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樟子松容器育苗是现今一项关键性的育苗技术。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并且针对营养土的配置以及育苗地点的选择等重要工作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更进一步的提升樟子松育苗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的育苗工作不断进步与前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樟子松;育苗技术;容器育苗;研究分析
樟子松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以及西北地区当中荒山造林的一种关键树木种类,并且具有极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耐寒、喜光、适应性等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优势,所以是现今我国大力发展并且广泛种植的一种树木种类。樟子松的根系较为发达,并且在白浆土、风沙土等严峻的地质土壤当中都可以进行种植。如何很好的针对恶劣气候之下的樟子松幼苗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并且保证樟子松的较高的存活率,将是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一点问题。在实践的育苗和种植过程之中,需要全面的针对幼苗的养护手段以及种子的处理、播种等等环节进行探究,以此为依据和基础,全面促进樟子松育苗技术的进步。
1 育苗地点的选择分析
针对育苗地点进行细致的选择,全面的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以及季节气候等影响因素,选择最恰当的种植地点,是保证樟子松极高存活率的关键点之一。针对育苗地点的选择,需要保证地势的平坦,而容器育苗针对土壤以及地质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不能够在有病虫害的地点进行育种。同时也不能选择蔬菜地进行育种。育苗地应当位于交通便利并且灌溉条件优越的地点,具有较好的设施建设,有着充足的光照,针对酸碱值,一般以土壤的酸碱值在6.4至6.8之间为最佳。
其次,针对营养土的配置,首先需要保证土质的紧密,保证较好的透水性以及保水能力。选择腐殖质土,将山泥、园土等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容器的底部铺设透气性较好的介质,进而使得营养土可以具有更好的透气性。然后还需要进行消毒以及杀灭虫害等处理,一般使用福尔马林加水进行土壤的处理,待土壤充分搅拌均匀以后,使用塑料布将其盖好,密闭约二十四小时之间即可以使用。
2 容器的装土以及排列
在进行袋装之前,需要使用工具将肥料以及土壤进行过滤,而在袋装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注重将土壤压至最密实的程度,保持土壤的湿润,不可以使土壤干燥。将幼苗整齐的、按照一定排列次序的排列在种植地点当中。而针对灌水渠道的设置,一般来讲以距离幼苗床口约一米左右为最佳,以免出现灌水过程当中将床口的幼苗冲走的情况。
3 种子处理以及播种
根据上文针对育苗地点的选择、营养土的配置以及容器装土等重要步骤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对樟子松种植和培育过程当中的基本操作步骤有着全面的了解以及深入的掌握。下文将针对樟子松种子的处理以及播种等重要项目进行探析,旨在更进一步的研究樟子松育苗技术的提升以及改进措施。
在进行樟子松播种之前,需要针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细致的、系统性的筛选工作,全面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保证种子的纯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并且使得种子的发芽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一点对于樟子松的生长和培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进行播种之前的约一个星期左右,需要使用冷水将种子浸泡二十四小时左右,去除其中所含有的杂质,将种子捞出以后使用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五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然后使用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放置于温暖的、日照充足的地点进行处理。完毕之后将种子装入麻袋之内,每天使用清水喷洒三到四次,不能太湿,并且时时翻动种子以防止粉芽或干芽,进行催芽处理。为了进一步加快种子的催眠速度,还可以使用温水进行浸种。同时,还可以辅助使用塑料布,覆盖于种子之上,来进一步提升温度,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时刻搅拌种子,如果温度过高,则需要及时的将塑料布揭去,防止对种子发芽造成不利影响。
下一阶段的工作则是播种工作。播种以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期间为宜,播种前先将排列好的容器袋浇灌一次,然后筛出种子进行播种。亩播种量为10斤,播种时要轻拿种子以防损伤种芽造成缺苗,每穴4—6粒,洒在袋中央。播完一批容器后,要及时进行覆沙,覆沙厚度为0.5厘米,覆沙要经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立方米用0.3%高锰酸钾溶液45公斤),覆沙要均匀。覆沙后立即灌水,而且要浇透,在幼苗出土前,要经常保持覆沙潮湿。如天气正常10—15天即可出苗。
苗间管理同样是工作的重点与要点。需要在实践操作之中有序的开展下列步骤:1,浇水:容器育苗期间为防止干旱时幼苗受到损害,浇水至关重要。(1)幼苗时期水分消耗少,但抗旱能力弱,要掌握少量多次原则。每隔3天小水浇一次,用喷洒的方法每天10点前喷洒一次。中午温度高时不能洒水。(2)苗木快长时期:气温也逐渐升高,可以灌溉,每隔5天浇一次。针对田间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细致的探讨,有助于更进一步提升樟子松育苗技术的改进。最后,还需要注重的是樟子松的越冬管理,由于气候的寒冷以及季风较多,所以针对樟子松的越冬管理一般采用的是覆盖土层的方式,在严寒来临之前需要进行浇水,然后使用铁锨将土壤之上的杂草去除掉,并且将土块打碎,针对土层的覆盖,一般在8厘米左右为最佳。等到第二年来临之时需要进行及时撤土浇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并且细致的针对樟子松育苗技术的研究以及改进的方案进行了探讨,并且对育苗操作当中的种子处理、育苗地点的选择、容器的装土处理以及播种等等重要的工作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求更进一步的为相关育苗工作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为樟子松育苗工作的不断改进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尉秋实,闫来基.河西地区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J].甘肃林业科技,2000,(2)
[2] 黄玉芹,杨育红.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12)
[3] 田有昌.樟子松沙地育苗试验的点滴体会[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1,(2)
[4] 谢浩然.樟子松育苗技术[J].新农业,1982,(2)
[3] 刘雪莲.对樟子松育苗技术及其造林方法的简要探讨[J].民营科技,2009(2).
[4] 卢利军,刘俊生.樟子松育苗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2004,(7).
关键词:樟子松;育苗技术;容器育苗;研究分析
樟子松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以及西北地区当中荒山造林的一种关键树木种类,并且具有极强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耐寒、喜光、适应性等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优势,所以是现今我国大力发展并且广泛种植的一种树木种类。樟子松的根系较为发达,并且在白浆土、风沙土等严峻的地质土壤当中都可以进行种植。如何很好的针对恶劣气候之下的樟子松幼苗种植技术进行改进,并且保证樟子松的较高的存活率,将是现阶段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一点问题。在实践的育苗和种植过程之中,需要全面的针对幼苗的养护手段以及种子的处理、播种等等环节进行探究,以此为依据和基础,全面促进樟子松育苗技术的进步。
1 育苗地点的选择分析
针对育苗地点进行细致的选择,全面的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以及季节气候等影响因素,选择最恰当的种植地点,是保证樟子松极高存活率的关键点之一。针对育苗地点的选择,需要保证地势的平坦,而容器育苗针对土壤以及地质环境的要求也较高,不能够在有病虫害的地点进行育种。同时也不能选择蔬菜地进行育种。育苗地应当位于交通便利并且灌溉条件优越的地点,具有较好的设施建设,有着充足的光照,针对酸碱值,一般以土壤的酸碱值在6.4至6.8之间为最佳。
其次,针对营养土的配置,首先需要保证土质的紧密,保证较好的透水性以及保水能力。选择腐殖质土,将山泥、园土等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混合,在容器的底部铺设透气性较好的介质,进而使得营养土可以具有更好的透气性。然后还需要进行消毒以及杀灭虫害等处理,一般使用福尔马林加水进行土壤的处理,待土壤充分搅拌均匀以后,使用塑料布将其盖好,密闭约二十四小时之间即可以使用。
2 容器的装土以及排列
在进行袋装之前,需要使用工具将肥料以及土壤进行过滤,而在袋装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注重将土壤压至最密实的程度,保持土壤的湿润,不可以使土壤干燥。将幼苗整齐的、按照一定排列次序的排列在种植地点当中。而针对灌水渠道的设置,一般来讲以距离幼苗床口约一米左右为最佳,以免出现灌水过程当中将床口的幼苗冲走的情况。
3 种子处理以及播种
根据上文针对育苗地点的选择、营养土的配置以及容器装土等重要步骤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对樟子松种植和培育过程当中的基本操作步骤有着全面的了解以及深入的掌握。下文将针对樟子松种子的处理以及播种等重要项目进行探析,旨在更进一步的研究樟子松育苗技术的提升以及改进措施。
在进行樟子松播种之前,需要针对种子进行严格的、细致的、系统性的筛选工作,全面的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保证种子的纯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并且使得种子的发芽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这一点对于樟子松的生长和培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进行播种之前的约一个星期左右,需要使用冷水将种子浸泡二十四小时左右,去除其中所含有的杂质,将种子捞出以后使用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五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泡。然后使用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放置于温暖的、日照充足的地点进行处理。完毕之后将种子装入麻袋之内,每天使用清水喷洒三到四次,不能太湿,并且时时翻动种子以防止粉芽或干芽,进行催芽处理。为了进一步加快种子的催眠速度,还可以使用温水进行浸种。同时,还可以辅助使用塑料布,覆盖于种子之上,来进一步提升温度,在此过程当中需要注意时刻搅拌种子,如果温度过高,则需要及时的将塑料布揭去,防止对种子发芽造成不利影响。
下一阶段的工作则是播种工作。播种以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期间为宜,播种前先将排列好的容器袋浇灌一次,然后筛出种子进行播种。亩播种量为10斤,播种时要轻拿种子以防损伤种芽造成缺苗,每穴4—6粒,洒在袋中央。播完一批容器后,要及时进行覆沙,覆沙厚度为0.5厘米,覆沙要经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立方米用0.3%高锰酸钾溶液45公斤),覆沙要均匀。覆沙后立即灌水,而且要浇透,在幼苗出土前,要经常保持覆沙潮湿。如天气正常10—15天即可出苗。
苗间管理同样是工作的重点与要点。需要在实践操作之中有序的开展下列步骤:1,浇水:容器育苗期间为防止干旱时幼苗受到损害,浇水至关重要。(1)幼苗时期水分消耗少,但抗旱能力弱,要掌握少量多次原则。每隔3天小水浇一次,用喷洒的方法每天10点前喷洒一次。中午温度高时不能洒水。(2)苗木快长时期:气温也逐渐升高,可以灌溉,每隔5天浇一次。针对田间处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细致的探讨,有助于更进一步提升樟子松育苗技术的改进。最后,还需要注重的是樟子松的越冬管理,由于气候的寒冷以及季风较多,所以针对樟子松的越冬管理一般采用的是覆盖土层的方式,在严寒来临之前需要进行浇水,然后使用铁锨将土壤之上的杂草去除掉,并且将土块打碎,针对土层的覆盖,一般在8厘米左右为最佳。等到第二年来临之时需要进行及时撤土浇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深入并且细致的针对樟子松育苗技术的研究以及改进的方案进行了探讨,并且对育苗操作当中的种子处理、育苗地点的选择、容器的装土处理以及播种等等重要的工作项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求更进一步的为相关育苗工作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为樟子松育苗工作的不断改进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尉秋实,闫来基.河西地区樟子松播种育苗技术[J].甘肃林业科技,2000,(2)
[2] 黄玉芹,杨育红.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12)
[3] 田有昌.樟子松沙地育苗试验的点滴体会[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1,(2)
[4] 谢浩然.樟子松育苗技术[J].新农业,1982,(2)
[3] 刘雪莲.对樟子松育苗技术及其造林方法的简要探讨[J].民营科技,2009(2).
[4] 卢利军,刘俊生.樟子松育苗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