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河南省儿童腹泻患者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病原特征及耐药性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yq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河南省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检出非伤寒沙门菌的病原学特征和耐药情况。

方法

以2015—2018年河南省5个监测点采集的4 250份5岁以下腹泻儿童患者粪便为研究对象,标本进行肠道菌的分离培养,沙门菌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和药敏试验,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耐药性年度变化趋势,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 250份粪便标本中非伤寒沙门菌检出率为8.73%(371/4 250),0~1岁年龄组幼儿检出率最高,为51.75%;5~10月份是检出高峰;最常见的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36.93%),其次是4,5,12:i:-型沙门菌(14.82%)和鼠伤寒沙门菌(14.02%);非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8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头孢西丁较敏感;不同年份的菌株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多西环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6.52%的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

结论

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感染非伤寒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主要是肠炎沙门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存在耐药问题,大多数分离菌株产生了多重耐药。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急性胃肠炎患儿感染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的基因特征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门急诊急性胃肠炎患儿的粪便标本709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NoV进行初筛,使用普通RT-PCR方法,分别用VP1、RdRp区和跨RdRp-VP1区引物对部分NoV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使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比较HIV-1抗体血液与尿液快速检测试剂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中的检测性能,探讨北京市艾滋病防控的适宜技术。方法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门诊招募MSM,使用Alere Determine HIV-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胶体硒法,A试剂盒)、万泰生物HIV-1尿液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B试剂盒)和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AD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免疫、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近年来,宏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技术为探讨AD的发病机制打开了新的视角,并在探索AD的菌群移植新疗法中展现了诱人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皮肤微生态与人体皮肤健康的关系、AD发病机制、AD微生组学
目的评估宿迁市抗病毒治疗失败的HIV-1感染者中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方法以宿迁市2019年接受抗病毒治疗6个月及以上的561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集EDTA抗凝全血,分离血浆测定病毒载量,对病毒载量≥1 000 IU/ml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毒株亚型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耐药毒株发生和流行的情况。结果561例患者中,91.1%病毒得到有效抑制(病毒载量≤1 000 IU/ml)。治
目的探讨β-葡聚糖联合激发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5C11)对树突状细胞(DCs)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新鲜的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使用GM-CSF和IL-4细胞因子法诱导培养未成熟DCs,经不同刺激方式(5C11、β-葡聚糖、5C11+β-葡聚糖)激发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和MHCⅡ类分子HLA-DR的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2(sphingosine kinases 2, SphK2)对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调控及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小鼠疾病进程的影响。方法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 IL-17)体外诱导C57BL/6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及sphk2基因敲除
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2—4月外环境标本中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选取H9N2亚型荧光PCR检测核酸阳性标本(Ct值≤30),经鸡胚分离培养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淮南株各基因节段分子特征,构建进化树进化分析。结果淮南市外环境2株H9N2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与A/
目的对2018年候鸟迁徙季从天山北麓分离的1株野鸟源H1N1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方法2018年11月于天山北麓中段多个水库采集320份新鲜野鸟粪便样品,通过接种鸡胚、血凝抑制试验和AIVs PB1通用引物的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AIVs,以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8个片段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BLAST
目的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异绿原酸及联合伏立康唑+头孢他啶对早期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菌混合生物被膜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方法体外构建早期24 h静止铜绿假单胞菌-烟曲霉混合生物被膜模型并建立不同浓度(250、500、1 000 μg/ml)的异绿原酸组及联合抗生素组(1 μg/ml伏立康唑+16 μg/ml头孢他啶)分别作用24 h,扫描电镜(SEM)观察生物被膜形态学改变;结晶紫染色法定量生物被膜;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