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乡村创伤面孔-读黄灯《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

来源 :学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lov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然在“共识网”上读到这篇首刊于《十月》2016年第1期的文章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心潮澎湃.特意查了一下作者的信息,原来黄灯女士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创作于她而言可谓锦上添花之举.或许正因如此,就层次与条理而言,这篇散文多少带有学术论文的气息.换句话说,它很朴实,没有什么眩人的技巧.然而,娓娓道来之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因为作者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谈自己也身临其间的农村家庭琐事;因为作者不是"为文而
其他文献
当下海外华文文学有两种现象值得研究,新移民双语作家中,一种是先用英语写作的作品后译为中文,如著名旅美作家哈金的小说《等待》《南京安魂曲》等,另一种是先用母语即中文创
《劳燕》是加华女作家张翎2017年的新作,刚刚刊载于《收获》第2期头条,人民文学出版社即于今年7月出版了单行本.一部作品出来,如此快速跻身于国内一流期刊与权威出版社,说明
“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以不可阻挡之势取代了古典诗词的重要地位,成为引领当代诗歌创作风向的主潮.古典诗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坚持古典韵律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活动被贴上“迂
晚清的“小说界革命”揭开了中国小说史上新的一页,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岭南文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正式提出“小说界革命”的
一、“沐石斋”散记中国文人多雅好,故事也多,这介乎于有聊和无聊间.知之者往往抱有同情之理解,甚至服膺之、和乐之;不知者往往一笑置之,如手拂尘,有人还会露出不屑.这都是可
一、研究乡贤文化,传承优秀传统福建历来先贤辈出,深厚的历史积淀让我省拥有丰富的乡贤文化资源.近年来,全省各地充分立足本地,通过各种形式挖掘整理和广泛传播乡贤文化.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西方文论(主要是欧美)开始陆续被译介到中国,国内以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政治、经济以及思想领域逐步对外开放
在探索旧居对于室内设计的价值之前,可以通过近年来对居住空间的改造设计风潮一窥端倪.居住空间的室内改造设计兴起的背景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作为改善生活之用;一方面作为寄情
“南都事件”从孙志刚案开始。它带来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后来就出现了对南都的不公正事件 “Southern capital incident ” from Sun Zhigang case. It brought the abo
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