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创业记(四)

来源 :齐鲁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115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迎光:以树的姿势待花开
  很快,赵迎光就40岁了。他,头发有黑白灰三色,不是染的,厚嘴唇,脸、手、身子都胖乎乎的,衬衫及腰间的那枚扣子常感压力很大,一副忠厚老实的样子,就是眼镜后面的单眼皮儿眼睛透着一份精明。
  有人说他像《灌篮高手》里的安西教练,他给员工开会的时候,真有点儿教练的意思。
  2008年3月,济南有了“韩都衣舍”,创始人兼CEO就是赵迎光。从1993年到山东大学学韩语,到被工作单位派往韩国工作,再到回济南创业,这过去的20年,其实都和创业有关。赵迎光说,他一直是个创业者,以树的姿势成长,静待创业的花开。
  □本刊特邀撰稿 王赟
  最初的最初
  听别人的创业故事
  说过去的20年都是赵迎光创业的年华不为过,他从小就跟着做生意的母亲东奔西跑。他在读大学的时候也做一些小声音,卖电风扇等小物件,而且他还会雇一些学生在山东各大高校门口卖。
  对于毕业后的选择,赵迎光放弃了“烟台外事办的公务员”,选择进入当时山东省最大贸易公司山东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当临时工,1997年去了韩国分公司,一个岗位呆了10年——除了接韩国贸易订单到中国生产,就是接待前往韩国考察的山东企业老板,扮演着司机、翻译、导游的角色。
  他一直琢磨创业,“遇到事情,都会问自己:如果我是老板,怎么办?”空闲时候,就是和MP3作伴,里面存的不是音乐,而是成功学课程。在那个年代,一旦到了韩国,国内的手机便无法接通,老板们犹如进入世外桃源,无人打扰,很放松,会细细地告诉赵迎光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之道。
  自己的故事
  开篇有肉有二锅头
  赵迎光是个爱写字的人,他喜欢记录喜欢表达,他记下过这么一句话: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被自己感动的日子,在赵迎光的记忆里有不少,无论是韩都衣舍济南办公地点的变迁,还是韩国办事处的变迁,“一晚整理电脑,发现了2009年韩国办事处的一些老照片,办事处一开始是在仁川,租了一间50平米的临街房,外间是办公室,里间是宿舍。最初的三个同事挤在10几平米的里间,住了半年多时间。现在情况要好很多,在首尔和仁川各有挺大的办公室,还有4套员工宿舍。”
  记忆清晰:“2009年12月19日,星期六,几条汉子在小屋子挤了半年以后,终于搬家了,虽然是一个公寓楼的地下室,面积也不大,但是大家仍然是非常兴奋的。看到大家不用睡地板,不再受罪了,我也很高兴,当天正巧是冬至,大家决定好好犒劳自己一番,我们涮火锅!去唐人街买的羊肉,拿出珍藏的二锅头,四个人大醉而眠!”
  还有,淘宝“子账号”功能发布后的第二天,他喝的酩酊大醉,“一塌糊涂,因为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做一夜之间全部商品被删除的噩梦啦!具体时间我忘了。”赵迎光的一个哥们儿说,“他不大能喝酒,那天半斤的量喝了一斤半”。
  “创业”是一首诗
  没有说明书全靠自己悟
  现在,很多时候,赵迎光被请去各处讲课,创业的话题时常说起,但心酸只与亲人说。
  “一天早饭时跟母亲聊天,谈到她当年创业时的种种苦难,相比而言,自己面临的这点困难,算什么!很多人经常会在生活中迷失,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人,告诉你:其实没什么!”赵迎光在心间对于自己的鼓励一直未停下,作为创业者,无时无刻不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所谓的成就感,幸福感只是间歇式的瞬间感受,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紧张的战斗状态下度过的。
  闯荡了这么久,赵迎光有不少感触想要说给要创业的人,“创业是一件成功概率很小的事情,请三思而后行。想提高胜算的话,要看三个方面:是不是在该领域的专家,或者是技术专家,或者是管理专家;有一定的自有资金积累,而不是靠借钱创业;行业内外的人脉资源的积累。创业者应当是个行动主义者,很多困难在论证时是无法预料的,边开枪边瞄准是新时代创业团队需要的能力。 ”
  上梁正下梁才正
  每个员工都是你的合伙人
  若让赵迎光画某一个动物来表达理想企业家的样子,他不画鹰、虎,他会画骆驼——隐忍,团结,温柔。
  只要不出差,每天赵迎光都和员工一样在办公室门口打卡,迟到早退要扣工资,“从韩都衣舍创立之日起,我们几个合伙人就约好了,大家不要把自己当做创始股东来看待,而是要以职业经理人的要求来约束我们自己,上梁正下梁才正,每个员工都是你的合伙人。”
  目前韩都衣舍的总人数已经突破2011名,今年的编制人数是2500人。为啥需要这么多人?赵迎光给出的答案是:作为一个诞生于互联网的服装品牌,新渠道提供了品牌商可以低成本的直接服务于消费者的可能,服务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满足消费者最细腻的需求,最终还是要靠人。
  人来人往,赵迎光将记忆拉回创业的开始时候,“2008年5月17日,韩都衣舍全体员工(一共15人)以及2名友情人士,到济南南部山区进行拓展训练,5年过去了,有6名同事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还有9名同事依旧在一起并肩战斗。”
其他文献
如果让你回到巴国管辖的三峡,去体验一天小小操舟手的生活,相信你一定很兴奋吧?因为你不但能看到长江三峡沿途秀美壮丽的风光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还会从江边人的口中听到朗朗上口的民间歌谣:  滟滪(yàn yù)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滪大如袱,瞿塘不可触。  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  滟滪大如鳖,瞿塘行舟绝。  瞿塘是指瞿塘峡,那滟滪指的是什么
期刊
“城市”一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你知道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城”字的本义是城墙,例如万里长城;“市”则是买卖商品的场地,例如距今1000多年的唐代都城长安城内的东市、西市。这么看来,城、市这两个字原本并不是连在一起读的。那么,城和市各自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呢?令人感到安全的城  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距今6000多年的时候,陕西姜寨、半坡等地的原始人类就在他
期刊
长江三峡以举世罕见的地理奇观闻名于世,还以绚烂多彩的历史文物古迹和流传千古的瑰丽诗篇,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三国”中的三峡  三峡地区在三国时期是蜀国的区域,因此这里留下了许多蜀汉遗迹和名人逸事。读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同学一定对三国的故事不陌生,那你知道在三峡地区,与三国历史有关的有哪些地方吗?这些地方中,知名度最高的应数张飞庙和白帝城了。  在长江南岸的飞凤山上有座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
期刊
夏朝是中国古代史书中记载的笫一个王朝,它的第一位君王大禹治水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可是,在文献和考古资料较少的年代,有人认为夏朝是不存在的。为了推翻这种质疑,无数专家学者开始在祖国大地上探寻夏朝都城的遗址。直到1959年,二里头遗址终于被发现,此后又有四代考古人对它进行了60余年的艰苦发掘与研究。二里头遗址证明了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存在: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宫殿,有中国人最早铸造青铜礼器和生产绿松石器的地
期刊
来到重庆,来到美丽的巴蜀大地,你一定要到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看一看,了解一下这项从理想到现实的“跨世纪工程”的“前世今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来到湖北武汉视察,在这里,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表达了他修筑三峡大坝的宏伟构想。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工作會通过了周恩来总理主持起草的《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意见》指出:“从国家长远的
期刊
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夏朝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考古学家们认定为夏朝都城所在地。而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青铜冶炼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考古学家们在二里头遗址的南部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前文我们介绍过,这里既有青铜器制造作坊遗迹、绿松石制造作坊遗迹,还有制骨作坊遗迹等,是天下工匠高手的云集之处,大约可以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了。  就是骨器加工作
期刊
华夏第一鼎  8000多年前,鼎作为炊具出现在先民们的生活中,3000多年前,随着夏朝在中原诞生,历史赋予了鼎新的文化内涵——王权的象征。相传大禹建立夏朝后,曾划分九州,铸造九鼎,并将九州的风貌镌刻在九鼎之上,用来昭示王权。但是在历年的考古发掘中,从未出土过夏朝纪年范围内的青铜鼎,直到1987年网格纹青铜鼎的出土,才证明了夏朝时期青铜鼎已然出现。  网格纹青铜鼎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唯一一件青铜鼎,也
期刊
《古代求生记》的游戏又开始了——  这次,我来到了公元184年,成了东汉皇宫里的一个“黄门”。  秦汉时,皇宫的宫门大多被漆成黄色,所以陪侍在皇帝身边的近臣就被称为“黄门侍郎”,简称“黄门”。东汉中期以后,黄门大多由宦官担任,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门,替皇帝传达诏令,看上去十分威风!  不过,我只是皇宫里最普通的黄门,日子并不好过,因为皇帝刘宏是出了名的不靠谱儿,他甚至荒唐到公开说:“张常侍(高级宦官
期刊
古时候,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在统治中心建上一些“高大上”的宫殿,例如汉代的皇帝在汉长安城建了未央宫,唐代的皇帝在长安建了大明宫,明清的皇帝在北京建了紫禁城。  而夏代的都城经历了数次迁徙:从大禹修建的阳城,到启修建的阳翟(dí),再到桀修建的斟郭……这些都城里是否都有或实用或精美的宫殿呢?夏代的都城和宫殿遗址又在哪里呢?  以寻找夏代都城遗址为目标,考古学家做了多年的考古调查。1959年,他们在河
期刊
盂是一种盛放食物、水等的圆口器皿,这里的金香盂是用来盛放香料的。国宝小档案  名字: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现居地: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土地: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所属年代:唐代  大小:外球直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隐秘的身世  提到香囊,你的脑海中是不是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个绣工精美的小袋子,袋子里装着干花或者药材,散发着袅袅香气。在大多数人看来,香囊是古代劳动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