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绕 田园画卷

来源 :乡村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eno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黔北,到过许多寨子,大大小小,它们像一粒粒珍珠,镶嵌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也像一棵棵柏树,生生不息地停驻在青山绿水中。它们或在山窝里炊烟袅袅,或在山脚下静静伫立,或在一片竹林里若隐若现。而那天遇到的一个寨子,是在鹅卵石垒成的小岛上,它的名字叫长碛古寨。地处凤冈县的新建镇,一个我陌生的地名。查了百度,才知道那“碛”念qi,去声,原意指河边的沙石浅滩,后指用鹅卵石垒成的小岛。
  春雨总是多情,缠缠绵绵,打湿了刚冒芽的草,打湿了那片金黄的油菜花,半夜醒来再迷糊睡去,仍听到屋檐上的滴水声。第二天早上下到楼底大厅,被一盆黑乎乎的汤汁惊了一下,主人告知这是茶稀饭。顿时来了胃口,一连喝了两大碗。听说这里的油茶汤和油茶稀饭很有特色,今日得见,果然味道醇厚清香。油茶汤上次在离这里不远的茶海之心品尝过,那美美的滋味至今仍在唇边萦绕。按他们的说法“不喝油茶汤,心里就发慌”。这油茶稀飯虽不比油茶汤来得纯正,但它既有茶味,又有大米的味,还有一点猪油的味,盐味正好。听说油茶汤和油茶稀饭能怯寒防疫,吃了一天都不会冷。
  洪渡河从正安远道而来,悠悠而流、低吟浅唱。那些着浅蓝色瑜伽服的女子,在竹排上练功,与河水,与河水里的倒映,与岸上油菜花的颜色及芬芳相得益彰。
  长碛人有福了,每年春暖花开时,都能感受到水上瑜伽优美里的禅意。
  是谁家在娶亲嫁女?一队接亲队伍热热闹闹、摇摇摆摆地穿过谢氏孝节牌坊,走在前头的媒婆,是寨子里的胖大婶,穿着蓝色对襟衣服,手拿长烟干,一副很骄傲的样子,抬轿人故意摇晃着花轿,锁呐声、锣鼓声不断。原来,这是一个旧时的婚礼民俗表演。如此,似乎我们一夜之间回到了百年前的长碛,赶上了一场喜庆的婚礼。
  “这个塍(sheng)头薅得宽,薅个大弯对小弯。薅个十字穿心过,薅个人字往上翻(锣声:当当当)”……过去的人们,连在地里薅草,也要边敲锣助阵,边唱山歌鼓劲。表演这段薅草歌的是一队中老男女,看到我们在旁边观看拍照,更加来了劲头。
  后来打听,才知道这些民俗表演者都是寨子里的中老年人。看他们的样子,很有表演经验,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表演天赋?过去他们以庄稼收入为主,现在以旅游收入为主,视表演为快乐事。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与兴奋,你才知道什么叫一个寨子的幸福生活。
  长碛古寨,虽没有巷陌纵深的街道,但散落在各处的朱家总祠、分祠、牌坊、石碑,在如此偏远的山区,保存完好,你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乡愁馆,原始榨油、水磨碾米等等,无不勾起你那久远的记忆。一个人一辈子可以没有吃过山珍海味,但不能不在心里留着几缕乡愁,让心灵回归故乡。
  我再次从这个寨子穿行而过,狗儿东张西望,花儿各自开放,家家院落收拾整洁,几株桃花李花,星星点点,闪着亮光。走近时,有人招呼你进去坐坐。这里没有穷人,他们拥有世上最珍贵的空气和风景;这里没有虚伪的阿谀奉承,每个人脸上都是安然和善的微笑;这里没有阴暗,只有春风和花香;这里没有烦恼,只有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的欢笑声 。
  鹅卵石边的古寨,远离钢筋混凝土,氤氲在一片三月的柳烟里,几只白鹤在河水上翩飞,与绿水、青山、黄花交相辉映,我不由自主念起了北宋词人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这不正是我们梦里向往的美丽家园吗?古人有,我们现代人也有。只是突然有些羞愧,古人的村庄,廖廖数笔已写尽,我在这里写长碛古寨,似乎有些收不住笔。只因我爱上这里,如一个得意的收藏家,突然失了稳重,想把每一样宝贝都呈现在你面前,得到你的赞美。(责任编辑/杨倩)
  村寨信息:
  区位:遵义市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古寨
  民族:汉族、苗族、仡佬族
  面积:8平方公里
  人口:约4100人
其他文献
清晨,浓雾从山中升起,笼罩着蜿蜒在山腰上的翠绿梯田,这些犹如巨龙背脊上鳞片的梯田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  从大名鼎鼎的肇兴侗寨出发,呼吸着刚刚被雨清洗过的甘甜空气,我们乘车一路登高而上进入云蒸霞蔚的山林之中。在淅淅沥沥的雨点里,经过曲折的山路,我们抵达了井兄侗寨——一个拥有400多人的自然村寨。穿过写着“井兄侗寨”的木头寨门,这个沿山而建的村子便映入眼帘。井兄说大,远远比不过山脚的肇兴,说小,却也颇
期刊
山的國度,云的彼方。(肖本祥摄于六盘水市乌蒙山)
期刊
中国人爱竹。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研究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正如大诗人苏东坡所言:“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除了以上种种,人们殊不知,在贵州黔东南榕江县八开镇的深山竹林里,还生长着一种生态美酒——竹酒。生长在大自然里,接受山间清风吹拂,涓涓细流浸润,这该是怎样一种风味的酒啊?  在和顺源酒业的
期刊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  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阮郎归》(黄庭坚/北宋)  一首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黔州(辖今贵州遵义市部分区域)为官时所作茶词,将我们带入一幅翠绿茶山中,茶女采茶忙的飘逸世界。  如今贵州已发展成为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之一,并形成了“三绿一红”的茶产业品牌,其中“一绿”即为湄
期刊
也许是儿时记忆的呼唤,也许是在外闯荡更加认清了自己的本心,他决定重拾制陶手艺。返乡后,他四处寻技问道,沉淀岁月,磨砺创新,从一无所有做到一个陶器价格上千元,他就是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米乐砂陶”的传承人——廖亮清。  从康熙年间,廖亮清的祖上就在家中开设作坊,以制作砂陶器皿为生,传承后世子孙,代代不息,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成长中,廖亮清与哥哥们看着父亲取土、揉泥、制坯、烧罐,以制陶养家糊口
期刊
古朴幽静的转珠村,地处黔东南州从江县,是一座有着200多户人家的侗族古村落,寨子三面环山,郁郁葱葱。行走在转珠,仿佛置身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画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还是古法手工榨油的制作地,直到现在,寨脚田间地头里都还有一处有着百年历史的榨油作坊,成为了乡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转珠侗寨油茶制油始于清光绪年间。转珠人勤奋好学,为了充分利用油茶制油,提高全村人生活水平,村民石甫同一行六人到广西三
期刊
电视剧《花繁叶茂》:倾听花茂脱贫攻坚的故事  中国农网5月12日讯,5月11日晚7时50分,《花繁叶茂》如期与全国观众见面。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贵州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花繁叶茂》2019年3月在遵义市开机拍摄,以遵义市花茂村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为原型,讲述了以花茂村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从贫窮落后的“荒茅田”发展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
期刊
除了制香界,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贵州的水磨故央是与西藏的尼木藏香、江苏的竹泓制香、福建的永春篾香齐名的独特制香工艺之一。  “故央”是布依语,译成汉语就是“制香”,也称“擀香”。布依族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拜,山神、土地神、水神、秧神等等不一而足。祭祀酬神、婚丧年节,重要时刻都少不了一支香,可以说布依人一生都是和香相依相伴,因此制香对他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漂亮的制香人  安龙县戈塘镇静静流淌的
期刊
晚寨村绿树成荫,翠竹婆娑,古木参天,位于坡脚一条清亮的小溪边,小溪跌入寨脚的悬崖,摔成十丈高的瀑布奇观;山路沿坡脚一直延伸到坡顶,路面为青石铺就,一步一块青石,一石砌一级石阶,至山顶共有千级石阶,从对面山头望去,石级路美丽无比。  还未走进晚寨村,便听见一阵阵歌声飘荡在山谷间,悦耳动听,悠扬婉转,这唱的正是侗族琵琶歌。晚寨被誉为“侗族琵琶歌之乡”,这里是歌的海洋,这里的村民尊崇“饭养身,歌养心”的
期刊
在贵州黔东南的青山界脚下,一个拥有人口1300人的叫做纪德的花衣苗族村寨,以顽强的姿态,对本民族最原始的民族文化,默默坚持着最后的恪守。她遺世独立,在黔东南腹地深处,安详而宁静地,如一朵鲜为人知的奇葩,静静地绽放。  纪德全寨在一个群山环拥的斜岭上,村后峰峦独秀,杉茂林荫,前山叠叠屏障,重重青峦。村头寨脚参天古木展示着村寨的古老。 据说,寨中曾有三块奇石突兀叠立,高约五米,形似三把砍刀,可惜在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