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社区学院奇迹般的发展,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学院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分离到扩充再到加强的过程。随着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日益密切,其典型“依托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特性突显出来,这对地方高校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从而求得自身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关键词:社区学院;社区;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美国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可溯源至19世纪末创建的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它经历了上世纪末至本世纪40年代的初级学院运动与50年代之后的社区学院运动,出现了奇迹般的发展,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尤其对美国社区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美国社区学院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分离到扩充再到加强的过程。随着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日益密切,社区学院依赖于社区、服务于社區的典型特征突显了出来。
一、“高中”的延伸——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分离阶段
19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也给教育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前景,引发了“一场教育大革命”。在高等教育领域,一方面通过土地赠与法案,建立农工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引进德国大学模式,建立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研究型大学。社区学院就是在这两股改革力量的推动下产生并发展起来。
这场改革的发起者中有一大批赴德留学、考察归来的美国学者。在这批大学改革者中,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对初级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特别的贡献。他不仅提出了创办初级学院的具体建议,而且还诉诸于实践。1892年,他把芝加哥大学分成“学院”(collegiate)和“大学”(university),1896年,这两部分改称为“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和“高级学院”(senior college)。在哈珀的带动下,从南北战争到一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思想酝酿、辩论和开创性的实践,美国共建立了74所初级学院。这个时期的初级学院办学目的主要在于连接中学与新大学,所提供的是转学教育,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并不密切,很少考虑应面向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有人又称这个时期的初级学院为“高中的延伸”。
二、“人民”的学院——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扩充阶段
从一战到二战,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和支持初级学院。另外,由于高中毕业生数的成倍增长,妇女和成人要求高等教育为他们提供短期的职业训练机会,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中的失业大军要求高等教育为他们提供转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以及二次大战要求高校为军队培养急需的各种指挥售货员和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刺激,初级学院出现了大规模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初级学院发展特点,一是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始逐步介入初级学院运动,它们通过提供财政资助,签订合同等办法,促使初级学院直接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公立初级学院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迅速,促使初级学院从以私立学院为主体转变为以公立学院为主体。三是初级学院顺应需要,加强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并根据其需要改革招生制度,调整专业和课程,增添了职业技术教育,为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许多美国人开始把初级学院称作“人民的学院”。
三、社区教育的实体依托——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加强阶段
二战之后,初级学院开始向社区学院过渡,社区学院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受到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法令、科技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民族运动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以“莫里尔法案”为号角,以“康乃尔思想”(Cornell ldea)和“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为代表的“赠地学院运动”,开拓性地发挥了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这个运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初级学院发展过程中,这种观念逐步演化为“关心社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的文化水平”、“发展社区的经济”等思想意识。初级学院,尤其是地方拨款创建的公立初级学院不断地开设为社区服务的项目,进一步扩大办学目标。至20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以社区为中心的高等学校。1947年美国“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的报告提出了“社区学院”这一新概念作为公立初级学院的名称,并界定了它的性质与使命,“不管社区学院采取什么形式,其目的应是为整个社区提供教育服务,这一目标要求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和计划……要以最低的价格和最简单的录取方法来发现和发展个人的才智。此外,社区学院还要成为成人教育中心,努力满足整个社区对中等以后学校教育的需要。”这充分反应了联邦政府对社区学院的政策,指明了社区学院要取之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办学方向。
二战至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空前繁荣,并率先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这场科技革命促使美国的就业率、就业人员的产业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是美国就业率不断提高,二是就业人口逐步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三是就业人口流动性大、结构性失业率大。四是技术人才的层次结构产生了变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配备更多的、经过准专业性训练的助手。在这种形式下,社区学院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联邦和州政府在50年代至80年代间,不断增加社区学院的拨款。
7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有色人种大批失业。教育大众化、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危机,美国政府和教育界呼吁各级学校要敞开大门,为所有的贫困家庭和少数民族的子女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在这场铲除“贫困文化”的教育民主化运动中,社区学院成为主力军,在扩大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数社区学院在接纳新生时采取了来者不拒的“开门录取”(open door admission)的政策:既没有入学考试,也不一定要求中学毕业,更没有年龄上的限制。这对社区学院的办学方式和学生成份构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的学生人数比例逐步由以全日制学生为主转向以部分时间学生为主,教育对象也逐步由传统的大学适龄青年为主转变为以接受继续教育的全体居民为主。自此,社区学院日益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实体依托,社区学院与社区水乳交融在一起。
从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各州已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区学院系统,每个城镇30平方英里的周围就已经创办了至少一所社区学院,已经能够满足美国适龄青年和成人接受两年制高等教育或参加继续教育的需要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美国各地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美国各州社区学院根据当地社区委员会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当地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主动和当地社区企业接触,通过协商签订合同为当地企业培养和培训人才,为当地企业界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美国许多社区的居民都会因为本社区拥有一所社区学院而自豪和骄傲,当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总是乐意到社区学院去求教,当社区学院发展中遇到资金等方面军的问题时,他们总是慷慨解囊,乐于捐献财物,而社区学院则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设备的优势,努力扶植本社区的发展,对社区居民开放社区学院的图书馆、体育场地,努力使社区学院成为当地社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在当地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把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资助社区学院的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州政府的拨款在社区学院办学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各州社区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学院的经费约有15%左右由当地社区居民负担。因而社区学院必须面向当地社区,为当地社区的纳税人服务成为其最重要的任务。
各州政府在增加对社区学院拨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社区学院干预的力度,如有些州社区学院董事会的成员由州政府社区学院协会推荐,有些社区学院领导人则由州教育部门直接任命,州政府根据社区学院的学生数、专业设置以及所开设的课程确定每年对其拨款的数量,并对社区学院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学用房等定期专项拨款。而社区学院领导人则应定期向州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其招生人数、专业设置及协士学位课程设置标准、教师聘任等重大问题,并经常接受州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由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的检查、评估,以确保州所拨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并不断提高社区学院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社区学院;社区;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美国社区学院(community college)可溯源至19世纪末创建的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它经历了上世纪末至本世纪40年代的初级学院运动与50年代之后的社区学院运动,出现了奇迹般的发展,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尤其对美国社区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美国社区学院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分离到扩充再到加强的过程。随着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日益密切,社区学院依赖于社区、服务于社區的典型特征突显了出来。
一、“高中”的延伸——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分离阶段
19世纪中叶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也给教育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前景,引发了“一场教育大革命”。在高等教育领域,一方面通过土地赠与法案,建立农工大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引进德国大学模式,建立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研究型大学。社区学院就是在这两股改革力量的推动下产生并发展起来。
这场改革的发起者中有一大批赴德留学、考察归来的美国学者。在这批大学改革者中,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对初级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特别的贡献。他不仅提出了创办初级学院的具体建议,而且还诉诸于实践。1892年,他把芝加哥大学分成“学院”(collegiate)和“大学”(university),1896年,这两部分改称为“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和“高级学院”(senior college)。在哈珀的带动下,从南北战争到一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思想酝酿、辩论和开创性的实践,美国共建立了74所初级学院。这个时期的初级学院办学目的主要在于连接中学与新大学,所提供的是转学教育,与当地社区的关系并不密切,很少考虑应面向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有人又称这个时期的初级学院为“高中的延伸”。
二、“人民”的学院——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扩充阶段
从一战到二战,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和支持初级学院。另外,由于高中毕业生数的成倍增长,妇女和成人要求高等教育为他们提供短期的职业训练机会,还有30年代经济危机中的失业大军要求高等教育为他们提供转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以及二次大战要求高校为军队培养急需的各种指挥售货员和技术人才等因素的刺激,初级学院出现了大规模的发展。
这个阶段的初级学院发展特点,一是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始逐步介入初级学院运动,它们通过提供财政资助,签订合同等办法,促使初级学院直接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建设服务,二是公立初级学院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发展迅速,促使初级学院从以私立学院为主体转变为以公立学院为主体。三是初级学院顺应需要,加强与社会、社区的联系,并根据其需要改革招生制度,调整专业和课程,增添了职业技术教育,为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许多美国人开始把初级学院称作“人民的学院”。
三、社区教育的实体依托——社区学院与社区关系的加强阶段
二战之后,初级学院开始向社区学院过渡,社区学院的兴起与发展不仅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受到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法令、科技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民族运动和人口结构变化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19世纪下半叶,以“莫里尔法案”为号角,以“康乃尔思想”(Cornell ldea)和“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 Idea)为代表的“赠地学院运动”,开拓性地发挥了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这个运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初级学院发展过程中,这种观念逐步演化为“关心社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的文化水平”、“发展社区的经济”等思想意识。初级学院,尤其是地方拨款创建的公立初级学院不断地开设为社区服务的项目,进一步扩大办学目标。至20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以社区为中心的高等学校。1947年美国“总统高等教育委员会”(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的报告提出了“社区学院”这一新概念作为公立初级学院的名称,并界定了它的性质与使命,“不管社区学院采取什么形式,其目的应是为整个社区提供教育服务,这一目标要求它们具有多种功能和计划……要以最低的价格和最简单的录取方法来发现和发展个人的才智。此外,社区学院还要成为成人教育中心,努力满足整个社区对中等以后学校教育的需要。”这充分反应了联邦政府对社区学院的政策,指明了社区学院要取之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办学方向。
二战至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的空前繁荣,并率先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这场科技革命促使美国的就业率、就业人员的产业部门结构和技术结构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一是美国就业率不断提高,二是就业人口逐步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三是就业人口流动性大、结构性失业率大。四是技术人才的层次结构产生了变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配备更多的、经过准专业性训练的助手。在这种形式下,社区学院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联邦和州政府在50年代至80年代间,不断增加社区学院的拨款。
70年代中期,美国发生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有色人种大批失业。教育大众化、民主化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危机,美国政府和教育界呼吁各级学校要敞开大门,为所有的贫困家庭和少数民族的子女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在这场铲除“贫困文化”的教育民主化运动中,社区学院成为主力军,在扩大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数社区学院在接纳新生时采取了来者不拒的“开门录取”(open door admission)的政策:既没有入学考试,也不一定要求中学毕业,更没有年龄上的限制。这对社区学院的办学方式和学生成份构成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的学生人数比例逐步由以全日制学生为主转向以部分时间学生为主,教育对象也逐步由传统的大学适龄青年为主转变为以接受继续教育的全体居民为主。自此,社区学院日益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实体依托,社区学院与社区水乳交融在一起。
从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各州已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区学院系统,每个城镇30平方英里的周围就已经创办了至少一所社区学院,已经能够满足美国适龄青年和成人接受两年制高等教育或参加继续教育的需要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美国各地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美国各州社区学院根据当地社区委员会的要求,在充分了解当地社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各类专业人才数量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主动和当地社区企业接触,通过协商签订合同为当地企业培养和培训人才,为当地企业界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指导,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在美国许多社区的居民都会因为本社区拥有一所社区学院而自豪和骄傲,当他们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总是乐意到社区学院去求教,当社区学院发展中遇到资金等方面军的问题时,他们总是慷慨解囊,乐于捐献财物,而社区学院则充分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设备的优势,努力扶植本社区的发展,对社区居民开放社区学院的图书馆、体育场地,努力使社区学院成为当地社区的文化、娱乐中心,在当地社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把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资助社区学院的发展,80年代中期以来,州政府的拨款在社区学院办学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各州社区学院经费的主要来源。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学院的经费约有15%左右由当地社区居民负担。因而社区学院必须面向当地社区,为当地社区的纳税人服务成为其最重要的任务。
各州政府在增加对社区学院拨款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社区学院干预的力度,如有些州社区学院董事会的成员由州政府社区学院协会推荐,有些社区学院领导人则由州教育部门直接任命,州政府根据社区学院的学生数、专业设置以及所开设的课程确定每年对其拨款的数量,并对社区学院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学用房等定期专项拨款。而社区学院领导人则应定期向州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其招生人数、专业设置及协士学位课程设置标准、教师聘任等重大问题,并经常接受州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的由知名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的检查、评估,以确保州所拨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并不断提高社区学院的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