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中国教育历史上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门学科,阅读作为语文中占据幅度最大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的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课外读物,而且使學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喜悦,并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呢?
一、揣摩重点词句,感悟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进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演练过程,其中蕴藏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生活智慧,也颇为有趣。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重点词句揣摩能力的培养。因为词句不仅是构成阅读的最小单位,其本身也带有丰富含义。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揣摩出其中语境,就无法深刻地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所以,对于具有丰富含义并且意义深刻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把它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找到相似的情境,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比如句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课堂中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一间房子和一栋楼房哪个更大?
生:当然是楼房。
师:那如果让你清扫这栋楼房,你会从哪部分开始清扫?
生:从每间房子开始。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楼房是由一间间的房子组成的,要保证这栋楼的干净整洁的话首先要保证每间房屋的干净整洁。
师:说的很好,那么同理,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比如当一个医生,救死扶伤,那么你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生:如果我想成为一个医生,我必须要自己身体健康,然后学习相关医学知识,等我有了成为医生的资格和能力,我就可以实现“救死扶伤”的梦想了。
师:说的没错。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核心意义。“屋”指的是实现梦想的必须做的小事,而“天下”就是梦想和抱负。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和抱负,
都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只有把这些小事做好了,才能去做更大的事情。
多么典型地教学案例。这位教师就是善于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善于例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其教学方法充满了人文色彩。
二、大胆猜测结果,提高想象能力
部分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习惯应用顺序阅读法来阅读课外读物,这种阅读方法就是学生从头到尾阅读课外读物,中间不插读、不跳读。这种阅读方法具备的优点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心,阅读的缺点是学生很难感受到阅读的惊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惊喜,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边阅读、边想象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
如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河流记》这部小说时,如果学生依顺序的方法阅读这个故事,会觉得信息量太大,很多学生阅读一遍后,难以记住这篇故事描述的内容,更不记得这篇故事描述的要点。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鲁滨逊出海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停止阅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鲁滨逊出海以后,会遇到什么事情?有的学生表示鲁滨逊一定遇到海难了,如果他不遇到海难,故事就进行不下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怎么描写这一场海难呢?当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描述故事情节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后续的剧情。通过阅读,学生发现小说用风暴、海面、波浪来说明海难的凶险,因为学生的想象与课外读物描写内容出现反差,所以学生记住了这一语文描述手法。
三、阅读美的读物,形成健康心理
部分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时候,只顾囫囵吞枣的读书,很少关注自己阅读的体验,带来学生书读得快,忘得也快的问题。学生应用这样的读书方法,不能快速地积累语文知识,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的体验。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这部小说时,很多学生阅读了这本书后,都觉得这部书写得非常美,看了以后非常感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篇小说这么让人感动呢?它是用什么方法让你获得感动呢?有一名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它的文字特别优美。比如它描写海的颜色时,不是直接说海是蓝的,而是说海的颜色就像矢车菊花瓣的颜色;它说海很清澈,没有直接说海清,而是说海就像玻璃一样透明。他认为这种比喻的表达手法,能把人们熟悉的事物展现在现象,营造出一个特别具体的梦境。通过这一次的思考,这一名学生意识到了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要把文字写得形象、生动,可以应用多角度描述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完整的呈现一件事物;还可以应用比喻的表达手法,这种表现手法能把描述的事物表现得既具体、又生动。
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的感受体验课外读物的描述,如果感受到悲的感受,学生必须是挖掘出为什么自己感受到悲;什么事物让自己感受到悲。学生只有应用体验的阅读方式,才能了解语文文本的艺术性,从而能学习语文文本的描写艺术。
四、学会讲好故事,形成分享意识
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如果能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时的感受,会感受到学习交流的乐趣,可以帮助学生创新课外读物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流语文知识的乐趣。
比如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这部小说时,教师先让学生看到,西游记这部小说篇幅很长,学生如果一次性阅读完这部小说会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阅读方法,让每一名学生只阅读一个章节的故事,学生要分别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应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其他小组成员了解自己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小说、讲故事的过程中,会发现要把自己读过的故事生动的描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如果要讲出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要理顺故事的逻辑,还要把握住故事中的重点,这只是讲好故事的基础。学生还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词汇知识,能把这个故事非常生动的描述出来,这是讲好故事的必要条件。学生还必须具备一些朗诵的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能够把握得住语言描述的感情,能用各种语言设下故事悬疑等。学生只有具备朗诵的条件,才能把故事讲得更有生动、更加富有感情。
总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课外读物的喜悦,学生才会愿意持续进行阅读活动。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喜悦,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阅读一边分享,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进行课外阅读的喜悦。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322000)
一、揣摩重点词句,感悟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进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演练过程,其中蕴藏了许多古代劳动人民宝贵的生活智慧,也颇为有趣。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重点词句揣摩能力的培养。因为词句不仅是构成阅读的最小单位,其本身也带有丰富含义。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揣摩出其中语境,就无法深刻地理解其中的人文内涵。所以,对于具有丰富含义并且意义深刻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把它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找到相似的情境,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其中的人文内涵。比如句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课堂中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师:同学们,一间房子和一栋楼房哪个更大?
生:当然是楼房。
师:那如果让你清扫这栋楼房,你会从哪部分开始清扫?
生:从每间房子开始。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楼房是由一间间的房子组成的,要保证这栋楼的干净整洁的话首先要保证每间房屋的干净整洁。
师:说的很好,那么同理,如果你有一个梦想,比如当一个医生,救死扶伤,那么你首先应该做什么呢?
生:如果我想成为一个医生,我必须要自己身体健康,然后学习相关医学知识,等我有了成为医生的资格和能力,我就可以实现“救死扶伤”的梦想了。
师:说的没错。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核心意义。“屋”指的是实现梦想的必须做的小事,而“天下”就是梦想和抱负。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和抱负,
都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只有把这些小事做好了,才能去做更大的事情。
多么典型地教学案例。这位教师就是善于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善于例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内涵。其教学方法充满了人文色彩。
二、大胆猜测结果,提高想象能力
部分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习惯应用顺序阅读法来阅读课外读物,这种阅读方法就是学生从头到尾阅读课外读物,中间不插读、不跳读。这种阅读方法具备的优点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耐心,阅读的缺点是学生很难感受到阅读的惊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惊喜,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边阅读、边想象的方法开展阅读活动。
如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河流记》这部小说时,如果学生依顺序的方法阅读这个故事,会觉得信息量太大,很多学生阅读一遍后,难以记住这篇故事描述的内容,更不记得这篇故事描述的要点。这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鲁滨逊出海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停止阅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鲁滨逊出海以后,会遇到什么事情?有的学生表示鲁滨逊一定遇到海难了,如果他不遇到海难,故事就进行不下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你,怎么描写这一场海难呢?当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描述故事情节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后续的剧情。通过阅读,学生发现小说用风暴、海面、波浪来说明海难的凶险,因为学生的想象与课外读物描写内容出现反差,所以学生记住了这一语文描述手法。
三、阅读美的读物,形成健康心理
部分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的时候,只顾囫囵吞枣的读书,很少关注自己阅读的体验,带来学生书读得快,忘得也快的问题。学生应用这样的读书方法,不能快速地积累语文知识,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的体验。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海的女儿》这部小说时,很多学生阅读了这本书后,都觉得这部书写得非常美,看了以后非常感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篇小说这么让人感动呢?它是用什么方法让你获得感动呢?有一名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它的文字特别优美。比如它描写海的颜色时,不是直接说海是蓝的,而是说海的颜色就像矢车菊花瓣的颜色;它说海很清澈,没有直接说海清,而是说海就像玻璃一样透明。他认为这种比喻的表达手法,能把人们熟悉的事物展现在现象,营造出一个特别具体的梦境。通过这一次的思考,这一名学生意识到了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要把文字写得形象、生动,可以应用多角度描述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以完整的呈现一件事物;还可以应用比喻的表达手法,这种表现手法能把描述的事物表现得既具体、又生动。
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引导学生结合阅读的感受体验课外读物的描述,如果感受到悲的感受,学生必须是挖掘出为什么自己感受到悲;什么事物让自己感受到悲。学生只有应用体验的阅读方式,才能了解语文文本的艺术性,从而能学习语文文本的描写艺术。
四、学会讲好故事,形成分享意识
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如果能够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时的感受,会感受到学习交流的乐趣,可以帮助学生创新课外读物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流语文知识的乐趣。
比如以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这部小说时,教师先让学生看到,西游记这部小说篇幅很长,学生如果一次性阅读完这部小说会花费很多时间。学生可以应用小组合作的阅读方法,让每一名学生只阅读一个章节的故事,学生要分别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应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其他小组成员了解自己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小说、讲故事的过程中,会发现要把自己读过的故事生动的描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如果要讲出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要理顺故事的逻辑,还要把握住故事中的重点,这只是讲好故事的基础。学生还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词汇知识,能把这个故事非常生动的描述出来,这是讲好故事的必要条件。学生还必须具备一些朗诵的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能够把握得住语言描述的感情,能用各种语言设下故事悬疑等。学生只有具备朗诵的条件,才能把故事讲得更有生动、更加富有感情。
总之,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课外读物的喜悦,学生才会愿意持续进行阅读活动。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喜悦,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边阅读一边分享,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进行课外阅读的喜悦。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