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感关系的研究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f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核心理念。要让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现实,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努力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利用影响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原动力,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师生情感;数学教学;培养;教学相长
  师生情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为完成共同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情感上的关系。《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指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能否正确处理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师生间的情感培养,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为了培养这种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在数学教学中,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第一、调整角色定位,培养情感基础
  树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调整好角色定位,是建立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所建立的师生情感关系必定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所充当的角色绝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但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放不下这个架子。举个最常见的例子:“请、谢谢、对不起”是我们教学生使用的最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我们老师也经常用。可有多少老师对我们的孩子用过这些礼貌用语?许多教师习惯了对孩子吆来喝去,甚至个别教师言语间流露出讽刺与挖苦,认为“对他们哪用那么客气”?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课堂气氛不尽如人意,师生情感关系比较“僵”,为什么呢?来听几句课堂“妙语”:“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连××同学都会了,我想其他同学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吧!”“你怎么连这题都不会做呀?”事儿虽小,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很大:就是教师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要知道,每个学生也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思想感情。苏霍姆林斯基把要珍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形象的比喻为"要小心地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鼓励和引导,应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学生常因教师对他的爱护、尊重而“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对于教师的赞扬而引起内心的愉快和深深的满足;对于教师的忠告和批评而会激起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教师则会因学生对他的尊敬、爱戴而敬业爱生、循循善诱。久而久之,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促进教学相长。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第二、展示教学魅力,优化师生情感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数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它较为枯燥、乏味,而且数学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想象,亲自动手,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在互动互惠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动态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使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实践表明,师生间积极肯定的认识,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进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有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相互交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教学效果和质量影响很大。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可以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在愉快的合作中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展现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情感
  在许多成功人士经验谈中,也曾表明他们小时候对某一学科的爱好和学习热情取决于他们的老师的教学态度和其之间形成和睦、亲善的关系。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得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热情怎么能感染人?没有真诚怎么能打动人?没有宽容怎么能唤醒人?没有幽默怎么能吸引人?
  要想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此外,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此外,教师必须认真负责,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教师要热情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深入学生之中,与每个学生交心、做朋友,可以增进与学生个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深厚的感情和友谊。这种师生关系给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影响,往往是相当深刻、持久的。
  第四、改进评价方式,促进情感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启迪、点拨、组织评价交流。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要用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然后帮助提出改正的方法。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分步肯定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体验到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后的成功感觉和喜悦心情。这样的评价交流,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各抒己见、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情感关系,同时能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获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每个老师的义务。充满激情,鼓励的评价,让孩子们放松了紧张的心情,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从而逐渐爱上了数学。
  只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 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和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事,它需要师生特别是教师的真情付出,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笔者愿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用真情、智慧和汗水,让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真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使之成为教育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新世纪教师素养专题》,于漪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文本留白、 激发阅读兴趣” “提问留白,激越思维拓展”、“ 想象留白,彰显课堂张力”等手段,引领学生将文章读通、读透,读到心里去。教师只有这样充分挖掘“文本留白”的潜在魅力,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激发阅读兴趣 激越思维拓展;彰显课堂张力;诠释文本内
期刊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如潮水般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这对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观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语文教育工作者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变教学为导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习氛围;学习时空;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
期刊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沟通科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班级管理的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责无旁贷的。在班级教育和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可以摆脱传统的知识和观念束缚,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曾有一篇关
期刊
经济时代呼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培育开发创新能力,只有从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盛存亡这个高度来认识,才能把握培育创新能力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激励我们不断开发个人的创新能力、个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创新能力,以至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创造力是智力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正常人,从儿童期开始,都具有创造的能力,只是具有大小之分。但是创造力和别的智力成分不同,它属于一种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阶段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因此,在为国家培养素质全方位的技能型人才这个大目标下,教
期刊
新课标中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诉,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如今正是信息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交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很难想象一个又会听、又会说,不会与人口语交流的人如何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下去。新课标适应这个变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1.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
期刊
【摘 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味使用鼓励、表扬,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当学生出现屡教不改或者严重违纪时,适时适度地使用惩戒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适度惩戒  如今,“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已经成了教育届的主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成为学校、家长、社会的共识。“惩戒”二字成了教育中不能触及的“高压线”,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戒就
期刊
【摘 要】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针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效率低下的现状,文章剖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思路,调动学生对外语的积极性。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教师亟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现代英语教学;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手段  1.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