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赞同丁辉先生《文言之美》所议(本刊原创版·2018·2·上)。谨附议之。
  文言具有简洁美。《史记》所记述的历史从史前的“五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时间跨度少说也有三千多年,所涉范围极其广泛,只用了52万6千余字,如果用白话文写,530万字怕也不够用。
  文言具有韵律美。文言惜字如金,可为了追求韵律美,不惜植入了“之、乎、也、者、亦、焉、哉”等看似“无用”的字。传说,王勃溺死后化为水鬼,每至夜,反复念叨他在《滕王阁序》中的名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附近居民不堪其扰,有一“高人”临水斥之曰“何必‘与、共’”?此乃夺理之论也,如若移除“与、共”,此联还有韵律感吗?
  名词作动词为文言添美。这在文言中很普遍,如“佗针”(《后漢书·华佗传》),华佗为患者扎针。针,是名词,这里用为动词,洁而美。
  文言中使用假借字也很普遍。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这里的“说”,通“悦”;“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这里的“唱”,通“倡”。假借也是一种美。
  我们不可能退回去写文言文。画家陈丹青说,他很欣赏“五四”时期半文半白的文体。杂文家写了许多夹杂文言的杂文,较之“纯白话”有味得多,丰富现代汉语与有功焉。
其他文献
一贯不耐烦“规矩”的我,年近半百,开始努力学“规矩”。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已过不惑之年,“规矩课”还不及格,为此也付出了不少代价,黑发熬成霜鬓,一事无成,虽然以“吾心光明,夫复何求”自勉,但多少还有些反省、惭愧;二是怕带“坏”了学生还有孩子,这是最重要的,为人父,为人师,自己没出息也就罢了,但若言传身教,连累得学生、孩子,岂非罪过?这让我寝食难安,简直忧患起来。  朋友看我忧郁症似的,吓了一跳,问清
期刊
上帝给人类一双眼睛。  论颜色,有黄眼睛,有绿眼睛,有蓝眼睛,有黑眼睛;论形状,有的像虎眼,有的像凤眼,有的像蛇眼,有的像鼠眼,有的像鱼眼;论能量,有的目光如炬,有的鼠目寸光,有的放眼世界,有的井底窥天,有的炯然有神,有的暗淡无光,有的有眼无珠,有的黑白不分。  人的眼睛是人的视觉器官,主要功能是看东西,辨方向。于是就衍生许多关于“看”的词语:抬头看叫望,低头看叫瞰,向远处看叫眺,左看看右看看叫盼
期刊
有一次坐公交车,忽然发现从前的一位领导也乘公交车,没有座位,站着。我立刻起身喊着让座,全车的人都听到了,目光都往这边扫,可他偏听不到,偏不转头。我尴尬地坐下。他是我原单位的一位副职,退休才一两年,从前有专车,现在没了。我忽然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我应当装作没看见,他不想在公交车上遇见他从前的下级。后来多次在公交车上遇到他,我都自觉回避,我自以为这是理解人、尊重人,是一种世故。  世故是处世的经验。我
期刊
中国的汉字有着繁复多变的外在美和意境深邃的内在美,起合勾捺间,在璀璨的历史天空,曾留下了多少醉美的诗篇,镂刻下了多少蔚为壮观的人文画卷。《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撰的这本《文字上的中国:成语》(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于一炉,集中国古代先贤的智慧思想于一体,聚焦于成语这一特殊的文字表述方式,循着成语产生的历史沿革,在讲述一个个精彩的古代成语故事之后,又通过言简意赅的阐
期刊
那天清晨,因事急匆匆下楼打开单元楼宇门,举头四顾,阴沉沉的天如同拉开了一张厚厚的大网,一下子就将适才喜悦的心田笼罩,心中好像一下子有冷水渗漉,淋湿了大片干涸的领地。然而,沿小区蜿蜒伸展的砖路向前行进中,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间或击响了耳鼓,撩拨目光下意识地去捕捉那“美声”之源。  在小区的健身场上,一对年逾古稀的老两口正在器材上嬉戏玩耍,尽管他们的动作不甚灵活甚至有些笨拙,然而,却显得那么开心,那么清纯
期刊
隆冬之际,有着“短篇小说之王”之称的刘庆邦推出了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我就是我母亲——陪护母亲日记》(河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全书以日记体的方式,深情回忆了作家守护着重病中的母亲所度过的100多个日日夜夜,朴实无华的文字,蕴蓄着真挚的母子情,书写着浓浓的人间爱。  这些日记,是作家从北京到开封,守在病榻旁伺候母亲后的真实笔录。俗话说“母子连心”,重病中的母亲因为少有儿子的陪伴,每日每夜都
期刊
华北平原一个小农村,是我故乡。那里的零星小景,早已深深印在童年的脑海里,而随着年事渐高,不时浮现在眼前,细细回味,常有关感,仿佛返老还童。  赶庙会  农历四月初的一天,早饭后,村里的一些大人、小孩,穿着自家纺织缝制的红绿花格新单衣,三五成群,到附近的村庄赶庙会。走在田间小路上,微风拂面,麦浪起伏。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偶有几只蝴蝶,追逐飞舞。燕子在空中穿梭,“啾啾”呜叫。庙会上,男女老少,熙熙攘
期刊
一本《民国老课本》里,有篇课文叫《水仙花》,全文女,下:  早春时,窗下置水仙一盆。父命二子,各作短文记之。兄之文曰:“水仙花为多年生之草。叶细长,有并行脉。茎生于叶丛之间。花为伞形,其色白,别有杯形之副冠,色黄。其地下茎为块状。”弟之文曰:“今有仙子,姿态楚楚。带袅,裙长,凌波无语。名曰水仙,真无愧也。”父见之曰:“兄所作,科学家之文,弟所作,文学家之文也。”  恐怕用不着争论,杂文既是一种“直
期刊
有一句话说的好:砖头瓦块都有翻身的时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堆砖头瓦块,堆放在没有用的地方多少年,也许突然有一个机会,或者垫路,或者填坑,或者盖房,突然派上了大用场。  这是极富有哲理的一句话,砖头瓦块都有翻身之日,况且一个人呢?  生活的辩证法是:你意识到自己错了,又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你大踏步走向成功的开始,最终你會发现,当初的错也是对的。  人生的悲剧是:自己陷入泥潭却一无所知,还幼
期刊
初冬时节,拿到了陈鲁民教授的新著《繁华素心》,不禁感叹教授出书之快、创作之丰。晴窗旁,清茶一杯,品读教授佳作,实乃人生关境。  作者的自序《不为繁华易素心》,为其新著点了题。素心,纯真之心、朴素之心、平常之心,乃作者为人为文的一贯坚守。然龚自珍曾这样评价陶渊明,你且不要相信他那种表面的平淡,其实他的诗三分之二像诸葛亮的《梁甫吟》,三分之一像屈原的《离骚》,所谓“莫信诗人竞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