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仪·歌尽桃花扇底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翩翩素园,清风载扬”,不知从何开始,文人们爱上了这一把小扇,让它和故事里一个个鲜活的面容紧密联系起来。在墨汁浸染的笺纸上,由一把精美小扇铺展开去,绵延出文人贤士的一片风雅,也同样印染开美人佳丽的一片欢愁。
  《牡丹亭》里,杜丽娘那把典雅的折扇轻抖开来,再与春香那柄活泼的小团扇相配,怎么“扇”不出满园春色、鸟语花香?
  知己相遇恨晚,两厢情愿、海誓山盟之时,便将身边信物相赠以表心意,这时轻便易携的扇子便是佳选。李香君与侯生在秦淮河边相遇,坠入爱河,为表心意,将一把宫扇作为定情信物。但是国破无家可言,包括爱情。当爱情需要用生命去捍卫的时候,李香君的一腔热血凝固成了那扇面上一朵朵鲜艳的桃花怒放,画成了这把美丽的“桃花扇”。“南朝之兴亡,遂系于桃花扇底!”用鲜血绽放的桃花,究竟凄美悲壮,他们的爱情恰如那个时代的命运一样,末了,只能叹一声“ 多情最是侯公子,清受桃花扇底风”。
  《牡丹亭》与《桃花扇》里的“扇”,唱绝了这尘世的情爱,红楼女儿的扇却是另一番解意。《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里“宝钗扑蝶”,说那宝钗“刚要寻别处的妹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扑来。”端庄的宝钗也不是严肃到底的,用一把小扇去扑捉忽起忽落的蝴蝶,也有天真活泼的一面。同时也可以想见,当时的男男女女都是随身携带扇子的,要用的时候,直接“向袖中取出”即可。
  但于扇最有个性的却是晴雯。第三十一回“撕扇子做千金一笑”,晴雯撕扇子的情节亦是红楼女儿最彰显个性的精彩表演之一。晴雯为什么要撕扇子?这就要往前推到端午节这天。这天宝玉吃了一回闷酒回来,又误伤了袭人,正在心中郁闷之时,恰巧晴雯不留意跌断了一把扇子的扇骨,宝玉多说了两句,晴雯回了宝玉几句,激怒了宝玉,便以主子的身份压她,个性要强的晴雯立马哭了。到晚间回来,宝玉有心道歉晴雯却不领情,后来宝玉让晴雯一起吃果子,晴雯道:“我慌张的很,连扇子都跌折了,哪里还配打发吃果子,倘或再打破盘子,还更了不得。”这时宝玉便说:“你爱打就打……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于此便开始了晴雯撕扇解气的桥段。晴雯撕了几把扇子,这才笑了出来,宝玉笑道:“‘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只要仔细前后环境的变化,便明白“撕扇子”体现的是晴雯“性情爽利,平等自由”的特征,在她眼里,宝玉不是公子身份,也没有主子权威,她的性格里蕴藏着反抗的精神。晴雯的这把扇子撕得畅快,但也种下了日后悲剧的种子。曹雪芹挥舞着笔墨,用一把扇子将一个鲜活的人物复杂细腻的情感展示得活灵活现,细致入微,也不惜撕了一把好扇。除此之外,整件事的缘由也有扇子的因素在其中,宝玉虽然心情本来不好,但将气发在晴雯身上却是由于她跌断了一把扇子的扇骨。宝玉向来对身边的丫鬟极好,可见大发雷霆之中定然也有珍惜扇骨的缘故,足见当时一把好扇骨的价值。
  当然,扇子也和须眉男子有缘。三国里“披鹤氅,戴纶巾”的孔明,手里有一把震慑古今、名传千古的羽扇,就在它那轻轻的一摇一扇之间,不知扇出了多少神机妙算。《水浒传》里有一个“铁扇子”宋清,只可惜武艺平庸,那把铁扇也就没有机会像武松的哨棒一样名声大噪了。扇也是有恶名的。贾赦贾老爷不是为了几把古扇把石呆子害得家破人亡吗?扇子有时竟比人命金贵,爱扇却爱得误了扇子的声名。
  这一把小扇并非是才子佳人的专利,也是神仙魔怪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西游记》中孙大圣向铁扇公主借来的那把奇异的芭蕉扇,扇了四十九下,终于灭了火焰山的烈火,解决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大障碍。关于芭蕉扇,有人考证其实是蒲葵扇,但其外形与芭蕉叶有着相似之处,又有李商隐“芭蕉开绿扇”的佳句,于是这平凡的蒲葵扇至今得以沿袭芭蕉的雅号,瞧瞧,多么美妙的错误。
  同一把扇子,握在美人手里,便有了“病来遮面”的美,握在志士手里,便有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握在贾赦这等小人手里,就变成了罪魁祸首。可见,扇子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渲染气氛、刻画人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扇子之所以能够跻身文学殿堂,随着字中人物名垂青史,恰恰因为扇子的身份早已超越作为纳凉、赏玩物什的存在,上升为传统文化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之一。
  一柄小扇承载了如此多的情感,无怪当今天的我们重温故纸,耳边那一首首动情的曲调,犹歌扇影风。
其他文献
想去购物,得背着几十斤的方孔铜钱;大量白银外流,部分银行、钱庄纷纷倒闭;1937年的100元法币可买到两头牛,到了1948年只能买到几粒大米……苦楚、无奈、忐忑,老百姓过的是啥日子?  老照片,可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也可了解当时的社会现象,是研究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等发展的重要史料。就此,笔者透过以下一组老照片,解读隐藏在钱币背后的历史。  背着几十斤的方孔铜钱去购物  1908年至1932年期间
期刊
8051万港元成交的《荷塘野趣》、7404万港元拍出的《凤箫图》、4803万港元易主的《峨眉华严顶》……这个春季,张大千堪称拍场最热的近现代书画大家,上拍的精品几乎件件热卖,“大千热”卷土重来,价格逐渐攀升,也成为今春中国书画市场回暖的重要指向标。  状元非他莫属  2308万港元的《蕃姬醉舞图》、2702.5万港元的《乙巳泼彩》——在今年4月的香江拍场,张大千先声夺人、两夺状元,分别是香港苏富比
期刊
竹雕笔筒是传统文房清玩器具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在如今的拍卖市场上,竹雕笔筒差不多占据了全部竹雕艺术品类的三分之一。自从明代中晚期竹雕笔筒开始盛行,各种工艺技法便不断加诸其身,蔚为大观。简略来看,明清竹雕笔筒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意蕴最主要的无外乎两种,一种以“技”见长,雕工繁复,深雕细镂,精细玲珑,尽显刻竹人手上的功夫;另一种则是以“意”取胜,不施繁复雕工,浅刻即止,更注重彰显文人画的笔墨韵味。  雕镂与
期刊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炎炎夏日,闲暇之余,手持一柄折扇,开合把玩之间,自有儒雅风度。如在扇面上绘饰物象,对中国人来说就更有说不完的意味。  缘起  折扇起初是作为一种实用品。它的形状、尺寸、选材都是本着实用而考虑的。它简单轻便,开合自如,便于携带使用,轻轻摇动,微风拂面。  折扇据传是来自东邻,在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宋史》记载这次
期刊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再过一年半,这幅场景就会出现在北京颐和园了,只是诗文要改成:“你坐在轻轨里看风景,看风景人在颐和园里看你”。  别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就现在,颐和园南墙外不远处,原本密布的雪松早已被连根拔起,在那里,将会竖起一个个钢筋泥墩,北京轨道交通西郊线将在此穿行。这个“暗中”进行的工程近期被颐和园周边的居民发现。而在此之前,这个消息从未见诸报端。当整个工程已然“暗战
期刊
2月21日,在北京报国寺收藏市场,备受关注的全国纸制品收藏联盟在各界人士的见证下宣告成立。与此同时,作为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个重要活动,为期四天的“首届全国纸制收藏品交流交换活动”也拉开了大幕,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纸制品收藏爱好者、经营者不亦乐乎。  东西交流 南北互动  四天的时间里,报国寺收藏市场内始终都是彩旗招展、人头攒动,书刊报纸、资料文献、票证门券、标识火花、连环画、扑克牌……丰富多彩的纸制收藏
期刊
新中国第一枚『国印』,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这枚国印是如何诞生的?  镌铸国印花了多长时间?  谁承接的国印镌刻任务?  谁亲手执刀镌刻的国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被称为新中国第一枚国印。此印是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年至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长期以来,有关这枚国印的镌铸细则和印文的确定
期刊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由于材质的约束和纯实用的诉求,早期的扇子几乎都是素面,直到以丝织的薄素绢裱糊的纨扇出现,扇子的装饰性与文艺性才开始凸显开来。  纨扇即团扇,纨扇之名,源自其最早的丝织材质;团扇之名,则出于其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形似明月的形状。如果细分开来,团扇在形制上又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角形等多种样式。  素以绚兮 微风徐来  “团扇
期刊
最后,报告认为,展望2014年,国际经济总体趋稳,但内需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主要思路,提出要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以稳促进,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在此背景下,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预期仍将保持在7%以上的稳定增长水平。因此,作为宏观经济风向标的拍卖流通领域预计2014年也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相对趋缓。  其中
期刊
以弘一大师为主策划,由丰子恺先生作画、并与弘一大师等合作诗文及书写创作的《护生画集》六集,因其创作之漫长、内涵之丰富、经历之曲折、影响之深远,素在海内外艺学界享有盛誉。5月至7月,《护生画集》原作终于在浙江省博物馆展露真容。  《护生画集》融合“释、儒、道”三大思想作为其创作基础,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时代背景,把人们日常熟知的牛、羊、猴、鸡、狗、猫、鸟、鹅、杨柳、花卉等动植物作为创作基本素材,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