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学与当代中国

来源 :政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9.00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为中国读者深度解读德国法学特色的形成,展示德国的法学特点.从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分析当今德国法学的自我定位.考察中国法在德国的研究状况以及中国学者在德国留学的情况等,进而对德国法学与当代中国关系的现状做一个盘点.德国法学作为大陆法系的代表,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在中国被关注的程度逐渐增加,形成了可观的研究力量,从法理、法史、法社会学到各个部门法,德国法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渠道传入了中国.尽管德国法不能被简单化为法教义学、法律评注与鉴定式案例教学,但这些在中国法学界热议的话题,确实称得上德国法学机制上最有特色的部分.这几个方面环环相扣,成就了德国法学的发达.
其他文献
1.本刊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启用中国知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作者投稿应通过政法论坛官方网站指定唯一平台(http://zflt.cbpt.cnki.net),实名注册成为本刊注册投稿作者,在线提交稿件、跟踪审稿进度、查询稿件退回或录用信息.2.投稿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文章主要内容未经其他公开出版物、互联网等媒介使用、传播.3.稿件篇幅一般以2万字左右为宜,选题意义重大或具备很强创新价值的,可以适当放宽.4.投稿稿件必须为署名作者本人实际完成,遵行论文写作学术规范,严禁冒用他人名义联合署名或伪造合作分工
期刊
<正> 中国人民大学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年将在八个领域同民主德国卡尔·马克思大学进行科学合作。 这项科学合作计划是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由袁宝华校长和卡尔马克思大学校长拉特曼根据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一日签订的两校校际科学合作协定精神,在莱比锡签署的。这八个领域有:汉学,包括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隋至明哲学史(包括中国佛教)、中国法家和法律史问题、中国通史;哲学,包括唯物辩证
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刑法的启蒙》一书是以西方近代刑法思想的嬗变为线索的,这也是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基础的现代刑法观的思想渊源。如果我们不能对西方刑法思想史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较为全面的掌握,
横跨日本明治、大正和昭和时期的宪法学、行政法学家清水澄与清末立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曾为清末留日学生和赴日考察官员讲授行政法;其宪法和行政法著述也被大量汉译。他为中国设计的立宪大纲,超越了明治宪法的理论框架,颇有创见;为给清末制宪提供镜鉴,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明治宪法的缺陷,这种开诚布公的态度赢得了中国学人的赞誉。基于新见史料、结合其法学思想述析其对中国立宪的观察、评论和建议,有助于深入理解清末立宪的利弊得失及其与日本的关系。
《制裁论》是佐伯仁志教授持续二十年研究制裁理论的真诚之作,也是日本法学界唯一一部横跨刑事法、民事法、行政法三大领域探索制裁制度系统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对于一个大国来讲,重化工业阶段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但在特殊的发展背景下,中国有非平衡超越重化工业阶段的必要。东西部发展的非均衡是非平衡超越重化工业阶段的现实条件,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适度结合是其技术途径。
弗兰克·特纳是耶鲁大学约翰·海·惠特尼历史学阱席教授,他积多年之功。倾注于此课。众人口中以编号“历史271”亲切相称的,便是历史系开设的这门人气旺盛、选者云集的课程。选课学生一贯超过百人,所以弗兰克每次至少可招六名助教,本书编者便是其中一员:授课方式是教授每周一次面向所有学生讲授,再由助教们(均是博十生)分节讲解,通常是晚上在较小的研讨室里进行。弗兰克对待所有助教都如同未来的同事,很珍视闲淡间得到的反馈,保证了此门大课的品质。
本书之主旨,意在描述当法律遥不可及时,人类的行为范式为何。进而揭示,人类,无论文化或国别,在基本的正义判断方面。直觉相通,正是这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正义直觉,将我们紧密联系存一起。此,乃人类根性之一部,在这个意义上,将本书翻译成各国文字,殊为适当。藉此,可以将上述理念播散至不同文化阈,其中所蕴涵的跨文化旨趣,为其普通性奠定了基础。
118.00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本书是李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在世界刑法史上具有巨大影响力.本书初版于1881年,曾被译成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芬兰语、希腊语、塞尔维亚语等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影响很大.后经多次修订,在基本体系没有变动,对于李斯特关于犯罪和刑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独特的刑事政策倾向都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留的基础上,紧随刑法和刑法科学发展的步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