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hit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们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我们用城市化带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我们国家将为城市化水平提高付出巨大的城市化成本,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也将受到巨大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成为关系到我们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程的重大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
  加快城市化是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们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同时,城市化水平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体现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国际上也通常以城市化水平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中国城市化水平、促进中国城市健康、科学发展,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国建国61年来,城市化水平由建国初期的12.5%增加到1978年的17.9%用了30年,而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小城镇迅速崛起,到2009年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6.6%,在这3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是同期世界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左右。但是,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仍然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同等工业化国家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在78%左右的城市化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按国际惯例,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之间,属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的时期,显然中国目前步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未来5-15年将是中国城市化迅速扩张期。如果按照1995年以来的平均进度,到2020年时将达到64%。依目前中国城市的发展情况看,我认为是可能的。因为未来10年将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的增长、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科技水平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信息化的实现,中国城市快速扩展和城市促进现代化的进程也必将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将加快,农民向小城镇聚集的速度也会加快。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拉动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新的影响,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很大。如:在应对这次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从容应对,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沟通与深化合作,并通过采取一系列应对举措,率先实现企稳向好,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颂。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洪流,在全国城市都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化建设高潮。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我国城市发展中也随之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要素过度向城市转移、农村现代化发展缓慢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我们也发现不少城市实际上是在为城市化而城市化,在城市化中陷入了一定“误区”,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很值得深思与忧虑。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不少城市依然延续着征地扩张模式,未跳出“摊大饼”怪圈,通过上项目发展本地经济搞成了“圈地运动”,造成了基本农田的逐年减少、居住用地紧张,房价居高不下。
  二是城市建设失控,城市生活的环境品质下降,加之对大城市管理的明显滞后,曾在西方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病”,目前开始集中显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病灶”,严重影响着中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盲目规划造成城市特色危机,一些城市在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历史风貌和传统特色遭到破坏,减弱了人们对城市的识别感,致使城市形象“千城一面”。同时,城市建设随意性大,城市规划形同虚设,个别地方还出现了“一届政府一张规划”的现象。可以说,这已严重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四是目前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体系较为混乱,土地相关收入成为地方政府城市化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财政投融资和其他投融资在市政建设中虽有稳定比例,商业银行贷款已成为市政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使得银行体系与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更加复杂的关联和风险因素。
  五是城市建设与城镇发展对土地的低效率开发和滥用现象已屡见不鲜,这既影响到我国现有耕地的保护,也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城市化率的提高与全国耕地数的增量没有表现出一种严格的比例关系,但是,我国耕地面积的年度增量为负,这已反映出全国耕地的变化涉及的因素,除受地方经济发展影响之外,还受到诸多因素的深刻影响。
  同时,目前我国的各地区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城市化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一样,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任务还很艰巨。东部的沿海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区、长江三角区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板块型的强势城市群;中部地区正在形成长株潭城市圈、武汉大都市经济圈和安徽皖江城市带等;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正在逐步形成地区性的经济、社会中心,资源、人才优势刚刚显现,多项国债项目正在有力推动这些地区发展,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地区实施振兴规划和设立成渝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当前要推进我国城市的科学发展和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我们用城市化带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我们国家将为城市化水平提高付出巨大的城市化成本,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也将受到巨大影响。因为要在2050年前使中国城市化率提高到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每年城市化率平均约增加近1个百分点,即每年约有1200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生活。同时,还要迎接人口的三大高峰(人口、劳动就业人口和老龄人口总量)的相继来临,以及带来的自然资源、能源的超常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化的压力,还要实现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这是一项相当巨大的工程、艰巨的任务。这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唯有积极应对,才能有效地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
  为此,立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现实,要科学推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在以下5个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第一,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早已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不仅强调了大城市的增长极作用,也强调了中小城市的发展方向。即大中小城市都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生态城市,努力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发展中,各城市应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继续重点淡化行政区划色彩,打破部门、地域界限,努力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政府的职能,全力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内经济技术和企业间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携手走共同繁荣路子应该成为下一步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主流。
  第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增强人民幸福感为目标。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把城市的社会发展指标放在重要地位,高度重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不仅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进一步调整完善城市用地结构,切实保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的用地需求,而且要在城镇建设中落到实处。要处处为群众着想,在搞好城市、城镇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搞好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网络、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文化设施建设;既要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学、休闲等生存需求,还要满足生态环境和精神心理需求,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生产和人居环境,实现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提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第三,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是自然环境中能被人类用作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和枯竭。如何以最低的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要保护、节约和利用资源、能源。而城市化能节约资源,仅居民小区和工业园区就能节约大量建设用地。循环经济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最佳模式,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而城市化以产业集群的方式,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空间和载体,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共生关系、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应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选。
  第四,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传承历史文化特色为根基。历史是城市之根。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建立在城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而城市中许多有价值的历史的印记就像是人的生命足迹,是生长的资源,是财富,是宝藏,是特色。文化既是城市之魂,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化不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机器轰鸣的厂房,归根到底应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城市化。城市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集聚地,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民族文化的高地,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是文化的凝聚与驱动,城市的活力也来源于文化魅力。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社会变迁,在最高层次上都要受到文化思想的制衡。这里所指的制衡有二方面含义:一方面要合乎民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文化思想是改变传统的先导。城市化建设要以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先导,并体现优秀文化思想。文化生成能力,能力支持发展,用优秀文化思想和地域文化促进城市化建设,也要与保护当地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才能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获得长久的历史生命力。
  第五,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构建智力支撑体系为保障。大家知道,产业高端化的主要特点是产业链从生产环节向研发等上游环节和营销等下游环节的扩展与提升,具体则表现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高端化,以生产性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典型标志的服务业高端化。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点则在于服务业的高端化,而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其决定因素是这个城市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水平。为此,深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推进科技创新,全力构建起城市化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也应是重要环节。只有把实现产业高端化和人才高地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积极开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根据产业转移的结构特点,加强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增加资金投入用于对贫困人口培训,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等。同时,中西部落后地区应采取更到位、更优惠的鼓励创业政策,吸引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的劳动力“回流”创业或就业。这样既可以加快本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也可以加快本地区的城市化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而劳动力“回流”也有助于发达地区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形成一个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回流的良性循环,最终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总之,深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才能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
其他文献
IgM相关性肾炎是一免疫病理诊断名称,又称为IgM肾病。为Bhasin及Cohen分别于1978年首先报告。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颗粒状免疫球蛋白IgM沉积于系膜区或毛细血管袢。以前认为IgM
化学作为一门基本的自然学科,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更强调学生将化学思想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所以高中的化学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高中物理课程是理科教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不仅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考分比例,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通过改进教学手段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物理
最高额抵押,是指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以抵押物对一定期间内连续发生的债权作担保。我国《担保法》以专节四个条文规定了最高额抵押,但极其原则、粗略。2000
<正>一、邓小平分配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同志的分配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54年他就提出了要反对平均主义,1975年他针对“文化大革命”中流行的“左”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1978年12月以来,邓小平同志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本,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思想,极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 (一)坚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针对我国劳动者收
随着教育制度的变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中对学生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方式等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反不正当竞争行政案件日渐增加,案件复杂,法律适用问题较多,并且理解不一,做法各异。为此,本文拟就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在美国刑事诉讼中有一个被称作“证据先悉”的程序,“各方当事人用以了解对方所掌握的在诉讼中必要或有价值的材料,特别是辩护方从控诉方摸底,控诉方必须在预审中提出足以确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