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人间恰小得盈满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间四月,想必是一年最好的光景。
  柳叶有新眉,槐花正含蜜。大地换装,从土黄转为翠绿。暮春已退场,青杏悬在枝头,能酸掉牙。果核变硬,果仁白嫩。河坝里,水草渐盛,绿背青蛙展开前肢,拨出一圈又一圈波纹。有人在河边走过,留下椭圆形脚印,有黑斑蝴蝶落下去。
  黑斑蝴蝶落下去。再落下去。
  我和父亲去麦田。去麦田,打最后一遍农药。
  父亲挑着两桶水,水面摆着几片冬花叶,防止水溅出来。冬花叶子像手掌,手背长满白绒毛,手心光滑。我们将冬花叶折成漏斗状,舀水喝。水甜。也不是水甜,是心甜。我跟在父亲后面,背着药壶,药壶装了半桶水,走起路来直晃荡。绿药壶,歪手柄,长长的喷杆。
  来到我家地头,父亲把水倒进药壶,按比例撒上农药。农药名好像叫粉锈宁。天渐热,刮南风,会带来一种锈病,铁锈色,粉状,粘在麦秆麦叶上。这种病很毒,会让茎叶枯萎,麦子绝产。所以,打药一定要及时。
  父亲钻进麦田,麦子过腰,波浪一般。父亲一手按压手柄,一手高举喷头,左右喷洒。细密的药水,呈扇状,落在麦子的头发上、手臂上、軀干上。风吹来,空气中带着农药味儿;风吹去,父亲的身影在麦田深处起伏着;风再吹,他就会被吹很远,很远。
  我坐在地埂上,麦子淹没了我。我抬头,天真蓝,像一口井,蓝得好像能让人掉进去。风吹麦浪,麦穗飘荡。麦花儿刚落,残留着一两瓣,乳白色。我揪掉一根麦穗,在手心一搓,麦子露出了它们的额头,嫩白的额头。再搓,麦子就睡在了掌纹里。它们软、胖,白里带有一丝绿。丢进嘴,一嚼,软糯,有麦子的清香在齿间浮动。
  我又担心刚打过药的麦子会让我中毒,某种恐惧袭来。麦浪有哗哗声,似流水。父亲来了。我担心的事没有发生。天还是那么蓝,比井还深沉。
  这是小满的日子。
  小满,小满,这该是大地给小女儿起的名字。多好听。


  “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说。
  在北方,至每年四月中旬,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叫小满。
  南方农谚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意思是小满时节若雨水不充盈,蓄不满稻田,则会造成田坎干裂,芒种时难以插秧。北方农谚说:“小满无雨,芒种无水。”意思指小满时节如果没有降雨,麦子就会水分不足,加之受热干风影响,导致麦粒灌浆不足,造成干瘪减产。当然,这里的小满并非指小满当天,而是指小满节气前后数日。
  从小满开始,中华大地渐次入夏。入夏,万物蓬勃,积蓄能量,所以雨水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然,雨水适量即可,太多,则会造成灾害。所以,田地、缸内、池塘、瓦罐,小满即可。
  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秋麦至。此为小满节气的物候。
  小满时节,苦菜便生得茂盛,且开出黄色花朵,而喜阳的一些细软草类,则在日晒风吹中枯萎。此时,在关山以西,麦子灌浆,已渐饱满,麦黄下镰,指日可待。关山以东,关中平原,麦子开始收割。平展展的麦田犹如金黄色的地毯,反射着阳光。麦田晃眼,麦粒晃心。
  古人认为,苦菜不开花,说明贤人潜伏不出;靡草不死,说明国内盗贼泛滥;气候不热,麦子难以催熟,则是阴气太重。
  这自是古人说辞,今人则多不以为然了。反正小满一过,关中麦子黄,我们陇上的乡亲,背上镰刀,就去当麦客了。远则西安、咸阳,近则宝鸡。一路从东到西,割到家门口,多则一月,少则二十来天。家门口,麦子也黄了。再磨镰,再下地。
  集市上有了新草帽,有了黄瓜,有了水萝卜。
  夏天,有了它该有的样子。


  我和父亲从地里打药回来已是中午,吃浆水面。
  浆水用苦菜做成。我们把苦菜叫苦苣。母亲提着竹篮去剜苦苣。苦苣多长在地头潮湿处。挑鲜嫩的,用斜刀剜出,掸掉根上细土,丢进竹篮。地里头,葵花已有齐膝高,风吹过,叶片起伏,似招手般。有群鸟飞过。很快,一篮苦苣满了。
  四月,苦苣正好。再晚,就嫌老。
  把苦苣洗净,摘去根,可切,也可不切。滚水焯七分熟,捞出晾凉。烧一锅开水,撒入面粉,成糊状,半凉,倒进缸,放入苦苣,再倒半盆浆水当引子。每天用干净筷子搅动一两次。待发酵三天,即可食用。
  炝浆水。热锅倒油,油熟,放入蒜瓣炒至焦煳。再倒入一马勺浆水,待浆水微沸即停火。若全沸,则太酸,失了浆水清香。也有人用油炒韭菜,待韭菜熟,倒入半碗清水,待水沸,舀入碗中。面熟,捞入碗,倒上浆水,半勺韭菜当浇头。浆水酸烈,韭菜清香,很好吃。也有其他地方是将韭菜剁成末,撒盐腌一会儿,浇上热油,面熟后夹两筷子搅拌于面内,自然也很香。
  吃浆水面,要面少浆水多。我小时饭量好,能吃两碗半。
  吃完饭略休息。下午,去掸油菜。
  油菜黄了,几天前,父母下地全部割倒。油菜躺在地上,需晾晒几天。我们进地,找空旷处,铺开塑料单子,把油菜成捆抱来,堆在单子周围。在单子中间铺好油菜,用连枷一遍遍打。油菜籽破壳而出,黑漆漆、滑溜溜的籽儿,在单子上滚来滚去,积少成多。掸过的油菜秆堆在地埂边,过段时间拉回家,烧火或填炕用。
  父母掸油菜,我有自己的任务—放两头牛。牛在附近吃草,我可以帮着抱抱油菜;若牛跑远了,我得赶回来。路边,青草已密,花朵正艳。瓢儿(野草莓)有豆大的果实,大多呈绿色,偶尔也有一两颗半红的,夹杂于草缝,羞羞答答。摘下来,送进嘴,酸,有一丝甜,但还是被瓢儿的味道把舌尖暖化了。再过半月,端午前后,瓢儿就熟了。   瓢儿熟了,我们就能吃上新菜油了。


  小满节气,麦子扬花结束,刚好灌浆,但已成颗粒。看着日渐饱满的麦穗,先民们便知今年有粮可食,对日子生了盼头。尝新麦,知新味。中国人对粮食的喜悦莫过于小满尝麦香,大暑吃新面。
  地少人多,天灾常有,饥馑不断,这是先民们常要面对的困境。待到大暑吃新面之前,人们难以忍受饥饿,或许就已开始把新麦捋掉填了肚皮。
  掸完油菜,用簸箕簸掉杂物,将油菜籽装进袋子。一下午掸了一袋,有六七十斤。收单子、连枷、簸箕。码好油菜秆,将装满油菜籽的袋子放上牛背,该回家了。
  落日熔金,余晖弥漫山尖。田野升起薄雾,月光在露水间摇晃。
  回家,母亲做饭,妹妹帮忙烧火,父亲把油菜秆码到厢房,我赶着牛,去涝坝饮水。
  辛苦一天,母亲烙层层油饼、烧鸡蛋糊糊,也算犒劳。层层油饼好吃,撒了葱花,有葱香,皮脆里酥,油渍金黄。再做雞蛋糊糊,把鸡蛋打进碗里,搅散,等水开,倒进锅里。凉水里撒面粉,搅匀,也倒进锅中。鸡蛋白,鸡蛋黄,混在稀稀的面糊里。汤滚,撒入菠菜。
  一盘层层油饼,四碗汤,配一碟浆水萝卜。一家四口人的日常饭食。
  吃毕饭,我和妹妹早早睡觉。这或许是一个周末,不用写作业。跑来跑去一整天,头一落枕便沉沉睡去。梦里,有青蛙滑过天空,有长羽毛的鱼在课桌上跳舞。梦里,牛丢了,满心焦急。
  我家的两头牛,是母女。我们叫大牛、碎牛。碎,是小的意思。
  碎牛有孕,快生了,肚子滚圆。牛临产期得加营养。母亲烧了一锅面汤,倒进桶里,撒了麦麸,搅匀,待半凉,提到牛圈给碎牛喝。大牛头抵过来也想喝,用角撞桶。母亲挡开大牛,不让喝。大牛是没这个口福的,只有它怀孕时例外。
  牛怀孕九个多月就会生牛娃。碎牛产期就在这几天,白天我们常在牛身边,可以随时关照;晚上,则由父亲在牛圈蹲守。万一临产,会喊母亲起来,同去帮忙。
  不知道碎牛啥时候生。这是它的第一胎,得上心点儿。牛圈里点了灯盏,把父亲的背影拓在墙上。
  月光清明,有鸟叫声在林间隐去。
  这是小满的一天。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这是欧阳修的诗。一千年了,宋朝的风依旧能吹起今天的衣襟,宋朝的月色依然晕染着今天的江山。
  在很多地方,小满仅是平常日子,没有什么习俗。但在南方,小满会祭车神。时至小满,降水开始增多、雨水充沛,江河至此小得盈满。古时灌溉的工具主要是水车,水车车水排灌为农耕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水车依例于小满时启动。相传,水车神是一条白龙,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上放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有些地方的祭品中会有一杯水,祭拜时将水泼入田中,有祝福水源旺盛之意。
  也有祭蚕的。传说小满为蚕神诞辰,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会举办“祈蚕节”。蚕是娇养之物,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宽恕和养蚕有成,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清嘉录》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古时小满节气,新丝即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满怀期待。
  当然,这大多都是旧时习俗。今人多不事农事,不懂桑田节气,这些习俗自是不知。但今人却懂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自然之道,也是生存之道。
  默念一遍二十四节气。忽花眉柳眼,忽草长莺飞,忽青麦扬花,忽西瓜绿豆,忽秋风落叶,忽圆月孤影,忽霜落千里,忽大雪白头。闭目细想,每一个节气都有每一个节气的好,这种好,难以言说。而最让人心动的,还是小满,乳名一般,叫出口时,蜻蜓掠过麦浪的沧海,流水打了漩涡,那月色,悬在枝头,欲滴未滴。
  小满刚好。欠则不足,盈则溢,溢则损。不自满,不自卑,目中有人,胸中有气,此为小满。正如喝酒,酒到杯沿,略略有欠,刚好,一饮而尽,自有河山,自有麦子盖过心头,自有蚕儿心怀青丝,自有苦菜皆是光阴味道。
其他文献
一  岭南家乡的每一个小孩儿或许都逃不过因“热气”而被爸妈领着去喝一杯凉茶的遭遇。为了安抚孩子,凉茶铺的老板往往会贴心地附赠一小包自制陈皮。拿到装着陈皮的透明小袋,大部分小孩都会破涕为笑。  但是也不乏我这种怎么哄都闹个不停的“问题小鬼”,所以,凉茶铺的老板对我印象格外深刻。当然,我对他们也是怨念已久:为什么会有人卖这么难喝的东西,凉茶铺怎么还不倒闭啊?  初中某一次期中考试前,我对爸妈提出要求:
期刊
一  今年春天,我在网上开了一个小店,卖一些熏腊鱼、腊肉之类的湖南特产。同学赛帮忙找到一个做霉豆腐的师傅,在流沙河,与他联系后,我决定去他那儿看他如何打豆腐。  从县城去流沙河路程较远,师傅听我说担心晚上没车回城,说:“不会让你住旅社,也不会让你吃快餐,你不介意就住我家。”听起来是很好相处的人,有着那种朴素的热情。于是我把相机放进书包就出门了。  气温几乎在一夜之间下降了20℃,刚下楼就感受到寒风
期刊
一  长江中下游的冬天是阴郁的,伴着北风、冻雨和冰雪,持久地释放着极具穿透性的寒,穿透蔚蓝色黎明中的鼻腔,穿透阒寂夜晚里的被褥,一点儿一点儿地蚕食所有空间。但我回忆起冬天来,却是一条橘色河流一般的温暖记忆。  那暖意来自木材,是大地母亲充沛能量的转换,是火,是光,是照亮黑夜的莹莹人间之星。记忆中,每到秋末,爷爷就会去挖树根。老家后山有一大片松树林,春夏时,松涛阵阵如海浪,到冬天落下厚厚一层松针被人
期刊
在大多数人的回忆中,“青春”二字似乎自带温暖而清新的滤镜。开满花儿的树,被风吹起的长发,少年清亮的眸子,铺在课桌上炽烈发白的阳光……这些青涩而唯美的具象化符号,就是真实的青春吗?再回忆一下,有一些青春,会不会是由一点儿混乱、一点儿伤痛、一点儿不知所措构成的呢?  4个女孩儿的初中宿舍生活,从一张充满温情的小棉垫开始。但这个暖色调的开头,却没能贯穿她们之后的初中生活。身体的异样、夭折的初恋、没有太多
期刊
我的初中生活是相当不愉快的。  我遭遇过校园暴力。初二,我随父母的工作调动而转学。在新学校,男生们给我起了很难听的绰号,在每一个我出现的地方:教室内外、走廊上下,都会蓦然喊叫起来。我又羞又恼还要假装若无其事,他们看到了我的窘况,像抓娃娃机一抓即中,得意非凡,叫得更欢了。  我的书包被扔到树杈上,课本、文具盒散了一地。午饭时间,我边哭边蹲在树下捡,人流从我身边浩浩荡荡过去,没有一个人停下来问我一句。
期刊
一  我租住的小窝里的一扇纱窗上有一个大洞,那是我家大大小小的老鼠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它们每天晚上从这个大洞里鱼贯而入,啃我的衣服、袜子、食物、书本。它们是侵略者,我除了咬牙切齿地恨它们,别无他法。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这个大洞已被钢丝网补上了,且补得很细心。这让我很吃惊。  是谁呢?一桩悬案在我的小窝里发生。我破案的欲望油然而生,而这股欲望交织着另一股惊喜。  我问小初:“喂,是你吗?”小初说:
期刊
“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有志向的人自信自强;“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有志向的人心有远方;“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有志向的人情深意长;“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有志向的人不会虚度时光;“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有志向的人看淡名利;“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有志向的人是最可靠的力量;“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新时代,新舞台,让我们“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经典咏流传》之致
期刊
我是北京人,我妈在一家三甲医院当护士长,我爸开了一间小卖部。我妈这人控制欲特别强,不许我同学到家里来玩,说我们名义上是一起做作业,其实是在互相抄袭;也不许我报考外地的大学,她说只要不盯着我,我就不会好好学习。实在不知道她为什么对自己的基因这么没信心。我爸生性懦弱,加上小卖部生意一般,挣钱没我妈多,在家就没什么话语权。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狗。我妈值夜班的时候,我会去邻居家跟狗玩,但我妈讨厌一切动物,
期刊
一  今天早上遛狗时遇到一位老爷爷,他好像特别喜欢我家“木头”。  他摸着“木头”的大脑门,不停地夸它:“毛真软。”“腿好长呀!”“眼睛这么大,长得真好看。”“这是金毛犬吧?听说值不少钱呢。”“一看就特别聪明,啥都听得懂吧?”“金毛能干着呢,帮主人买报纸、取快递,什么都会……”  我陷入迷茫—他说的是我家没皮没脸的三狗子吗?  他终于讲完了所有可以用来夸奖狗的词句,怯怯地问我:“我的微信不能发语音
期刊
一  北京秋深时,给小孩买了几盒柿子。外盒上写着“珠柿红”—不枉这样的形容,柿子的确是红得如赤霞珠一般。  这不是北方树上常见的磨盘柿,也不是江南村庄习见的那种圆柿子,而是长得如鸡心宝石般的柿子。拿着柿子轻轻一撕,最外一层极薄的皮便撕了下来,露出里面一层磨砂般的肉质皮,再里面才是鲜红的果肉。小时候,只有熟得最好的柿子才能顺利剥下这样薄的皮,那时心里不知要多欣喜;如今这柿子却颗颗如此,真是了不起,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