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阳光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间活动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一直以来,课间操就是学生课间活动的主要形式,虽然课间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但因其形式单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大课间活动”应形式多样,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课外运动兴趣,保证运动时间,提高运动效率,促进高中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教育 大课间活动 意义
  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计划》明确,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这一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在时间上得到了落实,锻炼质量上却有待提高。传统课间操的模式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地点完成相同的运动(一般以广播体操为主),这种形式过于单调,学生活动兴趣不浓厚,效果不佳。以“大课间活动”代替单纯的广播操,不仅符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一、在高中实施“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虽然“大课间活动”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高中教学中,一方面因对“大课间活动”的作用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因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视课外活动,导致“大课间活动”实施较为困难。因此,在高中阶段中实施“大课间活动”,首先要明确其作用,其次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组织实施。
  首先,“大课间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传统高中阶段的大课间多以课间操(广播体操)为主,要求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指定场地完成。从学生的运动情况来看,虽然在时间上达到了预定要求,但一些学生在运动中参与度不高,甚至一些学生表现出反感情绪,原因是课间操形式单一、过于单调。以“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运动,因其运动形式多样化,符合高中生追求独立而希望展现自己的心理特点,激发兴趣。
  其次,“大课间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要让学生在“大课间”通过运动舒缓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需要在运动负荷和强度上达标。“大课间活动”因活动内容多样化、形式不拘而备受学生喜欢,学生在运动中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从而为课间活动奠定基础。通过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加上保证运动时间,效率自然得到提高。如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跳绳、韵律操等运动。
  最后,“大课间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生活,丰富学校内涵。在以往的高中大课间活动中,学校或教师更多的是将课间活动当做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产生疲倦后的一种放松形式,而没有将课外活动当做学生的学习内容,延续了千篇一律的广播体操形式。其实,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不仅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学校生活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另一角度说,以“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运动,让学生在运动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发展一定的特长,这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对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在高中实施“大课间活动”的原则
  在《计划》的指导下一些高中学校开始尝试大课间改革,然而在对这些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调查中不难发现,很多学校实施“大课间活动”依然存在随意性,在组织和落实过程中不够到位,导致“大课间活动”出现“乱”、“差”等现象。要保证“大课间活动”真正达到个个喜欢、人人参与、有效运动的目的,在组织实施“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就必须坚持兴趣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和组织性原则。
  首先,“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培养是关键所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需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有的学生喜欢跳绳,有的男生喜欢篮球,在“大课间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活动。
  其次,安全是运动的首要保障。传统大课间运动中以广播体操形式进行,因要求统一,学生在活动中伤害事故较少,采用“大课间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运动,因运动项目多样化,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伤害事故的可能性随之增高,在实施大课间活动中,想方设法保证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再次,“大课间活动”不再以统一要求、统一内容为运动模式,而提倡个性化的选择性运动,这在场地选择上要求更严格。如有的选择慢跑为活动内容,那么,在跑道的安排上就需科学规划,否则极有可能因其他学生的阻碍而导致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最后,“大课间活动”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科学运动,当前一些学校在实施“大课间活动”中过于随意,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目的,反而使学校课间活动呈现混乱局面。因此,在实施“大课间活动”过程中,从校长到直接负责人,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要明确责任,真正做到“活动有规划,落实有专人”,这样才能保证“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在高中实施“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与模式构建
  “大课间活动”在内容选择上趋于多样化,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选择运动内容。在模式构建上讲究“合而分,分而合”,既追求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又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
  首先,从内容的选择和开发上看,学生兴趣所需的各种趣味游戏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如跳绳、慢跑、篮球、乒乓球等,如以跳绳为“大课间活动”内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后,小组学生在指定场地进行跳绳比赛。如果选择民间、民俗民族的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则要根据学生兴趣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如射箭在场地选择上要以室内为主,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学生安全。如果以学生、学校自编、自创的各种韵律操、形体操、校操、特色操、国颁操等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就要力求突出特色。如一些高中学生喜欢舞蹈,在实施“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可安排舞蹈教师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指导,以小组形式进行。当然,“大课间活动”更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实施“大课间活动”中可组织学生创新体育项目。如有的学生喜欢街舞,“大课间活动”完全可以将此纳入其中。   其次,在“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构建上不能过于死板,而要灵活多样。如第一周采用广播操形式进行,第二周换为高一年级乒乓球、跳绳和踢毽子;高二学生女生花样跳绳、踢毽子,男生则以篮球场为主进行篮球活动;高三女生进行花式跳绳、踢毽子,男生在篮球上打篮球。如此第三周更换内容,一个周期结束后反复。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方式。如高一年级某几个班进行篮球活动,另外几个班安排跳绳活动。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活动更有利于突出学生的特长,场地选择上更难。
  四、在高中实施“大课间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实施“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如何根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对策,是保证“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
  首先,组织上较为复杂。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例,不同班级学生的兴趣特点不同,在分组上就会有多个小组,而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多个运动项目,这在场地、器械、管理上就会较为复杂。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在组织活动前制订详细的方案,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负责监控和指导。
  其次,在安全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实施“大课间活动”容易导致学生伤害事故,如果在规划和落实中没有充分考虑分组、场地安排等因素,在活动过程中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在实施“大课间活动”过程中,不仅要以科学的计划为前提,还要注重在活动中安排教师进行监控。教师安排上可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如每周根据课程表而安排相应的教师进行监督。当然,在教师安排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职责。
  总之,转变传统观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革新课件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舒缓压力,在运动中得到锻炼,这样的“大课间活动”才会让学校课间活动更丰富多彩,让学生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刁亚芳.推动阳光体育,创新校园大课间活动[J].文理导航(上旬),2010(12).
  [2]陈东红.搞好大课间的几点经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3]吴冬杰.如何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之我见[J].内蒙古教育,2011(02).
  [4]傅志刚.如何让“大课间”充满阳光[J].新课程(中学),2010(12).
其他文献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悬挂或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对偶联语,是用汉语描述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影响深刻的民俗文化形态。对联与诗歌在文化领域中各领风骚,因此,对联在我国的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放射奇异光彩。  关于对联产生的年代,众说纷纭,迄今无定论。从它的发展史看,它荫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摘 要: 作者结合教学经历,阐述电化教学的重要性,指出利用电化手段,可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特别是利用Flash动漫教学,使呆板的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手段 动漫  一、背景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开始我一直走传统的教学
摘 要: 加强大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江南大学理学院信计专业《数学分析》课程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信计专业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实施措施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迫切需要,对当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便成为目前教育
摘 要: 诺曼·梅勒是美国当代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非虚构小说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压力促使他创作转型,美国社会的动荡为他提供了契机。非虚构小说在梅勒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非虚构小说的创作特点,阐释了梅勒运用小说技巧处理反越战游行的事件。  关键词: 诺曼·梅勒 《夜幕下的大军》 非虚构小说 创作特点  诺曼·梅勒(1923—2007)是美国当代颇受争议
摘 要: 文章主要阐述了Photoshop这门课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模块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创作教学为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采用新的考核办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 Photoshop 教学方法 教学思考  近年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职业教育的春天真正到来了。有从整体教学方案思考的,也有从单门课程思考的。其中Pho
摘 要: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一门“隐性课程”。本文试图立足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充分感知,自主参与布置,共同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通过丰富的教育策略促使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身心自然受到熏陶,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成长、塑造个性,实现环境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环境创建 幼儿园教学 创建策略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
摘 要: 探究性学习对于中职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及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得以唤醒,课堂气氛会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以活跃。本文针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对探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 探究性学习 实践方法  引言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不断改革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其学科发展的必然方向。加强探究性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
摘 要: 标识语英文翻译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然而,南通市4A景区标识语的英译现状并不容乐观。本文以中国珠算博物馆景区的标识语为例,分析、研究其英文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成因和提出对策,为规范景区标语的英语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珠算博物馆 标识语 现状分析  引言  南通市现有5A级景区一家,为:南通濠河风景区,4A级景区四家,分别为:狼山风景区、
摘 要: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目前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诸多困惑与问题,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了见解与主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反思  毛泽东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摘 要: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在最后一部作品《维莱特》中运用了一系列古希腊修身哲学塑造了一个流落他乡仍能保持淡定情怀的孤女形象,背离了十九世纪作品的宗教风格,关注现实生活,显示出强烈的主体哲学色彩。  关键词: 修身哲学 斯多葛主义 操作性技术 主体哲学  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被誉为“第一个把小说当做披露个人心怀的工具的英国作家”,被视做“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及所有其他个人意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