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强烈要求一些教学理念与策略的变化。运动参与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是运动技能掌握的重要形式,而且改善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态度。因此更需要体育教师正确理解和运用,在引导学生的运动参与中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
一、注重增加运动参与内容,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运动参与主要体现在运动技能的掌握中,而获得一定的运动技能只是完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目标,这与体育教学日标的多元化足不相吻合的。运动参与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此我们应当把运动参与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的增加运动参与内容。
例如体育课的组织,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体育骨干协助完成,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骨干的能力,还要培养普通学生的能力以提高整体学生能力,教师要鼓励调动更多学生参与,虽然仅仅几分钟时间。却培养了他们大胆、自信和口令指挥的能力,并能感到对本节课的一种强烈的责任心。
从课程设计、组织管理、技能掌握到各种评价活动环节中。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如何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水平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注重加强师生共同参与,改变传统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学生只要听着和模仿就行,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教师和学生以两个独立体存在,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畏于接近教师,由此活跃课堂气氛难以形成,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难以提高。
加强师生共同参与就是要求在如何教的同时,通过更多的自身参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要表演者,更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例如“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往往都是教师介绍完游戏规则、方法、和要求后,学生练习、教师组织及点评,尽管一部分也会玩得高兴,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常常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体质,怕难为情等原因,不情愿或不愿意进行活动。如果教师能和学生_起参与。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打破了独立体的存在,这部分学生会自然的认为活动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克服一些心理障碍,较容易进入学习角色。
因此,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较大自身运动参与,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时间,内容。通过教师的经常性参与,强化了学生正确的动作技能,树立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展现了体育教师健康的体魄,带给学生运动美的享受,有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此外。教师对参与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讲究参与的质和量,正确发挥体育课健身育人功能。
三、注重讲究运动参与的科学性,促进科学锻炼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锻炼有益健康。事实表明,只有科学的参与、有规律的锻炼才会使人感觉身体棒、感觉爽,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我们一生中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大部分是在运动参与中所掌握的,在理论课上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生理、心理和基础知识,实践课的运动参与中。才能更好的强化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参与才能获得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一般说来。科学锻炼身体知识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因此教师应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教学中需要科学传授。不断强化,此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测定运动负荷,掌握运动时间,制定锻炼计划,运动处方等来避免运动伤害,这些知识对他们一生是有帮助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运动参与,才能切实提高身心健康。
四、注重改变对运动参与的评价重点,鼓励积极参与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评价有很大的变化,如评价与教学过程相关的态度和行为,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的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等。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用一些“绝对”的量化指标,将不同个体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同学能产生较愉快的情感体验,另一部分却因成绩不理想,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对体育课情感倾向的偏见,甚至是对体育教师的偏见。这种偏见导致不良体育态度的形成。也可以认为是在体育参与行为中对比进行肯定和否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由对这一行为表现相联系的有价值的结果或贡献的主要信念决定的,例如经常坚持慢跑者对跑步的结果较之不锻炼的人有更强的信念和更肯定的评价。体育锻炼出勤率高的人确信自己的锻炼能使自己精神愉快,不认为那是浪费时间,由此,我觉得要对体育课教学成败的评价重点放在同一阶段学习的前后,学生在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方面,从学生的前后变化中看到他们的进步。
此外,体育教师还要重视自身的评价参与,培养学生对自身及他人的运动参与进行正确评价,如是否能轻松完成练习,合作是否愉快。个体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等,只有通过运动参与学会评价,通过评价促进运动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和习惯。
体育运动的参与是促使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在体育活动中逐步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人生追求。每一名体育教师应对运动参与的内容、方法、形式正确的把握和运用,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健身、育人功能。
一、注重增加运动参与内容,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中,运动参与主要体现在运动技能的掌握中,而获得一定的运动技能只是完成了体育教学的一个目标,这与体育教学日标的多元化足不相吻合的。运动参与的功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此我们应当把运动参与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的增加运动参与内容。
例如体育课的组织,多年来我们习惯了体育骨干协助完成,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培养骨干的能力,还要培养普通学生的能力以提高整体学生能力,教师要鼓励调动更多学生参与,虽然仅仅几分钟时间。却培养了他们大胆、自信和口令指挥的能力,并能感到对本节课的一种强烈的责任心。
从课程设计、组织管理、技能掌握到各种评价活动环节中。教师都要充分考虑如何让学生参与,如何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水平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注重加强师生共同参与,改变传统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学生只要听着和模仿就行,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教师和学生以两个独立体存在,教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畏于接近教师,由此活跃课堂气氛难以形成,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难以提高。
加强师生共同参与就是要求在如何教的同时,通过更多的自身参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教师将不再是课堂的主要表演者,更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例如“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往往都是教师介绍完游戏规则、方法、和要求后,学生练习、教师组织及点评,尽管一部分也会玩得高兴,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常常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体质,怕难为情等原因,不情愿或不愿意进行活动。如果教师能和学生_起参与。不仅加深了师生感情,打破了独立体的存在,这部分学生会自然的认为活动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克服一些心理障碍,较容易进入学习角色。
因此,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较大自身运动参与,增加师生共同参与的时间,内容。通过教师的经常性参与,强化了学生正确的动作技能,树立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展现了体育教师健康的体魄,带给学生运动美的享受,有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此外。教师对参与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讲究参与的质和量,正确发挥体育课健身育人功能。
三、注重讲究运动参与的科学性,促进科学锻炼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锻炼有益健康。事实表明,只有科学的参与、有规律的锻炼才会使人感觉身体棒、感觉爽,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我们一生中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大部分是在运动参与中所掌握的,在理论课上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生理、心理和基础知识,实践课的运动参与中。才能更好的强化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参与才能获得规范的动作要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一般说来。科学锻炼身体知识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因此教师应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教学中需要科学传授。不断强化,此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测定运动负荷,掌握运动时间,制定锻炼计划,运动处方等来避免运动伤害,这些知识对他们一生是有帮助的。只有通过科学的运动参与,才能切实提高身心健康。
四、注重改变对运动参与的评价重点,鼓励积极参与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评价有很大的变化,如评价与教学过程相关的态度和行为,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的程度,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等。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通常用一些“绝对”的量化指标,将不同个体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同学能产生较愉快的情感体验,另一部分却因成绩不理想,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对体育课情感倾向的偏见,甚至是对体育教师的偏见。这种偏见导致不良体育态度的形成。也可以认为是在体育参与行为中对比进行肯定和否定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由对这一行为表现相联系的有价值的结果或贡献的主要信念决定的,例如经常坚持慢跑者对跑步的结果较之不锻炼的人有更强的信念和更肯定的评价。体育锻炼出勤率高的人确信自己的锻炼能使自己精神愉快,不认为那是浪费时间,由此,我觉得要对体育课教学成败的评价重点放在同一阶段学习的前后,学生在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方面,从学生的前后变化中看到他们的进步。
此外,体育教师还要重视自身的评价参与,培养学生对自身及他人的运动参与进行正确评价,如是否能轻松完成练习,合作是否愉快。个体需要是否能得到满足等,只有通过运动参与学会评价,通过评价促进运动参与,才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和习惯。
体育运动的参与是促使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在体育活动中逐步形成乐观、开朗生活态度,产生积极的人生追求。每一名体育教师应对运动参与的内容、方法、形式正确的把握和运用,充分发挥体育课的健身、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