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fox1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
  “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这些美感教育的功能是各种艺术所共有的,只是由于艺术门类不同,它所给人们的美感作用也就不同。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一般由三个阶段组成,即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学生感受音乐的过程就是美感赖以萌生的生理、心理基础。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
  一、游戏中感受美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主张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以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音乐,儿童的生活以游戏为重心,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如:小学低年级《火车开啦》由学生讨论,用什么动作模仿火车开起,一个学生做火车司机,有的扮演车轮,有的扮演车厢,全班同学打节拍,模仿火车轮子的转动节拍,用手拍腿,模仿火车开动是“咔嚓,咔嚓”,声响的节奏。通过游戏模仿与学习,无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感受、理解、想象创造和演绎的广阔空间。
  二、歌曲学习中欣赏美
  如歌曲欣赏教材中《我爱你,中国》,其歌词运用叠句、排比等手法,对祖国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园庄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刻划,且词句清新秀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字句间展现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把《我爱你,中国》的主题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跃宕起伏,词曲珠联璧合,相互辉映,仿佛把人们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中国大地而引颈高歌的艺术境界。学生通过欣赏,加之教师生动的讲解,他们被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多媒体课件生动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深深吸引,难怪同学们在听后感中写到,歌曲犹如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瀑泻出海外儿女一腔炽热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乐曲欣赏中发现美
  乐曲欣赏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作品,从中获取音乐美的享受,满足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提升。如器乐曲欣赏教材中大提琴独奏曲《天鹅》,乐曲形象地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悠漫游的优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波光摇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鹅在湖面漫游的优雅形象,富有诗一般的境意。当孩子们聆听着轻柔优美的乐曲时,仿佛身临其境,美不胜收。
  四、音乐实践中表现美
  音乐是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实现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如在课外合唱排练中,因合唱队由多人组成。相互间协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要整齐,而且要求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表现好作品,在整齐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多声部的唱不仅声部直体和谐,而且更要讲究方方面面地协调配合,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声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旋律创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如在初一年级歌唱课《沂蒙山好风光》的旋律创作这一环节,我首先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去创设问题的情境。通过文字接龙,去启发他们进行旋律接龙《鱼咬尾》的创作练习,培养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当老师弹奏由他们自己创作的旋律时,那种自信心、自豪感,真是一种美滋滋的感觉。这样一来,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作为学校美育传播者和奠基人的音乐教师,应该明白新世纪角色转换的道理,主动去感受、体验、观察、比较、分析、明确自己在课改中的位置。不仅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各种因素,而且还要关于启发诱导学生以美导行,使他们在学校美育教育活动的实践当中,自己去认识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
  音乐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无法窥探音乐课程标准改革的全貌,但力求走进新课程,去感受新课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气息,去接受新课程改革那春风化雨般地洗礼。
  注释
  ①摘自《音樂课程标准》P3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提到: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在音乐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音乐有所感悟,继而产生美感,情感状态发生微妙的变化,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从而健全了人格。对中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并不是最主要的,所以,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我们不难看到,现今的音乐课堂在许多时候却并没有显现出它净化、感染、启迪心灵的作用,相反的,许多的中学音乐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照本宣科等
期刊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大胆设置音乐教学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音乐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
期刊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基本特征,综合评价脑卒中事件对主要照顾者及患者家庭所造成的负担和影响,探讨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及患者家庭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基本理念其中一条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体育课要在安全健康中进行的重要性。  【关键词】:体育 安全 健康  体育课教学主要是以室外课为主,由此确定体育课存在不安全因素,偶尔会发生学生扭伤、搓伤、拉伤、碰伤等运动损伤,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广大体育教師应高度重视体育课上安全问
摘要:初中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体育知识教育。并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式,初中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讲清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体育教学 改进教学模式 成效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
一、研究过程化引导促使学生鉴赏能力的生成的起缘  实施新课程以来,原先在教学中被忽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逐渐进入教学视野。一些教师打破以往以讲为主的灌输格局,重视学生参与,学生的声音开始在课堂里激荡。课堂教学过程因师生互动开始产生丰富的生成资源。  二、过程化引导促使学生鉴赏能力的生成的内涵  过程化引导是新型的课堂生成资源,是教师在处理学生的提问、质疑、回答等课堂生成资源时,以
期刊
【内容摘要】 幼儿体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儿童将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既要有知识,又要有健康的体魄,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保证幼儿有充足和丰富的户外体育运动。当前,有些幼儿园正在逐步重视户外体育运动,但活动的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园只流于形式,并没真正放开幼儿的手脚。本文就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如何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进行探讨,如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科学安排活动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