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作用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人民英雄观”是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英雄观.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和鞭策作用、唤醒和激活作用、辨识和警示作用、团结和凝聚作用.为了发挥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最大效应,在英雄模范人物与事迹的宣传和教育中,要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先进性,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人民性,鉴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正确性,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故事、话语、叙事的关注,对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渴求,讲故事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呈现方式.讲故事能够拉近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语言距离、提升话语契合度;拉近理解距离,提高价值认同感;拉近时空距离,增强时空体验感.讲故事的构成要素包括故事(人物、事件)和叙述(话语、视角).优化讲故事的策略,需要注意通俗化与学理化相结合、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故事预设与生成相结合、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协同讲述.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为人类作出贡献,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上不断探索人类社会主要矛盾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和动力.其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决定“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使命,坚持以“解决中国问题”实现“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基本理路,努力在国际上承担“符合自己情况的地位”的责任,承诺绝不称霸扩张,体现了宽广的国际胸怀和负责任的大国执政党形象.新时代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要进一步领导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在哲学建构中被设定为孤立的、抽象的个人,既是思辨唯心主义“抽象”与直观唯物主义“直观”的必然结果,也是特定历史阶段下的“客观现实”.马克思得出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论断,不能理解为“人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从本质上看才是,从现象上看不能否认人的个体性;“现实性”不等同于“现存性”,它包含合理性、必然性甚至应然性的意蕴;“社会关系”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爱与友情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总和”不是各种各样的关系的相加,而是所有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修订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编写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的修订工作.
课程思政改革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进入全面推进、创新升级的新阶段,课程思政建设必须聚焦教师、课程、课堂等关键变量,着眼于教师教书育人的“有为”与学生课程学习的“获得”、思政课程“引领”与专业课程“协同”、课程思政的“精准供给”与课堂教学的“精细打造”,遵循“为谁培养人”的目标原则、“角色—认知”的适当原则、“协调—控制”的过程原则、“同向同行”的协同原则,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边界、突出教师主体、注重话语创新、强调整体建构等方面重点发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深化.
党的百年法制宣传教育发展到法治宣传教育,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和影响深远的法治启蒙运动.党的百年法制(治)宣传教育的巨大成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即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应以“人民权利”为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法治建设内容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法治建设方法要适合人民的接受能力.同时,也为国际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中国智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标志着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进入制度化发展新阶段.新实践需要新认知,运用系统观念“剖析要素—梳理结构—最优发展”的分析方法,可以发现,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流程中存在新要素融入困难、多重结构性壁垒,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导高校发展的推动作用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等制约因素,阻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化.据此,可以通过高校场域中“微观—中观—宏观”多维度的制度建构,管好要素、理顺脉络、全校协同,发挥制度优势实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整体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坚持以“大思政课”为重要方向,善用“大思政课”,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实现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着力实现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着力实现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创新;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实现专兼职队伍的有机结合,建设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有利于“大思政课”的体制机制,深化思政课评价机制改革,加强党对
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事实、历史成就、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线的高度凝练,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主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分期、百年历史成就总结、百年历史叙事、百年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评价和中国近现代史主题的确立提供了参照和坐标.
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源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升华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进取得的伟大成就.一百年来,一代代的中国青年以昂扬向上的志气、坚忍不拔的骨气、自信自强的底气为精神底色,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动地、气壮山河的青春之歌.增强青年一代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统筹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及世情国情教育和使命意识教育,砥砺做中国人的豪迈志气、铮铮骨气和深厚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