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关课程在小学教学中也变得普及起来,但是如何上好信息技术科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针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5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级各类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基于此状况,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高质量。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是关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同时,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很容易使教学偏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导致许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或者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基于传统教学法的这些不足,创新教学方式成为必然。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实际教学目标为依托,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信息技术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摆脱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新鲜的体验,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情境的创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情境的创建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因为教学情境的创建能够将声音、图片、故事情节甚至是教学小游戏引入课堂,这些新鲜事物的引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帮助。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引入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和情境的吸引下积极主动的思考,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创设情境。
1.创设故事情境。
相对于语文、政治、历史类科目,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因为它不像文科那样生动形象、富有故事性,学起来相对轻松易懂。学科是固定不变的,但作为教师可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信息技术这门课也变的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讲解具体的学科知识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学科背景,介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历史或者人物事迹,时不时的提提学生的兴致,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创设游戏情境。
除了创建故事情境外,还可以创建游戏情境,由于现阶段的学生还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因此创建游戏情境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提前设计好适合信息技术课的小游戏,或者利用计算机上的小游戏如金山打字等软件锻炼学生的打字速度或者其他计算机技能。此外,也可以让学生适当利用计算机上自带的扫雷游戏、纸牌游戏等适当放松心情,利用这些小游戏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3.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创设合作情境能够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课程的学习,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创作合作情境就是让学生一起完成某项任务。小学生喜欢跟自己同年龄的伙伴一起玩,在学习上让他们一起去完成任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斗志,对问题的解决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具体知识时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带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讲解完毕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时间和展示时间。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是教和学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通过教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学习和反馈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据此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提高,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锻炼时间后,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掌握程度,让其他学生观看其操作,指出其可取和不足之处,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教师在点评时也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前进。
四、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施行,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力求使教学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除了要了解整个年级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外,教师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比较安静,学习处于中游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在讲课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阶梯性的教学方案,在完成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教学如:保存文件、创建新文件夹、窗口的使用等这些基本的技能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增加其他内容或者适当提高学生的要求。如,在教学生学习打字的指法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正确率和速度要求高一点,对学习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让他们课下加强联系赶上其他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度。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能力强和稍微弱一些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表现好的学生带动那些表现稍差一点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班级上的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型的学科,最主要的是加强锻炼。同时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是庞大的,除了课上的学习外,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作为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5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级各类学校有必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我国的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基于此状况,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高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高质量。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式是关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同时,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很容易使教学偏离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导致许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或者学习内容过于简单,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基于传统教学法的这些不足,创新教学方式成为必然。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实际教学目标为依托,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案。信息技术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摆脱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新鲜的体验,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二、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情境的创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情境的创建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因为教学情境的创建能够将声音、图片、故事情节甚至是教学小游戏引入课堂,这些新鲜事物的引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帮助。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可以适当的引入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和情境的吸引下积极主动的思考,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创设情境。
1.创设故事情境。
相对于语文、政治、历史类科目,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因为它不像文科那样生动形象、富有故事性,学起来相对轻松易懂。学科是固定不变的,但作为教师可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信息技术这门课也变的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教师除了讲解具体的学科知识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学科背景,介绍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历史或者人物事迹,时不时的提提学生的兴致,这样,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2.创设游戏情境。
除了创建故事情境外,还可以创建游戏情境,由于现阶段的学生还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因此创建游戏情境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提前设计好适合信息技术课的小游戏,或者利用计算机上的小游戏如金山打字等软件锻炼学生的打字速度或者其他计算机技能。此外,也可以让学生适当利用计算机上自带的扫雷游戏、纸牌游戏等适当放松心情,利用这些小游戏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3.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必备的能力之一,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创设合作情境能够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课程的学习,还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创作合作情境就是让学生一起完成某项任务。小学生喜欢跟自己同年龄的伙伴一起玩,在学习上让他们一起去完成任务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斗志,对问题的解决和学习质量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具体知识时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带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讲解完毕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锻炼时间和展示时间。教学是一个双向过程,是教和学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通过教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学习和反馈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据此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提高,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锻炼时间后,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掌握程度,让其他学生观看其操作,指出其可取和不足之处,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教师在点评时也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不断前进。
四、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施行,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力求使教学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除了要了解整个年级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外,教师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让班上的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尤其是那些比较安静,学习处于中游或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引起教师的关注。
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在讲课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阶梯性的教学方案,在完成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教学如:保存文件、创建新文件夹、窗口的使用等这些基本的技能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增加其他内容或者适当提高学生的要求。如,在教学生学习打字的指法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正确率和速度要求高一点,对学习能力稍微弱一点的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让他们课下加强联系赶上其他学生。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度。同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能力强和稍微弱一些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表现好的学生带动那些表现稍差一点的学生,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班级上的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
信息技术是一门技能型的学科,最主要的是加强锻炼。同时信息技术的知识体系是庞大的,除了课上的学习外,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除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作为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素养的提高。