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疑人”需儒法并治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人必疑也是现代竞争社会的人性。
  
  多数企业在录用员工的程序中走的是同样的路:招聘事宜全权交付给HR部门,而其中除了重要岗位人员是由CEO直接面试而定,普通员工则由HR部门考评录用。但是作为企业最高领导人,CEO能否完全信任这些新来的员工?
  为了营造企业的团队精神,多数CEO会从录用阶段就采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理想准则,并且把这种思想也灌输到HR部门,以为这样就可以建立企业的良性机制,激励员工。但是现实中并非如此。
  
  用人变故
  
  说实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确给企业上下创造过很好的人文环境,但是管理不是定局。突然的人事变动将更改这种单一的管理思维。
  创业早期,我们公司的一位前任销售总监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中层经理,由于其业绩出色,我非常信任他,甚至给予他更多的权力,当时HR部门提醒我,认为我过于放权。但是,我认为正是由于之前自己一直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才推动了企业进步。而当这个销售总监有一天为一己私利而把客户资源带给了我的竞争对手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原来的管理思维过于理想化。
  为此,也迫使我的管理思维进入第二个阶段:用人必疑!
  其实用人必疑也是现代竞争社会的人性。之前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有乌托邦之嫌。从用人不疑到用人必疑,则更为现实。
  但是必疑以后,就会涉及到,疑人究竟用还是不用?
  
  儒法并治
  
  由于具体管理的现实性,在企业中必然形成了不可选择的结果:用人必疑,疑人也必须要用——这也迫使我们的管理思维进入更为复杂的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CEO执政能力是一个考验。
  其实,企业用人本身就是一个风险投资。企业最初在选聘时,想一潭水望到底是不太可能的,况且人总是在发展和变化之中,最多只能说此人符合招聘条件。其中就蕴含着一种风险,有可能事与愿违。虽然在制度上,企业有试用期来做足够保证,但是显然只能试探他的工作能力,而检视他对于企业的忠诚度是包括了所有在职期间的表现。因此即或有各种疑惑,也还要用着,这便是CEO执政能力的第一关:说服自己,疑人也要用。
  当然,疑人不是盯梢、暗查、跟踪等来制造公司的不良环境,而是在企业中推行儒法兼治。针对各部门、各工种的不同情况,以及估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据此制定出一系列的相互制约制度,让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有规章在监督他们。在企业管理中,既要有管理放权,更要有监督制约机制,便是CEO执政能力最重要的第二关:激励之下,用制度管理疑人。
  而根据个人的管理体验,我认为,用人应疑,是因为弥补了用人不疑中的放任自流的弊病,这是一种放中有管的行为,并且在放和管中寻求到最佳的适应度。
  假如再沿用原有的思维去选拔和使用人才,那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危机。正如我们新产品的选项,即使事前遴选的成本大一些,我们也要把事后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其他文献
企业和投资者应意识到,货币当局增加了一个资金泄洪的渠道!    4月13日,央行公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放宽非金融企业融资限制,今后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中,凡是“市场有客观需求的各类创新产品”不再逐项进行行政审核。该办法从4月15日起施行。  去年四季度中央紧缩货币政策以来,企业普遍感到日常经营活动头寸紧张。央行货币紧缩政策好比一根绞索勒得企业
期刊
消费者希望通过产品来传达消费体验,发表身份宣言    在发表身份宣言的同时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这无疑是当代营销理念的全新领域。试想,营销商们不再用各自的“品牌故事”对准消费者狂轰滥炸,而是转而通过产品来替消费者传达与品牌相关联的身份宣言,使其在提升自我形象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影响他人,这是怎样一种情形呢?而且,营销商这样做的目的不在于推销自己的品牌产品,而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个人魅力,使消费者能更从容、
期刊
用人单位应从“法律契约留人”,转向“心理契约留人”。    就在东方航空公司的飞行员集体返航罢飞的事件还在沸沸扬扬之际,4月11日,又爆出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与该公司9名提出辞职的飞行员对簿法庭。对这9名飞行员,上航要求其或者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每人交出近400万元的赔偿金。  因飞行员跳槽引发的航空公司索要巨额赔偿案,近几年时有发生,而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之后,更是愈演愈
期刊
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去规范、约束和改造他们,难!    很多企业CEO常抱怨:“真搞不懂80后的员工怎么回事,我们对他们已经够忍让的了!对他们好也不是,不好也不是!他们要求一箩筐,但做起事来却懒懒散散。到底要我们怎么做,他们才满意?”而80后员工则抱怨:“为什么领导就是不理解我,不信任我,我的能力比谁差啊?天天叫我干这干那,干完还不满意,这不简直把我当活驴使吗?”  “要管理好80后员工,想用
期刊
“小米加步枪”的创新发展模式,使比亚迪在应对各种情况时有了更多灵活性  它生产的手机锂电池,已经占全球40%的份额,镍系列电池全球市场占有率60%,做到了绝对垄断;在它的电池工厂,60%的生产设备是自主开发;进入汽车领域后,它依然我行我素,采用一套在业内绝无仅有的非标准、半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团队;它每年申请的专利在国内制造型企业中名列前茅,仅次于华为、中兴通讯。这个企业就是比亚迪。  无论是在电池,
期刊
80后:我们也可以的!    关于80后的管理话题,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热辣着。  说到80后,就不得不提“Y一代”。美国社会学家将二战后,每二十年作为一个区间来划分人群,“X一代”是指1960年~1979年出生的人,“Y一代”指1980年~1999年出生的人,“Z一代”是指2000年至今出生的人。  所谓的60后、70后,80后,就相当于X一代、y一代,不过,因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和变迁过快,在中国,
期刊
为什么外界总是怀疑我们不行?    “但我不是圈养的,我属于从圈里跑出来的。我从小想法就比较独立。我是一个没有压力的人,除非明天要枪毙了。但从长期来看,要把公司做大做强就有压力。”生于1983年的非常在线CEO赵宁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把大家当员工来看,而是当合作伙伴看。我比较佩服牛根生,希望能带领中高层共同致富。不过,只要自己努力去做了,做成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  那么,80后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
期刊
不要先假定80后有问题,再去管理他们。  宝洁公司超过一半员工是80后,有的已做到中层管理。但宝洁公司(中国)HR副总监翟玉燕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思维模式不要先假定他们有问题,然后我们去管理。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和天分,让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获得更大成功。我们把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看做是和谐共赢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关怀暖心    进行健康投资。在公司内,设有水果店,开设了配备专业按
期刊
80后正如早上8、9点的太阳,他们必然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主体,企业人力资源的未来十年显然属于80后,但这点,却被很多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在各行各业企业的基层员工中,80后已经成为主力军,而越来越多的80后正在成为企业的中层主管,这点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相当普遍。更为核心的问题在于,未来5年中,80后将不可避免的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这个趋势不容逆转。    管理制度遭遇冲击    面对如何管理8
期刊
他们连起码的归属感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对企业忠诚了。    作为独生子女一代,80后一代在改革开放的物质时代成长,在光环与非议混杂中登上时代舞台。他们被誉为“新新人类”,也被贬为被“圈养”长大的“草莓族”、“啃老族”。他们被指自我中心,对工作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缺失;他们自尊而脆弱,养尊处优而没有吃苦吃亏精神他们没有物质生存压力,拜金浮躁,频繁离职;他们急功近利,甚至不劳而获。他们因被指为“跨掉的一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