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志杰,毕业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中国金融40人(CF40)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著有《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国际金融》等书。
爱尔兰债务危机是综合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表面上是政府债务问题,但根子在于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一一房地产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此外,危机也揭示了经济过度依赖外资、金融过度杠杆化所存在的巨大风险。这些对正确认识和防范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有借鉴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财政状况急转直下。1997-2006年的10年间,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爱尔兰财政状况良好,除了2002年有轻微的赤字外,其余年份都是盈余;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64.8%降至2006年的24.8%。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经济急剧下滑并出现负增长,财政状况因此严重恶化,2008和2009年赤字分别高达GDP的7.3%和14.3%,政府债务也迅速升至GDP的64%。2010年爱尔兰财政预算赤字为GDP的11.9%,但由于9月份政府宣布需要500乙欧元救助银行业,财政赤字被迫大幅提高到GDP的32%,政府债务也蹿升至GDP的100%左右,最终不得得接受欧盟850亿欧元的援助。在新一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昔日创造经济增长奇迹并被冠以“凯尔特虎”美誉的爱尔兰,成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倒下的欧元区成员国。
过度依赖房地产和金融业是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源。1987-2001年间,得益于对外开放和竞争性税收政策,爱尔兰经济经历了强劲增长。之后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从之前的6%以上降至4%以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但由于此前高经济增长推动房价上涨,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投机,从而延缓了必要的调整,纵容了房地产泡沫。在泡沫形成阶段,银行毫无节制地发放贷款,并不断推高房价和家庭部门债务比率。2004-2006年,银行国内信贷每年增长均超过25%,其中2/3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到2008年底,按揭贷款在银行国内信贷中占35%,每个家庭的银行负债平均超过10万欧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75%;商业不动产贷款占比也高达23%,建筑贷款也占到5%。2006年底2007年初房价达到最高点,在之前的10年里,爱尔兰全国房价上涨了3倍多,首都都柏林的房价更是上涨了4倍多。
房地产泡沫破裂让银行体系陷入危机,政府救助银行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2007年初爱尔兰全国房价开始下降,截至目前已下跌1/3,接近10年前的水平,都柏林的房价跌幅更是几近一半。银行的按揭贷款增长率也从20%迅速下降到10%以下,并在今年初由正转负。由于开发商和个人无法还贷,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7年的0.79%飙升至2009年的9%,损失惨重,而今年更是损失350亿欧元,超过爱尔兰GDP的20%。为防止银行去杠杆化导致经济进一步萎缩,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重整银行体系,包括对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将濒临破产的银行国有化,以及成立国家资产管理局收购银行不良贷款,把银行债务转为公共债务,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金融业过度国际化加重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在泡沫形成时期,爱尔兰银行的贷存比奇高,曾超过200%,而资金主要来自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同业拆借。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就是1987年爱尔兰政府为吸引世界金融机构而在都柏林专门设立的,其资金融通规模远远超过国内银行业。融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银行不谨慎放贷的行为。另外,爱尔兰的银行也在世界范围扩张,涉足了很多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房地产下跌使其损失惨重,进一步加深了爱尔兰银行危机,恶化了爱尔兰的国际经济地位,造成其国民财富流失。为了追求高经济增长,爱尔兰政府鼓励吸引外资,一直背负着净债务,危机使其对外债务进一步加重,对外净债务头寸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5%升至2009年的67%。
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也直接损害了爱尔兰的财政稳健。首先,泡沫造成政府税收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即使在危机爆发的2008年,与房地产有关的政府税收收入仍高达GDP的12.5%。其次,含有泡沫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可能的财政问题。由于有大量房地产税收的支撑,尽管爱尔兰的财政支出增长是OECD国家里最快的,但其财政状况依然看似良好。2007年爱尔兰实际经济增长一度高出潜在增长率7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但是剔除高于潜在增长的部分即泡沫后,结构性赤字高达GDP的8.75%。再次,泡沫破裂导致税收剧降。经济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直接导致税收收入下降。与2007相比,爱尔兰2010年税收下降了35%,同时由于支出刚性,其占GDP的比重上升,从而使得潜在的财政问题变成现实的难题。
爱尔兰是小型开放发达经济体,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大不同,但是爱尔兰债务危机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具有普遍性,一些教训仍然具有警示作用。
1、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或之后存在巨大的潜在房地产泡沫风险。在房价上涨过程中,银行、开发商、购房者或多或少都有受益的一面,市场天然具有推动房价上涨的倾向。要抑制房地产泡沫,政府必须发挥作用,而且责无旁贷;
2、政府要对房地产泡沫保持高度警惕。政府往往也是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受益者,特别是税收好处使得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或房地产,客观上容易造成对泡沫的有意疏忽和容忍,从而失去早期及时调控市场的良机。因此,要理顺房地产(土地)和各级政府财政的关系,避免饮鸩止渴;
3、房价上涨和信贷膨胀具有相互催化、自我加速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银行系统性危机都和房地产泡沫有必然的联系。强化银行监管,收紧信贷,提高放贷标准,阻断房价和信贷的相互作用,是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关键;
4、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突出经济增长的稳定,可以防止过度依赖房地产,以便及时进行经济转型,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空间和时间;
5、把握好对外开放的适度性和顺序。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国内外经济联系的密切,将强化危机的传导并放大危机。对外资的过度依赖,会挤出国内经济部门的投资,可能放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爱尔兰债务危机是综合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表面上是政府债务问题,但根子在于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一一房地产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此外,危机也揭示了经济过度依赖外资、金融过度杠杆化所存在的巨大风险。这些对正确认识和防范当前中国经济的潜在风险有借鉴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财政状况急转直下。1997-2006年的10年间,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爱尔兰财政状况良好,除了2002年有轻微的赤字外,其余年份都是盈余;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下降,从1997年的64.8%降至2006年的24.8%。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爱尔兰经济急剧下滑并出现负增长,财政状况因此严重恶化,2008和2009年赤字分别高达GDP的7.3%和14.3%,政府债务也迅速升至GDP的64%。2010年爱尔兰财政预算赤字为GDP的11.9%,但由于9月份政府宣布需要500乙欧元救助银行业,财政赤字被迫大幅提高到GDP的32%,政府债务也蹿升至GDP的100%左右,最终不得得接受欧盟850亿欧元的援助。在新一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昔日创造经济增长奇迹并被冠以“凯尔特虎”美誉的爱尔兰,成为继希腊之后第二个倒下的欧元区成员国。
过度依赖房地产和金融业是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源。1987-2001年间,得益于对外开放和竞争性税收政策,爱尔兰经济经历了强劲增长。之后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从之前的6%以上降至4%以下,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但由于此前高经济增长推动房价上涨,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投机,从而延缓了必要的调整,纵容了房地产泡沫。在泡沫形成阶段,银行毫无节制地发放贷款,并不断推高房价和家庭部门债务比率。2004-2006年,银行国内信贷每年增长均超过25%,其中2/3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到2008年底,按揭贷款在银行国内信贷中占35%,每个家庭的银行负债平均超过10万欧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75%;商业不动产贷款占比也高达23%,建筑贷款也占到5%。2006年底2007年初房价达到最高点,在之前的10年里,爱尔兰全国房价上涨了3倍多,首都都柏林的房价更是上涨了4倍多。
房地产泡沫破裂让银行体系陷入危机,政府救助银行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2007年初爱尔兰全国房价开始下降,截至目前已下跌1/3,接近10年前的水平,都柏林的房价跌幅更是几近一半。银行的按揭贷款增长率也从20%迅速下降到10%以下,并在今年初由正转负。由于开发商和个人无法还贷,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7年的0.79%飙升至2009年的9%,损失惨重,而今年更是损失350亿欧元,超过爱尔兰GDP的20%。为防止银行去杠杆化导致经济进一步萎缩,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重整银行体系,包括对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将濒临破产的银行国有化,以及成立国家资产管理局收购银行不良贷款,把银行债务转为公共债务,导致财政不堪重负。
金融业过度国际化加重了危机的严重程度。在泡沫形成时期,爱尔兰银行的贷存比奇高,曾超过200%,而资金主要来自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的同业拆借。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就是1987年爱尔兰政府为吸引世界金融机构而在都柏林专门设立的,其资金融通规模远远超过国内银行业。融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银行不谨慎放贷的行为。另外,爱尔兰的银行也在世界范围扩张,涉足了很多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发达国家房地产下跌使其损失惨重,进一步加深了爱尔兰银行危机,恶化了爱尔兰的国际经济地位,造成其国民财富流失。为了追求高经济增长,爱尔兰政府鼓励吸引外资,一直背负着净债务,危机使其对外债务进一步加重,对外净债务头寸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5%升至2009年的67%。
房地产泡沫及其破裂也直接损害了爱尔兰的财政稳健。首先,泡沫造成政府税收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即使在危机爆发的2008年,与房地产有关的政府税收收入仍高达GDP的12.5%。其次,含有泡沫的经济繁荣掩盖了可能的财政问题。由于有大量房地产税收的支撑,尽管爱尔兰的财政支出增长是OECD国家里最快的,但其财政状况依然看似良好。2007年爱尔兰实际经济增长一度高出潜在增长率7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但是剔除高于潜在增长的部分即泡沫后,结构性赤字高达GDP的8.75%。再次,泡沫破裂导致税收剧降。经济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直接导致税收收入下降。与2007相比,爱尔兰2010年税收下降了35%,同时由于支出刚性,其占GDP的比重上升,从而使得潜在的财政问题变成现实的难题。
爱尔兰是小型开放发达经济体,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大不同,但是爱尔兰债务危机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具有普遍性,一些教训仍然具有警示作用。
1、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或之后存在巨大的潜在房地产泡沫风险。在房价上涨过程中,银行、开发商、购房者或多或少都有受益的一面,市场天然具有推动房价上涨的倾向。要抑制房地产泡沫,政府必须发挥作用,而且责无旁贷;
2、政府要对房地产泡沫保持高度警惕。政府往往也是房地产市场繁荣的受益者,特别是税收好处使得财政过度依赖土地或房地产,客观上容易造成对泡沫的有意疏忽和容忍,从而失去早期及时调控市场的良机。因此,要理顺房地产(土地)和各级政府财政的关系,避免饮鸩止渴;
3、房价上涨和信贷膨胀具有相互催化、自我加速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银行系统性危机都和房地产泡沫有必然的联系。强化银行监管,收紧信贷,提高放贷标准,阻断房价和信贷的相互作用,是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关键;
4、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必然的。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突出经济增长的稳定,可以防止过度依赖房地产,以便及时进行经济转型,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空间和时间;
5、把握好对外开放的适度性和顺序。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国内外经济联系的密切,将强化危机的传导并放大危机。对外资的过度依赖,会挤出国内经济部门的投资,可能放大房地产市场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