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书柜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o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去世已快三年了。
  父亲的书柜是在20世纪60年代,他专门请本地最出众的木工用红心香椿木做成的。如今虽时过境迁,但书柜依旧闪闪发亮。小时候,我喜欢读书,时常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在父亲的书柜里找书看。那书柜是我童年学习的乐园,轻嗅着那淡淡的书香,品读着那精美的文字,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惬意。但凡去过我家的人,都对父亲的书柜印象深刻,因为那是象征文化人“思想意识”的书柜。
  父亲的离世,那珍藏满柜的书籍并没有因此而沦为“尘封的历史”,它依然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穷魅力,充当读书人的文化阵地。“文化传承国脉,历史谱写人生”,那一本本厚厚的藏书,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因为如此,对于那些慕名而来以各种方式购买父亲藏书的不速之客,我都委婉谢绝,即便他们给出的价格相当优厚。
  父亲的言行很朴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间荏苒,岁月如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父亲经常说给我们听的箴言名句,我们又何曾能够忘记呢?不仅如此,经过岁月的磨砺和洗礼,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读书是一个人的归宿。
  我曾经听奶奶讲过,父亲的童年是苦涩的,悲伤的。那时家里贫穷,父亲念到三年级就辍学回家当了放羊娃。父亲在放羊时还不忘读书,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早早就埋下了喜欢读书的种子。
  那时候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都热爱读书,我们苦读了《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孔子孟子读本》等经典著作,晚间习文写字,很是用功。父亲的知识很丰富,单看他的藏书名目就知道了,諸如《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东周列国志》《西游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等,可谓经典名著荟萃,不胜枚举。
  父亲爱书如命,听说“文革”期间,为了保存这些书籍,他将书用木箱装好,藏在地道里。参加工作时每月只有二十多元钱,他有计划地拿出部分资金分期购买书籍。天长日久,他书柜里的书籍慢慢增多了。他利用星期天和每年过年时间,回到家里经常给我们当地人借书,给热爱读书的人讲解,深受人们的欢迎。
  “书能怡我不须花,茶亦醉人何饮酒”。父亲退休后,除了看书,还编写了《教儿经》《孝儿行》《难忘的一生》等文学作品,为我们树立家风。父亲在晚年写道:“尊老爱幼道古今,劝教后人多读书。乌鸦反哺羊跪乳,扶老携幼孝敬心。父母不与儿积财,独有藏书尽职责。劬劬成疾谁侍奉,只有后来能继承。”
  如今,父亲的书柜已成为我家的传家宝,更是我们后代的文学启蒙。
其他文献
“你吃过了吗?”曾是我们苏北乡下人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不管是不是饭点,人们都会这样问。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吃上饭、吃饱肚子是天大的事。  有一年冬天,闹饥荒,不少人家揭不開锅,有一年轻漂亮的寡妇带着两个孩子来庄上要饭,庄上有人做媒,要给光棍成二撮合婚事。再说,那成二30多岁,身强体壮、光棍一条,两问茅草屋,一贫如洗。见有人给自己说媳妇,成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望了望空粮囤和墙角仅有的一笆斗山芋干犯
期刊
走过江南塞北,颇见过几处谓之“三河”的地方。不用问,都与水有关,与河有渊源。只是,有的,如今依然水之汤汤,波之粼粼;有的,流水早已见异思迁,远遁他乡,被时光的尘埃湮灭的河床,只能从老人们口中复活了。  此刻,我来到了又一处“三河”,安徽肥西的三河,历经千年的古镇三河。  数千年前,三河古镇还只是巢湖之滨一块高高的丘地。近水而无水,干涩而贫脊,人迹稀少,鸟鹊群集,那时被叫作“鹊渚”,也就是最恰切不过
期刊
水稻,水做的骨肉,五月落地生根,六月發育分蘖。  七月,稻子们还一排排站在水田里,等待着我的亲人们,来做最后一次检阅。丰收的味道,就要弥漫在整个村庄,那瓦蓝瓦蓝的天空之下,宛如邻家妹子,在干净清新的空气里渐渐长大,在明亮充足的阳光里甜蜜恋爱。在娘殷切的期望里,成为八月丰盈的新嫁娘。  有水稻生长的地方,仿佛都是故乡。  余生,与一株水稻为邻,一起抽穗、灌浆、结籽,足矣。
期刊
“这个春节,我过得特别繁忙,从腊月二十七到现在一直没歇过,每天睡觉不到四个小时。”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苗庄村卫生室的村医王森鑫告诉我。  在2020年这个春节,作为“河南省最美乡村醫生”、周口市人民最满意的人大代表的王森鑫,承担着本村疫情防控卡点出入人员的体温监测、消杀作业及本村三户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的监测等任务,一天24小时安排得满满的。由于防控及时,全村目前的疫情防控稳定,无一例疫情发生。 
期刊
我绝不诅咒雪,把大地的一切生命覆盖。我绝不抱怨雪,把冰冷裹在身上。  我,热爱土地,也热爱飘雪的日子。可是我没有想到,今年冬天有比冰凌更冷酷的病毒,把世界染成黑色。所有的公园和剧院、所有的樓房和商店,都被冰冻封锁,连窗台上的花草都失去往日的笑容。一切都在下雪的冬天,变成凝固,变得悲凉;变成悲惨,变得苍白;变成无奈,变得伤感。回家的路变得清冷,上班的路变得孤单,心与心连接的电话里,居然有落泪的声响。
期刊
我开始认识廖小曼老师的时候,她还是下乡知青。  青岛知青点紧靠我家院子。不上学的时候,我经常去知青点玩耍。廖小曼经常坐着板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看书的时候,她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炯炯有神,与收工回来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她看得那么专注,那么入神,有时把筷子夹着的萝卜片递到鼻子上,我嘻嘻地笑着。廖小曼发觉了,朝着我发怒道:“小屁孩儿,你笑什么?”我说:“姐姐看书的样子真好看!”廖小曼转怒为喜。我问:“姐姐看什
期刊
能将鱼醉倒的草,一定是有毒的。  有毒的草,十有八九是能入药的,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言之“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醉鱼草属马钱科灌木,4月至10月开花,8月至翌年4月结果。扎堆开花,扎堆结果,穗状聚伞花序顶生,芳香传远,微毒,我戏称其为“一平方英寸的毒药”。美国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著有《一平方英寸的寂静》,那是他为了声音环保而发出的警语:香水有毒。  记忆中,小花园右泥墙上长着一株醉鱼草,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把五工区驻地习惯称为自己的家。  今天,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阿明,问他中午回不回来吃饭,并告诉他晚上有聚餐,因为今天是“双十一”——光棍节。  这个非法定节日,是最近几年流行开的,也是单身男女常常在这一天,对自我的调侃。今天大哥(我们技术主管,杨洋)发话了,晚上要厨师弄点好菜聚餐,要给我们这群刚毕业未婚的小伙子放松放松。得知这消息,办公室的同事顿时炸开了锅,压抑多日的心情一下子
期刊
晚秋收割稻谷的时节,山坡上的橘子成熟了,压得枝丫低着头,似乎在招呼人们去采摘。这时,旱地上的紅茴也成熟了。  某日,我们几个好友开车来到湖滨某村子。那时,村子的田野尚未征收,在满山橘子树的黄果映衬下,一畦畦红茴地,碧绿的藤蔓覆盖着地下的红茴。妇女和儿童,手提篮子,拿着剪刀去采摘橘子,男人们则肩扛锄头,如老农干活儿似的来到红茴地开挖,先把茴藤刨掉,堆成一团,再顺藤挖下去,一只只肥胖的红茴就如新生的婴
期刊
一個人,安静、惬意,淡淡的孤独。我喜欢这种生活,并把它当作一种享受。  慵懒地靠在沙发上追剧。我喜欢古装剧,穿越的、玄幻的,甚至偶像剧。内心跟着剧中情节波澜起伏,抑或是情意绵绵。听到好的台词和插曲我会瞬间拿起笔或手机把它记录下来。无须做饭,饿了吃点零食点心之类,不问时间,看到累了困了方知休息。或是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循环播放。那些静谧的时光,悄悄地在我的慵懒中溜走,不留痕迹。这样的自由让我从心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