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壁古战场沉睡着太多英雄旧梦,很多人溯梦而来,抱梦而归。
危岩峭壁如凶兽的獠牙,在乱云的怂恿下沉沉压来,仿佛日渐逼仄的年岁。狂风把你冗长而苍白的过往狠狠揭开,两手空空的你顿生蜉蝣之感,像鸟儿不着痕迹地从长空跌落,一朝逝去,名姓将比肉身腐烂得更快。于是对功业长存的人陡生艳羡,任凭大浪淘沙,亘古的潮声一遍遍讲起他们的故事。比如在三国乱世中指点风云的周郎,大多数人就算熬到白头也难企及他的少年功名。光芒盛放如苏轼,也会在“遥想公瑾当年”后哀叹“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郎”是个风华隐现的字眼,世人毫无异议地将它奉与周瑜,让他在竹青史卷中做永远的春风少年。
周瑜命殒巴丘时年仅三十六岁,像一曲慷慨颂歌未至高潮便戛然而止。也许是上天太会把握节奏感,前面的铺设已极尽华彩,后面干脆删繁就简,一锤定音。从此,周瑜以少年形象定格于世,哪怕山河都沉于苍颜白发,他依然是羽扇纶巾、闻曲回顾的风流儿郎。
当年孙坚讨伐董卓时,举家搬至周瑜的故乡。十五岁的周瑜初显英雄气度,将一所大宅院送与孙家。也许英雄的气场都是相通的,与年龄无关,只需萍水一面,便可肝胆相照。孙坚烈如猛虎的气势点沸了周瑜的热血,孙坚是照亮周瑜少年时代的光,让他明白,家国的命脉其实掌握在每个人手中,若想改变不公世道,除了抱怨更要抗争。所谓乱世出英雄,出身士族的少年郎,要家世有家世,要胆魄有胆魄,要机缘有机缘,更有一望无垠的青春岁月静候梦想驰骋,此时不拼更待何时?蛰伏已久的壮志如敏感的火种,借得风势便可燎原。
孙坚之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共结“登堂拜母”之义,又广交天下英雄,在江南名士中声誉斐然。那真是一段流金岁月啊,两个风华正茂的少年识于微时,并肩坐在大鹏的翅膀上,循着潮汛的召唤奔赴心之所向的南冥。这一路云山雾海,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变故,但两颗渐生灵犀的少年心化作灼灼明灯,赤心通明之下,犹疑和猜忌的暗影消弭无形。
孙坚死后,孙策在周瑜的鼎力相助下所向披靡,打下一片江山。可叹天命难卜,孙策不幸遇刺身亡,过早地抛下了梦里江山,也抛下了与他携手同行的挚友。悲恸过后,周瑜的用兵之策愈发凌厉如风,情深义重如他,怎会轻易放弃明亮如故的少年梦。孙策曾说:“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不枉孙策如此看重这段情谊,他死后,弟弟孙权只是个羽翼未丰的将军,手握重兵的周瑜却甘愿以君臣之礼相待。周瑜堪稱天纵英才,戎马筹谋于他而言,更像是举重若轻的游戏,也是实现少年梦想的途径,抑或是聊报情义之举,却不是称王称霸的手段。
乱世万象纷纭,局势错综复杂,在孙权固守的棋盘上,周瑜是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洒脱如他,本该抱着“难得糊涂”的处世箴言卧花醉眠,安心做不惹尘埃的风流周郎。可他偏偏独醒于一片愚钝怯懦的庸庸醉态中,洞明利害,举措果敢,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帮孙权撑起主心骨。曹操赢得官渡之战后,责令孙权将儿子送来做人质,群臣众说纷纭,孙权也举棋不定,只有周瑜直言:孙权父兄的余威犹在、旧业坚实,正是士气旺盛的好光景,何必送人质受制于人呢?不如静观其变,若曹操能遵从道义,再归附也不迟;若他图谋生乱必玩火自焚,孙权只需静待天命即可。当众人为应付纷争而焦头烂额时,周瑜却像一个游走于局外的素心少年,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却可以化解局中人的困惑。少年心最是澄明,不被名缰利锁牵绊,以观花叶之心观天下,所以能于幽微处乍起惊雷。
比如曹军压境之际,面对双方悬殊的兵力,孙权的部下又为主战还是主和闹得不可开交,还是周瑜揭穿了曹军“纸老虎”的假象,句句直指曹操痛处。孙权听罢,拔剑砍下桌角,“劝降者如此案!”
不出周瑜所料,赤壁一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恨声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他大概忘了,当初是谁为了拉拢周瑜派蒋干前去游说。当然,周瑜拒绝了,正如他拒绝了无数次拥兵自重的时机。刘备曾揣测他“恐不久为人臣”,然而周瑜对孙权的忠诚至死不渝。他永远都是心怀春风的少年,为了延续始于微时的情谊,甘愿奉送一生的风华。千秋霸业于枭雄而言重如泰山,少年郎却最爱章台花、灞桥柳,偶尔搅动风云也轻易得恍若任性之举,把赫赫战果当作漂亮的绣球,随手抛给哄抢的众人,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笑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瓜分战果是他们的事情,周瑜却转头听小曲儿去了。博大精深的音律于周瑜而言,其玄妙之处不亚于兵法,原本行云流水的曲调稍有差池便可惊动他的耳朵,这乐感敏锐得近乎本能。于是,爱慕周郎的抚琴女揣了粉嫩的小心思,故意弹错音调,只为换他含笑一顾。
东吴老将程普曾不服周瑜,周瑜却始终以礼相待,后来程普叹服,“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曾心怀嫌隙的人尚且为他的风华而沉醉,被他宠在年少时光里的小乔该有多幸福啊,花月良辰沾染蜜糖,恍惚了今夕何年。
杜牧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在决战之际,东风偏偏眷顾了这个天之骄子,托着他的少年意气扶摇直上,成就一段壮阔史诗。
一曲东风破阵,不枉少年时。
危岩峭壁如凶兽的獠牙,在乱云的怂恿下沉沉压来,仿佛日渐逼仄的年岁。狂风把你冗长而苍白的过往狠狠揭开,两手空空的你顿生蜉蝣之感,像鸟儿不着痕迹地从长空跌落,一朝逝去,名姓将比肉身腐烂得更快。于是对功业长存的人陡生艳羡,任凭大浪淘沙,亘古的潮声一遍遍讲起他们的故事。比如在三国乱世中指点风云的周郎,大多数人就算熬到白头也难企及他的少年功名。光芒盛放如苏轼,也会在“遥想公瑾当年”后哀叹“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郎”是个风华隐现的字眼,世人毫无异议地将它奉与周瑜,让他在竹青史卷中做永远的春风少年。
周瑜命殒巴丘时年仅三十六岁,像一曲慷慨颂歌未至高潮便戛然而止。也许是上天太会把握节奏感,前面的铺设已极尽华彩,后面干脆删繁就简,一锤定音。从此,周瑜以少年形象定格于世,哪怕山河都沉于苍颜白发,他依然是羽扇纶巾、闻曲回顾的风流儿郎。
当年孙坚讨伐董卓时,举家搬至周瑜的故乡。十五岁的周瑜初显英雄气度,将一所大宅院送与孙家。也许英雄的气场都是相通的,与年龄无关,只需萍水一面,便可肝胆相照。孙坚烈如猛虎的气势点沸了周瑜的热血,孙坚是照亮周瑜少年时代的光,让他明白,家国的命脉其实掌握在每个人手中,若想改变不公世道,除了抱怨更要抗争。所谓乱世出英雄,出身士族的少年郎,要家世有家世,要胆魄有胆魄,要机缘有机缘,更有一望无垠的青春岁月静候梦想驰骋,此时不拼更待何时?蛰伏已久的壮志如敏感的火种,借得风势便可燎原。
孙坚之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两人共结“登堂拜母”之义,又广交天下英雄,在江南名士中声誉斐然。那真是一段流金岁月啊,两个风华正茂的少年识于微时,并肩坐在大鹏的翅膀上,循着潮汛的召唤奔赴心之所向的南冥。这一路云山雾海,有太多不可预料的变故,但两颗渐生灵犀的少年心化作灼灼明灯,赤心通明之下,犹疑和猜忌的暗影消弭无形。
孙坚死后,孙策在周瑜的鼎力相助下所向披靡,打下一片江山。可叹天命难卜,孙策不幸遇刺身亡,过早地抛下了梦里江山,也抛下了与他携手同行的挚友。悲恸过后,周瑜的用兵之策愈发凌厉如风,情深义重如他,怎会轻易放弃明亮如故的少年梦。孙策曾说:“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不枉孙策如此看重这段情谊,他死后,弟弟孙权只是个羽翼未丰的将军,手握重兵的周瑜却甘愿以君臣之礼相待。周瑜堪稱天纵英才,戎马筹谋于他而言,更像是举重若轻的游戏,也是实现少年梦想的途径,抑或是聊报情义之举,却不是称王称霸的手段。
乱世万象纷纭,局势错综复杂,在孙权固守的棋盘上,周瑜是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洒脱如他,本该抱着“难得糊涂”的处世箴言卧花醉眠,安心做不惹尘埃的风流周郎。可他偏偏独醒于一片愚钝怯懦的庸庸醉态中,洞明利害,举措果敢,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帮孙权撑起主心骨。曹操赢得官渡之战后,责令孙权将儿子送来做人质,群臣众说纷纭,孙权也举棋不定,只有周瑜直言:孙权父兄的余威犹在、旧业坚实,正是士气旺盛的好光景,何必送人质受制于人呢?不如静观其变,若曹操能遵从道义,再归附也不迟;若他图谋生乱必玩火自焚,孙权只需静待天命即可。当众人为应付纷争而焦头烂额时,周瑜却像一个游走于局外的素心少年,看似不经意的点拨,却可以化解局中人的困惑。少年心最是澄明,不被名缰利锁牵绊,以观花叶之心观天下,所以能于幽微处乍起惊雷。
比如曹军压境之际,面对双方悬殊的兵力,孙权的部下又为主战还是主和闹得不可开交,还是周瑜揭穿了曹军“纸老虎”的假象,句句直指曹操痛处。孙权听罢,拔剑砍下桌角,“劝降者如此案!”
不出周瑜所料,赤壁一战,孙刘联军以火攻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恨声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他大概忘了,当初是谁为了拉拢周瑜派蒋干前去游说。当然,周瑜拒绝了,正如他拒绝了无数次拥兵自重的时机。刘备曾揣测他“恐不久为人臣”,然而周瑜对孙权的忠诚至死不渝。他永远都是心怀春风的少年,为了延续始于微时的情谊,甘愿奉送一生的风华。千秋霸业于枭雄而言重如泰山,少年郎却最爱章台花、灞桥柳,偶尔搅动风云也轻易得恍若任性之举,把赫赫战果当作漂亮的绣球,随手抛给哄抢的众人,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笑意。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瓜分战果是他们的事情,周瑜却转头听小曲儿去了。博大精深的音律于周瑜而言,其玄妙之处不亚于兵法,原本行云流水的曲调稍有差池便可惊动他的耳朵,这乐感敏锐得近乎本能。于是,爱慕周郎的抚琴女揣了粉嫩的小心思,故意弹错音调,只为换他含笑一顾。
东吴老将程普曾不服周瑜,周瑜却始终以礼相待,后来程普叹服,“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曾心怀嫌隙的人尚且为他的风华而沉醉,被他宠在年少时光里的小乔该有多幸福啊,花月良辰沾染蜜糖,恍惚了今夕何年。
杜牧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在决战之际,东风偏偏眷顾了这个天之骄子,托着他的少年意气扶摇直上,成就一段壮阔史诗。
一曲东风破阵,不枉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