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全面、深入的改革阶段,课堂教学的思想、目标和方法都需要体现新时期教育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体现创新。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存问题入手分析,随之提出几点加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正确方法。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数学教育
引言:
数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科目,基础阶段的教育,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处于传统的模式下,缺乏创新,衍生出了许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后,教师必须结合要求,加强数学教育工作,使数学教学迎来崭新的明天。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僵化
数学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跟随教育改革的推进而创新。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仍是司空见惯,学生们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早已对数学进行了枯燥、乏味、难度大的定性。要知道,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手段不仅会降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对他们思维、智力、创新力等方面素质的发展也是有弊无利的,也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发展的脚步。
(二)教学主体体现不明确
如今,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育工作需要按照他们的需求、特点来开展,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加以体现。但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师生之间的主次地位体现不明确,许多教师仍然在占据课堂主体,独霸着课堂上的发言权,不考虑学生们的感受,将总结好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们。这样的教学是学生所抵触的,也是导致数学教学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二、新形势下加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思想,大胆放手
想要走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困境,新时期下,教师必须革新教育思想。小学生的潜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事事都“包办”,要大胆的给他们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否则学生在考试或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永远只能求助于他人,缺少自主解决的能力。因此,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探究。举例而言:在进行“时间的认识”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哪个指针是时针、分针、秒针,应该如何来看时间的话,学生可能当时记住了,过两天再去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忘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思想,让学生自己去对表盘上三个指针代表的含义进行探究,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究、努力,这种教学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想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形式来使得数学生活化。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水果经营商在卖水果找零钱”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开展生活化的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进行“平均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分给学生每个人不等数量的铅笔,让学生计算每个人拥有的铅笔数量的平均数是多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因此教师必须设置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用学生考了多少分来衡量,更应该以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了哪些技能来作为参考标准。
(三)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标准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语言方面。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进去,而是采取统一目标、统一方法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永远学习能力都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很难有提升成绩的机会”。因此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保证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举例而言: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学习,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他们先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互助式学习,大家一起互相帮助、完成任务;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他们不设置任务,从最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对他们进行渗透,保证他们最终能够有所收獲[2]。
(四)改善评价形式,利用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形式、标准都过于单一,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改善评价形式,利用评价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思考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于课堂上走神、不认真思考的学生进行引导,保证他们能够通过评价了解如何改善自己。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定要比师生沟通更顺畅,同时朝夕相处的学生也更了解彼此,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的优点以及需要改善之处,利用这种形式来督促学生进行改进。
三、结语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彩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3(8):25.
[2]高彩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1):22.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数学教育
引言:
数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科目,基础阶段的教育,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由于长期处于传统的模式下,缺乏创新,衍生出了许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后,教师必须结合要求,加强数学教育工作,使数学教学迎来崭新的明天。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僵化
数学教育工作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并没有跟随教育改革的推进而创新。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仍是司空见惯,学生们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早已对数学进行了枯燥、乏味、难度大的定性。要知道,缺乏创新和多样性特点的课堂教学手段不仅会降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对他们思维、智力、创新力等方面素质的发展也是有弊无利的,也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发展的脚步。
(二)教学主体体现不明确
如今,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体,教育工作需要按照他们的需求、特点来开展,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加以体现。但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师生之间的主次地位体现不明确,许多教师仍然在占据课堂主体,独霸着课堂上的发言权,不考虑学生们的感受,将总结好的知识强硬的灌输给学生们。这样的教学是学生所抵触的,也是导致数学教学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二、新形势下加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思想,大胆放手
想要走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困境,新时期下,教师必须革新教育思想。小学生的潜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事事都“包办”,要大胆的给他们自主学习、思考的机会,否则学生在考试或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中,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永远只能求助于他人,缺少自主解决的能力。因此,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改进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学习、探究。举例而言:在进行“时间的认识”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告诉学生哪个指针是时针、分针、秒针,应该如何来看时间的话,学生可能当时记住了,过两天再去就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忘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思想,让学生自己去对表盘上三个指针代表的含义进行探究,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究、努力,这种教学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教师要想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形式来使得数学生活化。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四则运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个“水果经营商在卖水果找零钱”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开展生活化的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进行“平均数”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分给学生每个人不等数量的铅笔,让学生计算每个人拥有的铅笔数量的平均数是多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因此教师必须设置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数学的教学不应该仅仅用学生考了多少分来衡量,更应该以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了哪些技能来作为参考标准。
(三)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标准
众所周知,学生之间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而有的学生则更擅长语言方面。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进去,而是采取统一目标、统一方法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永远学习能力都强,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很难有提升成绩的机会”。因此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保证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同时也使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举例而言:在进行分数的教学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异分母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的学习,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要求他们先完成同分母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并重点引导他们进行互助式学习,大家一起互相帮助、完成任务;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为他们不设置任务,从最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对他们进行渗透,保证他们最终能够有所收獲[2]。
(四)改善评价形式,利用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根据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形式、标准都过于单一,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一定要改善评价形式,利用评价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思考的学生提出表扬,对于课堂上走神、不认真思考的学生进行引导,保证他们能够通过评价了解如何改善自己。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定要比师生沟通更顺畅,同时朝夕相处的学生也更了解彼此,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学生的优点以及需要改善之处,利用这种形式来督促学生进行改进。
三、结语
随着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革,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我们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并及时推广普及,才能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彩云.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3(8):25.
[2]高彩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