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OECD国家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的多维度比较研究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ouhu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量一国养老保险保障水平高低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单纯的养老金替代率数据并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其真实的养老保障水平。以国际最低保障标准、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为视角,深入探讨了这三个技术参数与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OECD国家养老金替代率水平进行了多维度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民生问题包括物质、精神文化和政治生活等生存的一切问题,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所在。伴随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而发生的利益结构重组、社会阶层分化,亦由于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高度敏感性与复杂性,中国呈现出复合型、多线性的社会分化过程,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深刻的矛盾。应基于民生价值观的视角,来梳理中国共产党民生价值观的发展逻辑,寻找推动中国民生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以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生性诉求为出发点,为中国民生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演进寻找理论依托。
《实践理性批判》存在两处文本疑误。第一处是“我只满足于借此而把这个存在者描述为一个这样的存在者,因而仅仅把原因性概念与自由概念(以及与之不可分割地,与作为自由的规定根据的道德律)结合起来”中的“作为自由的规定根据的道德律”,应该修改为“作为自由的认识根据的道德律”。第二处是“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应该修改为“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定言命令”。
道家以生命关怀为根本意蕴,以“道”为核心概念,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崇尚自然无为、被褐怀玉的理想人格,以人生超越和自由为理想,构建了独特的人生哲学。道教的自由生命之境旨在通过肯定人的价值、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鼓励人们在自由意志的指导下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走向生命存在的自由理想状态。这种生命的自由境界对于破解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帮助人们重构生命的意义系统、实现生命的主体性在场、回归精神的高地,以对抗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的消解,对抗人性的异化,实现个体生命的自在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的程序设计对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极为重要,它保障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进行,有利于减少改革推进的阻力,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效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但是当前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程序设计存在一些客观弊端和一些人为干扰,严重影响着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优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实施程序设计,应遵循科学化和人性化原则,采取科学的优化设计方法,开展独立的科学的实施程序设计;并应用法律的规范效力和公众的力量,严格程序落实的保障措施。
现代文学批评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自然”饱含了丰富的值得探讨的批评观念。其一,受传统批评范畴“自然”所内蕴的艺术精神影响,现代“自然”批评标准强调以真实为底色,又合乎文学创造规则,丝毫不显出人工斧琢痕迹的艺术的自然而然。其二,受西方“自然”批评精神的影响,现代批评推崇偏重于对自然的主观表现或客观再现的创作追求,强调“皈依”艺术创新所需要的“以人性为中心的自然”,或寄寓生命理想的“浪漫的自然”。其三,立足于现代学术视野和批评眼光,现代批评对传统艺术的自然风格作出了现代性的解读。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创新性表达,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常态阶段后,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它得到了广泛而有效地传播,获得了社会民众的普遍认同。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聚焦在当代中国问题和中国道路的中国梦话语,以其包容性、大众化的特点展现了中国话语体系与世界话语体系融通的意愿和诉求,拓展中国道路的影响力,它不仅能够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当前历史阶段务实的执政理念,更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话语的文化软实力。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投资者的情绪会影响管理层的投资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不同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短期投资行为显著性正相关,与企业长期投资行为显著性负相关。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自由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设定,“自然”观是在老庄重天性、轻人为的自然哲学观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崇尚审美自性”“自然而然”的艺术观念。自由是人的天性,中国古人其中对万物的感悟是基于感性又不滞于感性的独特体悟,艺术创作是实现心灵自由的重要路径。因此,“艺”与“道”的关系是理解中国艺术哲学、艺术精神的核心、关键和根本。中国传统艺术哲学在对“自由”与“自然”关系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耦合艺术哲学中“自然”与“自由”的关系,以实现安身立命之“物我交融”与“物我两忘”,从思考“人与自然的终极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土壤,建立在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生动实践之上,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得以发端、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本质上以公共利益为取向,其前提在于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的现实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其核心在于强调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实现立法和决策的共识,其价值理念契合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追求,有其普遍意义上的伦理属性和特殊国情下的边界空间。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顺应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趋势,体现新时期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颖关系,实现民主方式的治理型
文化民生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崭新课题,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依据和思想积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文化民生的理论成果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主要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民生思想认为,统治阶级的存在是文化民生发展的主要障碍,消灭阶级压迫和统治是文化民生建设的根本出路;列宁文化民生思想则强调,作为社会主义独立任务的民生亦是政治,文化民生建设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任务。毛泽东的文化民生思想集中在民生幸福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文化民生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直接体现。邓小平、江泽民、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