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旋律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眼即古——古色,古质,古气,古韵,古得超脱了岁月。
  形,如书,却无字;如琴,无弦。
  抚石悟道:读无字之书,品万般生活滋味;弹无弦之琴,悟琴韵之外的天籁。
  观此,似者无味,悟者方能长生。心中有乐,旋律自会流淌。
其他文献
“短短几年,“明星石”已经有人出价七位数了。但吴大帅仍然抱着“不叫价、不出手”的态度,许多人认为可能是还没达到他的心理价位,于是屡屡加价,许多大买家甚至“出招”诱惑他。殊不知,并不是因为价钱,而是他还有未了的心愿……”    在青海,熟悉吴培龙的人都叫他“吴大帅”,一是因为他的军人身份,二是其在青海石界的资历和地位。  吴培龙迷上石头是由南京的雨花石开始的,那是上世纪80年代,玩石的氛围还不算浓厚
期刊
源远流长的华夏赏石文化发展到新世纪,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呈现出空前活跃、万马腾飞的新局面。其中,上海的张德祥先生就是都市中一位引人注目的“黑马”。他不仅全家爱石、赏石、藏石,还注重变私藏为公展,正在浦东川沙镇兴建大型石文化科普园,让社会大众分享奇石的魅力。    人 石 情 深    年届花甲的张德祥,对上海石界来说还是一个较为生疏的名字,但作为上海游龙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他在
期刊
蔡宏通,信誉为重的生意人,是汕头本地行内较为知名的企业家。由于机缘巧合,他走上了一条爱石藏石的道路。  2003年初,蔡宏通出差到柳州,拜会了当地的几位朋友,发现他们家里无一例外地摆放着许多精妙的石头,那个时候,他一眼就迷上了这大自然的杰作,于是喜欢的石头越买越多。  从初入石界到藏石三千,他整整走了七年。2009年底,经过几个月的装修,他的“玉潭奇石馆”在汕头市澄海区开门营业,两层楼800多平米
期刊
【本刊讯】3月18日,华夏灯饰城杯中国·石家庄第七届观赏石博览会暨冀晋小品组合艺术联展隆重上演。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中国观赏石协会高级顾问张训彩、河北省观赏石协会会长卫斌、石家庄市相关领导、全国多名赏石家及相关媒体等出席了开幕式。博览会得到了各地协会、专家以及赏石界媒体、石商的高度重视。有来自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云南、广西、湖南、河南、山东、安徽、四川以及河北省各地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期刊
马建兴,1957年7月出生,宁夏中卫人,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任中卫市总工会主席。业余从事岩画、长城文物古迹等调查研究,爱好收藏,主要藏有邮票、奇石、古玩等。收藏的黄河奇石多次被评为全国金奖,多篇文章在《收藏》、《中华奇石》、《石友》等杂志刊登,与人合著出版有《塞上古史钩沉》一书。    奇石是石头,但不是一般的石头。对于“奇”字,《辞海》的解释是:特殊的、罕见的,惊异、出人意料、变幻莫测、异常
期刊
石长形,一端扁凹,一端昂翘,整体呈嫩肉色,有细红丝缠绕网络,使石肤略显驳杂。此石作为石玩创作素材,形、色两方面的元素,都不太佳,要创作出最佳的作品,必须费一番心思。  作者配以盘蛇座使石立起,确立了“蛇”的主题意象。这样,石的长而无状,色淡而驳杂的不利因素,转而成为“蛇”这一主题必备要素——高昂的头、扁凹的颈,正是被惊扰或侵犯时的警惕姿态,而肉色玛瑙上的红丝网脉恰似蛇身上的花纹,这样有形有神,传达
期刊
质如坚钢地,叩之发铜声。随形作砚,文房称珍玩。(《毡乡词·贺兰砚》)  2005年,我因公干赴西北五省,在兰州逗留期间,与同住的宁夏老张去工艺店里闲逛,对洮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兰州经营洮砚的店很多,价钱也适中。但洮砚似乎在工艺上下功夫太多,强调工艺的繁琐、体积的硕大,有的洮砚竟达数吨重。砚台系案头实用之物,若仅供欣赏而无使用价值,不免失去了砚台本身的文化意义和实用价值。  见我对砚台兴致浓厚,
期刊
“田黄石、寿山石——拍卖的主流石种”,“菊花石的有价无市”,“清江石拍出5000多万的高价”……随着“奇石拍卖”见诸报端的频率增加,这一原本似乎属于高端收藏者的游戏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无论高调成交还是冷淡收场,石友大多只是通过媒体了解拍卖结果,却很少有人真正体验拍卖的过程。大多数石友对奇石拍卖的认识,似乎仍是雾里看花。那么,奇石拍卖究竟该如何运作,需突破哪些难点,打破何种误区?让我们一起听听有过奇
期刊
自古有“天下第一”之称的灵璧石,好玩,也难玩。热衷灵璧的石友,到底应以怎样的标准和心态收藏灵璧石,欣赏灵璧石,带着这一问题,秦文联先生赴上海拜访赏石大家徐文强。徐先生说——石头是世上最普通的东西,它可以一分不值,也可以价值连城,区别在于:天然赏石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灵璧石赏玩,接受容易入门难。    主持人:秦文联  采访对象:徐文强,1955年生,上海人。著名赏石家,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期刊
我的一位石友,也不知是想寻觅一方好石还是祈求生活平安祥和,几年前竟入了佛教,虽不彻底吃斋念经,家里却也供佛立像,但逢礼拜必去佛堂咏经授课,石友们都叫他“信佛石友”。  几年前有一次,我们几个石友同去野外觅石。一下车,石友们就撒开脚急匆匆地各奔东西了,而我虽常和他们出去捡石,但总不像他们心急火燎的样子,喜欢每到一处先从脚下开始寻觅,而后几乎是毫无遗漏地分片向周边扩展,生怕忽略了某个角落,让石头留下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