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与共,和而不同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传统课堂教学在日渐完善的同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相对固定的授课模式、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学生各自为战以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忽略,都使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仿佛被锁住了条条沉重的镣铐。于是,各种教育改革幕天席地,卷起了层层浪花。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因为它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针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小组合作的教育方针,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深挖理论,必将对小组合作机制的创建有所裨益。
  一、觅古寻踪——中国古代“合作学习”溯源
  两千年前,中国已有了合作学习的思想端倪,《诗经·卫风》中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句子,后来荀子、颜之推等各在著述中引申为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之意,可作为首条例证。《论语》中也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相应论述,而真正明确提出合作学习观点的,当属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
  《学记》本是典章制度《礼记》中的一篇,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教育目的及作用,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相观而善之谓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各自为战”的现象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相观而善”认为师生朋友之间相互启发,可以补偏救弊,开拓眼界。同时,学友之间不仅要相互学习,更要择善而交,防止“燕朋”损友误导而荒废学业,首度明确肯定了群体合作学习对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在教育实践中,孔夫子杏坛讲学,以“启发教育”为特色,大多以师生拘谨的礼问礼答为授课形态,宣扬理学的朱熹则发展了先哲的教学法,在白鹿洞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升堂讲学”、“互相切磋”、“质疑问难”、“展礼”等,可以说是迈上了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新台阶。在儒学宣扬“师道尊严”的时代背景下,“高业弟子转相传授”是私塾普遍认可的有效教学法。当然,这种合作学习有相当大的局限性,无法营造起真正的学习民主氛围。
  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近代众多留学海外的教育思想家学贯中西,融合各家思想,共同催生出中国现当代教育的雏形,“合作学习”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理论创建——当代西方“合作学习”掠影
  教育在不同的民族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西方“合作学习”最早起源于一种流行于19世纪初的教学方法——贝尔-兰开斯特制。贝尔-兰开斯特制,又名导生制,是由英国安德鲁·贝尔和约瑟夫·兰开斯特分别独自创立,这种类似于陶行知的“小先生制”的教学方式,对普及初等教育颇有帮助,因此风行欧美诸国,众多教育理论方面的学者都有过论述。
  主要代表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将不同能力、性别、种族之学生分配于小组中一起学习。它能适用于不同学科及不同年龄学生之学习。”
  帕克则说:“合作学习是在教室的学习环境中,提供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与同学共同学习,彼此互相支持、批判或分享彼此的观点,最后共享成果,并藉此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更多的合作行为。”
  还有一种观点是:“合作学习是一种在一起学习的活动方式,鼓励彼此讨论,扩展思考和期望以引导更高层次的认知,刺激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能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复杂、有趣及开放性的作业,一旦此过程达到完全内化后,即成为学生独力发展过程中之一部份。”
  综合美国众多学者的观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有一下几点共性:1.合作学习是一种系统化的教学策略。2.合作学习需要建立至少两人以上的学习小组。3.学习成员之间共同学习,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4.在课堂上,充分发扬民主气氛,鼓励小组间进行共同协商讨论一个或数个主题。5.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知、情、意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以促进彼此学习。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激励性评价成为一种重要的评价手段,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卡耐基也曾说过:“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通过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地体会到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体会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体会到表扬和鼓励的重要性。  实际上,
期刊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建立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坚守住“双基”底线,优化教学方法,使教师和课堂更富有内涵。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要立足于日常课堂教学,加强与教学同步的常规教研,把教研活动置于真实的教学语言、真实的学习表现、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的课堂基础上,把教研贯串在教师的
期刊
如果说基础教育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语文教学是在为学生的精神成长打底,那么富有人文情怀的阅读完全可以为学生构建起精神家园。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 ⑦可见,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巨大。这是我们绝大多数老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更应该把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古人曾要求人们要“因声求气”,所谓的“因”就是根据,依照的意思,“求”,就是探求,推求的意思,就是说要通过朗读,体味、探求诗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音调,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我在讲周邦彦的《苏幕遮》时就采用了朗读教学法,可以说整堂课是以读代讲,以读代分析。我是这样设计的:课
期刊
一、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型教学策略开始逐渐应用到学科教学当中去。自主学习策略主要是通过分析、质疑、构想以及实践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将自主学习策略应用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策略充分肯定了学生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二、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
期刊
提起篆刻,可能天生有缘,记得还是上小学三年级时,妈妈的同学送了一幅她亲笔画的国画“骏马”。对画我倒是没太留心,但盖在画右边的鲜红印章却深深吸引了我。那时我不懂什么是印章,好奇的问妈妈,那画上为什么有一小片红团?是叔叔不小心弄脏的吧?母亲笑而答道:“傻孩子,那是印签,是画画的人画完画后盖的刻有自己名字的私章。”我又仔细看了看,不对,那弯弯曲曲像树苗根样的竟是字?妈妈又讲,“那是书法的一种,叫篆刻,你
期刊
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如天使般纯美洁净,上帝似乎并不想让我们每个人都顺水行舟到彼岸。人生路茫茫,有时电闪雷鸣,狂风骤雨,被吹折羽翼的天使坠落凡间,变成了我们班里每一个或自闭、或顽劣、或沉默的孩子。  刚毕业的08年,遇到了总是默默缩在角落里的你,那双永远也抬不起来的双眼对任何人都充满了畏惧,课堂上永远少着一双自信的小手,未完成作业的名单里却总是有你刺目的名字。第一次作文,所有的同学都工工整整,几度修改
期刊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期间肯定会遇到很多复杂棘手的事情或者学生,这些会让班主任的管理感到非常的困惑,通过一些传统的教育手段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班主任会困惑很长时间。随着班主任工作的进行,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班主任会逐渐意识到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上个世纪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相比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能力也非班主任想象的那样简单,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对自我的认识不再那样的单纯。
期刊
班集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文化是“班集体群体文化”的简称,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内师生通过教育、教学与管理活动,创设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班集体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精神。良好的班集体文化可以成为凝聚班集体力量的精神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这就向全体语文教师提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的精神。新课标的要求,把“人”的社会能力作为最终培养目标,更体现了大语文观精神。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这就是说,要求学生动口读,动口说,也要求学生动手写,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