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的优化作用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BAOL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的优化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行常会护理)和观察组(63例,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前,组间QDL评分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前后组内比较有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脑梗死 生活能力状态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的发生率超过了70%,其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最高[1]。我们对生存脑梗死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发现,约有65~80%左右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遗留症,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还有25%左右的患者甚至完全无法自理[2]。为了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状态的优化作用,我院选取了126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回顾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6例进行研究。入选者均符合如下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②均经过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确诊,且无脑出血;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63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6例,年龄在46~78岁之间,平均为(65.14±10.23)岁。剩余63例自动归入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23例,年龄在45~79岁之间,平均为(65.23±10.1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构成等基线资料,组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环境、饮食、药物护理,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等。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和认知干预等。
  1.3 观察指标
  采用QDL(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组间QDL评分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前后组内比较有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组间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和国内外其他文献资料的结果基本相符,充分表明了康复护理的优越性。
  观察组取得上述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是采取了如下康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无法自理,会给家人带来沉重的压力,所以患者很容易对康复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绝望、焦虑、自暴自弃等悲观情绪,不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为了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在对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活动时,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除了能够有效预防抑郁等症状的发生之外,还能够为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奠定心理基础。
  2)康复护理:当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而且神经症状不再恶化24h后,即可进行康复干预锻炼。根椐患者的肢体肌力等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同时,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不能随意离开患者身边,确保患者训练的安全性,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时期指导其开展不同的功能康复训练。
  3)认知干预:早期主要通过与患者交谈、读报、听音乐等方式,提高其觉醒力和环境辨认力;中期主要进行图片、记事本和各种辅助工具训练患者的记忆、理解、听力、阅读、书写的各方面能力;后期则主要通过加深患者记忆、注意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中期训练的效果。另外,建立恒定的每日活动常规,不断地重复和训练,练习从简单到复杂,每次训练时间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宜[4]。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练秀群,朱美玉,崔丽娟. 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6,07(29):96-97.
  [2]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 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2,02(17):191-193.
  [3]王灵芝,符雅屏,田瑛. 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4,02(29):297-299.
  [4]韩振霞,时庆,王敏,等. 超早期康复训练与特殊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2013,07(10):43-45.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治疗失眠问题上,使用真武汤并配合使用针刺治疗与日服艾司唑仑片的疗效差别,通过观察及数据对比分析,作出总结性分析.方法:选用对照实验分析方法,分别对失眠患者
【摘 要】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洗手护士担任扶镜手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临床资料,总结洗手护士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术中出血60ml,手术时间2h,3例因过度粘连而中转开放,无一例术中死亡。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损伤小,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洗手护士的熟练配合及持镜均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切除术 洗手
目的:探索锁定钢板联合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8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
【摘 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家属陪护,实行半开放式管理。结果:经我院的精心护理,结论:我院最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的心理、家庭及社会全面干预护理是对病情康复非常重要的有效护理措施,值得全面推广。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护理措施 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
目的:观察解痉振瘫汤联合穴位刺络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3月--2018年3月,抽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根据不同的
【摘 要】 目的:分析整体系统的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分层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实验组的用药依从性更高(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严密监控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整体
目的 了解一、二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老年营养知识情况,为今后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17名临床护士进行老年营养知识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老年营养知识的平
【摘 要】 目的:对产妇行责任制助产护理,观察其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方法:择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产妇9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将产妇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5例。对参照组产妇行传统分娩护理,对观察组产妇行责任助产方式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在分娩方式方面,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91.11%,剖腹产率为8.89%;参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6
【摘 要】 目的:分析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相关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0例DVT产妇,分析其发生原因、防治与护理对策。结果:治疗与护理后,所有症状均得到了消除,治疗10~15天进行血管造影检查,然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结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与护理,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拴形成的可能性,提升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索路径目标理论在肾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12日-2017年9月15日共计100名肾病内科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使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