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义务教育条件下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现实意义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条件下家庭教育应在继承传统家庭教育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符合现代人才培养机制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和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认识到教育的方法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特点,顺其性情,反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都应实现转变,重视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义务教育 家庭教育 观念缺失 教育方法
  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心愿,而这个心愿的实现不仅要靠学校来完成,更需要家庭和学校之间的配合。在义务教育条件下,家庭教育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形成等诸方面有着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义务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与支持。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逻辑。传统的家庭教育特别强调后天的家庭教育,如《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断机抒”就是家庭教育的先例。《颜氏家训》中提出,在孩子“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民国时期的冯玉祥从小受到母亲的深爱和严格教育,使他成长为爱父母、爱祖国,忠孝双全的爱国将领。《伤仲永》一文中的仲永由于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最后“泯然众人矣”。朱德小时候在游泳时惩罚了经常欺负穷孩子的地主老财的少爷,受到母亲的赞扬,养成了明辨善恶是非、端正志向、向善背恶的良好品质。孔融让梨、傅亮四岁时解衣与人的故事都成为历代儿童教育的生动教材。那么家庭应当怎样去做呢?
  首先,家庭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显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才起着积极作用。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先天优势来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才能。
  再次,家庭要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过滤,不断培养孩子的能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教育时代一去不复返,传统一元化道德观念的瓦解,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家庭德育环境的多种德育源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道德层面上多种道德信息的传播,大量道德媒体的辐射,社会影响因素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明显增强。这些都使家庭道德教育在大环境中走出了封闭模式,直接面临社会变革的八面来风。开放时代的到来,导致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伴之以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以及社会群体阶层化的出现和加速形成,都使得家庭教育置身于多元道德观念互相冲突的社会当中。传统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社会控制逐渐松弛,新生的各种道德问题和道德难题横亘于父母面前。
  二、当前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都认为一个孩子是否成才,全在于学校,甚至有些家长因为他们的子女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便否定了子女所在的学校的教学工作。有些学生家长不惜代价,千方百计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可他们却忘却了自己的责任,忽略了子女的学习,忘记了自己为子女的学习应该尽的义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的榜样。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从“呱呱”落地就得到了家庭所有成员的宠爱和娇惯,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目无他人的不好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学校却没有多大的关系。当前,社会以金钱为重,人人都觉得赚钱才是硬道理,多数父母在外打拼奔波,导致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这些家长都是为了让家里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人抱着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打下经济基础的想法而背井离乡。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却导致“楼房起来了,孩子垮下去了”的现象出现。像这样的家长,心愿美好,行动相反,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一对父母都应全面考虑如何去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家长不但要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即使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义务教育条件下家庭教育的方法及意义
  义务教育条件下的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不再完全是家庭行为,而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责任。因此家庭教育已成为完成义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认识到教育的方法必须适应儿童身心特点,顺其性情,反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方法都应实现转变。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应该以鼓励为主,反对家庭暴力,拒绝打骂孩子。以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为主,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义务教育要求孩子全面发展,应告别“学而优则仕”的中国传统观念和“读书无用论”,培养孩子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升官,而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适应生存。因此,我们应转变传统的人才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关心儿童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2.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必然促进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在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要培养创新能力,就要启迪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心理前提。有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产生创新能力。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改造过程中,表现了人的心理反应的能动性。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甚至人吃饭喝水,也是受了反映在他头脑中的饥渴感觉之影响而来的;停止吃喝,则是因为饱的感觉反映在他的头脑中。”在对各种知识的研究中,学生打破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法的束缚,对新旧知识进行有目的的重构,完成了创新思维过程。
  3.培养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义务教育条件下,学生家长要懂得既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教育孩子如何学习,还要引导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接人待物,学会如何料理自己的住房和小书包,有计划地使用好家长给予他们的财物,逐步学会独立处事的能力。作为家长,我们要懂得,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交往和独特的个性,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们的人格。而长期压抑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1999年,甘肃省陇南山区一个11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某因父母反对同学们为其过生日并痛骂了孩子,王某自寻短见吊死在附近的树林里。家庭教育对孩子要求过当反而也会造成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儿童的教育不仅注重言传,更注意身教,家长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出表率,从生活点滴人手,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有人说:“家无贤父母,外无严师者,能成功者胜少矣。”父母对子女只知道呵护,不知道教育,就是父母的过失。家长和教师共同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所以这就要求父母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责编 张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分析了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更新思想观念、制定教学计划、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中外合作办学 管理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它丰富了教育供给, 促进了薄弱学科建设, 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但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
继三年前的"中航油"丑闻之后,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市场上因为赌错澳元走势而损失155亿港元,12月2日又爆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在燃油市场的巨亏。本文从中信泰富进行的交
本文从FDI、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三个方面来讨论国际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机制,最后对国际化促进自主创新的主要效应作简要总结。
新奥法在隧道施工中,它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结合宝天曼隧道工程实际,对新奥法技术特点、施
新形势下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加强政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图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改性芳纶及其制备方法。将清洗后的洁净芳纶浸渍于弱碱性条件下的多巴胺溶液中,得到多巴胺包覆芳纶;通过氧化石墨烯与多巴胺包覆芳纶间的酯化反应及π-π
在写作教学中要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体验。倡导个性写作,培养创新精神。作文评价要注重方式的多样性.并且在评价中凸现人文关怀。
本文介绍了加成型硅橡胶在磁控管生产中的应用和硅橡胶使用中的工艺细节对磁控管工作可靠性的影响,也说明了加成型硅橡胶的使用对于磁控管生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