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为研究主题的培训研究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ndb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结合二期课改理念,通过实验、参与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为研究主题的教师培训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创造力,同时借此研究主题使教师的培训能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 激励性评价;学习积极性;创造力;教师培训;有效
  
  Abstract Combine 2nd Stage of the Curricula Innovation, through som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experiments,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to study the teachers training of the research topics on the incentiv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production problem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entive evaluation of classroom production problems can mobiliz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of learning, develop the creativity and the teachers training also can carry out effectively.
  Key Wordsincentive evaluation;enthusiasm of learning; creativity;teacher training; effective
  
  一、引言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水准。从事教师职业本身就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不断学习。教师除了自身修炼之外,参加教师进修学院的培训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途径,那么,教师培训机构如何有效地开展好教师培训工作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化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力求把教师培训工作做得更好更有实效。至此,《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组长研修班》在此大环境下开办,通过调研,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为研究主题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并想通过实证研究改进培训方法,使培训更为有效。
  激励理论和实践与目前的课程教育改革的关系十分密切,《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①
  “应试”教育偏重于解题的技巧,把学生仅仅看成高分的制造者,因而主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控制,大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大量的题海战术,忽略教育本身培养的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认为,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要重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无疑对学生主体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激励”作为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激励是引起个体学生明确的目标指向行为的内在动力。将“激励”这一概念用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评价,就是学生在生成的真实的成就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鼓励性言语(如“好”、“加油”、对学生回答的适宜追问)与非言语(表情、肢体动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是对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做出合理的评价,同时对学生改进学习和完善自我进行导向;它又是实施课堂反馈、评估和决策的重要环节。
  当前,教育界有关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的研究尽管为数不少,但实证研究尚数罕见,以此为主题式的研修模式的实证研究更为罕见,那么针对课堂生成性问题采用激励性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否有帮助呢?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干预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进行探究,并以此检测《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组长研修班》培训的有效性。
  
  二、研究过程
  
  1.被试
  宝山区各区域若干所小学三、四年级数学学科备课组长共36名。研修班学员任教的班级学生2102名。
  2.工具和方法
  (1)本实验使用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作为教学材料,采用本区由教研员命题的能力测试卷对学生进行考察,采用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2)本实验使用《激励性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反馈表》(见附页1)进行跟踪检测。(3)本实验通过研修班承担研究课任务的方式进行检测激励的有效性,采用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4)同时通过参与式访谈、研修班出勤数据、考核的激励性评价(见附页3)等研究方法进行探究。
  3.课堂教学及研修活动实验模式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激发问题思考)→学生思考尝试并讨论→动态生成展现(回答及质疑)→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积极性评价)及时指导→课堂练习(再生成并及时激励性反馈)→总结。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研修活动模式(七个环节):分析实际生成研究主题→提高认识生成思想→生成课例设计→课例研究(试教)生成新课例→实践延伸→集体反思再次生成思想及新课例。
  研修班组织管理模式与360度激励理论(自我激励、垂直激励、他人激励)相结合。
  4.研修活动实验阶段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研修活动形式的形成历经以下三阶段:(1)2007.5~2007.6 以解读《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具体见附页2),每周一次。(2)2007.9~2008.1 以讲座与行动研究为主要内容(具体见附页2),每周一次。(3)2008.2~2008.5 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内容(具体见附页2),每周活动一次。
  
  三、结果
  
  1.学生方面
  
  对表1中的数学能力测试成绩进行比较,考察试验前后的差异是否显著。检验结果发现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差异较大,成绩根据单侧Z检验统计决断规则Z=5.398,Z0.01=2.33<5.398p<0.01。结论为:实验前后学生能力测试成绩有极其显著差异,实验效果极其显著。
  表2《激励性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反馈表》统计情况
  
  对表2《激励性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反馈表》统计情况分析,就纪录在案的来看学生生成的问题及回答鉴定有效率为96.2% 结论为: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用于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2.教师方面
  表3被试实验前后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人数变化表
  
  对表3被试实验前后参加市、区、学区级各类教学比赛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实验前后教师参加市、区、学区级各类教学比赛人数的百分比从11.11%上升到25%。X2=2.346<3.84p>0.05结论为:实验前后教师参加市、区、学区级各类教学比赛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表4被试实验前后期自愿承担研修班实践
  
  对表4被试实验前后期自愿承担研修班实践课任务的人数变化情况进行卡方统计发现, X2=5.486 X2(1)0.01=6.63〉5.486〉3.84 =X2(1)0.05 0.01   表5被试实验前后期实践课活动的出勤人数变化情况表
  
   对表5被试实验前后期实践课活动的出勤人数变化情况进行卡方统计发现, X2=0.935 <3.84 =X2(1)0.05 p>0.05结论为:实验前后期教师实践课活动的出勤比率从83.33%上升到86.57%,实验前后期实践课活动质量无显著差异。
  
  对表6被试出勤人数变化情况进行卡方统计发现, X2=1.831<5.99=X2(2)0.05 p>0.05结论为:实验各阶段讲座的出勤人数无显著性变化,实验各阶段讲座活动质量无显著差异,出勤人数较高,讲座内容适宜。
  
  对表7被试实验期间讲座、实践课出勤人数对比情况进行卡方统计发现,X2(1)0.01 =6.776>6.663 =X2(1)0.01 p<0.01结论为:实验期间讲座、实践课出勤人数有极其显著性变化,讲座出勤率高。
  四、讨论分析
  1.“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及创造力的开发
  本研究的其中一个出发点,是一个令当前教育关注的理论假设,那就是:“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力的开发。实验结果清晰表明,通过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组长研修班的行动研究的结果可知,就数学能力测试成绩而言,实验前后学生成绩差异显著,成绩显著提高,从纪录在案的教学案例来看,学生生成的问题及回答有效率为96.2%,这些都充分说明实验有显著效果。这说明通过激励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同步被适当开发。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课堂生存状态,使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验过程中我们老师用鼓励性的言语、表情、肢体动作对待学生生成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课堂是安全的,学习是愉悦的,只有在这种时刻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学专家安东尼奥·达马西欧认为,这种愉悦的过程意味着“最佳生理状态的协调和生活的顺利运转”。作为世界神经学界的领军人物的他认为,这种欢乐的状态使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各种活动,由此引发的协调可以使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更加高效,更加自由。他还曾经提到,认知科学领域在研究心理过程所涉及的神经网络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状态,他们称之为“最和谐状态”。当达到这种和谐、轻松、高效以及反应迅速的内部状态时,我们所能发挥的能力也会达到高峰。对大脑成像研究显示,当人们处于这种愉快、欢乐的状态时,大脑中最为活跃状态的区域是前额叶皮层,处于高度活跃状态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增强人的思维,比如创造性思维、认知适应性以及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等。如果我们的学生在老师激励的言语下并因此而情绪舒畅的话,学生分析题目的速度和准确率会有所提高。② 难怪,在研修期间由于学员们经常耳濡目染激励的好处,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成功的机会,营造了学生的自我胜任和成就感,鼓励了学生学会自我暗示等,学生的学业成绩才有了提高,并增强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证实了本实验的理论假设。
  2.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为研究主题有利于促进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清晰的反映出,通过这样的主题式培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从实验前后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人数变化来看,人数的百分比从11.11%上升到25%。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向上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从实验前后期教师自愿承担研修班实践课任务的人数有显著性提升来看,实验效果显著,起到了激励作用,体现了办班实效性。教师通过自我激励积极承担上课任务,有学员还自愿提出借班上课,激励效果可见一斑。通过这样的垂直激励,培训组织者也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增强了办班的信心。
  研修班的学员们通过学习激励理论、适宜的讲座把激励机制用于课堂,勇于放手把问题抛与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在动态的生成教学中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创新思维被开启,大家都尝到了激励效应的甜头。
  在研修班的活动中,组织者通过运用新时代激励理论的他人激励法,使每次研究课后的研讨活动非常有效,打破了“一言堂”的格局,每位学员都可以畅所欲言,大胆的表明自己的看法,大胆的提出问题激发大家一起参与问题的讨论,正是由于研修班创设了这样的和谐的氛围,研修班学员们在他人(同伴)的激励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从而证实了实验的理论假设: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为研究主题有利于促进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3.实验实施过程中的优缺点与改进设想
  (1)实验实施过程中的优点
  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可知,研修活动形式受到学员们的普遍认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活动安排见附页2),从实验结果可看出理论学习(讲座)三个阶段的出勤率无显著差异,出勤率高,说明各阶段的讲座内容较能满足学员们的求知需要。从实践课实验前后期出勤率来看,出勤率从83.33%上升到86.57%,虽实践课活动质量无显著差异,但还是略有提高的。
  (2)实验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通过实验表明,实践课实验前后期出勤率与理论学习出勤率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实践课活动的出勤率不及讲座的出勤率高。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可知,有些实践课上课地点较远,有些学员为听一堂课在路上却要花上来回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因此他们选择了在校工作。而上课地点位于宝山中心地带的活动,出勤率较高,基本上与讲座的出勤率持平(见附页1)。这种情况容易挫伤偏远地区上课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的自我激励的发展。
  (3)改进措施
  ①可适当放缓研修频率,建议每两周开展研修活动一次,这样可降低学员工作学习疲劳的程度。
  ②可多安排区名师、学科带头人上展示课,起到示范作用,提高学员实践课的质量。
  ③或开展区域性研修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过长的路程时间,上课老师最好能有接送车辆的保障。
  
  五、总结与展望
  
  “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创造力,同时借此研究主题使教师的培训能有效的开展,激发教师的学习欲望,提升教师学科的发展水平。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研究主题的培训活动的产生,同时也解决了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脱节,所主张的激励学生、激励老师,就是搭建了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为研究主题的培训活动使研修活动的视野更为宽阔,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同时,追求教师的自身发展,达到自我实现。
  虽然,我们的研究方法还需不断的科学化,还需要很多技术支撑,但笔者坚信以“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激励性评价”为研究主题的培训活动最终能达到发展的合理目标:培训特色与师生自我发展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1.
  [2] 丹尼尔·戈尔曼著《社交商》中信出版社 2007年版231-232.
  
  
  作者简介:王琰莉,女,1971年出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学校心理系,在小学一线工作15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2005年起在宝山区 教师进修学院培训部担任数学教师培训工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实施的新课程理念从“人”的高度出发,提出应把数学课堂看作是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  关键词开发;创新潜能;增强意识     一、静水投石,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空气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让学生在精神满足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法”后,我
期刊
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指出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数学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培养既有健全的人格和又有生产技能,既有明确的生活目标、高雅的审美情趣、又能创造、懂得生活的人。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态度、个性和人格等,从人文教育入手,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关注生命;关注个性;关注成长    
期刊
摘要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如此,让主体站在源头上学习原汁原味的、纯粹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产生原生态效果。  关键词生活;语文教学     一、教学即生活--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期刊
摘要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针对其教学难度比较大的状况,本文结合对新所得税准则有关内容的理解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教学;所得税会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 the enterprises i
期刊
摘要 海西经济区是二十一世纪初率先由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随后得到毗邻的浙江、江西、广东相关地市的相应,形成一个以福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区,为内陆经济建设打开一条新通道,被中央确立为新时期经济建设的战略内容。随着海西经济联动的开展,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福建,必然在文化建设方面有新举措。作为文化纽带的图书馆,必然也要回应经济建设所提出的新的诉求,而从文献采集、典藏、开掘、利用等诸多环节入手,为经济建设、文化
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凸显出来,而且任务越来越艰巨,且当务之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 心理教育;提升素质;社会进步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凸显出来,而且任务越来越艰巨,且当务之急。  随着心理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不断学习,使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对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明确了
期刊
摘要 面对多灾多难的南宋,姜夔运用“冷”字造景、回环往复、以景现情等独特的方法,渲染幽冷清空的气氛,暗寓家国兴衰之思;用心灵书写了一曲凄清深沉,绵绵含蓄之歌,撩拨了人们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微妙的情感,使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超越了具体的人、事而获得普遍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凄清;含蓄;避实;清空;创新    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政治、社会不是太强大,在对外实力上始终十分衰弱,尤其是“靖康之难”①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学科教学中急需探讨的话题。如何围绕文本组织学生探究,这一直成为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难点,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以情境创设为突破口,找到了一条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现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来谈谈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关键词 激发;探究;促进思维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现状调查,分析调研结果中突出的问题与原因并结合教学经验进行探讨。英语教学的和谐氛围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加强感情沟通,并通过个性化评价激烈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之间应避免恶性竞争,注重和谐有序竞争,交流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和谐;调研;英语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
期刊
摘要传统的PPT可视效果较好,支持媒体素材功能欠佳,手工制作网络课程/精品课程设计开发较复杂,需要专门的程序人员参与。我们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评估指标设计开发了高校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使普通教师能否利用平台制作出多媒体功能强大、完美支持图、文、音、视、动、色六要素、覆盖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等教学过程和环节的优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和环节     一、应用需求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