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访华日本文学代表团对中国认识的考察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548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促进中日两国关系友好,日本方面于1950年成立了“中日友好协会”,中国方面于1952年提出了“以民促官”的对日外交方针。在中日邦交尚未恢复正常化的时期,中日在不断摸索两国的交流方式。尤其是1956年3月日本方面成立了“中日文化交流协会”后,中日间直接的学术文化交流从这个时期起越来越显著,日本文学者们也不例外加入了这一时期的访华团中。本文主要考察日本文學代表团在访华结束之后所撰写的有关访华作品,分析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形象。本文的研究内容对认识战后日本的中国印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发展现代中日两国关系,也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1950年代 日本文学代表团 中国形象
  一、引语
  1957年10月26日,受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协会的邀请,由山本健吉为团长的第二次日本文学代表团访华。成员有井上靖、十返肇、堀田善卫、本多秋五、多田裕计、中野重治。一行七人由香港进入中国内地,29日从广州直接北上进京。日本文学视察团在北京停留十一天,于11月11日南下上海,在上海停留八天(期间杭州两天,苏州一天),山本健吉、井上靖、十返肇三人由于工作原因于19日从上海向广东出发,先踏上了回国之路。剩下成员堀田善卫、本多秋五、多田裕计、中野重治四人于20日早晨飞往重庆,去往重庆这组成员又去了成都再返回重庆后,沿着长江水路前往武汉,于12月4日踏上回国之路。堀田善卫一行此次中国之旅长达四十天,回国后各自都以此次访华的见闻创作了作品。例如堀田善卫写了《在上海》,本多秋五的《重庆印象》。
  二、堀田善卫与《在上海》
  1945年日本战败前夕,堀田善卫作为国际文化振兴会上海事务所的雇用人员被派驻上海,在上海前后一共生活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直到1946年12月回到日本。1957年堀田善卫作为日本文学代表团的一员第二次访问中国,在回国将近两年之后,他结合自己在旧中国的经历与在新中国的所见所闻,采用回忆录、评论和随感等互相交织的形式,撰写了《在上海》一书。
  1957年的中国之旅让他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社会,尤其是上海这座城市。此前“万事混沌”是旧上海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堀田在书中这样说道解放前的上海:街上混杂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不仅仅是这座城市唯一的特征,乞丐、流浪汉、妓女、偷盗、帮派团伙等也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基本属性。(堀田善衛:P48) 1957年10月再次来到上海,关于新上海面貌,堀田评价道:如今的上海已不再是原来的上海,“万事混沌”的局面就像噩梦一般被完全一扫而空了,街头到处再也没有恶臭味,换个说法就是整洁、非常的清爽,完完全全变成了一座中国的城市,工业在稳步发展,朝气蓬勃、充满阳光活力的孩子们显得格外明显。(堀田善衛:P84)另外,在书的结尾,堀田说道:我这次中国之行,感受到的是革命解放同时给中国带来的复苏。如果将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到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秦王、汉武、唐宗、宋祖等各个历代王朝中来看,那应该被称为人民的王朝。(堀田善衛:P202)
  堀田通过这次的新中国之行,惊叹新中国的变化,从内心深处表达了对中国的善意。并且高度评价了通过革命解放实现复苏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也由此同时不禁唤起他对“解放”的思考。
  三、本多秋五与《重庆印象》
  本多秋五是日本著名的文学艺术评论家,作为日本文学者也是第二次访华日本文学界的成员之一,于1957年10月26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0天的友好访问,代表团除了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停留以外,部分成员还对重庆和成都进行了考察。在重庆之行中,本多秋五详细记述了在重庆的见闻。“刚下飞机,映入眼帘的是长着茂密绿叶的芭蕉树、美丽如贝壳花纹的梯田、郁郁葱葱的农作物,南方温暖的初秋景色让我恍如来到了日本九州南部”。(本多秋五:P106―107)在乘车前往宾馆的途中,“越接近重庆市区,就越能感觉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气息。无论什么人,即便是女人和孩子,似乎都没时间说句牢骚话,都在努力地老坐着。” (本多秋五:P138)窗外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作者感慨“重庆似乎是一个勤劳者聚居的地方”(本多秋五:P139)在《重庆印象》一文中,本多秋五还介绍了朝天门、人民大礼堂、覃家岗乡等地的风土人情,所到之处看到的茂盛树木、繁忙的港口、干净整洁的街道、勤劳朴实的民众,彻底改变了作者通过茅盾的《腐蚀》一书所得到的暗淡、阴霾、破落的重庆印象。本多秋五引用托尔斯泰所改编的童话故事“傻子伊凡”,认为正如憨厚的伊凡识破阴谋诡计,在傻子王国最终找到幸福一样,“中国已经是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的发展道路”,并感叹道“此次重庆之外应该让更多日本人重新理解这种理想的可贵” (本多秋五:P111)
  四、结语
  从堀田善卫、本多秋五二人的访华记述中来看,他们笔下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人民生活水平都在持续稳健的推进,社会恶相一扫而除,城市充满生机活力,走上了一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的道路。他们眼中的中国人务实、勤恳、热情,为国家建设同心协力、共同奋斗,学生们充满活力,可以看到他们整个人都散发出了朝气蓬勃的气息。堀田和本多不仅高度赞赏新中国的现状,更表示通过革命来提高人民生活的新中国的做法值得日本学习。他们将正在稳步发展、走向上坡的新中国作为镜面,认识到并反省日本当前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本多秋五.有効性の上にあるもの[M].未来社, 1963年
  (2)堀田善卫.上海にて[M].ちくま学芸文庫, 1995年(初版:1956年)
  (3)章霞.作为战争反省的上海体验 -以堀田善卫的文学思想为中心-[J].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年
  (4)谭建川.日本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
  (5)谭建川.遥远的异域: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重庆”[J]. 外国语文, 2016年
  (6)马场公彦著 苑崇利/胡亮/杨清淞译.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Awky2018006)
  (安徽外国语学院东方语言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并反复多次强调要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使其真正发挥出战斗堡垒作用。为及时掌握广大员工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围绕中心,帮助基层员工解决困难和问题。根据A公司党委安排和工会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结合“走访”长效机制,A公司工会开展了 2021年上半年加油站员工满意度及思想
期刊
摘 要:舒文治的《永生策划师》是一部深刻描写当今社会世态的优秀作品集,作品集生动地描写了南方小县的自然状貌、风俗民情、社会发展,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有人生和社会哲理意义的主题的挖掘和探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关键词:《永生策划师》;社会世态;风俗民情;人物性格;艺术手法  舒文治的中、短篇小说集《永生策划师》(上、下两册,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2月第1版)收录作
期刊
摘 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离不开党的文艺政策指导。乡土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主流脉络之一,为考察并梳理党的文艺政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间辩证互动发展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意义且有效的切入点。参照党的建设史时间划分,梳理党的文艺政策在各历史阶段中的转变调整,探究其在乡土小说创作主题立场、“新人形象”塑造、文学与政治之关系等方面所发挥的复杂影响,展望新时代乡土小说创作的新特质及新方向。  关键词:中国
期刊
在《文藝论坛》做“起点批评”已过一年,总感觉有点欠缺。缺什么呢?没细想。直到去年末在沪上见到谭旭东教授,才明白:缺的是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被主流学界长期“边缘化”的一些专业方向优秀年轻批评家的推荐。这本也是“起点批评”的初衷和责任。  其实,儿童文学及各种童书的显示度极高,尤其在社会文化和图书市场上的显示度,远高于学科专业学术声誉,根本无惧于边缘化。但在制度性的学术科层的惯性视野和一般经验中,儿童文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始于左联、中央苏区时期,在延安时期初步形成了对革命文艺的规律性认识,并建构起体系性的文艺政策。新中国建国前三十年文艺政策频繁的调整,反映出党在对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发展规律、应该如何领导文艺等问题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曲折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艺政策,也同样经历了从冲破理论束缚放开被禁锢的创作自由,到打开国门后在面临意识形态“失守”风险时的彷徨
期刊
摘 要:《七步镇》将当代中国近百年的历史微缩在故事主角东声的个体自我之中,以对当下个体自我的神经病理学诊断为诱因,继而按照今世→前世的叙事架构,叙述一个肉身两个“我”即今生的“我”与前世的“我”的两个五十年历程。《七步镇》是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心灵扫描仪。它扫描出一幅百年个体自我与家国自我的灵魂图,诊断出近六十年特别是自1979年以降众多个体自我对待过去/历史患上严重的回忆症,即爱缺乏症。《七步镇》大
期刊
摘 要:延安文艺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运动的重要成就之一。延安文化界对鲁迅的作品评介曾发生了明显变化。文学评介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显示出与文艺政策调整的密切关联。文章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在延安的评介活动进行梳理,以此为中心考察不同阶段延安文学评介与文艺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具体影响及其历史价值。  关键词:延安文艺;文学评介;文艺政策;《阿Q正传》  1941年5
期刊
摘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开展政工思想,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下,企业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各样的思潮在企业涌动,因此企业必须加强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对政工工作开展路径进行全新的规划,这样才能够提高政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政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
期刊
摘 要:王立春一向执着于诗艺的探索,使其儿童诗非常具有辨识度。她通过“场景互换”,将两种原本无关的生活场景进行置换,产生了富有童趣的新奇感;运用“化静为动”,赋予一些静的自然以动的形态,使得满纸灵动,充满了孩童式的幻想“奇观”;尝试“古诗重述”,应用超现实手法、叙述角度的调整、对原诗进行扩展,擦去既有诗意,翻新古典文学意境,令人耳目一新,营造出一个个“陌生化”的童心世界。  关键词:王立春;儿童诗
期刊
摘 要:在充满重大变革和多元化的时代,南岳衡山题材在现代文化和艺术改革的潮流中,面临着图式和面貌上的现代性转型及审美重构。《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在顺应时代艺术潮流以及自觉重视文化传承的语境下,在图式、内容以及审美建构上,完成了对“七十二峰”意象的重塑;在审美表现中,彰显着时代的视觉意象及审美个性;在精神内涵层面,承载着湖湘历史的人文相续。它宏伟的内容、奇妙的构思、独特的风格,拓展了山水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