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鸡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鸡出血性败血症,该病的传染性强,致残致死高。病例中的急性病例占70%,多表现为无症状死亡。鸡霍乱的危害性极大,一旦暴发只能采用灭杀方式进行处理,造成养殖企业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我国鸡霍乱疾病的防治现状,霍乱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为养鸡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鸡霍乱;致病机制;防治措施
我国的鸡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每年的禽蛋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主要的消费产品。鸡产业在我国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立了疫病防控体系,体系中明确的对多种疫病进行免费防疫。在家禽的生产、运输、屠宰各个环节建立了完整的检验制度,有效的防止了重大疫病的暴发。但因为疫病非隐蔽性,且发生存在偶然性,所以其不能完全灭杀所有的疫病。鸡霍乱在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之间一直处于高发阶段,经过多年的防疫控制,未出现过大规模暴发,但仍有小规模的感染发病情况。在对病例的研究中发现,这些病例主要是生长速度快造成免疫低下,然后接触病原引起的感染。在现代化规模饲养条件下,鸡的生产性能被无限挖掘,机体的代偿能力发生紊乱造成免疫能力下降,无法抵御病原的侵害。这也是所有畜牧生产的矛盾,如何在提高生产性能的前体下,保证畜禽的健康成为畜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国鸡霍乱疾病的防治现状,霍乱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为养鸡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1 流行病学
鸡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会失去活性,60℃会被杀死。现在生产巴氏奶的原理就是利用高温将巴氏杆菌杀死,制成新鲜的消毒奶。市面上售卖的大部分碱性消毒药品都可以将其杀死。霍乱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和野生动物,鸡、鸭、鹅等羽毛类动物感染后症状较为明显。生长较快的肉鸡容易感染该病毒,病死率一般在75%以上。规模化养殖的禽类较散养的禽类发病率高。鸡霍乱主要是通过活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发生感染,如果生存环境条件较好,也会由于接触环境中的土壤、水、饲料、饲养工具等发生感染。
2 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感染健壮、生产性能强的鸡群,这类鸡群感染后很快就会死亡,期间症状不明显,在死亡前或有不安、烦躁、振翅、颈部前伸、身体摇晃的症状,直到死亡不超过3h。经常白天无症状,夜间死亡。病程较慢的鸡会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精神状态欠佳,缩颈闭目、羽毛蓬松、翅膀低垂、体温上升明显等症状,体温快速上升到达43℃。在后期其口鼻会有黏性分泌物出现,口鼻紧闭。鸡冠变成紫色,伴有呼吸系统症状。排出的粪便颜色浅,白色稀样粪便,持续3d左右会衰竭死亡。有的鸡会表现出非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是肉鬓发生肿大,有的会有流脓的表现,出现肢体障碍无法正常行走,小部分的鸡有呼吸道症状,鼻腔有黏性液体流出,可以持续1个月。
3 病理检查
快速死亡的鸡进行病理检查时,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在对其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病死的原因可能是,心脏和肝血管膨胀破裂,心脏突停造成死亡。对于有症状的鸡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其胸部的浆膜出血严重,遍布出血点。肝脏整体暗红色变成黄色或者深棕色,肝脏的水肿较为严重,用手触碰会发现其变的酥软易坏,并且肝脏的表面有坏死性病灶出现,病灶性状椭圆,有豆粒大小。肺脏整体呈现水肿状态,肺管内充血严重,有出血点,肺脏解剖后肺泡发生坏死。心脏的整体外观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解剖后心脏的冠状沟有明显的出血点,心膜出现破损,心包积液严重,积液呈现深黄色。脾脏解剖时一般无明显的症状;消化道的十二指肠和胃部有明显的病变症状,主要表现是肠黏膜和胃黏膜有明显的出血点,整个肠道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内容物为暗红色。鸡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有翅膀根部有淋巴结肿大的迹象。非典型病理死亡后进行解剖后可以见肺脏的症状明显,主要是有干酪性病灶,呈现白色。鸡的嗉囊有明显的炎症表现,内壁有脓状液体。肢体的关节有积液,积液呈现淡黄色。有些鸡的肉鬓和鸡冠有坏死症状,主要是流脓或者溃烂[1]。
4 病原学诊断
病样的组织涂片是常用的检测手段,病样制成切片后,放于载玻片上压实,使用甲醇进行染色,用蜡烛过火烘干或者使用激光管进行烘干。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美兰染色的组织中可以看到病菌的染色样本,病菌的两端出现深蓝色。细菌的分离培养是对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的前提,将含有病菌的组织样品放到肉汤琼脂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37.5℃的條件下厌氧培养24h。可以发现肉汤内悬浮物变得均匀,冷却后会出现黏稠的沉淀物,对沉淀物进行倾斜后可见有多层涟漪。将沉淀物接种在平板培养皿继续培养可以看见露珠状的菌落,菌落的边缘整齐,表明圆润,无溶血现象。可以对菌落进一步涂片镜检,从病原的形态学上对其进行确定[2]。
5 相似病症的鉴别
禽霍乱一般只是鸡死亡,但鸡尸体不会有特殊的臭味散发出来,剖检表现明显的症状器官是肝脏,肝脏呈红色,表面有明显的豆粒状坏死灶。因为败血性大肠杆菌对血液的影响较大,鸡的整个血液都出现了病变,死后的鸡尸体散发特殊的臭味,剖检后的主要症状是器官肝脏呈绿色,肝表面出现白色无规则的小坏死灶。
禽霍乱会导致典型的败血症变化,且主要发病的为健壮的肥大鸡,死亡率非常高,而慢性型一般会导致鸡冠和肉鬓发生肿胀,出现化脓、坏死,有时关节出现化脓性炎症或者心包炎等。鸡副伤寒主要是感染2周龄以内的雏鸡,成年健壮的肥大鸡感染后无临床症状,严重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出现在消化系统,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腹泻、下痢,以及产蛋量减少等[3]。
6 防控措施
6.1 药物治疗
每只病鸡肌肉注射12万IU青霉素、10万IU链霉素,每天早晚各1次。在饲料中加入3g/kg消肿解毒散,增加排尿量,在饮水中加入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200mg/L,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也可以使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据报道中药五倍子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霍乱,预防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75%。 6.2 免疫接种
我国已经研制出多种禽霍乱疫苗,常用疫苗包括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等。给大于2月龄的鸡使用,以禽巴氏杆菌病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胸肌接种1mL,免疫保护期可持续大约半年,使用矿物质佐剂的情况下保护率平均在95%左右,使用该菌苗少数鸡会出现精神不适或者一过性减食的情况,通常经过大约24h就会恢复正常,相对于其它疫苗其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是防疫的首选疫苗。
6.3 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保持干净、通风、干燥、定时对畜禽的粪便进行及时清理,饮水器、饲槽定期清洗,严格消毒,粪便的存放处要远离鸡的生产区域,一般要求大于500m以上。坚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鸡群要饲喂含有丰富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磷酸钙的全价饲料,增强机体抗病力。合理的进行分群饲养,建立隔离区,对疑似病例或者是有症状表现的鸡及时转运隔离。厂区的人员要实现分区管理,做到无交叉,兽医人员必须穿防护服的情况下,才可以进入其他生产区域进行工作。
7 小结
鸡的传染性疾病较多,且集中在鸡的生长期和产蛋期发病,所以在鸡的疾病预防中要注意提高鸡的疾病抵抗能力,可以使用营养调控技术增加鸡自身抵抗能力,也可以通过使用益生菌类增加鸡的免疫能力。在生产中要注意病原的防控,做好人员、车辆、生产区域、生产设备的消毒。最重要的是做好疫苗免疫接种,保证接种鸡群的免疫应答率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 柳卫国,张倩,宁康健.鸡霍亂临床病理学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32(5):5-7.
[2] Maryam Homayoon, Yahya Tahamtan, Mohammad Kargar, et al. Pasteurella multocida inactivated with ferric chloride and adjuvanted with bacterial DNA is a potent and efficacious vaccine in Balb/c mice[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8, 67(9):1383-1390.
[3] S. Qureshi, H.M. Saxena, N. Imam, et al. Isolation and genome analysis of a lyt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Bacteriophage PMP‐GAD-IND[J].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8, 67(3):244-253.
关键词:鸡霍乱;致病机制;防治措施
我国的鸡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每年的禽蛋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国主要的消费产品。鸡产业在我国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建立了疫病防控体系,体系中明确的对多种疫病进行免费防疫。在家禽的生产、运输、屠宰各个环节建立了完整的检验制度,有效的防止了重大疫病的暴发。但因为疫病非隐蔽性,且发生存在偶然性,所以其不能完全灭杀所有的疫病。鸡霍乱在新中国成立到2000年之间一直处于高发阶段,经过多年的防疫控制,未出现过大规模暴发,但仍有小规模的感染发病情况。在对病例的研究中发现,这些病例主要是生长速度快造成免疫低下,然后接触病原引起的感染。在现代化规模饲养条件下,鸡的生产性能被无限挖掘,机体的代偿能力发生紊乱造成免疫能力下降,无法抵御病原的侵害。这也是所有畜牧生产的矛盾,如何在提高生产性能的前体下,保证畜禽的健康成为畜牧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国鸡霍乱疾病的防治现状,霍乱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为养鸡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1 流行病学
鸡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干燥的环境条件下会失去活性,60℃会被杀死。现在生产巴氏奶的原理就是利用高温将巴氏杆菌杀死,制成新鲜的消毒奶。市面上售卖的大部分碱性消毒药品都可以将其杀死。霍乱可以感染多种禽类和野生动物,鸡、鸭、鹅等羽毛类动物感染后症状较为明显。生长较快的肉鸡容易感染该病毒,病死率一般在75%以上。规模化养殖的禽类较散养的禽类发病率高。鸡霍乱主要是通过活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发生感染,如果生存环境条件较好,也会由于接触环境中的土壤、水、饲料、饲养工具等发生感染。
2 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感染健壮、生产性能强的鸡群,这类鸡群感染后很快就会死亡,期间症状不明显,在死亡前或有不安、烦躁、振翅、颈部前伸、身体摇晃的症状,直到死亡不超过3h。经常白天无症状,夜间死亡。病程较慢的鸡会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精神状态欠佳,缩颈闭目、羽毛蓬松、翅膀低垂、体温上升明显等症状,体温快速上升到达43℃。在后期其口鼻会有黏性分泌物出现,口鼻紧闭。鸡冠变成紫色,伴有呼吸系统症状。排出的粪便颜色浅,白色稀样粪便,持续3d左右会衰竭死亡。有的鸡会表现出非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是肉鬓发生肿大,有的会有流脓的表现,出现肢体障碍无法正常行走,小部分的鸡有呼吸道症状,鼻腔有黏性液体流出,可以持续1个月。
3 病理检查
快速死亡的鸡进行病理检查时,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病理变化,在对其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病死的原因可能是,心脏和肝血管膨胀破裂,心脏突停造成死亡。对于有症状的鸡进行解剖后,可以发现其胸部的浆膜出血严重,遍布出血点。肝脏整体暗红色变成黄色或者深棕色,肝脏的水肿较为严重,用手触碰会发现其变的酥软易坏,并且肝脏的表面有坏死性病灶出现,病灶性状椭圆,有豆粒大小。肺脏整体呈现水肿状态,肺管内充血严重,有出血点,肺脏解剖后肺泡发生坏死。心脏的整体外观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解剖后心脏的冠状沟有明显的出血点,心膜出现破损,心包积液严重,积液呈现深黄色。脾脏解剖时一般无明显的症状;消化道的十二指肠和胃部有明显的病变症状,主要表现是肠黏膜和胃黏膜有明显的出血点,整个肠道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内容物为暗红色。鸡的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有翅膀根部有淋巴结肿大的迹象。非典型病理死亡后进行解剖后可以见肺脏的症状明显,主要是有干酪性病灶,呈现白色。鸡的嗉囊有明显的炎症表现,内壁有脓状液体。肢体的关节有积液,积液呈现淡黄色。有些鸡的肉鬓和鸡冠有坏死症状,主要是流脓或者溃烂[1]。
4 病原学诊断
病样的组织涂片是常用的检测手段,病样制成切片后,放于载玻片上压实,使用甲醇进行染色,用蜡烛过火烘干或者使用激光管进行烘干。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美兰染色的组织中可以看到病菌的染色样本,病菌的两端出现深蓝色。细菌的分离培养是对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的前提,将含有病菌的组织样品放到肉汤琼脂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在37.5℃的條件下厌氧培养24h。可以发现肉汤内悬浮物变得均匀,冷却后会出现黏稠的沉淀物,对沉淀物进行倾斜后可见有多层涟漪。将沉淀物接种在平板培养皿继续培养可以看见露珠状的菌落,菌落的边缘整齐,表明圆润,无溶血现象。可以对菌落进一步涂片镜检,从病原的形态学上对其进行确定[2]。
5 相似病症的鉴别
禽霍乱一般只是鸡死亡,但鸡尸体不会有特殊的臭味散发出来,剖检表现明显的症状器官是肝脏,肝脏呈红色,表面有明显的豆粒状坏死灶。因为败血性大肠杆菌对血液的影响较大,鸡的整个血液都出现了病变,死后的鸡尸体散发特殊的臭味,剖检后的主要症状是器官肝脏呈绿色,肝表面出现白色无规则的小坏死灶。
禽霍乱会导致典型的败血症变化,且主要发病的为健壮的肥大鸡,死亡率非常高,而慢性型一般会导致鸡冠和肉鬓发生肿胀,出现化脓、坏死,有时关节出现化脓性炎症或者心包炎等。鸡副伤寒主要是感染2周龄以内的雏鸡,成年健壮的肥大鸡感染后无临床症状,严重的症状表现主要是出现在消化系统,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腹泻、下痢,以及产蛋量减少等[3]。
6 防控措施
6.1 药物治疗
每只病鸡肌肉注射12万IU青霉素、10万IU链霉素,每天早晚各1次。在饲料中加入3g/kg消肿解毒散,增加排尿量,在饮水中加入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200mg/L,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也可以使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据报道中药五倍子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霍乱,预防率达到90%,治疗率达到75%。 6.2 免疫接种
我国已经研制出多种禽霍乱疫苗,常用疫苗包括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活疫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油乳剂灭活疫苗等。给大于2月龄的鸡使用,以禽巴氏杆菌病蜂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好,胸肌接种1mL,免疫保护期可持续大约半年,使用矿物质佐剂的情况下保护率平均在95%左右,使用该菌苗少数鸡会出现精神不适或者一过性减食的情况,通常经过大约24h就会恢复正常,相对于其它疫苗其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较少,是防疫的首选疫苗。
6.3 加强饲养管理
鸡舍保持干净、通风、干燥、定时对畜禽的粪便进行及时清理,饮水器、饲槽定期清洗,严格消毒,粪便的存放处要远离鸡的生产区域,一般要求大于500m以上。坚持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鸡群要饲喂含有丰富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磷酸钙的全价饲料,增强机体抗病力。合理的进行分群饲养,建立隔离区,对疑似病例或者是有症状表现的鸡及时转运隔离。厂区的人员要实现分区管理,做到无交叉,兽医人员必须穿防护服的情况下,才可以进入其他生产区域进行工作。
7 小结
鸡的传染性疾病较多,且集中在鸡的生长期和产蛋期发病,所以在鸡的疾病预防中要注意提高鸡的疾病抵抗能力,可以使用营养调控技术增加鸡自身抵抗能力,也可以通过使用益生菌类增加鸡的免疫能力。在生产中要注意病原的防控,做好人员、车辆、生产区域、生产设备的消毒。最重要的是做好疫苗免疫接种,保证接种鸡群的免疫应答率达到标准。
参考文献:
[1] 柳卫国,张倩,宁康健.鸡霍亂临床病理学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32(5):5-7.
[2] Maryam Homayoon, Yahya Tahamtan, Mohammad Kargar, et al. Pasteurella multocida inactivated with ferric chloride and adjuvanted with bacterial DNA is a potent and efficacious vaccine in Balb/c mice[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8, 67(9):1383-1390.
[3] S. Qureshi, H.M. Saxena, N. Imam, et al. Isolation and genome analysis of a lyt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Bacteriophage PMP‐GAD-IND[J].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8, 67(3):24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