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类型学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方法的探索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88l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战后现代主义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 因此在西方建筑界掀起了对城市建筑和社会政治问题的激烈讨论。从形式与功能辩证关系的激烈争论转变为了对空间与场所这一建筑主旨命题的探索。接着以阿尔多•罗西为代表的新理性主义的出现,标志着以类型学的方式从事建构的回归和升华。本文通过对代表建筑师的建筑类型学理论研究及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与形态生成法则的阶段性总结,来对类型学进行研究,以期达到实践的可能。
   关键词:类型; 原型; 集体无意识; 集体记忆
  
  Abstract: After World War II, postmodernism exposes more and more limitation, so in the western architectural community appeare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political problems. From the debate of form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changes into the exploration about space and place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Then, the new rationalism appeared with aldo rossi as a representative which marked the appearance of the wa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ypology in return and sublim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presentative of typology architects building and building design and the typology of the laws of morphological formation stage summary, to study typology, so as to achieve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ce.
  Key words: Type; Prototype;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Collective memory .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建筑類型学理论发展综述
   类型学理论的起源:一模一样的模子铸物是人类对普遍性的最初理解。渐渐的人类发现不尽相同的一类事物也可能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就是类特征。又由于分类意识和行为是人类理智活动的根本特性,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所以逐渐形成了庞杂的分类途径。接着世界万物在人类心灵上的“重叠”形成人类思维特有的概念,概念间相应的运演又构成人类思维的分类网架。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称作分类学,是对“自然属性”进行探讨。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为类型学可以研究可变性与过渡性问题。
   (广义)类型学理论是以生物学、心理学为基础的。生物学的分类法为类型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而心理学研究成果则是其认识论的来源。
   具体到建筑类型学的设计方法,其在本质上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它并非一种崭新的设计手段,在前工业社会或传统社会中它是唯一的设计方法。以至于现代主义运动中的建筑师和理论家认为类型学是前科学的,是受习惯势力影响的,是与手工艺制品相联系的。他们认为,在工业和科学社会中需要与科学技术思想相适应的新设计方法,但现代主义抛弃类型学的实践最终是不成功的。随着新理性主义的发展,类型学理论逐渐赢得了一批遍及欧洲大陆乃至世界范围的倡导者和追随者,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需要类型学设计法。
   新理性主义的前身是理性主义。1926年在米兰成立了理性主义七人集团。他们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希望找到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之间相互补充的形式。(我们不想和传统决裂,传统本身也在演化,并且总是表现出新的东西。)
   新理性主义承袭了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理性主义,同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一套类型学的方法论。他们认为一切建筑都来自于古代人创立的有限的几种形式,并且这些形式已经被人类和一定的种族所认同,因此建筑师应摒弃把建筑作为时髦产品的思想,而追求其永恒价值。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寻找活在人们集体记忆中的“原型”形式,并在这种原型中挖掘永恒的价值,从而生成富有历史感的新意。
  2.代表建筑师的建筑类型学理论研究
  2.1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发现人对于外界的认知有赖于人的心理结构。他将人类的心理结构分为3个层次:自觉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以往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实际上是人类大家庭全体成员所继承下来并使现代人与原始祖先相联系的种族记忆。
   “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荣格称之为“原型”。“原型”是人类永远重复着的经验的沉积物,是人类经验之永恒主题具体化的形式或模式,是构成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
   建筑中的原型:按照荣格的“原型”观点来看待建筑,建筑是由人创造的,并为人使用,在城市和建筑漫长的发展历史上,每一时期各种建筑类型必然会在使用建筑的人类心理上留下“记忆储藏”的片段,一些“记忆储藏”是属于“个人记忆”的,它是个人后天通过各种经验产生的,而另一部分则属于“集体记忆”,是个人先天所具备的,是普遍存在的。这些存在于人们心中的“集体记忆”外在具体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原型”,而往往正是这种“原型”决定着建筑和城市的形态。
   2.2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米兰)
   罗西在荣格基础上的原型理论:原型是一种逻辑原则,这种原则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人类世世代代发展中形成的,它凝聚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其中也包含人类世世代代与自然界作斗争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
   所以建筑的形象、功能都不是由建筑师和规划师所决定的,而是由它们的接受者决定的,因此,与人们的潜意识是否相符就决定了人们对建筑、城市和相关环境的好恶。
   罗西在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层面的记忆)的概念。集体记忆是无数个同种类型的经验在心理上残存下来的积淀。它们是超个人的、长远的种族经验在人脑结构中留下的生理痕迹,成为生而具有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无法从个人的经验中推演出来,任何人都具有那种或多或少相似内容和样式的记忆,它在所有人中是相同的,从而组成了超越个人的共同心理基质,并通过每个人表现出来。
   城市是集体记忆的场所。城市类型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人们对城市中的空间和实体的记忆组成的。这种记忆反过来又影响人们对未来城市形象的塑造。
   罗西认为,如果作品能唤起人们对原型的深刻印象,它就是成功的。建筑师要将人们头脑中这种隐藏着的却又强有力的原型唤醒。使人在这种建筑作品面前,不需要靠个人的经验、联想就会本能的获得这些原型的深刻感受。
  2.3拉斐尔·莫奈奥 Jose Rafael Moneo(西班牙)
   莫奈奥对类型学的理解:类型是一个用来描述一群具有相同形式结构事物的概念。类型的定义必将深植于现实和抽象几何学两者之间。现实是“因”,抽象几何学是“果”——类型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作用的综合结果。
   他认为类型是一个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媒介。建筑师应该成为文化的保护者和鉴定家,而且也应该是它的创造者。(如果不根植于过去,不根植于历史和传统,要建立一个有着坚实基础的未来,或是一个能够真正保证人类文明社会持续良性发展的文化是不可能的。)
   莫奈奥所寻找的是建立在文化、生活方式和形式的连续性基础上的类型。对于莫奈奥而言,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设计源泉;而类型学思想探寻的正是建筑的内在本质,它架起了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3.类型学的创作过程
   类型学的创作过程是理性与知觉的统一,这种类型学的应用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对象分析,从对历史和地域模型形式的抽象中获取类型。第二步是建构赋形,将类型结合具体场景还原到形式。
  即形式到类型再到(新)形式的过程。其中形式到类型的过程可简称为类型选择(抽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寻找并获得类型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从亲身体验中寻找与人们行为方式、心理结构相契合的类型,分析其内在的形式结构。类型到(新)形式的过程简称为类型转换(还原的过程)。这一形式生成阶段是一个从抽象的类型逐渐引导向真实的现实环境的发展过程:设计者以选择的类型为基本形式结构,对具体的周边环境做出回应,将类型转化成为能够反映场所特殊属性的具体形式。
  类型选择阶段是设计与过去之间的关系,而类型转换阶段则是设计与现在及未来的互动。
  4.类型选择(抽象)
  4.1基本代码的收集
   在掌握一栋建筑或其他几何物体的特征时,通常经过两个阶段编辑接收到的信息:
  第一阶段为表象感知。这是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是我们对物体折射光的反应。表象就是一种浅层的感觉形象或图像是人对美感回应的基础。第二阶段为知觉感知。我们开始将第一阶段得到的信息与头脑中其他建筑物的信息比较,因而得出被观察建筑物的大小、形状、地点、目的以及其他较次要的资料:造价、建筑师、曾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房子等等。这一阶段是依状况对前项的修正和补充回应。
   我们需要用“知觉感知”去解释“表象感知”。“感官无法思考,理解无法看。只有两者联合才可能产生知识。”
   收集到的基本代码容易被已有的知识所干扰,并且伴随了当时个人的情绪、偏见及意向。所以并不能直接作為原型来使用,还必须经过对其含义进行抽象的图形加工,成为较为客观和稳定的原型。
  4.2对基本代码含义的抽象加工
   “抽象”是从某一特定种类的存在物中抽取其精华或本质的手法。“抽象”可以通过揭示被抽象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产生出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概念。就是说,某一事物中最本质的东西,完全可以使人想起这一事物本身(或成为它的抽象物)如果一个定义是完美的,它就必须表达出一件事物的最隐秘的本质,还必须能够阻止我们把它包含的某一个别性质当作这个事物本身。抽象的结果是我们将发现建筑的构成基础——一套和谐的秩序(原型)
   抽象的具体操作,可阶段性的归纳为两个方面:比例、模数与空间模式。比例、模数是建筑自身所具备的绝对性关系。因为它不会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比如一个比例关系和谐的建筑物,无论放置在闹市还是乡间,抑或缩小还是放大,它本身依然具备和谐的比例,依然带给人们以美感。空间模式则是物体与物体或者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可以说比例、模数是追求建筑物本身的和谐关系,空间模式则是追求建筑物自身内部空间关系及与周围空间关系的和谐。
  4.2.1比例、模数
   比例:物体的每一部分或构件与整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字(倍数)关系,而且每一个部分也与其他部分存在着一种数字(倍数)关系。
  比例是我们可以从历史和地域的模型形式中抽象出的“原型”之一。任何物体只要具备一定的比例关系,它便初具视觉上的美感;而且绝大多数我们觉得美的形式,都具有和谐的比例。人们按照原型去创造艺术,于是也就在艺术中发现了原型;同样,人们可以按照比例去创造艺术,于是也就在艺术中发现了比例。
  模数:它是比例应用的一个变种。以一个基本形为单元,进行重复组合。所完成的整体与个体单元产生构成上的联系,体现出结构的秩序感。模数化有其特殊的优点:单元间的关系明确,容易配合、复制及掌握共同特征,同时还通过整体的秩序感体现出美学上的效果。
  如日本传统住宅的外观虽然通常不太规则,却透出一股安静、均衡、一致的气氛。主要原因就在于其模数化的平面:一群房间,每个房间大小都配合数个大小形状完全一致的榻榻米垫。很多日本当代的设计师依然延续这种模数化的手法。在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群马县美术馆中,无论是形体还是细部,完全是由立方体组成的图案,但整栋建筑物的变化和趣味却又远远超出图案,这种明显的模数关系呈现出高度的视觉秩序。
  4.2.2空间模式
   从历史和地域的模型形式中抽象出的“空间模式”是我们寻找的一种主要“原型”。
   “空间模式”的形成中有三个要素:功能、意象、结构。功能主要涉及使用功能与社会功能(其中包括对社会行为、社会认同及社会整合的作用)。意象主要涉及空间的价值和含义(其中包括隐喻、象征及记忆等作用)。结构主要涉及到主体对空间及存在意识的认知图式、空间的句法结构以及空间的文本结构。
  由于结构的构造过程也就是功能和意象实现的过程。所以从结构的角度来概括“空间模式” 可以分成中心化空间结构模式;轴线空间结构模式;“场、线、域”空间结构模式。
  中心化空间结构模式:一种中心式的集中构图,它一般是由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围绕一个大的占主导地位的中心空间构成。这个中心空间一定是全方向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穹顶和锥顶等。由于它面向四方,没有缺憾,具有统领全局之感,很久以来就被用做纪念性建筑和其他重要建筑的典型空间结构模式。这可以说是人类最向往的一种完美的空间结构模式,通常最重要的建筑都是集中式的,目的就是要造成这种完美的感觉。
  中心化空间结构模式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由全方向体在垂直轴线上叠合而成,其周围不附有次要形体。典型的例子有亭、塔等,这种空间结构模式成为纪念性建筑的典型。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和罗马的坦比哀多。这类中心化空间结构模式往往被放置在四周都开敞的地方,以便从四周观看,从而起到重要的组景作用。
  第二类是由周围形体围绕中央而构成。这种围合性中心与社会关系更为密切,并且边界被明确地划定。这种中心化空间结构模式更突出了围绕中心、面向四方、统领全局之感。例如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和意大利的帕尔马洛城。
  轴线空间结构模式:这一空间结构模式隐含着过程和路线的概念,它是由基本形体沿线性联系排列而成,基本形体的方向垂直于排列方向或与之重合。(轴线允许转折和弯曲)例如古埃及卡纳克阿蒙神庙。
   “场、线、域”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场”指广场,“线”指敞廊(柱廊),“域”则是广场四周的建筑物。“线”和“域”围绕“场”展开构成了三者间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可被视为一种类型。
  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它由两个大小不同的广场组合而成,相互之间通过敞廊贯通并与城市空间相互联系。广场以敞廊作为边界,界定广场空间并提供活动场所,且敞廊的水平构图与教堂和塔的竖向构图形成对比,起到引导视线、烘托空间主题的作用。敞廊围绕其间有助于融合教堂的室内外空间,界定明确的广场空间也是连接周围城市街道的门户。
  5.类型转换(还原)
   类型仿佛是无形的骨架,将其置于一定的历史的地域环境中,给以血和肉(真实的环境组成因素)就会产生出类似于以往已有建筑而又绝不同于以往任何建筑,既保持了人们所需要的视觉连贯性,又取得了情感上一致的新建筑。
   类型的转换方式可以阶段性的分为:空间结构的拓扑转换;空间結构重组;实体元素组合三种方式。
  空间结构模式的拓扑转换:拓扑转换指的就是不拘泥于几何形式,而抽取类型要素组合的拓扑形态,以要素间的近接性、连续性及闭合性来描述和重组类型要素。(拓扑学不涉及空间的几何形状,仅仅涉及内与外、围合与开放、连续与断裂、远与近、上与下、中心与边界等关系。)
   例如博塔的住宅设计中,基于几何秩序的简洁、清晰的空间组织特点是对来自帕拉第奥等人古典构成手法的现代表达。两者在空间结构模式上有着相同的拓扑关系。并且博塔不同时期设计的两栋住宅。通过拓扑推演可发现两者在空间模式上存在拓扑关系。
  空间要素重组与实体元素组合这两种类型转换方式都可以通过罗西设计的博尼芳丹博物馆( Bonnefanten Museum )来进行具体的理解。
   博尼芳丹博物馆灵感来自于公共建筑、教会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空间要素重组。建筑位于荷兰的马士德里克。该建筑可以解读为一系列作为城市片段的空间要素的连续或演替。建筑平面和空间结构的秩序感、对称性体现出了严整的公共机构建筑的性质。E形的平面构成两个朝向河面的开放院落,有扶壁支撑的中段和外包锌板的穹顶塔楼成为戏剧性的交点,似乎在暗示着有洗礼堂或钟楼与之相连。(空间要素重组)同时工业元素的应用:包锌的穹顶、烟囱般的交通体、方格玻璃窗,仍在追忆这片土地作为制陶工厂的历史。(实体元素组合)
   运用这些空间要素重组的普遍象征形式,罗西设计出了经典的荷兰建筑。金属穹顶从平坦的河岸景色中升起,使人想起那些教堂的尖塔和风车。
   室内的主楼梯也暗示了某种文化的追溯:高耸的砖墙让人产生厂房或者城市街道的联想。罗西说:“木制的楼梯陡峭难行,它属于旧荷兰和有着莎士比亚时代小酒店的哥特世界。”
   建筑空间要素的重组融合了对荷兰和其过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将来提供了一个持久的有意义的信息载体。
  6.结语:
   类型学方法的运用并非千篇一律。抽象得到的同一类型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作者手中还原得到的将会是差别甚远的实体形象。在这个时代,建筑师如何依据类型的思想建立自己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之,要比方法本身来的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肯尼迪•弗兰姆普敦.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 原山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88.
  [2] 霍尔. 荣格心理学入门[M]. 冯川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3] 阿尔多•罗西. 城市建筑学[M]. 黄士钧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汪丽君. 建筑类型学[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近年城市化的推进, 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建设工程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建筑电气工程仍存在一些问题,文中就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处理。  关键词:“ 三边” 工程;远程抄表;等电位联结“ 断接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under the effort
期刊
摘要:CFG桩施工是一项是对工程地基进行的处理,它的成功与否对后续工程的成功与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对工程总体质量有巨大的影响,监理单位应以高度的责任心组织、监督、管理桩的施工,确保建设质量。  关键词:CFG桩;监理;要点;  Abstract: The CFG pile construction is a work to process for foundation engineering
期刊
摘要:本文应用生态调查的样方抽样法对青岛356条道路行道树及64处山头、公园、街头游园及居住区绿地进行抽样调查,筛选出了青岛应用非常广泛的行道树有法桐等17种;除行道树以外的绿地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乔木有黑松等13种。  关键词:树种选择;生态调查;绿化树种;青岛;  Abstract: By appying the sampling method of ecological investigatio
期刊
摘要:检查和维修是医院供水的日常工作之一。供水管道的漏失不但会给供水医院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本文针对给水管道的检查和维修的几种方法介绍如下。关键词: 给水管道;检查;维修;  Abstract: To inspect and maintain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is the daily work of the hospital. The water
期刊
摘要: 当前,电气安装工程已成为高级民用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建设工程中,电气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因此,应做好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气安装;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Abstract: Currently, teh electrics installation projec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en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中概预算的编制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高概算编制质量,为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概预算有效地分析和控制工程造价,控制投资规模,缩短建设的时间,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
期刊
摘要:土地盐碱化一直是影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除具备一般园林工程施工的程序、技术要求,又有杭州湾碱盐地绿化的独特工序与环节。作者结合多年来的盐碱地绿化施工经验,对杭州湾盐碱地园林工程施工的障碍、施工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以便共同探讨。  关键词:杭州湾盐碱地;绿化施工;施工技术  Abstract:Land salinization has been the impact o
期刊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旺盛的建筑需求,日新月异的生产工艺变革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迅速提高,使建筑结构正面临新的挑战。现代建筑结构正在向大柱网、大开间、大跨度、多功能方向发展,人们总想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内获得最好的使用功能和最佳投资回报。预应力混凝土正以其跨度大、自重轻、节约材料、节省层高、改善功能、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等突出优点,迎合了近现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是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能源紧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建筑节能就成为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推广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发展住宅建设的一项长期国策。目前在建筑外墙保温施工中,为能够有效地避免的聚苯板脱落与渗水等质量通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技术改进、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操作工艺及要点等方面探讨了外墙
期刊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升温,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与中介机构就以房产为对象进行牟利投资,欺诈且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对当前房地产开发商与中介机构的某些欺诈行为进行剖析,并谈谈如何遏制这类行为的产生。  关键字:房地产;交易欺诈;行为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attention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so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