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 GSTM3TV2对胰腺癌化疗耐药的调控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STM3TV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细胞化疗耐药的调控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收集2016年7—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以及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BxPC-3、MIAPaCa-2、PanC-1、SU86.86、T3M4、耐药株AsPC-1/GR、耐药株MIAPaCa-2/GR和人正常胰腺上皮细胞株hTERT-HPNE。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GSTM3TV2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情况。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使胰腺癌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表达GSTM3TV2后,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GSTM3TV2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构建GSTM3TV2稳定过表达胰腺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体内水平进一步观察GSTM3TV2对胰腺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STM3TV2在胰腺癌细胞化疗耐药过程中可能的分子机制。

结果

GSTM3TV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493±0.084)高于癌旁组织(0.084±0.019)(t=5.146,P<0.05);同时,GSTM3TV2在胰腺癌耐药细胞株AsPC-1/GR(210.799±19.788)和MIAPaCa-2/GR(122.408±23.419)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亲本株(3.793±0.615和5.179±1.095)(t=21.800,P<0.05;t=-18.490,P<0.05)。体内实验结果提示,经化疗药物治疗后,稳定过表达GSTM3TV2的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1 059.609±102.498)mm3]大于对照组[(566.414±81.087)mm3](t=4.230,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GSTM3TV2可促进细胞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1、CDK6等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等的表达可增加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Vimentin、N-cadherin、ZEB1、Snail及Slug等表达;反之则抑制GSTM3TV2的表达水平。

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 GSTM3TV2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降低胰腺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其调控化疗耐药的机制可能与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活化相关。

其他文献
乳腺癌外科治疗尤其是腋窝处理方式中的"减法"理念日益获得关注和实践。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因可有效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成为临床腋窝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常规处理方式,部分前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得以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近年来几项国际临床研究聚焦于当前哨淋巴结1~2枚阳性时以放疗代替清扫,结果显示,放疗相较于清扫可以将上肢水肿发生率降低近50%。为了理性解读上述非劣效性研究结果,正确看待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腋窝放
期刊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的腋窝处理方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1 557例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9岁(范围:21~85岁)。DCIS外科治疗方式主要有改良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含或不含腋窝淋巴结处理)及保留乳房手术(含或不含腋窝淋巴结处理)。腋窝淋巴结处理方式主要有腋窝淋巴结清扫(A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16家医疗中心200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放化疗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学结果、随访数据,共7个部分77个字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假设性检验,采用Kaplan-Meier
颈椎病性肌萎缩(CSA)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CSA的发生以颈椎退变为基础,主要表现为节段性、非对称性、稳定性上肢肌肉萎缩,伴或不伴轻度感觉异常及脊髓病变(表现为下肢症状及步态异常),也称为Keegan型颈椎病。本文对CSA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血管及分支的解剖结构或变异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研究(注册号:ChiCTR 1800014610)。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100例患者的术中解剖资料。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61.0±12.3)岁(范围:31~82岁),体重指数(23.3±3.5)kg/m2(范围:16.0~34.2 kg/m2)。分析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暨器官移植科接受PD术后的19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性112例,女性78例,年龄(73±6)岁(范围:22~77岁)。对可能与生化漏进展为B级胰瘘有关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再选择能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且经Log
期刊
期刊
微创食管切除术应用于食管癌外科治疗已逐渐得到认可。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食管外科的应用推广,机器人辅助食管切除术在国内较大的医疗中心已逐步开展,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得到国内部分同行的认可。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得到安全、规范的治疗及改善预后,使该术式能够规范化应用及发展,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遵循食管癌外科治疗原则和微创操作的规范技术,制定机器人辅助食管切除术临床专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