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城市排水设施排水能力有限,以至于近几年城市内涝频繁,市民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1],并与2014年10月正式发布。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首先分析了我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现状和传统的城市道路在排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海绵城市和LID的道路系统设计的点。
  目前,一些企业或者厂家不经处理直接将污染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形成大面积的污染水源。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使本身就缺水的中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更加严重。一直以来人们都忽略了雨水的重要性,而“海绵城市”的理念正是要充分的利用雨水,希望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在需要时再将雨水“释放”。
  【关键词】城市道路;下沉式绿地;海绵城市;LID
  1、雨季“城市看海”
  2012年7.21日,首都北京出现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的降雨,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70mm,其中房山的降水量甚至达到了460mm.“7.21”北京特大暴雨给京城市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航班受阻,地铁工地路面塌陷高速公路路面积水严重,至12.4万人受灾,37人死亡,7人失踪。专家认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雨季雨水充沛以外,其人为因素有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人类活动导致环境气候的改变。近两年内,全国大约有3/5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城市内涝,其中约有3/10的城市出现3次以上的严重洪涝灾害,最大积水时间超过一天的城市大约有50个。这些数据都在警示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地球,并且不断的反思改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环境气候的改变。
  1.1 城市的大规模建设
  一方面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导致硬化面积越来越大,绿化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地下水位下降迅速。雨水大约80%都是从市政的排水设施中流走,而现有的市政管道设施陈旧,维修困难,排放量过小容易造成城市内涝。现在的道路设计,十分注重外观,“面子工程”要做足,并没有真正的关心过排水设施的问题,许多设计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为了节省资金,采用使用材料较差,管径小的管道,而且雨水口只设置够建筑指标要求的数量,不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增设相应数量的雨水口。
  1.2環境气候的改变
  伴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人类生存活动规模的扩大,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生活化境越来越好,但是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差:大气污染,雾霾,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触目惊心。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气候的持续升高。气候变暖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居住环境。气候变暖改变了自然界的雨水分布状态,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的降雨量逐年增多,其排放量却没有变化甚至因为设备老化,维修困难等问题在逐渐减少,使得降雨量与排放量之间的成反比例模式增长,导致城市内涝越来越重。
  2、传统的道路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海绵化”改造时,我们需要了解目前城市道路的排水系统存在哪些问题,才能“对症下药”。传统的排水模式“边沟—雨水—市政管道”存在以下不足:
  2.1道路排水设施陈旧
  遇到暴雨季节时,城市的硬化面积太大能够下渗到地面的雨水资源不到百分之十五,大部分的雨水停留在表面。仅仅是通过路面的纵横坡度来引导雨水进入市政的雨水管道,导致地面径流峰值增大,地表径流量加大,而且市政的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有限,一旦超出它所能承受的范围,就会出现暴雨内涝、“城市看海”的现象。由于排水管道位于地下清理维修困难,改造更新耗费资金较多,且达到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基本上城市的排水设施使用年限较久,道路排水设施陈旧。
  2.2雨水资源污染严重
  路面上每天都会有各种污染物如:食品垃圾袋、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的汽油或者柴油的残留物、灰尘、轮胎的碎屑、工地等城市建设用车洒下的建筑材料生石灰,石子等。这些路面污染遇到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收集管道中,使得收集到的雨水被污染,而且如果这些水资源被排放到水塘或者河流等地方会破坏生态环境,将点源污染扩大为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加大。
  2.3雨水的收集利用率低
  中国水资源总体特点:水资源充足,但是人均占有量不足,且与水分布不均匀,呈现南多北少,年内年际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在夏季,连续的丰水、枯水较为常见。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
  中国有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约有一半的省(区、市)处于重度缺水状态。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较为常见。但这70%的降水有将近4/5的水资源都白白流走了,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3、海绵城市的概念及与LID的关系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雨水,并将雨水蓄积、下渗到土壤层下补充地下水,通过植物净化水体,需要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的水文循环,确保生态安全。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与2014年10月正式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Low Impact Development)
  3.1两者的目标不同
  根据国务院国办发<〔2015〕75号文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海绵城市的目标为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作为比较,2014年签署生效的《洛杉矶低影响开发手册》[3]将低影响开发(LID)的目标描述为“通过减少峰值径流量,水释放速率,水流时间等方式减少或消除被改动区域或发展后区域的水文变化,手段为场地设计及雨洪水质量控制措施”, 优先实施“下渗(infiltrate),截获利用(capture and use),高效生物下渗/BMP滞留系统(highefficiency bio-infiltrate/ Retention system BMP)”。   3.2 LID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
  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三是低影响开发(LID)”。这里就清晰地解释了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技术上,“海绵城市”内化了低影响开发(LID)的方法及目标,甚至是作为最核心部分。所以在官方语境中,海绵城市有时也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4、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路面设计
  道路铺装改用渗透铺装,对已经建成的道路系统不用大费周章地把原有的道路铺装拆掉重建,可以利用LID技术对现有道路的绿化设施进行改造,采用下沉式绿地,生态植草沟等方式收集雨水;对于现建和还未建的道路采用透水铺砖,同时可增加铺砖与铺砖之间的间隙,增加雨水的渗透,提高地下水位,减小地表径流数。
  4.2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路缘石设计
  A.人行道外侧路缘石抬高
  从“滞”和“蓄”两方面来控制雨水,由于部分道路人行道外侧绿化带高于人行道,因此把人行道外侧路缘石抬高,使外侧绿化带雨水滞留在绿化带内,通过植物的净化作用,改善水质,并將大部分的雨水渗透到地下。
  B.下沉式树池带
  改变以往的单个树池模式,将4~5个树池连在一起做成绿化带的形式可以起到“滞水”“ 蓄水”的作用。同时在树池带的末端降低侧边石的高度,当雨水的深度超过拦蓄高度时就可以从降低的侧边石一侧流出汇入市政雨水管道。同时可以在侧边石上开孔,适度增加慢车道的横向坡度,这样慢车道上的雨水就可以进入树池带,以达到蓄水的作用。
  4.3海绵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而且可以滞留、储蓄雨水,对于解决现在的“雨季一来,城市看海”的现象很重要。生物滞留设施的重要方法有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植草沟、绿化缓冲带等。其运用的主要方法是绿化带的高程与路缘石和地面的高程不同。路缘石的排水口的高程在绿化带和地面之间,地面的高程最高。当雨季来临时,结合适当的增加道路的横向坡度,在路缘石上开孔,让雨水进入绿化带中,绿化带呈现中间低、两侧高的凹形地面。雨水进入后通过植物的生态过滤作用,以达到净化水的作用,增加雨水的渗入量,提高地下水的水位,实现自然界良好的水文循环。
  总结:
  通过以上对海绵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的分析,发现想要达到理想的排水效果,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默契配合,尽量避免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LID技术,将城市中的雨污水有效的排出,减少城市内涝的现象。海绵城市可以很好的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雨水径流污染,改善道路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
  [2]〔2015〕75号文件<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3]《洛杉矶低影响开发手册》
  作者简介:
  程荣(1996-),女,安徽淮南人,本科在校生,主修建筑学专业。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完善原有的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国建筑工程信息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将BIM技术应用到房建施工领域中,可以使房建工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有施工主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风险,有效地降低施工的成本,为施工企业带来极大的工作效益。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BIM技术  
期刊
【摘要】注浆技术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将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保证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合理的注浆质量和数量,可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大规模返工造成的延误或增加成本,为施工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基础。本文对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与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注浆技术;施工工艺;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注浆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解决建筑物墙体裂缝、地下室渗漏等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水涨船高,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当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控制建筑施工质量的直接手段。目前,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已经能夠完全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这就需要土木工程行业不断革新技术,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化
期刊
【摘要】基坑支护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所以要严格控制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应用施工中,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施工环节的成败往往事关工程全局,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推动我国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
期刊
【摘要】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手段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对隐蔽工程的隐蔽过程,关键部位及关键工序要求旁站监理,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墙、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理,钢结构安装;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
期刊
【摘要】伴随着健康、低碳、节能、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的日益推广,“低碳”发展观已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建筑电气设计作为现代化设计产业发展的主潮流之一,应结合时代潮流所倡导的低碳节能的发展理念,做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以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基于此,文章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内涵出发,以此为基础,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展开分析,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技术
期刊
【摘要】在某办公楼改造加固工程中,通过软件建模计算和加固方案分析,就钢筋混凝土框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的分析、计算过程和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论述。  【关键词】改造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梁;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1、前言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是利用树脂类材料把碳纤维布粘贴与结构构件表面,形成复合材料体CFRP,通过其与结构构件的协同工作,达到对结构构件补强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的目的。本文以一个改造加
期刊
【摘要】为了保证建筑电气设计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进而为施工单位节约更多成本,有必要在综述电气设计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建筑电气设计的现存问题,就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现存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现代建筑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电气设计也变得愈发重要,同时也是评判一个建筑设计优劣的重要标准。在具体的现代建筑电气设计工作中,不但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设计规范进行,还要综合
期刊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集经济、技术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工程造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好坏,充分体现了建设单位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信息化的背景之下,如何将工程造价管理同信息化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促进工程造价管理的长效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之下的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造价;管理  1、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虽然从信息技术的应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为因素、市场因素等,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许多变更、突发事件而导致造价预算与实际造价发生偏差的情况,在实际中超预算的情况屡见不鲜,对于工程整体造价的管理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针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控制要点,提出相应的策略有效的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是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对于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