街经营柴火,老安东的柴草市、鱼市、粮布及果品市场一样兴旺热闹……”阅读《怀念柴草市街老地名》,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没有华丽的辞藻,写的是过去柴草市街热闹的场景,经历过的人读起来很有感触。
   退休前,于福洪是丹东市橡胶厂的一名技术人员,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一生喜欢读书、看报、写文章。他家窗台的书架上摆满了书,桌子上放着词典、放大镜,“我老了,一些字都忘了,写文章时需要查字典。”于福洪说。
   于福洪写的故事有的是他亲身经历,有的是听人讲述。他写作态度严谨,对于不确定的部分,会实地考察,或到档案馆查找资料。在写《不忘甲午大战在丹东》《不忘日俄战争在丹东》两篇文章时,为了充实材料,他骑着自行车到过虎山、九连城一带,找当地人考证情况。
   2009年至今,于福洪已陆续写了90余篇文章,累计15万字。他要把记忆中那些逐渐消失的旧事整理出来,写一部《鸭绿江轶事》。他写的《照银鱼》《冰爬犁》等几篇文章已发表在当地的媒体上。
  一句家训
   于福洪家的墙上挂着于氏先祖遗训:广读书,必得智,勤有功,戏无益。这是于福洪的父亲于连荣根据古代诗书中的字句总结的家训。
   “这是对‘耕读为本’祖训的最好诠释,就是让我们多读书长智慧,多做事少游戏,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于福洪说。
   于福洪的祖籍在山东省乳山市司马庄,全庄人都姓于。司马庄有个大祠堂,门上有块匾,上面刻着“耕读为本”四个大字。于氏后人把“耕读为本”作为座右铭,历代出了不少有作为的人。
   于福洪常说,家风好不好,父母是关键,“染坊缸里倒不出白布来,根不正苗自然歪。”他认为,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梁晶对此深有感触,“儿时的记忆中,我的姥姥、姥爷跟太姥爷、太姥姥常年住在一起,照顾老人的晚年起居,从来没说过一句重话,就连每天吃什么饭菜、什么口味,都要先问过太姥姥才能决定。”
   于福洪的老伴儿单素兰说梁晶是个孝顺的孩子,“前阵子我的腿摔坏了,躺在炕上不能起来。梁晶一来就給我洗身洗脚、接屎接尿的,不嫌脏、不怕累。”听到姥姥的夸奖,梁晶有些不好意思,“亲眼看到姥姥、姥爷对长辈那么孝敬,我怎么能对长辈不好?”
  言传身教
   一晃,于福洪与老伴儿结婚已60多年,育有两儿两女的他们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如今,5个孙辈孩子努力上进、懂事孝顺,4个重外孙女健康快乐、活泼可爱。老人唯一的外孙子——二女儿于冬的儿子博士毕业,在北京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4个重外孙女不时地回到老人身边,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其乐融融。
   关于家庭教育,于福洪感触颇多:“如今城市里的大家庭很少了,大多是三口之家。大人工作忙,压力大,孩子很小就被送到托儿所、幼儿园,然后就是上小学、中学、大学,很多人觉得教育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对家庭教育不重视。”
   于福洪带给家人的有言传,更多的是身教。“我从来不对子女们说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我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比如,我教育孩子们爱国,不会去讲大道理,而是带着他们升国旗,让他们自己体会其中的内涵;我培养重外孙女绘画等兴趣爱好,不会督促她快画、多画,而是为她铺上画纸,在一边静静地写字陪着她;我教育孩子们孝敬老人,自己首先对父母长辈给予细心照顾。”
   于福洪家坚持了66年的升旗仪式,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后辈人。重外孙女景新然不仅立下目标,要好好学习,团结同学,争当学校小旗手,更把这种积极向上的“仪式感”根植在心中,每当节假日,她都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长辈、对家人的爱。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是书,厚重的人生经历是一本饱含岁月沧桑的书;老人如诗,丰富的生活阅历是一幕勾勒人生万象的诗……子孙后人细细品读,方能品出人生真谛。在孩子们的眼中,于福洪确实是一本珍贵的人生教科书。编辑/倪萌
其他文献
她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从25岁第一次当选至今,她和人民代表大会共同走过65年的光辉岁月,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她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的改革先锋。作为“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65年间她为农村发展持续建言,是当之无愧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   她就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200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年她
期刊
提起 “冬古拉玛大妈”,总是令众人赞不绝口,她就是爱国爱疆、善良博爱的好母亲——布茹玛汗·毛勒朵。   77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柯尔克孜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她长期扎根于祖国边疆,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积极宣传爱国护边工作,在边境线
期刊
一家网络公司的技术员,因救人被诬陷,一位好心的大姐证明了他的清白,从此两人结缘相识。当他得知大姐的苦难经历,且身患癌症晚期时,毅然决然地扛起她的苦难,助她走出生命的冰川。出于感恩,大姐把名下一套价值500万的房产赠与他,但被他谢绝了……  救人被诬陷,好心大姐证清白   2013年6月,时年23岁的秦文军从郑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毕业,应聘到郑州市联通公司网络安装公司做了一名技术员。2015年10月1
期刊
12年寒窗苦读,就在即将迎来高考时,却等来妈妈罹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消息。望着妈妈被无情病魔折磨着的虚弱身体,17岁的赵思琦在擦干眼泪后做出了决定:暂时放弃高考,捐“髓”救母。当时,她给出的理由让无数人泪奔:“高考可以重来,但妈妈的生命却只有一次。”  谁来救妈,姐妹俩争着捐骨髓   2018年10月底,赵思琦的妈妈连秋香连续数天感冒,呕吐不止,被医院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目前,能挽救连秋香
期刊
她40岁开始画画,47岁那年,根据《聊斋》里一则故事改编绘成的《荒原狐精》,一举获得BIB“金苹果”奖,也是获得此繪本奖项的中国第一人;她的《桃花源的故事》收录于日本国语教材,原作被大名鼎鼎的东京木城绘本之乡美术馆收藏;她的新书《一蔸雨水一蔸禾》,去年年底出版后颇受读者青睐,除国内还风靡日韩等国,到2019年6月已卖出几十万册。著名主持人汪涵不仅自己收藏她的画作,前不久还在《天天向上》节目中,推荐
期刊
2019年,我们伟大祖国迎来70华诞。   新中国70年,我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站上90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稳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正在迈向全面小康。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科技队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
期刊
你永远无法想象零下30℃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除非,你亲自抵达那里。   朋友说,生活是一个巨大的魔盒,不打开它,就可能错过里面的巧克力。但在此前的二十几年,她一直都没有勇气打开。   朋友是典型的小镇姑娘,从小到大的成长轨迹都是父母规划好的:从重点幼儿园一直念到重点大学,毕业了回到小镇工作。   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也没有探索世界的欲望,直到她在电视上,看了一场时装秀。   她说,模特身上的
期刊
今年6月,曾斩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其团队取得新的科研进展,又一次上了微博热搜!作为中国著名的药学家、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相信许多人对“屠呦呦”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她最重大的贡献就在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相应的科研成果,是抗击疟疾的良药,拯救了全球亿万人的生命。今年年初还被BBC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与居里夫人、爱因斯坦、阿兰·图灵这三位杰出的科学
期刊
何海波是哈尔滨的一名出租车司机。每天一大早,他离家去隔着四五条街的地方取车,然后带着女儿慧慧出车,到了下午,父女俩再一起回来,把车交接给夜班司机。多少个日子,何海波就这样寸步不离地把慧慧带在身边。慧慧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出生时因为脐带绕颈,导致脑部损伤,不仅智力残疾,身体也有残疾,手臂弯曲,走路艰难。   这些年,何海波开的那辆出租车的副驾,成了女儿的专座。每次开车在路上,想着女儿安安稳稳地坐
期刊
90后女孩不愿做“裁缝”   90后包蕾妍出生在杭州一个著名裁缝世家,祖上留下的“振兴祥”老店创始于1897年,具有122年的历史,“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包蕾妍从小就非常喜欢做手工,用各种碎布从缝制最简单的沙包开始,到大公鸡、布娃娃等,色彩斑斓,非常漂亮。上小学五年级时蕾妍就能做自己喜欢的衣服了,她设计的款式很洋气,颇有点“动画片味道”,连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