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希望能给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一些建议,有助于高校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较晚,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并不十分理想,如何合理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新时期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一些实践探讨。
  1 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充分说明了国家领导人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度。是在新形势下,应对高校学生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一份指导性和综合性文件。文件中对辅导员的角色和定位以及出路都有明确的说明,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体制机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行为处世等方面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新的时代背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自然对该支队伍的建设提出了紧迫性要求。
  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适应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最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最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而能及时发现和化解大学生中存在的矛盾,为维护高校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坚持社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高低、工作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当前大学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多样化发展,这无形当中加大了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强的精干辅导员队伍刻不容缓。
  2 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2.1辅导员来源单一,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来源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高校本科毕业的优秀学生干部留校做辅导员;二是由学校的专业老师和党政领导兼职做辅导员。对于留校的辅导员,虽然有熟悉本校情况、有学生工作经验的优点,但是在工作中容易重复别人的做法,易产生“近亲繁殖”,工作缺乏创新。另外,由于上级领导曾经都是自己的老师,在工作中,可能畏首畏脚,工作缺少灵活性。
  此外,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普遍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较少。据对广西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一份调查显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9.2%,具有博士学历的占3.1%,具有硕士学历的占25%,具有专科学历的占2.7%。可见,高校辅导员和大学导师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距离辅导员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由于学历低、起点不高,事务性工作繁琐,高校辅导员的科研和职称评定受到很大的限制。高校辅导员的学历和职称较低,加上刚留校的本科生经验不足,社会阅历不丰富,这表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2.2 数量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
  按照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的专职辅导员。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对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不少高校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此外,当前高校辅导员具有年轻化的特点,富有朝气,有创一番伟业的雄心。加上现在人才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对思想不稳定、没有很强吃苦精神的辅导员,一旦遇到好的机会就会跳槽。对于本科出身的辅导员,不少立志于考研究生,因为他们原来就比较优秀,有实力去考。考上研究生的辅导员跳槽的概率较大,势必造成人才流失,从而影响到工作,造成队伍的不稳定。
  从高校教育传统角度来看,在“教学和科研为主旋律”、“以学生为本”已成为办学指导思想的情况下,加上制度的缺乏和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不够,使得辅导员这群为学生服务的年轻人,无论是从人们的心理上还是实际工作范畴,总会被视为“校园边缘人”,他们所从事的只是不可缺少的“副业”。“铁打的学校,流水的辅导员”已是很多高校见怪不怪的现象。
   2.3 专业搭配欠合理
  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学科结构也不够科学。据某调查,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背景仅占被调查人数的9.6%,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学科专业的也只占3.8%,这两大学科专业和辅导员工作较贴近,但是两者相加只有13.4%,比例相对便小。理工、农林医类、地矿和石油化工类学科专业背景者占32.9%,其他普通文科类专业占53.7%,两项合计为86.6%。另外,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不完善,辅导员获得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专业结构单一和不协调使辅导员在学习上、思维上缺乏互补性,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2.4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不稳定
  近几年来,教育部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随后,上海等地也出台了配套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2006年4月底,教育部又在上海举办了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这些政策和会议精神体现了政府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然而,这些政策在不少高校却不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即使高校也出台了相关辅导员建设制度,能落实的也有限,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罢了。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首先,高校由于持续扩招而引起的大兴土木,负债累累,使得本就是财政吃紧的高校,很难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没能完全落实国家的政策。
  其次,高校领导一方面强调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在思维上却还停留在原来的状态,没有从高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从事的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往往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例,对当前不少急功近利的高校领导来说,并没有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所以高校并不情愿在辅导员身上投入大量物力财力,加上随着高校领导的换届辅导员制度往往又要重新制定,进一步增加了制度的不稳定性。
  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
  高校对辅导员应像对专业教师一样重视,并将之作为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储备进行投入,提高待遇,尝试走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道路——这是解决广大辅导员出路的根本之路。
  第一,严把入口关,实行准入制,配足配强辅导员队伍。高校应该成立辅导员选聘小组,公开面向社会招聘。结合自身发展条件,逐步提高门槛,应聘条件中应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学生干部经历等硬性指标,使辅导员人员补充处于一个高起点。高校应坚持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1:200的师生比例配足专职辅导员。在此基础上,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从专任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中,选聘责任心强、愿意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担任兼职辅导员,建设专兼结合的强有力的辅导员队伍。
  第二,高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制度,落实待遇。高校应该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业来抓,辅导员管理制度应制度化,而不能朝令夕改。辅导员队伍是高校中一群特殊教师队伍,在政策上应适当倾斜。必须建立起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稳定、建设好辅导员队伍,使广大辅导员不再“迷茫”和“彷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
  第三,规范考核,加强管理,重视培养、提高能力。辅导员考核应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考核工作力求公开、公正、公平,注重实效。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优、晋升提职的重要依据,实行奖惩统一,能上能下。考核的科学实行,有效地规范和督促了辅导员的言行。
  为适应新时期新变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使辅导员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锻炼和提高,高校注重通过上岗培训、日常培训、职业培训和专题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并积极帮助辅导员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第四,把提升辅导员队伍学历和职称列入高校整体发展的“五年计划”和“十年计划”。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和“十年计划”的方式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其中,“十年计划”是提升辅导员队伍学历和职称的总体规划和设想,“五年计划”是对“十年计划”的细化和量化,是具体的设施策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职称事关全局,应该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保持政策连续一致。
  
  参考文献
  [1]任海涛,魏巍.试析如何引导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2]穆林.试析“十一五”期间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3]覃干超,韦诗业.关于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4]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5]南昌大学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其他文献
【正】 河南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前为新乡师范学院标本室。1962年我省高等学校系科调整,原开封师范学院(前身为河南大学,现恢复原名)的生物系人员、设备包括标本全部调入我校,
目前,高校公有教育资源存在体制管理不完善、国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设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数字资源信息,加强高校资源
人的一生中 ,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 ,但一些细节却依然那样清晰 ,生命流年里 ,每一缕记忆都和一段故事牵在一起。在半个世纪的岁月里 ,在大西北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班主任逐渐走上了指导的位子。然而,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仍然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
【正】 卫辉市水泥总厂位于京广铁路和京深“107”国道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矿山储量丰富,是省中型一类企业、省二级先进企业,该厂生产的普通425~#硅酸盐水泥
【正】 河南省自然辩证法第三次教学讨论会于1983年月1日—5日,在我院政教系举行。这次讨论会是受省教育厅委托,由我院教务处和政教系具体承办的。参加讨论会的有河南农学院,
期刊
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义利观、伦理观念三方面有很大区别.研究这种文化差异性,对于找寻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出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省委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攻坚,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实施联县联乡包村扶贫的指示精神,我院成立了“两联一包”扶贫领导小组,郝玉琦院长任组长,沈波、张嘉林二位副院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创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届五十个春秋.经过五十年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终于达到了“知天命”的境界即找到了在中国具体的社会条件下,建设、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