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國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整个学习过程概括为“注意、等待、探究、行动”,并指出:“都是和兴趣有直接关系”。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教学应当始终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只有学习兴趣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活跃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潜能,放飞学生的情感。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被动无奈学习”变为“主动好学”?近年来,我做过这样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以语激趣
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导语进入语文课堂,可以刺激中学生平淡的心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在教学《黄河颂》伊始,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了生动的导语,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然后用简洁明快、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述关于黄河的传说,同时出示两幅关于黄河的图画,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进而浮想联翩,而且使学生对朗读《黄河颂》这首诗歌产生了向往之情。此外,在课文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对寄寓了作者深情或思想观点的语句加以声情并茂的描述,以激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在字里行间找到感觉,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黄河颂》中:“掀起万丈狂澜”,“结成九曲连环”,“奔向黄海之边”,“劈成南北两面”等这些句子可以充分让人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教师应绘声绘色地加以描述,从而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既体会到诗中澎湃激昂、动人心魄的民族感情,又感受到诗歌的语言之妙、气势之强、韵律之美。
二、以读激趣
优秀的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符号都蕴含着一个心灵。巧妙地指导学生读文章,可以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读为主旋律,融声音、表情、姿态、手势于一体,让学生用眼睛和手的运动来描绘阅读的美感,造成热烈的情感氛围。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章中感知、理解和品味。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感受语言之美。
三、以问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巧妙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较难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要请学困生回答。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转化为学习兴趣。“以问激趣”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对问题的思索之中。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首先用画像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层层推进地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便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心灵已被激活,思维的翅膀已充分展开。
(二)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和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情感上的波澜,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母亲的事情。在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后,我抽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讲述胡适的母亲关心胡适的事情,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胡适你会怎样。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道:“为什么胡适说如果他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都得感谢他的慈母?”这样不断给学生制造情感冲击,使课文的学习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
(三)提问要不断地转换方式,改变角度。要用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迫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我的信念》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获益匪浅”一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仔细阅读文章,你认为居里夫人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2)在居里夫人心中,他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认为怎样才算“获益匪浅”?(4)你的身边有哪些人使你“获益匪浅”?(5)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丈夫使她“获益匪浅”?(6)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居里夫人的丈夫?这样把枯燥的词语解释变成了鲜活的“曲问”,同时也让学生多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了词语和课文。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产生回答问题的自信。
在某些情况下,我还实施“举左右手”的策略。即提出问题后,先抽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随后和学生约定:“对于以上同学的回答,赞同的就举右手,不赞同的就高高举起你的左手”,并分别让几位举起左手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这样也会使索然无味的对白式回答变成妙趣横生的各抒己见。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语”、“读”、“问”来激趣,会增添语文的魅力,点亮学生心灵的礼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前仔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善于观察思考,把握激趣的时机;在教学后,不断反思以“妙语、引读、巧问”来激趣的过程,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滚渡学校)
(责任编校:合欢)
因此,教学应当始终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只有学习兴趣才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活跃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潜能,放飞学生的情感。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从“被动无奈学习”变为“主动好学”?近年来,我做过这样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以语激趣
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导语进入语文课堂,可以刺激中学生平淡的心灵,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语文教学增光添彩。魏书生老师曾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在教学《黄河颂》伊始,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了生动的导语,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然后用简洁明快、抑扬顿挫的语调讲述关于黄河的传说,同时出示两幅关于黄河的图画,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黄河的气势,进而浮想联翩,而且使学生对朗读《黄河颂》这首诗歌产生了向往之情。此外,在课文教学之中,教师还可以对寄寓了作者深情或思想观点的语句加以声情并茂的描述,以激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在字里行间找到感觉,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黄河颂》中:“掀起万丈狂澜”,“结成九曲连环”,“奔向黄海之边”,“劈成南北两面”等这些句子可以充分让人感受到黄河的气势和作者的情感,教师应绘声绘色地加以描述,从而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既体会到诗中澎湃激昂、动人心魄的民族感情,又感受到诗歌的语言之妙、气势之强、韵律之美。
二、以读激趣
优秀的文章,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符号都蕴含着一个心灵。巧妙地指导学生读文章,可以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读为主旋律,融声音、表情、姿态、手势于一体,让学生用眼睛和手的运动来描绘阅读的美感,造成热烈的情感氛围。还可以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反复地读,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章中感知、理解和品味。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层内涵,感受语言之美。
三、以问激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巧妙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较难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要请学困生回答。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的提问,会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转化为学习兴趣。“以问激趣”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对问题的思索之中。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首先用画像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层层推进地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环环相扣的问题便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心灵已被激活,思维的翅膀已充分展开。
(二)提问要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和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情感上的波澜,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母亲的事情。在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后,我抽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讲述胡适的母亲关心胡适的事情,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胡适你会怎样。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道:“为什么胡适说如果他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都得感谢他的慈母?”这样不断给学生制造情感冲击,使课文的学习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
(三)提问要不断地转换方式,改变角度。要用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迫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我的信念》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获益匪浅”一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仔细阅读文章,你认为居里夫人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2)在居里夫人心中,他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认为怎样才算“获益匪浅”?(4)你的身边有哪些人使你“获益匪浅”?(5)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丈夫使她“获益匪浅”?(6)还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居里夫人的丈夫?这样把枯燥的词语解释变成了鲜活的“曲问”,同时也让学生多角度、更深入地理解了词语和课文。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启发指点,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从而产生回答问题的自信。
在某些情况下,我还实施“举左右手”的策略。即提出问题后,先抽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随后和学生约定:“对于以上同学的回答,赞同的就举右手,不赞同的就高高举起你的左手”,并分别让几位举起左手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这样也会使索然无味的对白式回答变成妙趣横生的各抒己见。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语”、“读”、“问”来激趣,会增添语文的魅力,点亮学生心灵的礼花,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前仔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善于观察思考,把握激趣的时机;在教学后,不断反思以“妙语、引读、巧问”来激趣的过程,使自己与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滚渡学校)
(责任编校:合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