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中国 回报故乡

来源 :中华名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ha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身体里流淌着犹太人血液,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女人;她育有3个优秀儿女,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她是中国第一个回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却在10年后重返上海;她是一个卖春卷的小商人,却奇迹般地成为世界第3大钻石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她是唯一至今还留在上海的犹太后裔,又是一位坚强慈爱的中国母亲。她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程,记录着中以两国人民绵延不断的真情友谊,她是同时有着以色列和中国双重国籍的女人。
  
  她42岁踏上了“寻根”之旅,受到了以色列总理的接见
  
  1950年,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一个长着犹太人特有的大眼睛的漂亮女婴呱呱坠地。孩子的父亲是犹太人,孩子的母亲是一位苏北农村的女子。父亲听到了这个喜讯,乐得合不扰嘴,他给女孩起名叫沙拉。
  1956年,她们举家搬到了上海复兴中路642号犹太人联合会会所居住。童年的沙拉是幸福的,在联合会三层的大洋楼里她分享着父亲的慈爱,她和邻家的小朋友一样接受了许多共产主义教育,她读毛主席著作,听解放军英雄故事,学愚公移山精神。
  


  虽然是犹太混血儿,但是跟其他上海小孩一样,沙拉无忧无虑地度过了童年。沙拉的父亲在大名路242号开了一个商铺做小生意,生活过得还算安稳,当时的上海政府还给予了每月70元的犹太人补助金。
  后来,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沙拉,年迈的父亲带着孩子搬入了复兴中路的花园洋房里。在那里,沙拉一天天地长大,父亲却一天天衰老下去。
  有一次,父亲把小沙拉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你到任何地方都不要忘了感激中国人,是中国人民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的帮助。”
  按照犹太人习俗,女孩子12岁生日时,要过一个盛大的“成人节”,庆祝长大成人。父亲不止一次地抚摸着沙拉的头发说:孩子,快快长大吧,长大了,我就可以给你过一个“成人节”了。
  1962年4月,沙拉的父亲因病去世。由于父亲的去世使她失去了家庭温暖,特别是后来的那场“文革”洗劫,又把这位异国少女带入了一个更加可怕的深渊。
  1967年秋天,“红卫兵”把沙拉赶出了洋楼,还剪去了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以色列政府寄给她的信件也被查抄,就连父亲安葬在青浦吉安公墓的墓地也被彻底铲平。从这时起,沙拉的噩梦开始了。沙拉的生母在她很小时就改嫁他人,有了自己的孩子。
  当失去父亲的沙拉回到母亲身边时,母女之间竟然已形同陌路。沙拉说:“我母亲总认为我的脸是外国人,给她带来很多羞辱。”母亲不会养一个白吃饭的人,所以,初中都没有念完的沙拉成了上海铜厂一名靠体力吃饭的女工。而且由于母亲的揭发诬告,沙拉被当成“政治犯”被红卫兵关进了上海第一看守所,一关就是1年。劳动改造回来的沙拉终于对这个惟一可依靠的家彻底失望了。
  沙拉幻想着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她再一次被捉弄了。她的第一个丈夫婚后不久就被发现生活不检点,沙拉只好离开他。这次短暂的婚姻,留给了沙拉一个儿子。而正是因为这个孩子,沙拉的第二次婚姻在坚持了10年之后,也终于宣告结束,这一次,又留下了两个孩子。沙拉说:“人家不愿意接受我跟别的男人生下的孩子,我非常矛盾和痛苦。在情绪最低潮的时候,几乎想自杀。”
  在那个特殊年代,一半的犹太血统使沙拉失去了亲情和爱情。绝望的沙拉开始思念她的另一个家乡。
  1992年1月24日,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了。人逢喜事精神爽!沙拉用最隆重的方式庆祝了这个节日。接着,在她42岁这一年,她踏上了“寻根”之旅。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或许是最后一个返回以色列的犹太后裔。回到以色列,她受到了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
  然而,总理的接见并没改变她回到陌生国度的感觉,她在特拉维夫市举目无亲,又听不懂当地的希伯莱语。要命的是,她在中国时人们把她看作外国人,而在以色列人们又把她看作是中国人。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然而,沙拉没想到的是自己来到了一个充满硝烟的国度。由于巴以冲突升级,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沙拉所在的特拉维夫市。那时的特拉维夫到处可见人的肢体挂在墙上,有好几次,她都是死里逃生。有时下公交车没多久,身后的公交车就爆炸了,但倔强的沙拉渐渐习惯了这种动荡。
  她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她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身边。她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她专门找老人聊天,老人空闲又怕寂寞,一聊就是半天。她一直记着父亲的话,要在逆境中学会生存。就这样,半年后,沙拉很快就掌握了主要生活语言。
  
  她开办的餐厅越来越有名气的时候,她成了以色列名人
  
   1993年5月,沙拉终于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上海把3个孩子接到了身边,从这一天起,一家人才得以团聚。或许沙拉的人生注定就是那么不平凡,正当她以为生活渐渐安定下来,幻想着可以过上衣食无忧,有儿有女的生活时,阿以冲突再一次升级,沙拉和3个孩子所在的特拉维夫市不断发生爆炸,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整整一个月都是在防空洞内度过的。
  在防空洞里,沙拉告诉孩子们:“这是你们学习语言的最好机会。”她鼓励孩子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言。比学语言更苦的是找工作。人地生疏的沙拉没有特别的技能,但颇具商业天赋的沙拉马上想起了她在上海看到的绝活包春卷。
  沙拉说:“我做坏了很多春卷,光是面粉就用掉好几斤,当打出第一张春卷皮的时候,我真的是又难过又开心。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上海人说的千金小姐,自己找了一个饭碗。那时掉下的眼泪,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第一张春卷皮给沙拉增添了自信心,靠着这个手艺,她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孩子,而且还赚了很多钱。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以前在国内时,她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她依旧做着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沙拉卖春卷。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孩子们就来春卷摊前玩耍。
  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沙拉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没用。”
  邻居的话很伤人,沙拉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沙拉安慰老大:“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沙拉哽咽着说:“孩子睡着后,我会偷偷掉眼泪,但孩子醒来后,我会和他们一起唱歌,告诉他们明天会比今天好。”邻居太太告诉我,在犹太人家庭里,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必须被人照顾的权力,任何东西都是有价格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会赚钱,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
  沙拉觉得这样的教育手段比较残酷,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但是,孩子们在学校也被灌输着这样的理念。他们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这种犹太人生活法则。于是,沙拉决定改变以前在国内对孩子们的习惯,试着培养他们成为犹太人。
  沙拉给了孩子们赚钱的机会,以每个春卷30雅戈洛的价钱批发给他们,他们带到学校后,可以自行加价出售,利润部分可自由支配。第一天下午回来以后,3个孩子卖春卷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较老实,按照老价钱,50雅戈洛一个零售,赚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则使用了批发手段,40雅戈洛一个直接将春卷全部卖给了学校餐厅,尽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润,但餐厅同意每天让他送100个春卷去;老大的方式比较出人意料,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讲座,由他主讲中国国内的见闻,但是需要买入场券,每人10雅戈洛,每个春卷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个听众,入场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缴学校500雅戈洛的场地费用后,利润1500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沙拉的意料之中,老大和老二的经营方式都超出了她的想象。她真的没有料到,只在短短的几天之内,以前只会黏着她撒娇的孩子就摇身一变成了精明的犹太商人。
  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颖的赚钱方法,他们很努力地去学习和思考。当老大在法律课上学习了移民法后,他告诉母亲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可以去移民局领取安家费。沙拉半信半疑的去了,结果一下领回了6000谢克尔的安家费,这对她们一家来说可是一笔了不得的财产。
  


  当全家的资金越来越多的时候,她们一家4口合资开办了一家中国餐厅。沙拉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当全家合资开办的餐厅越来越有名气的时候,沙拉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当沙拉再一次获得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接见后,她成了以色列的名人。
  由于“文革”的影响,沙拉只读到初一就辍学了。但是,沙拉认为,她并不在乎高等教育,社会才是大学堂,正是丰富的社会经验塑造了她这样一个人,坚强地生存下去,是她毕生的信念。
  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沙拉又让他们去以色列当兵。从部队出来后,二儿子杰瑞现在在以色列做钻石生意,成了千万富翁。大儿子以华现就职于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在香港分公司工作。
  
  她回到中国,依然用那颗感恩的心来报答故乡人民的恩情
  
  沙拉有着浓浓的中国“乡情”, 她从中国回到以色列,这些年来她又多次搬迁,但她始终将《毛主席语录》和一套《毛泽东选集》带在身边。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那天,她带着3个孩子驱车300公里赶到中国驻以大使馆,在邓小平的灵堂前深情地献上了一束鲜花,以寄托她对中国伟人的哀思。
  当她看到在以色列的中国劳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之时,看到中国打工者遇到生活困难或遭遇不幸时,她都会给予热情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因而受到中国驻以大使馆的感谢和以色列司法部门的嘉奖,于是她在犹太人和华人中就有了两个亲切的称呼:“闲事大妈”和“沙拉大姐”。她常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生命中有着中国人的血脉,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啊!”
  沙拉的才干和特有的中国情结,受到了许多以色列人士的关注。在以色列生活的10年中,沙拉曾无偿地为以色列司法部和移民局作翻译,先后帮助过上千名在那里的华人,为他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沙拉的真诚打动了拥有百年历史的罗斯蒂克兄弟钻石有限公司老板, 2002年,这家世界著名的钻石公司全权委托她作为该公司中国地区首席代表。于是她离开上海10年之后,又重返故土。
  现在成了国际钻石公司的中国代表,她觉得自己终于走上属于自己的轨道,她唱着歌回到了自己的家上海。由于她胸中的中国情愫,她特意选择在她原来居住过的地区上海浦东居住。在气势恢宏、富商云集的上海金茂大厦,有了沙拉的专用办公室。
  沙拉的生存能力比较强,遇到困难总能找到办法。她属于那种比较强势的人,简直像个男人一样。别看现在年纪大了,现在的社区里啊,街道上啊,她碰到什么不平的事情都要管。百姓们赞誉沙拉热情、正直、敢为民请命。
  她在居住地为群众的生活琐事奔波操劳,有时甚至带着保姆拿起水桶给小区的绿化地带浇水护花,她还成了浦东公利医院的“荣誉职工”兼义务工。说来让人难于置信,医院碰到难题就会想到沙拉。因为再有情绪的病人,只要她出面劝说,总能破涕为笑,再激烈的矛盾,经她协调常常会握手言欢。
  2008年3月7日,在虹口区曲阳社区的居住地,沙拉还对社区5户困难家庭进行捐助。沙拉特别懂得感恩,热爱中国,乐于助人,为中以两国人民架设了友谊的桥梁。
  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沙拉一直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以色列的重要活动中,活动的现场都飘扬着以色列的国旗“大卫旗”,音响里传来他们的国歌《希望之歌》。沙位说:在中国她自己最喜欢的歌是《歌唱祖国》,因为那表达了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们对祖国由衷的感恩之情,她真心地希望有一天中国的家庭活动中也飘扬着“五星红旗”,音响里也能响起《歌唱祖国》的经典歌曲。
  上海庇护了沙拉的父亲,也改变了沙拉的生活。返回故乡后,沙拉终于找到了她真正的爱情,她嫁给了一名大学教师,苦日子终于结束了。
  2008年8月30日,沙拉兴奋地告诉人们:她拥有了中国的身份证。沙拉的中国身份证有些不同,在“民族”一栏中,写着:“以色列(入籍)”。“我同时拥有以色列和中国两国的国籍,很特别吧!”她笑着说道。她还说:“从1950年出生至1991年的这段时间内,我一直是无国籍人士。直到回到以色列,拿到了以色列的身份证,才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现在,我还加入了中国国籍。”
  如今的沙拉就像其他上海妇女一样平静安宁地过着琐碎的日子,她很知足。沙拉说这种力量源自她有一颗感恩的心,用善意化解磨难。如今沙拉回到中国,依然用她那颗感恩的心来报答故乡人民的恩情。她成了一个幸福的中国人,站在富丽堂皇的金茂大厦宽大的玻璃窗前,她深情地说:“我选择中国,我想将整个身心和智慧为她付出,尽责尽力,有始有终;我选择中国,我愿做中国大地上一棵努力成长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其他文献
“一种手艺诞生了,但那仿佛是神仙的手艺,因为它是那么浩荡,那么无终止又无标准,完全为一种不断学习而设备的。什么地方有一个和这手艺相等的忍耐呢?它是在这工作的爱里,不断地在这里面自新。因为这或许就是这位大师的诀窍:他具有一个什么都不能抗拒的爱。……只有这样,他才能够变成世界的主人翁。像大自然一样地工作,而不是像人一样地工作。这就是他的命运。”    这是还未开始创作《杜依诺哀歌》时期的青年里尔克在表
期刊
毛光辉:江西景德镇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陶瓷艺术研究社高级会员。早在1976年就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工作,师从中国陶瓷美术家邓肖禹先生,钻研花鸟绘画技法。在从事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的30余年来,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吸收百家之长,融会多种绘画艺术技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精华,又吸收了近现代美术大师的艺术精髓,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创作。他的作品深受各界喜爱,成为全国
期刊
在世界经济学界,林毅夫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这位现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台湾籍经济学家刚刚被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他的人生经历充满传奇,事业如是,姻缘亦如是。 如今,妻子陈云英是“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今年“两会”期间,陈云英作为全国人大台湾代表团成员与北京团成员林毅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08年6月1日,林毅夫正式飞往世界银行就任,就任前,夫妻二人在接受采访中,纵论政经
期刊
徐之伟面色红润,皮肤细腻,一张总是带笑的脸,是隆力奇产品品质最令人信服的广告。   曾经是木工出身的徐之伟,经过将近 20 年的打拼,使“隆力奇”在国际日化巨头的夹击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本土日化的佼佼者。现在,隆力奇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先进的蛇类保健品、日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和产销基地。了解隆力奇的人都知道,从“ 5S ”现场管理、“零缺陷”、“质量管理”、人本管理到“揭短式”的透明管理,
期刊
段祺瑞佛前发誓    在清末民初的混乱年代里,那些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并以“土皇帝”自居的军阀们,他们惯于向人民举起砍杀的大刀,但在泥塑木雕的神灵面前,却往往装作虔诚的模样;有的甚至扯起虎皮作大旗,借神灵来吓唬部下,欺骗百姓。  这里先说一员大将,乃是被袁世凯封为“建威上将军”的皖系军阀头领段祺瑞。他自直皖战争失败之后,就装着一副菩萨面孔,终日在家讲经念佛,和他手下已失意的将领靳云鹏、吴光新等人交结
期刊
遥记一九七零年时,正年青力强,机缘巧与友朋辈一起登山比赛为乐。一大清早,沿绕着迂回曲折,荆棘旁耸,乱石错置,高低不平的羊肠小径,攀趋而上。心存好胜,奋力争先第一之渴望,一口气登上顶峰,虽也气喘如牛而不认为苦。放眼环视,悠然涌现在心头有一览众山小,江山归我取的豪戆感觉。多好多美……    及后,沿着旧径拾步而下,双脚脚趾由高向低处聚力着地,凝神注意,恐怕一不小心,便会巅仆滚倒,人仰马翻了,即使不至骨
期刊
正值香港文汇报60周年创刊华诞纪念志庆,本人荣叨被邀参与其晚宴及招待酒会。除了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暨各司局长官外,到会者还有国家驻港军政首脑及政商名流,文化演艺和各线知名人士等超过两千人参加其盛会,可谓嘉宾满堂。熠熠璨耀。相互觥筹交错之气氛炽热。场面墟憾之景况;与2002年大公报百岁刊庆相比也不遑多让,不敢言是绝后,可算是空前则是毫无疑问的了!应酬奔走在芸芸众宾客之间,当然,张国良社长是最忙碌的一位
期刊
李兴浩,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经连续四次登上《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身处“一年消亡 27 个空调品牌、另有 48 家苟延残喘”的空调行业,仍能以让人咂舌的连续 7 年保持 50% 以上高速增长,进入空调第一阵营,与美的、格力、海尔比肩。掌控中国第四大空调企业,却仍然开着手套厂,并很在意当村长 —— 这个中国农村最小的官 …… 李兴浩的创业历程在中国家电业堪称一个传奇。前不久,记者在佛山市
期刊
履历 : 生于 1963 年 3 月,祖籍安徽,大学本科学历。 1984 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 1985 年至 1989 年任职于鼓楼区豪威集团; 1990 年至今任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   企业业绩 : 苏宁电器集团始创于 1990 年,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器流通企业之一,作为江苏省首家著名服务商标, " 苏宁 " 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知名企业。为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苏宁先后在
期刊
有人给行者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大凡能称之为行者的人,都有一个顽强的生命力,有一个永恒的信仰,有一个极其坚强的意志,有一个内心近乎狂妄的自信和外在近乎寂静的平和,还应该有一种超脱尘俗的苦修。。。。。。   ---------采访札记    初识高则希    初次见到这位被海外文化浸淫了近四十多年的新抽象画派大师高则希先生时,正值广州的初冬季节,然而此刻的广州正是艳阳高照,没有一丝的寒冷。高先生穿着很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