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斯特斯兄弟》:追逐、反转、工业化与爱的协奏曲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6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西部片,人们的第一反应当然是美国的西部片,可是西部片又不仅仅属于美国。在欧洲甚至亚洲,都有许多国家曾经对此有所涉猎,有的还成绩斐然,甚至成为西部片的经典。比如意大利导演莱昂内的《荒野大镖客》三部曲、《西部往事》,已经成为传世之作。其他如德国的《幽暗山谷》、加拿大的《无枪侠》等等都有可观之处,而法国人,除了拍西部电影之外,还有西部电影的重要研究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安德烈·巴赞,他关于西部片的论述一样成为该领域的经典。而在2018年,由法国人雅克·欧迪亚执导的《希斯特斯兄弟》(The Sisters Brothers),又为西部片这个庞大的家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人耳目一新。

追逐就是捉迷藏


  《希斯特斯兄弟》剧情也很简单:作为杀手的希斯特斯兄弟,接受了司令下达的一项简单任务,即根据线人莫里斯的情报,去杀掉一个叫沃姆的人。在杀掉沃姆之前,需要得到一个关于淘金用化学溶剂的配方。
  这是一部典型的追逐电影,追逐情节就像儿童游戏里的捉迷藏。追逐者的指尖每次似乎都触碰到了被追者的衣角,但就在那个瞬间,被追者还是想方设法逃跑了。正是因为有这样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才调动起观众的好奇心和紧张情绪,使得电影总是动力满满。观众也在一种纠结中不知不觉度过两个小时:既不希望被追者那么快落网,又希望追捕者能找出蛛丝马迹,通过智力比拼,最终找到被追者,进行最后的决斗。
  在《希斯特斯兄弟》中,因为用写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故而追逐者的行动总具有滞后性。纵使希斯特斯兄弟拥有最棒的身手,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处:找不到对手的藏身之所,就无法完成任务。一方面,电影通过许多情节来展示这对兄弟的高超枪法,一方面又因为总是和对手保持一定距离,让人产生一种期待。

两条线索与四次大反转


  《希斯特斯兄弟》贵在对两条线索都做了比较充分的交代。一条线索以希斯特斯兄弟为主,他们从接受任务到上路,到总是滞后于对手,到路上经历的形形色色故事,既有笑料,又有对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另一条线索是莫里斯和沃姆的组合。莫里斯是一位向往自由生活的人,接受了跟踪沃姆的任务,并通过写信向后面赶来的杀手报告行程。沃姆是一位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正直又拥有崇高信念的科学家。他发明了通过化学溶剂快速得到金子的方法,却被贪心的司令派人追杀。正是因为沃姆的善良打动了莫里斯,才有了影片中的第一次反转:莫里斯由一个司令变成了沃姆的伙伴,二人一起过上了逃亡生活。
  希斯特斯兄弟在追逐的过程中,也不断被新的生活场景所震撼,尤其是哥哥伊莱——电影的主要叙事者——总想离开令人厌恶的杀手职业,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将其调整到正常的轨道上。弟弟查理虽然表面上依然纵情声色,可是内心里也在一点一点地改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无形的力量,才有了影片的第二次反转:杀手与对手和解,并且怀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联手去淘金。罗纳德·B. 托比亚斯在《经典情节20种》中说,在“追逐”这个大情节中,“或许比在其他任何情节中都更依靠改变和反转。在追逐的过程中,你要想方设法制造意外,让读者一直被追逐的过程所吸引。”我们确实被这种改变和反转所吸引,急切地想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接下来当然是更大的反转:查理贪利心切,竟把好端端的一个淘金局面搅坏了。更因为自己的无知,将整桶的化学溶剂倒入河里,直接导致了莫里斯和沃姆的死亡,而他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开枪的右手被截肢了。这个反转,是查理人生的拐点。原来的他是残暴的,自私的。虽然伊莱在不断试图改变他,可是总也没法让他顿悟。而这件事的发生,使他直面了两个高尚男人的死亡,自己的身体也残缺了。之所以变成这个局面,他要负主要责任。这种负罪感促使他走向了转变之路,他决定听从伊莱的建议,去杀掉司令,然后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这再次印证了罗纳德·B. 托比亚斯的说法,追逐情节中,“主人公要寻找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并且往往会以某种方式改变他的性格,因此影响了人物的变化,在故事的结尾人物的变化还是很重要的。”
《希斯特斯兄弟》电影剧照

  于是电影来到最后一次反转,当他们做好了周密计划、全副武装地准备到司令的住所去杀掉他时,却发现司令已经死了。他们的刺杀变成了吊唁,在瞻仰完遗容,即将离开时,伊莱狠狠地打了司令一拳。这个看似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实则包含着一种巨大恐惧的解除,也为他们未来的新生活提供了前提:司令不是装死,那么,他们以前所设想的种种忧虑不复存在了。
  整部电影通过这两条线索和四次反转,将人物的变化刻画得真实可信。影片的最后,希斯特斯兄弟回到了他们出生的地方,他们的母亲还在那里。他们之间达成了和解,经过洗礼后的回归是一种历尽沧桑后的顿悟,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摆脱了“父亲”曾经带来的阴影,他们将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天伦之乐。

自然与工业化


  西部自然景色的展示也是西部片题中应有之意。茂密的森林、奔腾的河流、陡峭的山崖、广阔的沙化地域都在电影中有所呈现。更因为此追逐经过地区较多,他们还看到了大海。
  而工业化的脚步正在逐渐吞噬着这些自然景观。人们通过现代化工具从大自然攫取过量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物质享受欲望和权力野心。这为19世纪中期相当一部分人带来了困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梭罗,他自己拿着一把斧头,在远离人烟的地方独自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写下了那本不朽名著《瓦尔登湖》。在《希斯特斯兄弟》中,也展现出工业化对人们生活的那种重要影响。希斯特斯兄弟和莫里斯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工业化带来了舒适与享受。伊莱买了牙刷和牙粉,并将刷牙变成了习惯。兄弟二人在旧金山看到了都市的繁华与冷漠,并且在賓馆里感受了抽水马桶、淋浴设备和舒适的床。人们都在忙着赚钱和享受。一开始时他们有些无所适从,牛仔在荒野上练就的本领,在这里根本用不上,也不需要用。只要有钱,不问来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贴心的服务。   莫里斯的日记也记录了这种工业化的进程。如他记载关于狼溪(Wolf Creek)的日记中说:“我长途跋涉经过的这片土地,三个月前还是一片荒地。一开始,这里只有帐篷,然后有了房子。再过两个月,有了商店。女人们在店里热烈地讨论面粉的价格,我看到梭罗说过一句话,这小镇也开始变为利益的源头。”事实也是如此,希斯特斯兄弟一路风尘,见证了城镇乃至都市的兴起和工业时代的来临。人们很容易在这种物欲中迷失自己。所以沃姆和莫里斯的努力就显得难能可贵。沃姆淘金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人们和谐共处的新型社区,在那里,人人幸福、平等,这当然具有一些乌托邦色彩。而莫里斯也一直在逃避工业时代的来临,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那样,“我必须得承认,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便是在西部的荒野中,在干松木篝火堆旁度过的时光。我会盘腿坐在空地上,享受着和煦的暖风,看着青色的烟雾盘旋着飘向天空,即便文明世界有再多的奢侈和乐趣,我也不愿交换这样的自由。”这里对自然与自由的留恋已经表现得十分透彻。

拒绝父亲与因爱救赎


  影片中还有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即四位男主人公都对父亲感到不满。希斯特斯兄弟的父亲残暴、爱酗酒,整个家庭对他忍无可忍,最后由查理杀死了他,但他的性格却奇迹般在查理身上复活并延续。沃姆也有一个残暴的父亲,而莫里斯也一直在努力逃离父亲的控制,争取过自由的生活。“父爱”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是不存在的,相反,在他们的意识里,写满了对父亲的拒绝甚至是愤怒。尽管如此,他们依然难逃父亲制造的阴影。而能够去除这种阴影的,唯有爱。
  伊莱通过不断审视、反思与父亲的关系,心理渐渐趋于平和,而那种天然的兄弟之情,也将查理的善良本性逐渐唤醒,并通过一系列行为得到救赎。伊莱作为影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能让观众体会到他是一个值得追随的人物。他虽然也是杀手,却因为其善良和细腻,尤其是对于弟弟的关爱和对马的那份深情,让我们感觉到他依然充满一股道德力量,从而愿意站在他的一边看着事态朝好的方向发展。他最后果然心想事成,带着弟弟回归了老家,这正是观众所希望看到的。他用自己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唯有爱才能让生活变得美好,而不是其他的东西,如,那些不义之财和狠毒司令一样的地位。

电影对原著的改编


  《希斯特斯兄弟》是对美国作家帕特里克·德威特同名小说的改编,这部作品名字本身就有戏谑的成分,在英语语境中,其实是“‘姐妹’兄弟”的意思。该小说已经有了中译本,由现代出版社在2013年出版,译者为李娟。中译本为了吸人眼球,将小说译为《非常杀手》,还是抓到了小说的精神内核。根据此译本,可以看出电影对原著的一些改动。而原著中的一些细节,分享如下:
  原著中讲述者伊莱是弟弟,而查理才是哥哥。
  沃姆和莫里斯并没有打斗,沃姆是一个科学家的儿子,脾气不好,还离了婚,没有电影中那么崇高的理想。
《希斯特斯兄弟》电影剧照

  伊莱的围巾是梅菲尔德镇一个图书管理员送的,他最后将这条围巾给莫里斯做了陪葬品。
  梅菲尔德是男人。
  司令是被伊莱杀死的,只是杀人现场伪装得很好,给人一种自然死亡之感。
  电影将原著里这些元素进行了整合,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凝练,主题得到升华,体现出导演兼编剧雅克·欧迪亚不俗的功力。
  无论如何,影片《希斯特斯兄弟》在对西部片致敬的基础上颠覆,创造出另一种西部故事。在近120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庞大的格局與细致的情节,表达出了追逐、反转、工业化与爱等多主题的协奏曲。因此,其获得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获奖影片算得上实至名归。
其他文献
当下兴起的这股“断舍离”潮流,倘若健康发展,会成为社会推进“物尽其用”的契机。顾名思义,“物尽其用”是使物品的效用得到最大发挥。西汉学者戴圣在《礼记》中首次提及“物尽其用”,并将它归纳为“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這一愿景始终未能实现。面对许多资源受一时青睐后就遭受冷落、不能尽其用的现状,“断舍离”主张人们将自己拥有而又长久不用的物品交给社会,以期重新发挥它们的价值,显然对推进“物尽其用”有深
达维德·迪奥普  塞内加尔裔法国作家达维德·迪奥普创作的小说《灵魂兄弟》(2018)讲述了“一战”期间为法国作战的塞内加尔土著步兵的故事。主人公阿尔法·恩迪亚耶因战友马丹巴·迪奥普在冲锋中惨死而陷入复仇的疯狂。之后他被送到后方,在那里,他对故乡和往事展开回忆。小说的最后,马丹巴的灵魂在阿尔法的身体里重生,他们成为真正的灵魂兄弟。  这部小说的翻译出版让中国读者关注到一个特别的群体——“一战”期间来
2015年高校自主招生将延至高考后进行。不仅时间有变,各高校在考核内容和方式上也有很大调整,一些高校首次将雅思、托福成绩作为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对在艺术、外语、文学创作方面有突出才能的考生,将“雅思总分6.0分及以上或托福网考80分及以上”列为第一参考条件;山东大学英语专业要求雅思成绩6.0分及以上或托福85分及以上;北京语言大学在自主招生简章中特别提到“雅思、托福等英语水平
揭秘人:徐桦君老师  (浙江省特级教师、  功勋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    那一刻  忽略那一刻  苍南县桥墩高级中学张慧讷    也许,在某一刻,忽略,必不可少。  ——题记    窗外,滴滴答答。  我蜷缩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想睡却睡不着。我想,她,也是如此吧?  我已经不记得我们为何而争吵,但我们现在谁也不搭理谁。我躺在自己冰冷的小床上,她就在我的上铺。她在想什么?也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他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也没能想出办法来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地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总要填上的。   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下来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
朋友圈的“众筹”这则材料,可以用在“友情”“善良”“金钱观”“实现心愿、梦想”“成功与努力”“成功的捷径”“过程与结果”等话题的写作上。    “众筹”好坏,众说纷纭。我以为,朋友圈里的“众筹”消息泥沙俱下、真假参半,我们很难辨别,能做的唯二。   首先,坚定立场。看到有人向你筹款,不管熟识与否、朋友与否,你觉得值得筹的、有能力筹的,就筹;如果觉得没必要掏钱的,就不掏钱,用不着犹犹豫豫。筹与不筹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50分)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
炼字题是古诗词鉴赏常考的题型。在讲解如何答题之前,我们先要辨明两个概念:“炼字”与“诗眼”。  “炼字”指诗人经过反复推敲琢磨,挑选出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达情意。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诗眼”往往是一首诗内容的凝聚点,能拓宽、加深诗的意境,集中表现诗的旨趣。某个字炼得好,能显示诗的题旨,这个字就是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
针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应该仔细分析材料内涵,从而准确立意。这则材料主要呈现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介绍画家莫迪里阿尼代表作的共性特征,即“画中人只有一只眼睛”;第二方面,画家作解释,强调“自检”和“审视自己”;第三方面,毕加索的自省与赞赏。综观这三方面,我们不难发现,材料导向清楚,写作提示比较明确,核心问题是谈审视自我及审视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中的“我们”可以指个体的自己,也可以指集
你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吗?西沙群岛如珍珠般散落在南海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同样美丽的,还有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2012年6月21日,国家民政部网站发布公告称,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由此,岛屿面积1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三沙市,成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