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是联合国,也会有办公室政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现在恐怕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的前女下属、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加-布里特·阿勒纽斯(Inga-Britt Ahlenius)1月20日出版了一本新书,书名很直白《“幸运”先生:潘基文任期内联合国的恶化》。
如果说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加-布里特·阿勒纽斯赶在去年7月离职之前提交了一份长达50页的备忘录,公开指责潘基文的“无能”还只是一场内部矛盾的话,那么现在以出书的形式公开指责对方,就明确表明了两人矛盾已经恶化,需要外人来评说。
事实上,看过这本新书的人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和半年前的备忘录几乎无异,不过就是细节更详尽一些。而且为了增加“说服力”,阿勒纽斯邀请了一位合著者—瑞典资深时政记者尼可拉斯·埃克达尔,巧合的是,尼可拉斯曾经是联合国派驻国外的服务人员。
“潘基文,你该让位了”
潘基文乐观地寻求连任,但包括阿勒纽斯在内的多位下属的指责都指向一个目标:幸运先生,你该让位了。
去年10月,潘基文在法国接受韩国媒体的采访时,十分欣慰地表示,联合国这几年开展的活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赞同和支持,“联合国成功将气候变化问题推上了国际舞台,在消除全球贫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果能够成功连任联合国秘书长,我将继续推动这些工作”。潘基文5年的任期将于2011年结束,说不想谋求连任估计也没人信。尽管韩国媒体帮着他说了很多好话,但从各方的反馈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与潘基文自信地认为自己任期内成绩不错相反,阿勒纽斯直言:“您的行为不仅糟透了,而且应当受到严厉谴责……您的行为史无前例,而且我认为您个人也应感到羞愧。”阿勒纽斯批评潘基文虽然贵为联合国的秘书长,但却缺乏领导能力,比如在对待美国联邦检察官阿普尔顿的问题上就缺乏考虑。
2010年8月,阿普尔顿向联合国纠纷法庭提交一纸诉状,指控潘基文“歧视”他,阻止他受聘联合国高级反贪官员的职位。值得注意的是,阿勒纽斯从2008年末起,先后9次劝说潘基文批准阿普尔顿的申请,但她的建议均没有被采纳。潘基文解释说:“这个职位并不是除了美国人,就没人能干了”。在选拔人才的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原本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但《华盛顿邮报》曾隐晦地表示,潘基文喜欢任用同胞,上任仅一年就提拔了66名韩国人到联合国总部任职,而前联合国秘书长、秘鲁人德奎利亚尔任职期间只聘用了一个同乡。
除了质疑潘基文任人唯亲,阿勒纽斯还批评潘基文干涉她的工作。根据工作分工,阿勒纽斯主要负责内部监督事务,但潘基文和他的高级顾问们不知出于何故,根本没有寻求建立责任制度,反而处心积虑削弱她主管部门的独立性,比如,在秘书长直接管理下设立调查单位,严重干扰了她的工作。“透明度和问责制是联合国组织工作的根本,但您(潘基文)真的很让人失望。”
阿勒纽斯的公开指责令潘基文颜面无光,但她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质疑其领导能力的人。2009年8月泄露的一份机密备忘录里,挪威常驻联合国代表莫娜·尤尔也称潘基文“懦弱”、“没有魅力”、“缺乏决断力”、“没有奉献精神”,“总而言之,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人”。
此外,欧美媒体们也普遍不看好他的连任。《华尔街日报》说,尽管潘基文在卖力地工作,但无论他做了什么事情,关注的仿佛只有韩国媒体,“他是联合国的隐形人”。《经济学家》称,“潘基文的组织管理能力仅能得2分(满分为10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表示,“能成功当上联合国秘书长是潘基文的唯一成就”。
瑞典的“铁娘子”
阿勒纽斯的作风彪悍,坚持原则,她从金融行业起家,在审计、督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那些观看联合国混战的人来说,大概都有这样的疑问:作为一名已经卸任的联合国前高官,公开指责还在任的上司,阿勒纽斯的做法是不是有点太没人情味儿了?其实,今年已经71岁的阿勒纽斯一直是个较真派,这个满头白发、带着一副眼镜的老妇人整个人都透着一股严肃劲儿。这种严谨的作风和她的从业生涯有莫大关系。
阿勒纽斯1939年4月19日出生在瑞典卡尔斯塔德市,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痛之后,她考上了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这是瑞典最著名的私立学校,也是瑞典最好的经济学专门学院。1962年毕业后,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阿勒纽斯以优异成绩进入瑞典最大的商业银行工作,期间她甚至被派往局势不稳的突尼斯工作。
1968年,在商业银行工作了6年后,阿勒纽斯被调往瑞典工商和财政部门工作,一干就是25年,主要工作是对教育、农业、环境和能源等问题问责。其间,她多次以瑞典代表的身份参加欧共体(欧盟的前身)会议,表现出色,于是在1993年欧盟成立后,她荣升为欧洲组织理事会主席。欧洲组织理事会是欧盟的最高审计机构,可以监控欧盟委员会之间的裙带交易。可以说,阿勒纽斯在问责方面相当有经验,所以也不奇怪2005年联大会议会批准她成为负责内部督察的副秘书长。
阿勒纽斯的前同事曾经说过,和她在一起工作压力非常大。就像绝大多数的瑞典人一样,阿勒纽斯工作很勤奋,讲究办事效率,因为坚持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有些时候甚至有点不近人情,“我们都开玩笑说,不要让她逮住把柄”。但这位同事透露,阿勒纽斯绝对不是没事找事的人,如果她指出对方有问题,那多半是因为这个人的做事风格与她的原则起了冲突,“相比那位幸运先生,我倾向于相信阿勒纽斯的说法”。
在出版《“幸运”先生:潘基文任期内联合国的恶化》之前,为了增强书的可信度,阿勒纽斯找来了“帮手”尼可拉斯。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时政记者,在瑞典有着极高的知名度:20世纪80年代,尼可拉斯被联合国两度派驻黎巴嫩;90年代又被派往处于海湾战争中的沙特阿拉伯;2005年,《ELLE》杂志把他评为“瑞典最性感的10个男人”之一。在瑞典国内,尼可拉斯拥有众多粉丝,换言之,有了他的助阵,这本新书将不愁销路,阿勒纽斯的声音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那么,面对前下属们的公开指责,潘基文有什么要解释的吗?除了不停地强调自己的“政绩”之外,他可能需要交出更多漂亮的成绩单,比如再也不能出现那种“海地地震,联合国赈灾不力”的新闻了,惟有如此,他才能真的把连任的计划从“我想”变成“我能”。 ■
阿勒纽斯在联合国任职的时候,和潘基文的矛盾就很深,如今虽然已经离职,却还没有咽下这口气,写书痛批前上司。潘基文的连任计划本来已经有难度,现在更是火上浇油。
为了打开书的销路,阿勒纽斯找来在瑞典有着极高知名度的记者尼可拉斯合著此书。
如果说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加-布里特·阿勒纽斯赶在去年7月离职之前提交了一份长达50页的备忘录,公开指责潘基文的“无能”还只是一场内部矛盾的话,那么现在以出书的形式公开指责对方,就明确表明了两人矛盾已经恶化,需要外人来评说。
事实上,看过这本新书的人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和半年前的备忘录几乎无异,不过就是细节更详尽一些。而且为了增加“说服力”,阿勒纽斯邀请了一位合著者—瑞典资深时政记者尼可拉斯·埃克达尔,巧合的是,尼可拉斯曾经是联合国派驻国外的服务人员。
“潘基文,你该让位了”
潘基文乐观地寻求连任,但包括阿勒纽斯在内的多位下属的指责都指向一个目标:幸运先生,你该让位了。
去年10月,潘基文在法国接受韩国媒体的采访时,十分欣慰地表示,联合国这几年开展的活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赞同和支持,“联合国成功将气候变化问题推上了国际舞台,在消除全球贫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果能够成功连任联合国秘书长,我将继续推动这些工作”。潘基文5年的任期将于2011年结束,说不想谋求连任估计也没人信。尽管韩国媒体帮着他说了很多好话,但从各方的反馈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与潘基文自信地认为自己任期内成绩不错相反,阿勒纽斯直言:“您的行为不仅糟透了,而且应当受到严厉谴责……您的行为史无前例,而且我认为您个人也应感到羞愧。”阿勒纽斯批评潘基文虽然贵为联合国的秘书长,但却缺乏领导能力,比如在对待美国联邦检察官阿普尔顿的问题上就缺乏考虑。
2010年8月,阿普尔顿向联合国纠纷法庭提交一纸诉状,指控潘基文“歧视”他,阻止他受聘联合国高级反贪官员的职位。值得注意的是,阿勒纽斯从2008年末起,先后9次劝说潘基文批准阿普尔顿的申请,但她的建议均没有被采纳。潘基文解释说:“这个职位并不是除了美国人,就没人能干了”。在选拔人才的问题上采取谨慎态度原本没有什么好指责的,但《华盛顿邮报》曾隐晦地表示,潘基文喜欢任用同胞,上任仅一年就提拔了66名韩国人到联合国总部任职,而前联合国秘书长、秘鲁人德奎利亚尔任职期间只聘用了一个同乡。
除了质疑潘基文任人唯亲,阿勒纽斯还批评潘基文干涉她的工作。根据工作分工,阿勒纽斯主要负责内部监督事务,但潘基文和他的高级顾问们不知出于何故,根本没有寻求建立责任制度,反而处心积虑削弱她主管部门的独立性,比如,在秘书长直接管理下设立调查单位,严重干扰了她的工作。“透明度和问责制是联合国组织工作的根本,但您(潘基文)真的很让人失望。”
阿勒纽斯的公开指责令潘基文颜面无光,但她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质疑其领导能力的人。2009年8月泄露的一份机密备忘录里,挪威常驻联合国代表莫娜·尤尔也称潘基文“懦弱”、“没有魅力”、“缺乏决断力”、“没有奉献精神”,“总而言之,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人”。
此外,欧美媒体们也普遍不看好他的连任。《华尔街日报》说,尽管潘基文在卖力地工作,但无论他做了什么事情,关注的仿佛只有韩国媒体,“他是联合国的隐形人”。《经济学家》称,“潘基文的组织管理能力仅能得2分(满分为10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表示,“能成功当上联合国秘书长是潘基文的唯一成就”。
瑞典的“铁娘子”
阿勒纽斯的作风彪悍,坚持原则,她从金融行业起家,在审计、督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对那些观看联合国混战的人来说,大概都有这样的疑问:作为一名已经卸任的联合国前高官,公开指责还在任的上司,阿勒纽斯的做法是不是有点太没人情味儿了?其实,今年已经71岁的阿勒纽斯一直是个较真派,这个满头白发、带着一副眼镜的老妇人整个人都透着一股严肃劲儿。这种严谨的作风和她的从业生涯有莫大关系。
阿勒纽斯1939年4月19日出生在瑞典卡尔斯塔德市,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痛之后,她考上了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这是瑞典最著名的私立学校,也是瑞典最好的经济学专门学院。1962年毕业后,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阿勒纽斯以优异成绩进入瑞典最大的商业银行工作,期间她甚至被派往局势不稳的突尼斯工作。
1968年,在商业银行工作了6年后,阿勒纽斯被调往瑞典工商和财政部门工作,一干就是25年,主要工作是对教育、农业、环境和能源等问题问责。其间,她多次以瑞典代表的身份参加欧共体(欧盟的前身)会议,表现出色,于是在1993年欧盟成立后,她荣升为欧洲组织理事会主席。欧洲组织理事会是欧盟的最高审计机构,可以监控欧盟委员会之间的裙带交易。可以说,阿勒纽斯在问责方面相当有经验,所以也不奇怪2005年联大会议会批准她成为负责内部督察的副秘书长。
阿勒纽斯的前同事曾经说过,和她在一起工作压力非常大。就像绝大多数的瑞典人一样,阿勒纽斯工作很勤奋,讲究办事效率,因为坚持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有些时候甚至有点不近人情,“我们都开玩笑说,不要让她逮住把柄”。但这位同事透露,阿勒纽斯绝对不是没事找事的人,如果她指出对方有问题,那多半是因为这个人的做事风格与她的原则起了冲突,“相比那位幸运先生,我倾向于相信阿勒纽斯的说法”。
在出版《“幸运”先生:潘基文任期内联合国的恶化》之前,为了增强书的可信度,阿勒纽斯找来了“帮手”尼可拉斯。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时政记者,在瑞典有着极高的知名度:20世纪80年代,尼可拉斯被联合国两度派驻黎巴嫩;90年代又被派往处于海湾战争中的沙特阿拉伯;2005年,《ELLE》杂志把他评为“瑞典最性感的10个男人”之一。在瑞典国内,尼可拉斯拥有众多粉丝,换言之,有了他的助阵,这本新书将不愁销路,阿勒纽斯的声音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那么,面对前下属们的公开指责,潘基文有什么要解释的吗?除了不停地强调自己的“政绩”之外,他可能需要交出更多漂亮的成绩单,比如再也不能出现那种“海地地震,联合国赈灾不力”的新闻了,惟有如此,他才能真的把连任的计划从“我想”变成“我能”。 ■
阿勒纽斯在联合国任职的时候,和潘基文的矛盾就很深,如今虽然已经离职,却还没有咽下这口气,写书痛批前上司。潘基文的连任计划本来已经有难度,现在更是火上浇油。
为了打开书的销路,阿勒纽斯找来在瑞典有着极高知名度的记者尼可拉斯合著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