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呼叫Uber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t197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沃尔玛遇上Uber,是无边界竞争,还是无条件合作?这一次,它们选择了后者。一个是极力转型电商却屡屡受阻的传统零售商,一个是火力全开进军全世界却处处遇对手的打车软件,二者一拍即合:让Uber为沃尔玛送货吧。

追赶亚马逊


  自此,大范围的“线上购物+线下取货”的模式,在沃尔玛这里,终于实现了。6月3日,沃尔玛宣布与打车软件Uber、Lyft进行合作,作为沃尔玛“同日达”送货服务的一环,Uber和Lyft将分别在凤凰城和丹佛展开快送配送业务试点。
  这一合作的方式大概是这样的,顾客在沃尔玛网上商城购买货物后,选择“送货上门”服务,并提供送达地址与送货时间。沃尔玛派专人拣货、打包、叫车,最后由Uber或Lyft司机将货物送至顾客手中。
  沃尔玛虽然一再表明自己发展电商的决心,却似乎并不愿意为此次“送货上门”服务埋单——顾客在选择该项服务后,将支付7~10美元的物流费用。这一费用的收取似乎也是你情我愿:就目前来看,假如沃尔玛的送货费用收取方式与Uber此前载人的费用无异,那么对沃尔玛来说,顾客支付的7~10美元绰绰有余;对顾客来说,此前如果进行网购,要么只能自己去就近的沃尔玛商店提货(定点投放),要么选择物流送货到家,但物流费用却比10美元高出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服务试用于生鲜产品,也就是说,沃尔玛要开始造“生鲜梦”了。但相比之下,亚马逊的“生鲜梦”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
  2007年,亚马逊在自己老家西雅图开启了生鲜派送服务Amazon Fresh,利用自己的卡车为用户提供肉类、新鲜食材及杂货的家庭递送,并随后在纽约、费城和加州部分城市实现了当日送达,之后在洛杉矶和旧金山湾区附近建设了新的配送仓库;
  2014年,亚马逊尝试建设自主物流,为此不仅不惜与多年的物流合作伙伴UPS闹僵,还从对方手里挖走大批各级管理人员,但目前来看自主物流效果一般——有顾客开始埋怨亚马逊自有物流服务配货延迟且有包裹丢失现象。
  2015年9月,亚马逊上线了Amazon Flex服务,这就像送货界的Uber或滴滴,用户通过该应用进行注册后,只要申请送货,就能在提示下到小型仓库进行取货,并在1~2小时内将商品送到客户家中,亚马逊自此加入零工经济的商业模式。

发力无人机


  10年的时间差,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业务能赶超亚马逊吗?目前看来,沃尔玛虽然走得不无辛苦,但它在各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
  在Uber之前,沃尔玛也有“送货上门”服务:今年3月开始,沃尔玛山姆会员商店与物流公司Deliv合作,选择迈阿密为试点,将货物送至网上下单的顾客家中,但顾客要支付高昂的物流费用。此外,对于高级会员,沃尔玛也有即时邮递战略服务。
  如今,沃尔玛选择与打车软件牵手,与Uber的强强联合在赚足了话题的同时,也让“最后一公里”有了新的可能。
  另外,在智能仓储领域,沃尔玛已经在发力了。
  在总部本顿维尔,沃尔玛1 100多平方米的仓库中,无人机检货技术已经相对成熟。通过无人机每秒钟拍摄30 张照片的能力,实时把数据传给雇员,以检测是否在正确的位置摆放了正确的货品。沃尔玛希望用它来提升货物扫描录入系统的能力。
  当无人机在仓库巡逻时,实时图像会显示在屏幕上,用不同的指示图标来显示相应的结果。绿色图标表示这个货位不存在任何问题;蓝色图标表示货品缺失;红色图标则是警告该货位上的货品存放有问题。
  对于以往的扫描流程来说,这需要一个雇员花费一个月时间来完成,但用无人机检货只需要不到一天时间。沃尔玛在美国有190个配货中心,无人机检货会大大提升沃尔玛的仓储运转效率。除此之外,沃尔玛还希望将无人机用于送货。事实上在2015年10 月,沃尔玛就尝试了无人机送货,并向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申请测试。当然,这是否如亚马逊的无人机一样成为营销的噱头,还有待验证。

万能Uber+


  沃尔玛成长于工业时代,Uber壮大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沃尔玛给了各个产业与消费者接触的端口,而Uber则可将渠道端口放到消费者身边。
  Uber并没有发明什么,它只是唤醒了“共享经济”。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Uber在其他领域有不少的“复制者”,吃住行等领域中依循Uber的共享和效率理念,复制出了不少成功的项目,也就是所谓的“XX领域的Uber”。
  面对这些跨行业竞争者,Uber的应对是,自我复制。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一直将Uber视作一家按需物流公司,而非仅仅只是一个打车软件。Uber 不仅要取代出租车服务,还要取代 UPS、Hertz,甚至让汽车所有权这个概念成为历史。
  Uber Rush
  既然人可以共享汽车,那么货物也可以。在此次与沃尔玛合作之前,Uber早在2014年上半年,就在纽约、曼哈顿等城市推出了 Uber Rush,招募单车和汽车为用户送包裹。这是Uber在快送业的一次尝试。用户可以像叫车一样叫快送,并能够实时追踪物品的位置。用户根据递送距离付费,而Uber对快送队伍的管理与管理Uber司机异曲同工。
  此后,Uber更是联合已有的Uber Rush配送网络以及Uber汽车司机,为商家提供当日送达服务。目前已有超过400家零售商与Uber洽谈合作,包括LV、Tiffany&Co等高端品牌。
  Uber Eats
  除了Uber Rush,Uber在快送业还做了垂直细分,Uber Eats便是其中一环:专门递送食物。与当地餐馆合作,当用户通过Uber在周围餐厅下单时,Uber将派出附近的司机去餐厅取餐并在10分钟内送达用户手中,递送费平均3~4美元。
  Uber首先于2014年在洛杉矶推出只针对午餐的送餐服务,并在随后将这一服务扩张至纽约、多伦多、奥斯汀、芝加哥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与其他外卖服务相比,Uber Eats的菜品并没有那么丰富,但它的取胜关键在于速度。
  Uber Movers
  这试用于搬家场景。2014年8月,Uber与美国搬家公司Bellhops合作,在亚特兰大和纳什维尔推出Uber Movers服务,主打学生市场。与Bellhops相比,Uber更加便宜,可免费服务半个小时,之后再按30美元/半小时计算,且向用户免费提供Bellhops的搬家箱和Uber的搬家工具。
  Corner Store
  Corner Store服务也由2014年推出,适用于向用户递送便利店商品,由刚好顺路的司机向服务区的用户递送紧急药品、牙刷等,Uber彻底将现有的司机和车辆资源利用了起来。与Uber Rush相比,Corner Store只能递送便利店指定商品,类似于代购服务,且不向用户收取费用。

可以自建快送


  沃尔玛与大多数电商不同,“沃尔玛+Uber”的模式只适用于同城快送。
  说到同城快送,目前我国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式:众包快送,如人人快递、京东众包、闪送等。由于最大化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等优势,众包模式也越来越被各类到家、电商企业所关注。
  其实沃尔玛可以自建物流。对于电商企业来说,京东是自建物流的代表。这一方式的缺点在于一开始需要投入巨大成本,面临巨额资金压力,但此后带来的成本控制、服务质量控制以及额外收入这一巨大优势却是很多企业都为之心动的。通过自建物流,京东的综合费用率比国美低6%,库存周转率也只到国美的一半。
  而沃尔玛建立同城快送的服务团队也并非不可取,自建物流可以让沃尔玛的渠道延长,与消费者更好地近身接触。
其他文献
随着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发展,平台不再是制作公司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源,一大批多模式、强整合的公司因此驶入快车道。各大卫视竞争越来越激烈,制作公司之间也是剑拔弩张。名利双收的卫视  收视率靠剧,赚钱靠综艺。这几年,综艺节目冠名费突破亿元大关的比比皆是,这还不算其他各种广告赞助费用。而这些钱,大多落入了电视台的腰包。所以,只要押准一注,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搭顺车的经纪公司  眼看着市场越来越闹热,手握明星
期刊
中国的企业家们很急。300年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而中断,50年前中国的商业又因为时代的原因而发生波折。直至改革开放后,企业家们才逐渐解开了束缚,放下了心中的顾忌。他们摩拳擦掌,想用最短的时间来补上与其他对手落下的距离。  著名策略家大前研一曾经如此描述国人的急进状态。他曾在一间中国书店看到一本书《西方百部管理经典》,浓缩在200页的篇幅。“只想阅读管理书籍的摘要,只想在五年之内就
期刊
在停牌半年之后,6月底,万科董事会抛出一个符合市场预期的方案,即引入深圳地铁作为新的大股东来对抗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宝能集团。但是前第一大股东华润的3位董事却投出了反对票,这无疑是公开和万科管理层决裂。现在焦点已从“宝万之争”转向“华万之争”。  自2000年万科击退君安“敲门”,引入央企华润作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二者一直相安无事。不过,去年的“宝万之争”时,万科在求助华润无果后,不得不引入有政府背景
期刊
今年3月,网红“罗辑思维”联合真格基金徐小平,给另一位网红papi酱投资1 200万元人民币。一时激起千层浪。彼时,papi酱估值一度达到3亿元人民币。  网红经济真的站在了风口上?  与从前那些划时代的意义相比,这股风刮得令人困惑,它不是科技变革、没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更没有改变任何格局。甚至在《连线》的创始主编、“硅谷教父”凯文·凯利对未来的预测清单里,也没有位置。  其实,网红经济出现之前
期刊
智能家居的引风者,应该是NEST。当它被Google以32亿美元收购时,中国家电行业就像被注入了兴奋剂一样:原来温控器和燃气报警器值这么多钱啊!  于是各种“中国NEST”涌现出来,以NEST为师,期待市场和资本的垂青。在两年时间里,智能家居也快速地,从最开始的遥控器功能,过渡到基于场景的设备联动模式。我们可以笃定这不是智能家居的终点,因为目前,我们耳边还没有听到惊呼声,更没有风吹过来。  家电行
期刊
前一阵子关于O2O企业死亡名单大把大把地输出。所涉行业五花八门,生鲜、外卖、美容、美甲、厨师、洗车、保洁、洗衣、便利零售等,囊括了几乎所有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那么上门O2O在商业模式上的根本失误究竟在哪?  第一,上门O2O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在标准化服务及标品零售电商领域,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比如KTV、电影院,这些都是标准化的设备,基本不需要什么服务,用户越多,边际成本越低。而互联网虚拟产品
期刊
全球可穿戴鼻祖Jawbone在可穿戴设备集体走冷的大潮之中,难逃幸免。从2015年初的8亿多美元总融资额外加30亿美元估值,滑落到如今全面停产且计划退出可穿戴市场。  其实,可穿戴设备从智能手机诞生至今,便承载着人们的梦想——颠覆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个计算中心和流量入口。不过很遗憾,一直以来,这都是一场“假梦”。  今年,虚拟VR突然走红。人们认为它尚处发展初期,不但拥有可穿戴设备能讲的故事,也有大
期刊
直播是风口吗?无人机是吗?VR(或者AI)是吗?网红经济呢?智能手机还是吗?什么是风口?是否等同于之前的“浪潮”一词?还是就是趋势产业的形象代名词?  好的问题催生好的答案,问题比答案重要。如果答案复杂,那么,就是问题错了。因此,不能把风口量化,因为这样就失去了谈论风口的实在意义。我们说,论及商业要有分寸心,因为商业的现实往往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就能说清楚的。“数说”真伪风口  对于“风口”的概念,
期刊
小米发布无人机,全网直播,却出现了严重的坠机事故。官方回应“没电”之后,又出现黑飞争议。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无人机并不可以随便飞行,还需要执照。  2016年以来,无人机市场开始井喷。越来越多的品牌、越来越便宜的价格、越来越多的爱好人群和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场景,让无人机逐渐平民化。大家认为这是一个超百亿元的市场,而且可能会逐渐达到三百亿元以上的规模。  无人机市场看似是一个巨大的风口,很多的玩家也
期刊
就在去年打车市场激烈地进行“低价战争”的同时,后车市场的低价战争似乎也从来没有停歇。如今,依靠烧钱大战存活下来的典典养车,早已成功给自己“洗白”,在商业化运作上找到了合适的出路。  截至2015年底,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达到2.79亿辆。然而面对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后车市场却是一片完全未被互联网开发的处女地,“互联网+”的经济模式大有玩头。典典养车正是一个通过互联网渠道,连接线上线下的后车市场O2O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