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教父”于敏:男儿何不带吴钩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9日,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为他颁奖。这位神秘人物曾“隐身”30年之久,其间,连妻子都不知道他从事的秘密工作,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公开。从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创造该奇迹的一位杰出代表,正是“国产专家”于敏。
  自主创新的“国产专家”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宁河县,父亲是一位小职员。青少年时代,于敏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自幼喜爱古诗词的他,看到的是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里“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
  1941年,于敏进入天津耀华中学读高中,在此遇到了两位恩师。语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文和古诗词时,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的背景、文学的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等讲得透彻明了。这种教学方法使于敏很受启发:思考和分析问题也应如此,将对象置于一个大的环境之中,用高屋建瓴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
  而于敏的数学老师赵伯炎,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种耳濡目染使于敏受益终生,他由此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善于从宏观角度处理微观问题,具有开阔视野和战略眼光,且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
  这时,于敏意识到,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内向好静思,不喜交际,喜欢动脑不喜欢动手的他适合学习科学。因此,当朗诵起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时,于敏想到,他的“吴钩”就是科学,他要用科学收取“关山五十州”!
  1945年高中毕业后,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但他发现那儿的老师并不喜欢刨根问底和追本溯源。更让于敏感到失落的是,强调动手能力的工科,并不适合“心灵手不巧”的他。沉静好思的性格使他更倾心于理科,他喜欢并选修了理论物理,并最终弃工从理,转至理学院物理系。
  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并考取了张宗燧的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他受到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的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几年间,于敏发表了《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结构理论》、《关于原子核独立粒子结构的力学基础》等颇有分量的论文。
  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于敏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他从一张白纸开始,拼命学习,拼命汲取国外的信息,依靠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
  1957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抵达北京,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专家一号”。
  对于未能出国留学,于敏也有些许遗憾。“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他说,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在为研发原子弹献计献策的同时,又悄悄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从此,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被严格保密。
  对家人“隐身”的氢弹之父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世界上引起轰动。这年,于敏调入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
  因为于敏从事的是保密工作,平时连夫人孙玉芹都不知道他在忙什么。直到20多年后妻子才明白:“没想到老于是做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儿子于辛小时候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女儿于元也很难觅寻儿时对父亲的记忆,因为父女俩不曾亲昵过。
  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运算速度为每秒5万次,当时国内速度最快),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优化设计,并抓紧计算了一批模型。但这种模型重量大、威力比低、聚变比低,不符合要求。
  此后的1个月时间,于敏反复总结经验,又带领同事们计算出一批模型,终于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于敏高兴地说:“我们到底牵住了‘牛鼻子’!”
  解决了氢弹研制的最大问题后,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电话。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好,我立即赶过去。”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
  除了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于敏还要和炸药打交道。每一次和同事做实验,他总是冲在前面。一次,他和同事在室外对炸药进行抽检,等了好久炸药都没响。正当大家不知怎么办才好时,于敏大喊一声:“大家不要动,让我来。”说完他就冲上前去,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沉着冷静地拆除引信,排除了险情。这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发狂”,不仅源于他对事业的极端负责,更是因为他骨子里挚爱这项事业,愿意用整个生命去投入。
  当时,中国的科研设备与欧美国家无法比肩,仅有的一台大型计算机,95%的时间分配给了有关原子弹的计算,只剩下5%的时间留给于敏负责的氢弹设计。但于敏记忆力惊人,他领导下的工作组人手一把计算尺,废寝忘食地计算。1960年到1965年,“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作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69篇论文。   氢弹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来。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1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但在试验现场的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惊喜地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于敏这才确信,他的氢弹原理是正确的,我国已经取得了制造第一颗实战氢弹的条件!
  1967年6月17日8时整,新疆罗布泊。随着指挥员一声“起爆”的指令,一架飞机的机舱随即打开,氢弹携着降落伞从空中急速落下。弹体降到距地面2900多米的高度时,只听一声巨响,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红色烟尘向空中急剧翻卷,愈来愈大,火球也愈来愈红。火球上方渐渐形成了草帽状云雾,与地面卷起的尘柱形成了巨大的蘑菇云。
  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公报》:“我国在两年八个月时间内进行了5次核试验之后,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原子弹试验成功到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中国人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研制氢弹的世界纪录!后来,诺贝尔奖得主、核物理学家玻尔访华时,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当之无愧的“中国氢弹之父”。
  铁骨铮铮的“共和国铸剑师”
  在研制核武器的道路上,科学家们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但工作条件之艰苦却难以想象。1969年,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和一次大型空爆热试验准备连着做。于敏参加了这两次试验。当时,他的身体很虚弱,走路都十分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挪动。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岗上看火球时,就见他头冒冷汗,脸色发白,气喘吁吁。
  大家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过了很长时间,在同事们的看护下,他才慢慢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度昏迷。
  随后,于敏又和同事们一起踏上了去往西南的专列,进行另一场核实验。也许因为临时加车,有站就停有车就让,车速很慢,有时在深山峡谷中一停就是好几个小时。于敏当时身体本就不好,加上长途跋涉,胃病发作,疼了整整四天四夜,折磨得他死去活来。
  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劳累,从西南回北京后,于敏的病情日益加重。一天深夜,他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吁吁,赶紧扶他起来喝水。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他身边,后果不敢想象。
  这次出院后,于敏本来应该好好休息一下,可是为了完成任务,他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再次奔赴西北。1973年,由于在青藏高原连续工作多时,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他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了北京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原子弹和氢弹试爆成功后,于敏一行又在大漠深处长年风餐露宿,艰辛地度过了整整10年。试验场处罗布泊腹地,极目所视,唯有整片的盐碱地,地上寸草不生,天上连个鸟影子都看不到。那种远离人间烟火的寂寞,以及对远方家人的刻骨思念,比喝苦水、抗风沙更折磨人。罗布泊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夏天地表温度却高达四五十度,而且昼夜温差大,于敏就是在此期间落下了胃炎,双腿也冻出了关节炎,病情发作时,时常疼得整夜无法入睡。
  有一次,于敏好不容易挤出几天假期回到北京探亲。妻子看着门外那个皮肤黝黑、满脸皴裂的长头发“流浪汉”,不禁问道:“您找谁?”当孙玉芹终于发现眼前人是于敏时,不禁放声大哭:“你怎么弄成了这个样子?”“没什么,我去野外做科研考察了。”于敏关上房门,安慰妻子。
  回北京的那几天,于敏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哪怕妻子只是做了一锅家常面条,他也会像一个饿了3天的人面对美味佳肴般,捧起碗来几口消灭光,然后再让妻子盛一大碗;连喝起白开水,他都忍不住赞叹:“好喝,这才是人喝的水嘛!”
  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秦元勋等曾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昔日群星闪耀,如今只剩下于敏、周毓麟、何桂莲三人。
  于敏也想过离开,但他估计自己走不了。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
  1984年冬天,于敏在西北高原试验场进行核武器试验。当地寒风刺骨,沙尘漫天,积劳成疾的他突然浑身发抖,嘴唇青紫,继而头上直冒冷汗。同事们一看吓坏了:“老于,先去看病吧!”“这个节骨眼上我怎能离开,抓紧工作吧!”因核试验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身体十分虚弱的于敏没有离开试验场半步,圆满完成了任务。
  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核战斗部的设计水平已接近极限。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核优势,很可能会限制别人发展,比如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倘若那时我国该做的热核试验还没做,该掌握的数据还未得到,核武器事业可能功亏一篑。
  听了于敏的分析,邓稼先也有同感,于敏建议上书中央。于是,由于敏起草,邓稼先修改,胡思得执笔,核专家们向中央递交了报告,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
  后面发生的事果然如于敏所料。1992年,美国提出进行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于敏等人的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
  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由于学习和工作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6个小时左右。而至少有30年,他是靠背诵古诗词当“安眠药”,来完成这6个小时的睡眠。
  自从一脚迈进核武研发的神秘道路,于敏低调“隐身”30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公开,并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他第一个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并代表科学家发了言。
  2015年1月9日,中科院院士于敏获得201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这位九旬老人颁发了奖励证书。此前15年间,仅有袁隆平、程开甲等24位著名科学家获此殊荣。
  近日,面对于老荣获大奖的新闻,“民族脊梁”、“国之瑰宝”、“共和国的铸剑师”、“为共和国鞠躬尽瘁的人”,满屏尽是点赞,喧嚣的网络异乎寻常地发出了同一种声音!
  责编/邓琳琳(完)
其他文献
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的时候,庸人也会秒变成“智者”。  看似说得好有道理,多么多么“为你好”,其实都是在找话题。  这种情形,我们都遇到过。  朋友聚会上,一个离婚后久未再婚的女朋友成了“话题”。“听说有人给她介绍过那谁,知道吗,那谁的前妻就是那谁谁……”“叫我说啊,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那还是不要再婚。”“老了会孤单啊,不是说的这么轻松的。”“你朋友多,给她介绍介绍呗……”  谈论的每个人在嘻嘻笑笑
列控工程数据表(以下简称列控数据表)所提供的数据作为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配置数据的基础,其正确性直接影响整个列控系统的安全性,因此,列控数据的审核工作非常重要。近年
油腻中年袁婚姻危机自从几个月前开始,程元元就变得很不着调,不正经上班,没有交际,不修边幅,彻底沦落成一株老屋里经年不见阳光的菌类。我苦口婆心地劝说程元元去上班,甚至许
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站目前使用的国际旅客联运售票系统为单机版,对数据传输、票据管理、票据查询等采用原始的手工填报形式.针对此现状,本文开发了-种由C/S售票系统和B/S
有人如此评价“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的确,在很多时候,父亲承担着一个家庭的重任,为抚养孩子奔波,为家庭大计忙碌,更多时候,他们只能把孩子交给妻子看管,而自己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个匆匆而逝的背影。爸爸去哪儿了?成了孩子最常挂在嘴边的问题。  2016年4月初,一则名叫“爸爸说”的微信漫画火爆朋友圈,短短几天,点击量超过数百万次,《人民日报》、新华网、搜狐、网易,纷纷为其点赞。
2016年11月26日,国乒奥运冠军许昕,在著名歌手杨宗纬的演唱会上,向女友姚彦高调求婚。3天后,两人在上海领证,结束7年的爱情长跑。  两人相遇时,姚彦是国乒女子队的重点培养对象,是许昕的师姐;两人相恋后,爱情却成了事业的羁绊;当爱情与事业她只能取其一时,姚彦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青葱岁月情窦初开,海边定情爱如闪电  2003年8月,上海乒乓球队训练第3个月,训练班转来一名男生。15岁的姚彦
阐述基于Android设备的巡检终端软件设计与实现的过程。该软件实现了铁路桥梁隧道的周期检查、春/秋检、质量验收评定、计划等业务逻辑,具有病害的多媒体采集,设备评价,病害位置
采用模拟人工铺画的方法编制车站技术作业基本图,在满足全天调机使用效率最大化,列车到发技术作业时间约束和股道占用约束的前提下,连接调机和列车,再根据调机空闲情况进行调整,使
假设你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家庭背景,天赋也一般,但是你品格优秀、踏实肯干,很幸运地得到进入两家高端公司的机会。  A公司的员工都很注重着装,女的穿套裙,男的打领带;B公司的员工穿着都很随意,怎么舒服怎么穿,男的几乎没人打领带。  如果你想通过拼命工作快速升职,应该选择哪一家公司呢?  美国没有“马云”  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在刚出版的英文新书《自满阶级》中讲到一个概念,叫作“社会流动
一年365天,对于余瑞青来说,没有一天是休息日。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她总是一身制服,忙碌在蚌埠市汽车中心站的候车大厅里。任何旅客有困难,往往不等开口,她就主动上前询问,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数十年来,她已记不清自己掏了多少钱、送了多少车票、帮了多少人……  当“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等殊荣纷至沓来的时候,余瑞青说:“我只是个普通人,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