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在痴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相关电位的晚期成分P3与认可功能密切相关,因而在痴呆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痴呆患者的P3变化,P3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3的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及P3用于鉴别诊断进行综述,认为其应用前景广泛。
其他文献
肝移植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其发生率为8%~47%。其中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为肝移植后脑病、癫痫、脑血管病、颅内感染、周围神经病及锥体外系疾病等。本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内动脉系或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它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也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传统观念认为
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基因转染的研究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通过间接体内或直接体内基因转染技术将有合适启动子控制的治疗基因引入有关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去,而达到治疗的目
一氧化氮(NO)是兼有细胞间第二信使物质和细胞毒性作用的气体物质。近来发展其在脊髓创伤性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NO的神经生物学作用入手,结合有关最近研究资料,对脊髓损伤区NO浓度
开颅手术中因过度牵拉脑组织而造成的脑水肿、脑挫伤、脑梗塞及脑内出血等统称为脑牵拉伤(BRI)。其发生率在颅底手术中约为10%,在其它颅内手术中约为5%,是手术后病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伴随原发性铜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变基因定位于13q14.3。本文综述近年有关文献,对该病的分子生物学进展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脊髓损伤后,其自身具有极局限的再生能力,但很快夭折,这种局限性是由于其所处的微环境所造成的。通过移植周围神经,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微环境,可显著促进损伤轴突的再生。其机制认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发病机制在分子水平上获得阐述,本文从HLA等位基因,乙酰胆碱受体亚基基因,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对重症肌无力
最佳靶点选择及术中如何达到精确定位是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两个关键问题。微电极导向苍白球内侧部毁损(PVP)是治疗进展性PD高效,安全的方法。术后MRI可以对立体定向靶点的位置
Alzheimer病的胆碱能活性下降,包括乙酰胆碱的合成酶、降解酶及其受体障碍,胆碱能缺陷与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Al zheimer病的恶化。活化胆碱能系统可有效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