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内容广泛,施工难度大,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工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提高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后期维护工作,使建筑物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质量要求。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合理运用加强抗裂、控制温度应力、加固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工程质量,促进土木工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搅拌与浇注技术及粘结力的科学控制建筑业发展迅速、稳定。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概念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体积较大的混凝土,一般大于1m3,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产生裂缝问题,如水泥水化热、混凝土内外温差,或产生温度硬度,会导致裂缝,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内外温差大、表面系数低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当出现裂缝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确保施工质量。
2.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2.1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强度将随着相关要求不断提高。在规划相关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大容积情况下干扰因素的影响程度。例如,在混凝土建筑体积较大的情况下,过量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的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使混凝土内外结构温差小于30℃。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采用C20~C30混凝土强度等级。上述方法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在大体积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需水量。
2.2选用适宜的施工材料
混凝土的水化热反应会增大内外温差,导致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选用水化热反应系数低的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并掺入适量粉煤灰作为外加剂。选用混凝土粗骨料时,应选用级配好、强度高、粒径大的材料,并严格控制泥浆和有害物质的含量,避免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问题。对于细骨料的选用,要严格按照泵送要求选用细砂和中砂,以减少水泥的使用。另外,应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同一龄期的抗拉能力,并加入适当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降低水灰比,优化混凝土的性能。
2.3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对此,应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尽量提高整体结构的性能,减少裂缝的发生,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划分应考虑截面的划分,包括施工长度、施工范围等,并对施工缝进行组合施工,以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同时,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施工能促进大体積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具有工程施工所需的抗拉能力和韧性。后浇带施工一般在混凝土浇筑40天后进行。浇筑前,应合理处理凿毛,保证混凝土接触面的清洁和湿润,并注意温度控制,避免热膨胀和冷缩对施工的影响。
2.4钢筋施工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钢筋是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相同数量的砌块,可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例如,基础板结构的下部钢框架可以连接到电缆臂。楼板配筋施工完成后,可对墙、柱配筋进行调整,以优化整个建筑的结构功能和性能。通常,钢筋需要深埋在混凝土中,其质量检验比较困难。钢筋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对钢筋进行精确的清理和监控,以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2.5浇筑技术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首先要明确整体施工要求、结构指标、钢筋密度等,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浇筑工艺,针对不同的施工部位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取得良好的浇筑效果。在底板浇筑过程中,可实施斜面分层浇筑工艺,分为平面条带、斜面分层、底板底部浇筑。需要注意的是,浇筑过程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层浇筑应采用自下而上、倾斜浇筑的方法。同时,如果间隔时间较长或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结合施工缝处理的要求,确保浇筑的可靠性。在实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按60天强度进行,满足设计要求,注意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等材料的质量,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在夏季施工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较高,需要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管内预埋时,可采用水冷散热的方法,以减少划痕,从而更好地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效果。
2.6混凝土振捣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需要注意在应用过程中实施振动技术。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浇筑带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结合混凝土的自然凝固状态,振捣器可均匀设置在混凝土的三个部位,以保证振捣的密实度。夜间施工时,要保证照明充足,并见底部钢筋。在混凝土振捣技术的实施中,振捣器的应用应上下移动,使上下层混凝土充分振捣。每次振捣都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均匀平整,不再有混凝土下沉和气泡。当钢筋掺量较大时,可适当倾斜振捣角度,振捣速度控制在50cm。主要注意的是振捣过程中,振捣器应远离钢筋、预埋件、管道等,以免碰撞影响振捣效果。
2.7后续养护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开始养护步骤。一是保证保温和湿度的平衡,将混凝土硬化过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当季节或气候不稳定时,应对症下药。比如,夏季要做好降温工作,定期洒水,在墙面铺设降温隔板或材料,以减少温差,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冬季,墙面应铺设保温膜或保鲜膜,防止温度过低引起裂缝。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增加建筑物的使用时间,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保证高层建筑稳定性的基础。由于其明显的优点和较高的承载力,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王沁霞.门窗.2019(20).
[2]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 [J]. 张强.绿色环保建材. 2019(12).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窦艳.建筑技术开发.2020(18).
关键词:土木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合理运用加强抗裂、控制温度应力、加固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工程质量,促进土木工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搅拌与浇注技术及粘结力的科学控制建筑业发展迅速、稳定。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概念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体积较大的混凝土,一般大于1m3,这种大体积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产生裂缝问题,如水泥水化热、混凝土内外温差,或产生温度硬度,会导致裂缝,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内外温差大、表面系数低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当出现裂缝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确保施工质量。
2.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2.1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设计强度将随着相关要求不断提高。在规划相关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大容积情况下干扰因素的影响程度。例如,在混凝土建筑体积较大的情况下,过量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水化热的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使混凝土内外结构温差小于30℃。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采用C20~C30混凝土强度等级。上述方法能有效地保证混凝土在大体积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的需水量。
2.2选用适宜的施工材料
混凝土的水化热反应会增大内外温差,导致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强度,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选用水化热反应系数低的混凝土材料,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并掺入适量粉煤灰作为外加剂。选用混凝土粗骨料时,应选用级配好、强度高、粒径大的材料,并严格控制泥浆和有害物质的含量,避免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的问题。对于细骨料的选用,要严格按照泵送要求选用细砂和中砂,以减少水泥的使用。另外,应提高混凝土结构在同一龄期的抗拉能力,并加入适当的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降低水灰比,优化混凝土的性能。
2.3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对此,应合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尽量提高整体结构的性能,减少裂缝的发生,优化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划分应考虑截面的划分,包括施工长度、施工范围等,并对施工缝进行组合施工,以减小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差。同时,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施工能促进大体積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具有工程施工所需的抗拉能力和韧性。后浇带施工一般在混凝土浇筑40天后进行。浇筑前,应合理处理凿毛,保证混凝土接触面的清洁和湿润,并注意温度控制,避免热膨胀和冷缩对施工的影响。
2.4钢筋施工技术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钢筋是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设置相同数量的砌块,可以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例如,基础板结构的下部钢框架可以连接到电缆臂。楼板配筋施工完成后,可对墙、柱配筋进行调整,以优化整个建筑的结构功能和性能。通常,钢筋需要深埋在混凝土中,其质量检验比较困难。钢筋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并对钢筋进行精确的清理和监控,以保证整体施工质量。
2.5浇筑技术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首先要明确整体施工要求、结构指标、钢筋密度等,并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浇筑工艺,针对不同的施工部位选择不同的施工工艺,以取得良好的浇筑效果。在底板浇筑过程中,可实施斜面分层浇筑工艺,分为平面条带、斜面分层、底板底部浇筑。需要注意的是,浇筑过程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层浇筑应采用自下而上、倾斜浇筑的方法。同时,如果间隔时间较长或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应结合施工缝处理的要求,确保浇筑的可靠性。在实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按60天强度进行,满足设计要求,注意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等材料的质量,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防水效果。在夏季施工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较高,需要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管内预埋时,可采用水冷散热的方法,以减少划痕,从而更好地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效果。
2.6混凝土振捣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需要注意在应用过程中实施振动技术。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浇筑带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结合混凝土的自然凝固状态,振捣器可均匀设置在混凝土的三个部位,以保证振捣的密实度。夜间施工时,要保证照明充足,并见底部钢筋。在混凝土振捣技术的实施中,振捣器的应用应上下移动,使上下层混凝土充分振捣。每次振捣都要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均匀平整,不再有混凝土下沉和气泡。当钢筋掺量较大时,可适当倾斜振捣角度,振捣速度控制在50cm。主要注意的是振捣过程中,振捣器应远离钢筋、预埋件、管道等,以免碰撞影响振捣效果。
2.7后续养护
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即可开始养护步骤。一是保证保温和湿度的平衡,将混凝土硬化过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防止有害裂缝的发生。当季节或气候不稳定时,应对症下药。比如,夏季要做好降温工作,定期洒水,在墙面铺设降温隔板或材料,以减少温差,防止温度裂缝的发生;冬季,墙面应铺设保温膜或保鲜膜,防止温度过低引起裂缝。
综上所述,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增加建筑物的使用时间,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保证高层建筑稳定性的基础。由于其明显的优点和较高的承载力,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王沁霞.门窗.2019(20).
[2]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 [J]. 张强.绿色环保建材. 2019(12).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窦艳.建筑技术开发.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